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唯一号: 292130020220000340
人物姓名: 路易·艾黎
人物异名: 艾黎
文件路径: 2921/01/object/PDF/2921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27.pdf
性别:
出生年: 1897年12月2日
卒年: 1987年12月27日

传略

路易·艾黎(简称“艾黎”),男,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省斯普林菲尔德市。父亲是一所新西兰主日学校的校长。艾黎幼时上学、种地。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1919年退伍后,合作经营牧场。1926年到澳大利亚做工,当海员。1927年4月21日,随一澳船取道香港到达上海,从此留居中国60年。 艾黎到达上海,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当时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消防处督察长。1933年经宋庆龄介绍,和史沫特莱、马海德等一起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艾黎到武汉筹建中国工业合作(简称“工合”)运动。他在周恩来、博古的关怀帮助下,于1938年8月,和埃德加·斯诺、胡愈之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发展“工合”事业,制定“把后方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发展各种工业生产、支持长期抗战”的宗旨,有力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工合”运动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称赞和支持,曾先后3次去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和叶挺曾分别写信给“工合”国际委员会,赞扬“工合”运动对抗战做出的贡献。他先后在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地区及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建立“工合”办事机构。得到许多外国援华组织和爱国侨胞的经济援助。 为培养“工合”运动的技术人才和领导骨干,“工合”组织开办不少技术学校,绝大多数都因日机轰炸和国民党破坏,先后关闭。1942年,艾黎和乔治·艾温·何克(简称“何克”)在陕西双石铺创办“培黎工艺学校”,招收贫苦子弟及战时孤儿入校学习。正当学校办得蒸蒸日上时,由于时局紧张,加之艾黎和何克被指控为“亲共分子”,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监视。在此情况下,艾黎决定迁校异地。1943年春,艾黎往返于河西走廊,详细考察这里的自然与社会,最后考虑山丹资源丰富,红西路军又曾在这里鏖战过,经周恩来同意,于1944年将学校迁往山丹县城,他担任“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长。尔后,艾黎立即去重庆找“工合总署”领导,因为人事更迭,往返两次,方才取得支持。他广泛请求国内外给予支援,筹措办学资金,兴建校舍,开办试验厂,添置教学设备,为山丹培黎学校的创建做出重要贡献。 艾黎为“培校”确定的办学性质为“半工半读”“手脑并用”,校训是“创造分析”教育内容包括工、农、牧、医等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经过两三,年努力,学习的专业已发展到纺织、皮革、缝纫、机械、造纸、玻璃、陶瓷、发电、采煤、农牧、水利等20多个,还办起20座小型工厂。他通过各种渠道,先后从新西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等国聘请20多位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讲课和辅导。当时学校粮油菜供应紧张,艾黎带领学生垦荒2000多亩,开辟灌溉区6万余亩,多余部分无偿交给农民。垦办的农场,使学校800余人吃穿有余,牧场有羊千余只。为了解决用煤,他从“工合”一位老朋友处要来一些钢丝绳、水泵、电动机等煤矿设备,打开一口竖井。加上改造好的一口旧井,可以日产煤500吨,不仅满足学校用煤,还解决一些机关、学校和农民的用煤。艾黎还争取英国伦敦合作总社妇女协会资助,办起“山丹培黎学校医院”,从新西兰聘来名医鲍勃·斯潘塞等人来山丹从医,每天有本地和邻县百余人来院求医诊病。他苦心经营的化工组,生产出优质石膏、粉笔、肥皂;还用碱与石英石等制成玻璃杯、瓶子、灯罩;进而又试制出醋酸、医用酒精等。他喜欢山丹陶瓷,为提高其质量,他请名师给学生传艺,生产出黑釉茶壶,制成“白细透亮镶金边”的瓷碗。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学校使用,还在山丹、张掖等市场走俏。他靠勤俭办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国际国内威望,为学校多方聘请专业人才,争取到许多经费。 学校经费除由“新西兰外救援会”及“友谊服务会”供给外,艾黎还向海外人士募捐。宋庆龄与英国财政大臣的夫人捐了不少款,美国朋友普鲁达捐献一套毛纺设备,艾黎还搞到汽车30辆。艾黎为学校建设,可谓“沥尽心血”。 艾黎一生未婚,但他抚养的子女成百上千,宝鸡一位地下党员的妻子病逝,留下四个幼孩,何克将其收为义子,何克病逝后,艾黎抚养。抗日战争胜利后,宝鸡孤儿院的40多名孤儿,被艾黎接到山丹培黎学校学习。艾黎生活十分简朴,一年四季同学生们穿一样的校服,吃一样的饭食。平易近人,广交贫苦朋友,特别喜爱儿童,常以衣食周济无家可归的人。他对工作极端认真,十分严谨,为了做好事情,常常工作到天明。他培养、抚育、教导的孩子们,后来绝大多数都在不同战线发挥重要作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占山丹,艾黎组织全校师生欢迎解放军,还调派14辆汽车运载解放军解放山丹军马场、酒泉和玉门油矿等地。解放军伤病员被艾黎接到培校医治。山丹党政机关一建立,艾黎就派人装电灯、广播。彭德怀率一野西进途中,在酒泉会见艾黎,对他的功绩以高度评价,称赞他“不仅是一个大无畏的国际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位满腔热情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1952年,艾黎去北京参加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1953年定居北京后,仍以山丹为第二故乡,曾7次访问山丹。为表达对山丹人民的真挚感情,他把自己在中国50多年所收集珍藏的3900多件中国古文物捐赠给山丹,陈列于“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中。1984年,倡议兴建山丹培黎图书馆,并捐赠图书。 1954年2月,山丹地震,培校校舍、厂房大部被毁,学校奉命迁往兰州,改名“兰州石油技工学校”,艾黎任名誉校长。1987年,艾黎倡议,在山丹县城北重新建立培黎农林牧学校,他任名誉校长。在国内外付出大量心血,又为学校筹集所需资金、设备和师资。 从共和国成立到1985年,艾黎主要从事写作,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先后译著出版66本书籍,其中有《乔治·何克传》《从牛津到山丹》《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有办法》《一九四八年学校概况》《瓷国游历记》《艾黎诗选》和《艾黎自传》等。 艾黎晚年还为恢复“工合”国际委员会做出不懈努力。1983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恢复,艾黎被推选为名誉顾问。1987年,“工合”国际委员会重新组成,艾黎任主席;山丹被列为“工合”国际委员会的试验区之一。 1982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北京市荣誉公民”称号;1985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荣誉公民”证书;是年获得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女王社会服务勋章”。 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遵照遗嘱,骨灰运往山丹,部分撒在他曾工作过的四坝滩上,部分存放于为他兴建的陵园中。邓小平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镌于陵园大理石照壁内侧,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碑纪念。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督察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名誉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