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
甘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沱潛旣道]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719
颗粒名称:
[沱潛旣道]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6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七 十六
摘要:
本部分為[沱潛旣道]闡發。
关键词:
沱江
潛水
闡發
内容
水經注江水自夷道縣北(今宜都縣西有夷道友成)又東逕上明城北(晉荊州刺史桓冲築此城移州治焉在今松滋縣界)江汜枝分東入大江縣治洲上故以枝江爲稱(今枝江縣東北六十里有百里洲延袤百里與江陵分轄枝江故城在縣東)地理志曰江沲出西南東入江是也(志無南字疑此衍)江水又東會沮口又南逕江陵縣南縣江有洲號曰枚廻洲(洲在縣西南六十里枚或作枝)江水自此兩分而爲南北江寰宇記云百里洲首派別南爲外江北爲内江王晦叔云枝江縣百里洲夾江沱二水之間其與江分處謂之上沱與江合處謂之下沱渭按南江在古時爲岷江之經流北江爲沱南江自枝江縣南又東逕公安縣西又東南流爲涔水(隋志松滋縣有涔水蓋東與公安接界)九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王逸注云涔陽江碕名
附近郢即此水之北也涔水入澧州界爲四水口歷州之東北又東南合澧水經華容縣南入赤沙湖又東南逕安鄉縣西而東南入洞庭湖與北江會此即禹導江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之道也北江自枝江縣北又東逕松滋縣北又東逕江陵縣南又東逕公安縣北又東逕石首縣北又東逕監利縣南夏水出焉北江又東至巴陵縣西北會洞庭之水此即江北之沱寰宇記所謂内江者也其後北江之流漸盛而南江日微世反以南爲沱北爲江說者遂謂東至于澧不可解以澧水北去江二百餘里故也詳見導江
正義引鄭注云今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尾入江耳不於江出也華容有夏水首出江尾入沔蓋此所謂沱也渭按枝江沱水爲江洲所隔而成何言不於江出華容夏水自江陵縣東南首受北江東北流逕監利沔陽與潛江縣分界又東北至京山縣東南而注于漢此本沱水岐分而爲夏非出於大江鄭以爲沱者蓋北江乆已盛大世目爲岷江之經流因以其所出者爲沱耳禹時無此沱也不可從
漢志南郡巫縣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十里(今巫山縣東北有巫縣故城)水經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江
(今奉節縣西十五里有魚復故城)東南過很山縣南(今長陽縣西有很山故城)又東過夷道縣北(今宜都縣西有夷道故城)東入于江注云夷水即很山清江也(江水注謂之夷谿)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因名清江昔廪君浮此水據捍關而王巴(捍與扞同)是以法孝直有言魚復扞關臨江據水實益州禍福之門夷水又東逕建平沙縣(沙下當有渠字江水篇云鳥飛水北流逕建平郡沙渠縣南元和志施州清江縣本漢南郡巫縣地呉沙渠縣也)縣有巫城南岸水山道五百里其水歷縣東自沙渠入很山縣水流淺狹裁得通船又東逕很山縣故城南(縣即山以名孟康曰音恒今世以銀為音)南對長楊溪溪水出西南射堂村谷中石穴北流注于夷水(隋改很山曰長楊以溪得名唐又攺楊爲陽)又東北逕夷道縣北又東逕宜都縣北(今縣治即宜都故城)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很山北溪渭按夷水首出魚復江尾入宜都江行五百餘里是亦荊州之沱也古時自巴入楚避三峽之險皆由此路史記張儀說楚王曰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以下至楚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曰行三百餘里不至十日而拒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黔中漢爲武陵郡即今常德府巫郡漢爲巫縣即今巫山巴東建始三縣及施州衛地也)此言舟師由夷水入楚也何以知之楚世家肅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於是楚爲扞關以拒之後漢書李熊說公孫述曰東守巴郡拒扞關之口徐廣曰巴郡魚復有扞水扞關(後漢志同)章懷太子賢
曰扞關故基在今峽州巴山縣寰宇記云廢巴山縣在長陽縣南七十里即古捍關是也(唐志巴山縣隋分很山縣置天寶八載省入長陽)水經注江水自江關東逕弱關捍關(江關在今奉節縣東瞿唐峽口)注云弱關在建平秭歸界秭歸今歸州也蓋大江出三峽逕弱關江沱出很山逕捍關劃然兩道儀言浮江以下拒捍關則不經巫峽明矣夷水受江處不知何時日就陻塞後漢建武中公孫述遣將田戎等乗枋箄下江關拔夷道夷陵光武命岑彭吴漢伐之彭擊破戎等率舟師長驅入江關漢留夷陵裝露橈船將三萬人泝江而上則皆取道於三峽而不復由夷水矣蓋其時水已淺狹不勝戰艦自後荆梁有事苟用舟師未有不由峽江者然酈注云沙渠裁得通船則後魏時水道猶存下逮唐初建始之北遂成斷港故章懷注西南夷傳云今施州清江縣夷水一名監水源出縣西都亭山(清江廢縣亦在長陽縣界)寰宇記云夷水自施州開蠻界流入長陽縣明一統志云夷水源出舊施州開蠻界流經建始巴東長陽至宜都入江蓋不復知此水出西北奉節之大江而以爲西南施州衛之山源矣其所謂都亭山者即在開蠻界也然自漢志已不言首受江未知何故班氏疎略頗多水經注原委詳明而又有張儀之言以爲證無可疑者禹導江
自梁入荆必浮此水也
陸氏釋文馬云其中泉出而不流者謂之潛言泉出則可言不流則非韻會潛水伏流也左思蜀都賦演以潛沫劉逵注云水潛行曰演此二水伏流故曰演以潛沫荊州之潛雖不如出龍門石穴之奇亦必漢水伏流從平地涌出故謂之潛承天府志云漢水自鍾祥縣北三十里分流爲蘆伏河經潛江縣東南復入于漢即古潛水也按潛江縣本漢竟陵江陵二縣地唐大中十一年置徵科巡院於白洑(見環宇記)宋乾德三年升爲潛江縣韻會澓伏流也或作洑今漢水之分流者名蘆伏而其地又名白洑(在縣西四十里)皆取伏流之義此水起鍾祥縣北訖潛江縣東南行可三百里以爲古之潛水庶幾得之蓋禹時本自伏流涌出復入于漢及乎後世通渠漢川雲夢之際(見河渠書)則開通上源以資舟楫之利禹迹遂不可考耳其他沔陽漢陽之境凡漢水枝津大抵皆通渠者之所爲志家槩指爲潛水眞妄談不足信
王晦叔曰隋志南郡松滋縣有涔水涔即古潛字故史記云沱涔旣道今松滋分爲潛江縣矣渭按松滋之涔乃大江分流首尾皆與漢無涉安得因史記作涔而以此水當之潛江縣在江北本竟陵
江陵二縣地亦非析松滋置也並誤
正義曰孔梁州注云沱潛發源此州入荊州以二州沱潛爲一者蓋以水從江漢出皆曰沱潛但地勢西髙東下雖於梁州合流還於荊州分出猶如濟水入河還從河出耳蘇傳曰以安國穎達之言考之味別之說古人蓋知之乆矣梁荆相去數千里非以味別安知其合而復出邪林少穎云據爾雅是凡水之出於江漢者皆有此名出於荊者荆之沱潛也出於梁者梁之沱潛也不必有合流味別之說斯言足以正孔蘇之謬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事件
蜀伐楚取兹方於是楚爲...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上明城
相关地名
清江縣
相关地名
巫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