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2028
颗粒名称: [導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3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十五 一
摘要: 本部分為[導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闡發。
关键词: 沇水,濟水,黃河 闡發

内容

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王屋山在今懷慶府濟源縣西北八十里濟源本漢軹縣屬河内郡隋改置濟源縣縣西有王屋故城後周所置本垣縣地元和志云王屋山在王屋縣北十五里元省縣入濟源故濟源有王屋山西南接垣曲縣界垣曲故垣縣也)
   又東至温縣西北爲濟水(温縣本周畿内司寇)
  (蘇忿生之邑)又東過其縣北屈從縣東(句)南流過墳城西(墳城今在温縣東)又南當鞏縣北南入于河(黄河在温縣南與河南府鞏縣分水鞏縣故城在今縣西南三十里)注云山海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泰澤郭景純云㶌沇聲相近即沇水也潛行地下至共山南復出于東丘(共山在濟源縣北十二里)今原城東北有東丘城(括地志云沇水出王屋山頂崖下石泉渟而不流其深不測旣見而伏至濟源縣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發而東南流按故原城在濟源縣西北二里今濟瀆廟西龍潭東北有其遺址)風俗通曰濟出常山房子縣贊皇山廟在東郡臨邑縣今按二濟同名所出不同鄉源亦别斯乃應氏之非矣(漢志常山房子縣贊皇山石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入泜元和志趙州贊皇縣濟水源出贊皇山西北流去縣南十里此别是一濟水應劭以爲四瀆誤也)今濟水重源出温城西北平地水有二源東源出原城東北俗謂之濟源城其水南逕其城東故縣之原鄉與西源合西源出原城西東沇水注之水出西南東北流注于濟(元和志濟水在濟源縣東北三里有二源其深莫測西源周圍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繚之以周牆李濓遊濟瀆記云濟瀆廟後有池是爲東池即東源周僅百餘步池西有石橋橋西爲西池周如東池舊記濟水出王屋山頂太乙池伏流地中東行九十里復見于此其太乙池今亦涸矣劉漪西源辯曰濟水二源舊志唯以廟垣石橋爲界按水經注二源一在原城東北一在原城西南爲地殊逺不可以一橋之界遂分東西而謂二原俱在是也意此爲池之東源信矣池西二里又有一源舊稱爲龍潭時出時没不關水旱下流經濟廟南㑹池水於東北當爲濟之西源無疑也)濟水又東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一水東南流即濟水又東南逕郗城北而出于温(郗當作絺今河内縣西南有絺城元和志濟水經河内縣西南去縣三十里)一水枝津南流注于溴(溴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勲掌谷南逕原城西而南注于河春秋㑹于溴梁謂是水之墳梁也爾雅曰梁莫大于溴梁溴古闃切)濟水於温城西北與故瀆分南逕温縣城西又南
  歷虢公臺西皇覽曰温城南有虢公臺基址尚存濟水南流注于河也濟水故瀆於温城西北東南出逕温城北又東逕虢公冢北皇覽曰虢公冢在温縣郭東濟水南大冢是也濟水當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其後水流逕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渭按濟水故瀆即漢志所謂東南至武德入河者蓋禹迹也第五卷河水注云成臯大伾山在河内脩武武德之界濟沇之水與滎播澤出入自此即經所謂濟水從北來注之者今濟水自温縣入河不於此也所入者奉溝水耳即濟沇之故瀆矣(沁水篇云沁水東過武德縣南積爲坡有朱溝水注之其水上承沁水於沁水縣西北自方口東南流奉溝水右出焉又東南流右泄爲沙溝水東逕隰城北殷城南而東南注于陂陂水又東南流入河先儒亦咸謂是爲泲渠故班固及闞駰並言泲水至武德入河按沙溝即奉溝之下流古濟水由此入河故謂之泲渠沙溝當在今武陟縣界也)正與此相發明濟水於武德入河南直成臯今汜水河陰之界是也其後由温縣入河則南直鞏縣所謂津渠勢改不與昔同者也今其故道又盡陷河中濟水唯從枝津之合溴水者至孟縣東南入河(見懷慶府志)南直孟津縣其流益短矣由大禹而來濟水入河之道凡再變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地名

墳城
相关地名
原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