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㑹于澗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2071
颗粒名称: 又東㑹于澗瀍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2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十七 十一
摘要: 本部分為又東㑹于澗瀍。
关键词: 澗水,瀍水

内容

又東㑹于澗瀍
   傳曰㑹于河南城南渭按河南即王城洛水至其城西南澗水側城西來注之又東至其城東南瀍水側城東來注之周公所謂澗水東瀍水西者也二水入洛處相去甚近故連言之
   水經注洛水自熊耳山北又東逕盧氏縣南陽渠關北(陽渠水出南陽渠山即荀渠山蓋熊耳之殊稱也按今盧氏縣西南五十里有熊耳山東連永寧南接内鄉巒山在縣東南百里一名悶頓嶺伊水所出漢志亦謂之熊耳)又東逕盧氏縣故城南有盧氏川水注之又東逕髙門城南(在今盧氏縣東)東與髙門水合又東松楊溪水注之(今永寧縣西六十里有松陽關當與溪相近)又東逕黄亭南又東合黄亭溪水(水出鵜鶘山東南入洛山有二峰在永寧縣西八十里)又東得荀公溪口(水出南山荀公谷谷今在永寧縣西南)又東逕檀山南又東庫谷水注之又東得鵜鶘水口又逕僕谷亭北左合北水又東合侯谷水又東逕龍驤城北(在永寧縣西四十里)又東左合宜陽北山水又東廣由澗水注之又東右得直谷水又東北逕蠡城邑南(在今澠池縣西四十里)又合金門谿水(水南出金門山山在今宜陽縣西六十里)又東合款水又東黍良谷水入焉(水亦出金門山)又東逕陽市邑南又東逕一合塢南(城在川北原上髙二十丈按晉書一泉塢在宜陽縣西南洛水北原上即此)又東合杜陽澗水又東合渠谷水(水出宜陽縣南女几山山今在縣西)又東北逕宜陽縣南(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此自别山不與禹貢導洛自熊耳同也昔漢光武破赤眉樊崇積甲仗與熊耳平即是山也元和志熊耳山在永寧縣東北四十五里今在宜陽縣西南一百里)又東
  逕宜陽縣故城南(城在今縣東北十四里)又東與厭梁之水合又東南黄中澗水注之又東禄泉注之又東共水入焉又東合黑澗水(在宜陽縣東北二十里)又東臨亭川水注之又東北出散關南(洛水東逕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坂九曲按宜陽縣東三十里有九曲城)又東與豪水㑹(元和志夀安縣洛水西自福昌縣界流入夀安今爲宜陽縣地豪水在縣東)又東枝瀆左出焉(東出關絶惠水東北逕河南縣王城西又北入穀)洛水又東出關惠水右注之(世謂之八關水自南山横洛水北屬於河皆關塞也即楊僕家僮所築矣惠水出白石山之陽東流注于洛按八關城在今新安縣東北函谷新關在縣東二里)又與虢水㑹又東北逕河南縣南(竹書紀年晉定公二十年洛絶于周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今河南府城西北有河南縣故城)地記曰洛水東北過五零倍尾與澗瀍合是二水東入千金渠故瀆存焉以今輿地言之洛水自洛南縣北又東逕河南府盧氏縣南(盧氏在府西南三百四十里)又東北逕永寧縣南(永寧在府西南二百里本漢澠池縣之南境)又東北逕宜陽縣北(宜陽在府西南七十里)又東入洛陽縣界逕河南故城南經所謂又東㑹于澗瀍也自周靈王壅穀水使東出王城北合瀍水南入洛而城西之澗水遂爲死穀及漢明帝復堨澗瀍二水使出洛陽故城北爲千金渠又東過偃師縣南東入于洛(偃師在府東七十里)而禹貢東㑹澗瀍之舊迹無復有存焉者矣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龍驤城
相关地名
蠡城邑
相关地名
盧氏縣
相关地名
永寧縣
相关地名
宜陽縣
相关地名
偃師縣
相关地名
九曲城
相关地名
八關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