张掖大佛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唯一号: 292135020220000783
作品名称: 张掖大佛寺
其他名称: 卧佛寺;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1068.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俗称“卧佛寺”,坐落在城西南隅,今大佛寺巷。原寺包括卧佛寺、天王殿等建筑群。现存大佛寺,初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修,并敕为“宝觉寺”,〔清〕康熙17年改名“宏仁寺”,明、清朝屡有修缮。 大佛寺主体为砖、石、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其主建筑大佛殿为两层楼,平面长方形,面宽11间、51.3米,进深7间、26.7米,高33米,建筑面积1379.7平方米,出檐3米,檐高5米,为重檐歇山顶,周围绕廊,殿顶用青筒瓦覆盖。建筑宏伟壮观,为我国佛教殿堂之最。殿内现存泥塑佛像31尊,正中有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二楼有内外两层廊,呈“回”字形,殿内南北两端四角各开一月亮门,门外侧各有四角门,门旁各画两金刚,并题有对联。 大殿因年久失修,殿基下沉,向东南倾斜。1983~1986年,省、地、市筹款22万元进行了维修,新增立柱17根,更换朽柱20根,阑额26根,大梁4根,拉梁5根,闸口35块,平方板16块,檩71根;修复一个脊首,新铺房瓦,更新门窗楼板,恢复原貌,重放异彩。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