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唯一号: 292131020220000292
机构名称: 皇极会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185.pdf

机构描述

〔民国〕2年张掖即有皇极会活动。起初传布于张掖县东上秦庙,叫“悄悄会”或“摸鱼道”〔民国〕8年改名“皇极会”。〔民国〕19年改名“皇极归根道”在城乡广泛发展道徒,因香火日盛,于〔民国〕21年将总坛由上秦庙迁入城内小寺庙,后又迁至火神庙。与此同时,向各县发展。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各县均设总坛。〔民国〕26年,各县共有道徒3000多人。〔民国〕27年,张掖县道首买通张掖县长王振纲、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郭永禄为皇极归根道护道,各县亦纷纷效法。〔民国〕28年,王振纲认为皇极归根道的道名欠雅,影响上层人士入道,于是将道名改为“佛教居士林”。各县皇极归根道也随之改为“佛教居士林”,县长和县党部书记均当了“护道”。既挂了佛教居士林的牌子,就不能再住在道教的庙宇里,于是张掖县长王振纲将住在广庆寺的同善社赶走,将佛教居士林迁入佛教寺院广庆寺,山丹县长马振声将其从关帝庙迁至发塔寺,高台县长陈世曾将其从玉皇庙迁至圣缘寺,民乐县的皇极归根道原本就在圣天寺,临泽县皇极归根道原在县城一所民宅内,改为佛教居士林后地址也未动。国民党张掖县党部在佛教居士林设第八区分部,在道徒中发展党员30多人。 〔民国〕31年,中国佛教会行道法师到张掖古佛寺开炉传戒,他发现佛教居士林原是皇极会改名,披着佛教外衣,蛊惑群众,败坏佛教声誉,便在传法大会上提出“打倒佛教居士林,消灭皇极会”的口号。大批皇极会道徒了解真相后,纷纷退道改归佛教,佛教居士林处于消沉状态。行道法师是给蒋介石的母亲看墓的和尚,因而张掖军警政要奈何他不得。为扭转佛教居士林的颓势,便重金聘请同善社传道人员韩真慧来佛教居士林任宏化股主任,并取法名“了苦”,发展他为国民党党员,参加“中统”。韩成为“中统”张掖中心小组成员后,被任命为佛教居士林理事长兼国民党第八区分部书记。韩真慧传道有方,赴山丹、民乐、高台等县传道。〔民国〕36年,佛教居士林内成立“中统”外围组织“防范小组”,韩真慧任组长。张掖解放前夕,佛教居士林在韩真慧的主持下,召集各县道徒参加的大型法会,念经超度为国民党打内战当了炮灰的鬼魂,并发动道众捐款慰劳国民党军队官兵。共和国成立后,皇极会继续活动,发展道徒800多人,还拉拢机关干部入道。1958年7~11月,各县人民政府宣布取缔皇极会。时有道首1141人,道徒4159人。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