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
甘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2015
颗粒名称:
[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5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十四下 十三
摘要:
本部分為[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闡發。
关键词:
九江
東陵
闡發
内容
鄭氏以澧爲陵名可也而又云今長沙郡有醴陵縣其以陵名爲縣乎按郡國志醴陵縣屬長沙郡本漢臨湘縣地後漢析置醴陵西北距澧州五六百里大江安得至其地鄭謂因醴陵以名縣蓋據史記漢書澧皆作醴故附㑹其説大非不可從易氏云澧州在江南無非山澤澧陵是小山因水而得名者此説近是然水或因山以得名亦未可知巴丘山臨大江今岳州府城其遺址也吳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即此尋江記云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謂之巴陵事涉誕妄郭景純江賦所稱巴陵地道則指謂此山矣
水經注江水自夷道縣北合夷水又東逕枝江縣
南沮水從北來注之(漢志南郡枝江縣故羅國其故城在今枝江縣東)又東逕上明城北(晉太元中苻堅宼荆州刺史桓沖徙渡江南使劉波築之移州治城也江汜枝分東入大江縣治洲上故以枝江爲稱地理志曰江沱出西東入江是也盛弘之曰縣舊治沮中後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縣左右有數十洲槃布其中其百里洲最爲大也按上明城在今松滋縣界百里洲在今枝江縣東北六十里)又南逕江陵縣南(縣江有洲號曰枚廻洲江水自此兩分而爲南北江也按枚迥洲在江陵縣西南六十里寰宇記引荆州圖曰百里洲其上寛廣土沃人豐洲首派别南爲外江北爲内江)又東逕江陵縣故城南(故楚也今城楚船官地春秋之渚宫城南有江津口江大自此始家語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風不可涉也故郭景純云濟江津以起漲言其深廣也按江陵故城即今荆州府治江水自枚廻洲分流至此復合勢益大)又東逕郢城南(子囊遺言所築城也今在江陵縣東北三里)又東至華容縣西夏水出焉(江水左迤爲中夏水按漢志南郡華容縣夏水首受江東入沔行五百里華容故城在今監利縣界)江水又東涌水注之(春秋所謂閻敖游涌而逸者也在今監利縣南)又逕南平郡孱陵縣之樂鄉城北(城在今松滋縣東)又東逕公安縣北(今公安縣東北五十五里有公安故城)又右逕陽岐山北(山東有城故華容尉治)又東右逕石首山北又東逕赭要(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按石首山在今石首縣西北孫宗鑑曰自竟陵南至大江並無丘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淺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又東至長沙下雋縣北澧水沅水資水合東流注于洞庭之陂湘水從南來注之所謂江水㑹者也(下雋故城在今武昌府通城縣西巴陵亦下雋地洞庭湖在其西南湘水篇云湘水東北流逕長沙下雋縣西㑹資沅微澧四水同注洞庭而北㑹大江名之五渚巴丘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西對長洲南湘浦北對大江三水所㑹謂之三江口詳見荆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湘江北流至岳陽達蜀江夏潦後蜀江漲遏住湘波溢爲洞庭湖凡數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過此山復居于陸唯一條湘川而已)以今輿地言之江水自宜都縣北合夷水又東逕枝江縣北(枝江在荆州府西一百七十里百里洲在縣東北六十里嘉靖初爲江水衝斷今爲上百里洲下百里洲)又東逕松滋縣北(松滋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本漢髙縣地)又東逕江陵縣南(江陵荆州府治隄防考云大江流入郡境自西而北而東而南勢多紆折南北兩岸俱平衍下隰水易漫流故有決溢之害濱江諸縣皆築隄以爲岸衛自松滋至巴陵之城陵磯長亘六百餘里北岸)
(有陽州茅埠隄長亘七百餘里咫尺不堅千里爲壑)又東逕公安縣北(公安在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漢孱陵縣有涔陽鎭在公安故城東南)又東逕石首縣北(石首在府東南一百八十里本漢華容縣地)又東逕監利縣西華容縣北(監利在府東南二百里本楚容邑漢置華容縣三國吳析置監利縣其故城在今縣東北章華臺在縣西北六十里夏水篇云夏水東經華容縣南又東逕監利縣南韋昭曰雲夢在華容縣郭景純言東南巴丘湖是也今岳州府亦有華容縣在府西少北一百五十五里本漢孱陵縣地晉分置南安縣隋更名華容非古華容也)又東至巴陵縣西北㑹洞庭之水(巴陵岳州府治本漢下雋縣地荆江口在縣西北洞庭水入江處亦名西江口又名三江口元和志巴陵城對三江口岷江爲西江澧江爲中江湘江爲南江按三江口北岸有楊林浦一名楊葉洲蓋即水經注所謂巴陵故城西對長洲者)此後世大江之經流酈道元所稱北江者也禹之所導則異于是袁中道澧遊記曰酈道元注水經于江陵枚廻洲下有南北江之名南江即江水由澧入洞庭道也陵谷變遷今之大江始獨専其澎湃而南江之跡稍稍湮滅僅爲衣帶細流然江水㑹澧故道猶可考云今按小脩此義最爲精覈水經注澧水出武陵充縣西歴山東過其縣南(今岳州府慈利縣所轄永定九溪二衛皆漢充縣地歴山在永定衛西澧水自衛界流逕九溪衛西)又東婁水入焉(水出巴東界東逕零陽縣注于澧水)又東逕零陽縣南(今慈利縣北有零陽故城)又東逕澧陽縣右㑹渫水(謂之渫口今石門縣西北有渫水)又東逕澧陽縣南(縣南臨澧水晉天門郡治今在澧州西一百十里)又東逕作唐縣北(作唐今爲安鄉縣在澧州東南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公安縣界六十里)左合涔水水出西南天門郡界南逕岑評屯屯堨涔水溉田數千頃又東南流注于澧水(岑評屯在今澧州界州在岳州府西四百三十里北至公安縣八十里本漢零陽縣地隋析置澧陽縣其故城即今州治澧水在州南三里)又東澹水出焉澧水又南逕故郡城東東轉逕作唐縣南(今安鄉縣東南有作唐故城)
又東逕安南縣南(今華容縣是)澹水注之(謂之澹口王仲宣詩曰悠悠澹澧者也)又東與赤沙湖㑹(河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謂之決口按赤沙湖在今華容縣西南亦謂之赤亭湖西接安鄉縣界)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注于洞庭湖俗謂之澧江口澧水自石門以西與導江無涉其南江㑹澧故道參以近志有可得而言者江陵縣西南二十里有虎渡口在龍洲之南(後漢郡守法雄有異政猛虎渡江去因名宋乾道七年湖北漕臣李燾脩虎渡隄即此水經注江水自枚廻洲分爲南北二江北江有故鄉洲其下爲龍洲)南江從此東南流注于澧水同入洞庭蓋即所謂涔水也澧州志云涔水爲岷江别派從公安入境爲四水口(在州北七十里東接安鄉湖口北連荆江)又東南流過焦圻一箭河至匯口入澧故稱涔澧楚辭望涔陽兮極浦今公安舊縣東南有涔陽鎭即其地也澧水又東逕安鄉縣南㑹赤沙湖(東距巴陵縣百里)而東入洞庭湖湖在巴陵縣西南一百五十步(見元和志)此導江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之故道也春秋傳曰物莫能兩大故二水並行一盛則一微自然之理也昔禹旣疏鑿三峽水勢并注其中而北谷村之舊流遂爲斷江其後魚復江所出之夷水亦致淺狹不可行舟近事如句容縣故江乘地北瀕大江今皆爲洲渚江水南去岸二十里楊子江舊闊四十里瓜洲本江中一洲今北與楊子橋相連而江面僅七八里又如靖江縣大江舊分二派繞縣南北明天啓以來潮沙壅積北派竟成平
陸與揚州之泰興相連以今騐古小修云北江漸盛而南江日微殆非臆説然自屈原九歌云望涔陽兮極浦横大江兮揚靈蓋涔陽在涔水之北大江又在涔陽之北則戰國時固以北江爲正流而南江爲涔水矣年代久逺世鮮有知者地志水經所言宜乎與禹貢不合也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地名
松滋縣
相关地名
郢城
相关地名
公安縣
相关地名
涔陽鎭
相关地名
石首縣
相关地名
監利縣
相关地名
巴陵縣
相关地名
澧陽縣
相关地名
作唐縣
相关地名
岑評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