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2116
颗粒名称: 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3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十八 二十二
摘要: 本部分為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关键词: 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内容

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傳曰皆法壤田上中下大較三品成九州之賦明水害除正義曰土壤各有肥瘠故分為上中下計等級甚多但舉其大較定為三品法則地之善惡以為貢賦之差雖細分三品以為九等人功修少當時小異要民之常税必準其土也蘇氏曰九州各則其壤之髙下以制國用為賦入之多少中邦諸夏也貢篚有及於四夷者而賦止及於諸夏也王氏曰土賦有及四夷田賦止於中邦而已金氏曰中邦中國也古者田之可井者則整齊經理謂之中國其田不可井者則隘塞之地疆以戎索故有九州内之夷狄渭按金説最善中邦謂甸侯綏三服泛言九州者非田為庶土中之膏壤中邦乃井牧之地田賦所出生人之大命繫焉國家之積貯賴焉視土貢尤急故特於上二
  句内抽出言之
   古者以九州之内地制為五服甸侯綏方三千里為中國要荒方二千里為四夷五服之外所有餘地亦屬九州九州之外夷狄戎蠻是為四海自漢以来說經者不明此義唯金吉甫得之左傳定四年祝佗言成王封伯禽於少皥之虚封康叔於殷虚皆疆以周索(索法也)封唐叔於夏虚疆以戎索夏虚者太原也堯時為侯服周宅鎬京則太原當為要服其地近戎故疆以戎索盖亦不井其田使與中國之賦法同也
   禮記王制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鄭注云冀州域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豫州域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荆州域自東河至于東海千里而遥徐州域自東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亦冀州域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雍州域渭按此經意不在各州之界康成説似是而非篇首云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此復縱横言之自恒山而南河而江而衡山南北徑三千里自東海而東河而西河而流沙東西徑三千里因其徑以知其方故下文云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恒山凡四海之内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此即禹貢甸侯綏三服方三
  千里之地無蠻夷雜處其中可以則壤成賦夏造殷因歴千餘年而不變至周而始損益之也(周為王畿及侯甸男采四服之地)金華應鏞曰弼成五服至于五千者此區域之大數而疆理之略者也四海之内斷長補短方三千里者此民田之大數而疆理之詳者也深得經㫖諸儒所莫及四海之内即是九州九州之中爰有五服五服之地不盡九州孟子云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蓋即禹貢中邦成賦之區撰王制者錯㑹其意遂以為州方千里九州方三千里而其外即是四海自此一誤諸儒不復知禹貢九州之内有中國蠻夷之别而以四夷為版圖所不登正朔所不加之地與四海無分矣積謬相仍今特為正之
   禹貢長箋云按庶土四句蔡氏分土貢田賦土貢曰慎即惟服食器用也田賦曰成即萬民惟正之供也然庶土所包者廣據蔡云非特穀土則穀土已在其中況經文賦字有二本無異同何得以財賦之賦專指土貢言邪盖厎慎是千古理財之本義兼貢賦特積貯為軍國之命什一尤中正之經故又於庶土之中科取穀土言之則壤成賦取民有制是所謂厎慎也義正相足非上言貢而下言賦之謂(姚承菴疑問亦同余説)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