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
甘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843
颗粒名称: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7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九 四十
摘要:
本部分為[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闡發。
关键词: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闡發
内容
沔水一名沮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流至沮口與漾水合漾於是兼有沔稱故傳云漢上曰沔凡水有隨地異名者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是也有因他水決入而互受通稱者漢上曰沔是也降(漢志作絳)水出上黨屯留縣東流至魏郡鄴縣清漳水決入經謂之衡漳亦其例導水之文凡互受通稱者不志故導河不言漳導漾不言沔此經欲明浮潛入渭中間所由之路在漾下漢上故特稱沔以別之
漢志右扶風武功縣下云斜水出衙領山北至郿
入渭褒水亦出衙領至南鄭入沔按衙領山在今郿縣西南三十里俗呼馬鞍山褒斜本谷名李善西都賦注引梁州記云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萬石城在今漢中府襃城縣東)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五十里(溝洫志曰作褒斜道五百餘里曹孟德以此谷爲五百里石穴孔穎達云漢在渭南五百餘里皆與梁州記合程大昌謂漢中北距斜口八九百里妄也)水經注漢水自西樂城北(城在今沔縣東南漢水南岸)又東合褒水水東北出衙嶺山東南經大石門歷故棧道下谷又東南逕三交城(城在褒城縣西北以三水之會名)又東南得丙水口(水上承内穴穴出嘉魚故左思稱嘉魚出於丙穴良本攅於褒谷)又東南歷小石門(門穿山通道六丈有餘蜀都賦曰岨以石門即此門在漢中之西褒中之北按今褒城縣西北十五里箕谷口有石如門曰石門)又東南歷褒口(則褒谷之南口北口曰斜所謂北出褒)又南逕褒縣故城東(褒中縣也本褒國按褒中故城在褒城縣南)又南流入于漢渭水自郿縣故城南(城在今郿縣東北十五里渭水之北)又東逕武功縣北斜水自南注之水出縣西南衙嶺山北歷五丈原東(原在郿縣西三十里渭水南)亦謂之武功水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是也以今輿地言之褒谷口在褒城縣北十里斜谷口在郿縣西南三十里褒水自衙嶺南流經褒城縣東又南入于漢斜水自衙嶺北流經郿縣東又東北入于渭褒之流長而斜之流短兩谷髙峻中間褒水所經皆穴山架木而行名曰連雲棧陸贄所云緣側徑於嶺嵓綴危棧於絕壁者也
酈元云自西漢泝流而至晉壽阻漾枝津南枝津
即郭璞所云水從沔陽縣南流至漢壽寰宇記所謂三泉故縣南大寒水西流者也歷岡穴迤邐而接漢岡穴即郭璞所謂峒山括地志所謂龍門山大石穴者也以今輿地言之浮嘉陵江至廣元縣北龍門第三洞口舍舟從陸越岡巒而北至第一洞口出谷乗舟至沔縣南經所謂浮潛而逾沔也自沔入南鄭縣界抵褒城東歷褒水斜水至郿縣東北入渭沿流而東歷武功興平盩厔鄠縣咸陽長安髙陵咸寧臨潼渭南華州朝邑至華隂縣之渭口絕河流而東抵蒲州經所謂入渭而亂河也自蒲州並東岸而行至榮河縣北泝汾水而上歷河津稷山絳州太平襄陵至臨汾縣是爲平陽堯之所都此梁州及西傾之貢道也
水經注以褒斜二水爲自沔入渭之道曰歷漢川至南鄭屬於褒水遡褒曁衙嶺之南溪水支灌於斜川届武功而北達於渭水道相貫與經文符合而考諸漢史則猶有可疑者河渠書云武帝時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縣屬武都郡即今漢中府之鳳縣也)故道多阪回逺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絕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穀可致而
山東從河無限便於厎柱之漕上以爲然拜湯子印爲漢中守發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溝洫志同)蘇氏據此以說經曰沔無入渭之道漢人所言褒斜則其道也然褒斜之間絕水百餘里故曰逾于沔蓋禹時通謂褒爲沔也傅同叔爲之辨曰據唐孔氏言越沔陸行而北入渭則是以漢爲即沔自浮潛至沔即舍舟陸行而北入渭也然經言浮于潛逾于沔則是自潛逾沔非謂自沔逾渭也若以逾于沔爲逾于渭則以逾于洛爲逾于河可乎蘇氏求褒斜之道得之矣然亦以漢爲即沔以禹時通謂褒爲沔而說逾字與穎達無異吾固質之經而莫敢信也渭按褒斜之間絕水百餘里則渭不言逾而言入誠有可疑即通謂褒爲沔亦無解於百餘里之阻隔傅同叔云上文旣言逾沔可以該下而省文此說亦未當褒斜之間若更有一逾安得以逾沔該之愚竊謂褒斜二水禹時必有相通之道如水經注所云衙嶺之南溪水支灌於斜川者及夏殷之際梁俗變爲蠻夷貢職不修貢道遂廢周武王牧野之師八國雖嘗來會其後巴蜀恃險復不與中國通逾沔入渭之道其誰知之嘗觀江河之枝流日乆亦多陻塞如夷水首受魚復江戰國時巴楚相攻舟
師常出此路洎乎隋唐遂成斷港汴水引河爲轉運之通渠宋南渡後廢而不用日就淺澀今水道斷續幾不可問而况深山窮谷之中溪流一線裁得通舟自禹至漢多歷年所豈能長存而不變褒斜二水相通之道禹時自有漢時自無不得據漢史而疑聖經亦不得據酈注而疑漢史也
史記嚴安上書云秦使尉佗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韋昭曰監御史名祿也其所鑿之渠今名靈渠在廣西桂林府興安縣北五里又西南經靈川縣界合大融水入灕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曰靈渠在桂之興安縣湘水於此下融江融江爲牂柯下流本南下興安地勢最髙二水逺不相謀秦監祿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嶺其作渠之法於湘流沙磕中壘石作鏵觜(鏵呼爪切音華黎別名俗呼鋪說文作㭉云兩刃臿也)說其前逆分湘流爲兩激之六十里行渠中以入融江與俱南渠繞興安界深不數尺廣丈餘六十里間置斗門三十六土人但謂之斗舟入一斗則復閘斗俟水積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來治水巧妙無如靈渠者渭按湘灕之源同出陽朔山西北流至興安東五里分水嶺上始分爲二水南曰灕北曰湘(見柳開湘灕二水說)二水逺不相
謀猶褒斜之爲衙嶺所隔也自秦時監祿鑿渠引湘入融轉注于灕而北舟始得逾嶺孟子云激而行之可使在山眞有其事此法巧妙或傳自上古禹時褒斜二水相通之道蓋亦是人力所爲故不脩即廢靈渠自秦至唐裁千餘年寶曆初道已崩壞賴觀察李渤修之餽運復通況褒水通斜之道自禹至漢垂二千年豈有不壞之理酈元云溪水支灌於斜川亦想當然耳漢以後必無此道也(靈渠斗閘之法今會通亦用之但南旺地勢雖髙不如衙嶺之峻其爲力較易耳)
或問古今之地勢一也褒斜之水漢時多湍石不可漕禹時何獨不然曰漢之所漕者穀也禹之所漕者貢物而已梁州所貢皆金石之類體質雖重亦豈若珂峩大艑每船載至數百石水稍淺狹即不能行者哉蓋惟物少而舟輕故山谿無礙急湍可挽茍有水道則必從之至不得已而舍舟行陸雖輕約易齎亦必擇其路之最近者如自潛逾沔中間所歷岡穴不過二十餘里聖人之重民力也如此惜乎張湯刀筆吏不知經術其子卬亦庸才不能推尋舊迹而輕用其民以車轉穀百餘里曽不以爲勞且使河渭之間貢道斷續不明眞千載恨事
孔疏云帝都在河之東故渡河陸行而還帝都此
從傳謂禹還都白所治故有陸行之說若貢物則自蒲州陸行以至平陽約三百餘里轉輸之勞人何以堪按左傳僖十三年晉饑秦輸粟於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正義曰秦都雍雍臨渭晉都絳絳臨汾渭水從雍而東至華隂入河從河逆流而北上至河東汾隂乃東入汾逆流東行而通絳此即堯時雍梁之貢道一水可達焉用陸行哉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地名
萬石城
相关地名
西樂城
相关地名
三交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