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道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唯一号: 292131020220000290
机构名称: 一贯道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184.pdf
起始时间: 〔民国〕30年6月23日

机构描述

〔民国〕30年,武威一商人在天津加入一贯道,奉道首之命,带道徒3人来到武威,6月23日开堂办道,8月传至张掖县。到〔民国〕31年底,在张掖县发展道徒300多人。是年,河南偃师一贯道首来到山丹县陈户村,与一村民办起一贯道。与此同时,由武威发展到张掖的一贯道,传到山丹县城,很快向乡村发展。传至山丹的一贯道又发展到民乐。〔民国〕32年春,一贯道传至临泽、高台,遍布5县。一贯道以“天堂之乐”“地狱之苦”“劫煞之大”“轮回之苦”的说教诱骗群众“入道免劫”,用各种诈骗手段骗取道徒钱财,使道徒上当受骗。1949年8月,张掖县设有一贯道总办事处,统领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各县的一贯道。共和国成立之始,张掖县有一贯道总坛5处,中心坛119处,公共坛540处。一贯道编造谣言,恶毒攻击诽谤党和人民政府,煽动群众对新社会不满,挑拨党和人民的关系,破坏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给迷信落后的群众造成思想混乱,对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剿匪反霸等各项中心工作极为不利。为了消除这一破坏因素,经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张掖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7月3日宣布,对张掖县一贯道予以取缔。取缔时有道首1647人,道徒13392人。1953年5月,山丹、民乐、临泽、高台4县人民政府宣布取缔一贯道。取缔时4县共有道首3217人,道徒27457人。依法对民愤大、罪恶严重的道首公开进行惩处,所有道徒一律具结退道。 1953年5月,少数漏网潜逃的道首和一些顽固不化的道徒,串联武威的漏网道首,在阿拉善右旗北窑沟聚会,进行复辟活动,将一贯道改名“中道”潜回张掖,在张掖县甘浚堡等地设地洞、暗室13处,在城关镇设立指挥据点,其活动地区分,布在城关镇9条街,大满乡2个村,甘浚乡4个村,乌江乡4个村。人民政府发现后,经多次打击,予以根除。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