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東過漆沮入于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2063
颗粒名称: 又東過漆沮入于河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5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十七 六
摘要: 本部分為又東過漆沮入于河。
关键词: 漆沮二水,洛水,黃河

内容

又東過漆沮入于河
   傳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馮翊北黄氏曰今漆沮之洛入河處與渭稍離亦水道改矣渭按漆沮見雍州地理志渭水東至船司空入河船司空縣名屬京兆尹其故城在今西安府華陰縣東北五十里
   水經注渭水自霸陵縣東北左合涇水又東逕鄣縣西(今臨潼縣東北有鄣縣故城後魏分萬年縣置)又東得白渠枝口又東與五丈渠合(在萬年縣界)右逕新豐故城北(城在臨潼縣東北十四里)東與魚池水㑹又東逕鴻門北(臨潼縣東十七里有鴻門坂)又東石川水南注焉(今富平縣南有石川堰亦曰石川河)又東戲水注之(在臨潼縣東三十里)又東泠水入焉(泠一作零在臨潼縣東入渭處謂之零口)又東得首水(首元和志作酋)又東得西陽水又東得陽水(並南出廣鄉原在今華州西)又東逕下邽縣故城北(城在今渭南縣北五十里)又東與竹水合(水南出竹山山在華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又東得白渠口(在今渭南縣北溝洫志白渠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是也)又東逕巒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闞駰曰蕃在鄭西然則今巒城是矣)又東合西石橋水(東去鄭城十里)又東逕鄭縣故城北(城在華州北)又東與石橋水㑹(在州東故沈水也)又東敷水注之(在今華陰縣西二十四里)又東糧餘水注之(俗謂之宣水)又東合黄酸之水(世名爲干渠水)又東逕平舒城北(城在華陰縣西南十里)又東逕長城北(長城在縣西二里史記秦孝公元年魏築長城自鄭濱洛者也)又東逕華陰縣北洛水入焉闞駰以爲漆沮之水(漢志褱德縣荆山在南下有彊梁原洛水東南入渭今朝邑縣西南有懷德故城)又東沙渠水注之又東逕定城北(城去潼關三十里)又東泥泉水注之又東合沙溝水(即山海經所謂符禺之水)又東入于河(春秋之渭汭也水㑹即船司空)
  (所在矣)以今輿地言之渭水自高陵咸寧縣界又東逕臨潼縣北(臨潼在西安府東少北六十里水去縣十五里)又東逕渭南縣北(渭南在府東一百四十里元和志渭水南去渭南縣四里)又東逕同州南華州北(同州在府東北二百八十里渭水北去州三十五里華州在府東一百九十里渭水南去州十二里)又東北逕華陰縣北(華陰在華州東七十里東至潼關衛四十里渭水南去縣十五里)又東入于河是曰渭口經所謂又東過漆沮入于河也
   先儒皆云灃涇水大故曰㑹漆沮水小故曰過由今觀之涇水則誠大矣灃水源流頗短而漆沮合洛入渭洛源甚逺似不可謂小於灃也或云灃涇大與渭相敵既㑹灃涇則渭益大故漆沮雖與灃涇相敵而實小於渭愚竊謂三水之大小即以本水論未必以渭之所受多寡相較量以爲大小也嘗考渭南本周之舊都西漢因之其後隋唐復建都於此歴代相承鑿引諸川以資汲取便轉輸溉民田灌苑囿津渠交絡離合不常凡地志水經所言類非禹迹之舊詩曰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則渭南諸川唯灃爲大自漢鴻嘉中王商穿長安城引内灃水注第中而其流漸微逮唐貞觀中堰灃鎬入昆明池二水於是斷流又於京城西北引灃水爲漕渠合鎬水北流由禁苑入渭而灃水之流愈微矣又鄭當時所開漕渠及靈軹富民昆明諸渠皆横絶灃鎬等水水脈益亂不可尋究霸滻舊合
  流入渭自隋堰滻水爲渠而二水亦離故道澇潏舊各自入渭今澇水下流亦合潏水入渭大抵渭南六川盡失其舊亦猶洛陽爲東漢魏晉相繼作都之地穿鑿滋多而西澗東瀍皆非禹迹也竊疑灃西之澇灃東之鎬潏霸滻禹時悉合灃以入渭故灃水得成其大且詩言東注而漢志云北過上林苑入渭則是北流而非東注矣禹導渭東㑹于灃當在漢霸陵縣北霸滻入渭處也若夫漆沮之爲洛語出安國傳闞駰因以洛至華陰入渭者爲漆沮之水而酈元從之然渭北之水爲鄭白二渠所亂漆沮本不合洛亦未可知其濁水上承雲陽大黑泉者俗謂之漆水東南流合沮至櫟陽入渭俗又謂之漆沮水源流頗短禹所治者恐不過如此故漆沮視灃水爲小傳曰禮失而求之野土俗所稱傳自古老未必不確於儒者之言也(禹時洛水不爲害未嘗施功故導渭不志)
   或云關中八川不數漆沮即此可以爲小於灃涇之證余曰不然八川名出上林賦其辭曰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内此特舉與上林地相纒絡者言之故西不及汧雍東不及沮洛非以漆沮爲小而略之也
   水經注渭水逕巒都城北則此城在水南而華州
  新志云巒城當在同州界蓋渭水非復舊流也其言未知所據今按漢志渭水出首陽縣東至船司空入河過郡四(隴西扶風京兆馮翊)行千八百七十里而易氏云渭水出渭源縣西七十六里東流五十里至隴西縣又三百里至上邽縣又一百二十里至南由縣又三百二十里至岐山縣又二百七十里至萬年縣又二百六十里至華陰縣又三十五里至永豐倉入河通計止一千四百三十一里較漢志少四百三十餘里又按漢元光中鄭當時言關東漕粟從渭上道九百餘里今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是比舊減六百里也隋開皇中宇文愷引渭爲廣通渠自大興至潼關亦三百餘里與漢渠同參諸易氏所言自萬年縣北至華陰永豐倉凡二百九十五里其數亦適相符然則自長安以東古渭水之經流當行今渭水之北不知何代漸堙而遂以漕渠爲經流其自巒城以下則後魏時猶未改又不知何年漸堙而徙從巒城之南與漕渠合而爲一據漢船司空城在今華陰縣東北五十里而隋唐之永豐倉在今縣東北三十五里則渭口亦移而南非昔之渭口矣(雍録云渭口在華陰縣東北三十五里)竊疑今洛水自朝邑趙渡鎭南入河處即古之渭汭但漕渠自長安旁南山而東至河裁三百餘
  里而渭水行漕渠之北者不知如何瀠洄曲折乃有九百里之逺此則古記已亡酈元亦無從考覈而其議則不可以不存也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長城
相关地名
定城
相关地名
臨潼縣
相关地名
渭南縣
相关地名
華州
相关地名
華陰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