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衞旣從大陸旣作]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526
颗粒名称: [恒衞旣從大陸旣作]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10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二 四十七
摘要: 本部分為[恒衞旣從大陸旣作]闡發。
关键词: 恒水,衛水,大陸 闡發

内容

或問恒衞𣻎滹沱漢志明列爲四水子謂恒即𣻎衞即滹沱亦有所據乎曰有之水經注云𣻎水東過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自下𣻎水兼納恒川之通稱即禹貢所謂恒衞旣從也此非恒即𣻎之明證邪水經無滹沱之目見濁漳易𣻎巨馬諸篇中僅一二語故衞水無考然酈注凡二水合流言自下互受通稱者不可枚舉則滹沱受衞之
  後亦得通稱衞水可知也(薛士龍云恒水東流合𣻎水至瀛州髙陽縣入易水衞水東北合滹沱河過信安軍入易水則宋人已知恒𣻎衞滹沱爲一水矣惜蔡傳述其言而不察耳易水源短𣻎滹沱源長當從小水㑹大水之例謂𣻎滹沱入易非也) 不然恒水出曲陽縣西北至縣東北入𣻎衞水出靈壽縣東北至縣東南入滹也其所歷不過數十里之地(曲陽東西相距六十里靈壽東西相距四十里)曽謂是尋常之谿澗而勤禹功之荒度乎哉雖至愚者亦知其無是理矣周禮職方氏并州山鎭曰恒山其川虚池嘔夷(釋文虖喚胡反池徙多反嘔馬侯反一音驅) 嘔夷即後世所謂𣻎水也(應劭曰𣻎音彄顏師古曰𣻎音𣻎又音苦侯反)山海經曰髙是之山𣻎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漢志代郡靈丘縣下云𣻎河東至文安入大河(文安屬勃海郡寰宇記云文〓故城在今縣東地三十里) 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周禮注云嘔夷即祁夷出平舒按漢志代郡平舒縣有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治治即濕水亦名桑乾河漢桑乾縣故城在今山西大同府蔚州西北平舒則州屬廣靈縣也縣南有壺流河即古祁夷水源出縣西東北流至蔚州入桑乾河不經曲陽縣界鄭說非是)禮記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注云惡當爲虖字誤也山海經曰大戲之山滹沲之水出焉戰國策蘇秦說燕曰南有嘑沱易水漢志代郡鹵城縣下云虖池河東至參合入嘑沱别并州川從河東至文安入海過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參合當作參户蓋傳冩者因郡有參合而誤參合在漢鴈門郡平城縣東今大同府陽和衞北鹵城與參合大山隔絕虖沱不得至其地今河間府青縣南有參户故城應劭云平舒縣西南五十里有參户亭故縣也水經注漳水自成平縣南又東北左㑹虖沱别河故瀆又東北合清河又東北逕章武故城西枝瀆出爲濊水又東北逕參户亭分爲二瀆一水逕參户亭北又東北逕平舒縣注虖沱蓋即漢志所謂東至參户入虖沱别從河東至文安入海者也)此即禹貢之恒衞也然禹主名山川曲陽以下之𣻎本
  名恒靈壽以下之滹沱本名衞其出髙是泰戲者則恒衞之别源也自周以虖池嘔夷爲幷州之川其名著而恒衞之名遂隱於是冀州二大川以恒陽溪雷溝河數十里之原委當之蔡氏因目恒衞爲小水而經義幾不可通矣
   水經注𣻎水出代郡靈丘縣西北髙氏山即漚夷之水也(山上有石銘題言冀州北界故世謂之石銘陘也元和志蔚州靈丘縣漚夷水一名𣻎水出縣西北髙是山今按渾源州在山西大同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漢䋣畤崞二縣屬鴈門郡州志云州南七里有翠屛山髙千餘丈周十里𣻎水出其東蓋即髙是之別名東南接靈丘界者也)東南流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溫熱若湯能愈百疾)又東逕靈丘縣故城南入峽謂之隘門(髙峰隱天深溪埒谷其故城在今渾源州西南一百三十里西北去大同府二百七)又東逕廣昌縣南(縣今屬大同府之蔚州飛狐口在縣北二十里紫荆關在縣東北一百里)又東逕倒馬關(關山險隘是爲深峭勢均詩人髙岡之病故關受其名焉今在廣昌縣南唐縣西北亦名常山關) 又東南逕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自下𣻎水兼納恒川之通稱即禹貢所謂恒衞旣從也按曲陽隋爲恒陽縣地理志云有恒陽溪即恒水源也元和志恒山在恒陽縣北一百四十里曲陽縣志𣻎水在縣東北) 又東逕中人亭南(左傳昭公十三年晉荀吳率師侵鮮虞及中人大獲而歸者也亭在今唐縣界)又東逕樂羊城北(史記稱魏文侯使樂羊滅中山蓋其故城中山所造也) 又東逕唐縣故城(南北二城俱在𣻎水之陽故曰𣻎水逕其東元和志𣻎水一名唐河西去唐縣一百五十步)又東逕安喜縣南(中山記曰縣在唐水之西元和志云𣻎水在安喜縣八里蓋其城南徙也安喜今定州) 又東逕安國縣北(漢安國縣隋改曰義豐今爲祁州)又東北逕解瀆亭北(漢順帝陽嘉元年封河間孝王子淑於解瀆亭爲侯國孫宏即靈帝也) 又東北逕蠡吾縣故城南(城在今博野縣西南)又東逕博野縣故城南(城在今蠡縣界)又東北逕侯世縣故城南(城在蠡縣東北)又東北逕陵陽亭東又北左㑹博水(水出)
  (望都縣東南流逕其縣故城南又東南濳入地下又東南於瀆重源湧發東南至陽城縣散爲澤渚世謂之陽城澱其水又伏流循瀆届清梁亭西北重源又發東逕廣望縣故城北又東北左則濡水注之春秋昭公七年齊與燕㑹于濡上杜預曰濡水出髙陽縣東北至河間鄭縣入易水是濡水與虖池𣻎易互舉通稱矣按漢志中山望都下云博水東至髙陽入河髙陽屬涿郡蓋博旣合濡入𣻎則東至文安入大河也) 又東北逕依城北世謂之依城河(依城即古葛城郡國志曰髙陽有葛城燕以與趙者也今安州北有依城河) 又東北逕阿陵縣故城東(寰宇記阿陵故城在莫州任丘縣東北二十里𣻎水枯瀆在縣西一里) 又東北至長城注於易水(長城在今文安縣界易水有北易中易南易中易受北易而合流者易水注云易水於容城縣東南合𣻎水故桑欽曰易水出北新城西北東入𣻎自下𣻎易互受通稱矣寰宇記南易水自容城縣南流入瀛州髙陽縣界與𣻎水合南易一名雹水) 以今輿地言之渾源靈丘廣昌(並屬山西大同府) 曲陽(屬直隸眞定府)唐縣定州慶都祁州博野蠡縣髙陽安州新安(並屬保定府) 任丘(屬河間府)文安(屬順天府)諸州縣界中皆古𣻎水之所行也宋初猶未改自咸平中何承矩興塘濼以限契丹戎馬之足於是始引水歸北而文安之瀆遂空其後𣻎水仍自蠡縣改流經肅寧河間雄縣任丘以至文安而不復北行明時則又自雄縣改流入霸州〓定界爲玉帶河不復入文安矣此恒水下流變徙之大略也晁以道云今之恒水西南流至行唐縣東流入于滋水(元和志滋水在行唐縣南二十六里)又東南流入于衡水(元和志長蘆水即衡漳故瀆在衡水縣南)然則恒水之源所謂恒陽溪者亦改流南向合於漳水而曲陽以下瀆同而源則非矣
   滹沱大川也水經當自爲一篇頃閱寰宇記鎮州眞定縣蒲澤下引水經注云滹沱河水東逕常山
  城北又東南爲蒲澤濟水有梁焉俗謂之蒲澤口又滋水下引水經云滋水又東至新市縣入滹沱河又深州饒陽縣枯白馬渠下引水經云滹沱河又東有白馬渠出焉又瀛州河間縣大浦淀下引水經注云大浦下導陂溝競奔咸注滹沱是故人因決入之處謂之百道口此四條檢今本無之則似水經元有滹沱水篇宋初尚存而其後散逸滹沱原委不可得詳惜哉(歐陽玄補正水經序引崇文總目云酈注四十卷亡其五蓋涇洛滹沱等篇皆在此五卷之中今本仍爲四十卷則後人析之以充其數耳) 漢志代郡之鹵城常山郡之蒲吾靈壽南行唐新市信都國之信都河間國之弓髙樂成勃海郡之成平東光參户東平舒文安皆有滹沱河弓髙樂成參户又有滹沱别水而發源經過之地未悉今據元和志所載以補水經之闕滹沱水出代州繁畤縣泰戲山(一名武夫山在縣東南九十里繁畤本漢陽葰人縣屬鴈門郡漢末荒廢晉改置繁畤縣周省隋復置葰音璅滹沱一名泒水許氏說文泒水出葰人縣戍夫山郭景純以爲鹵城縣武夫山括地志以爲孤阜山寰宇記以爲平山蓋皆泰戲之别名也)西南流逕唐林縣東(縣東北至代州一百十里本漢廣武縣隋爲五臺崞二縣地今州西有廣武廢縣蓋即唐林縣界也)又西南逕崞縣東(縣東北至代州五十里水去縣二百步) 又西南逕秀容縣東(縣爲忻州治水去縣三十二里)東轉逕定襄縣北(縣西至忻州四十五里今治即陽曲故城水去縣五里) 又東逕五臺縣西南(縣西北至代州一百二十里水去縣三十五里)又東逕盂縣北(縣西南至太原府二百二十里水西自五臺縣界流入南去縣百里)又東南逕靈壽縣西南衞水注之(縣東至恒州五十里水去縣二十里縣志云衞水在縣東十里俗名雷溝河源出縣東北十四里良同村南流至縣東南合滹沱河)又東南逕眞定縣北(縣為恒州治水)
  (去縣一里)又東南逕九門縣西(縣西至恒州三十里水去縣四十九里今藁城縣西北二十五里有九門城) 又東南逕藁城縣東(縣西北至州五十八里水去縣二十九里)又東逕鼓城縣北(縣西至恒州九十五里水去縣十三里寰宇記云隋開皇六年分藁城地置昔陽縣十八年改曰鼓城) 又東逕深澤縣南(縣西北至定州九十里水去縣二十五里即氷合渡光武處俗謂之危渡口) 又東逕無極縣北(縣北至定州八十里水去縣三十里)又東北逕鹿城縣西北(縣東至深州二十五里水去縣四十二里與博野縣分水寰宇記滹沱河在博野縣東南三十五里)又東逕安平縣南(縣東南至深州五十三里水去縣二十三里泒水今名礓河西自定州義豐縣界流入) 又東北逕饒陽縣北(縣西至深州三十里水去縣四十五里縣治晉魯口城也公孫淵叛司馬宣王征之鑿滹沱入泒水以運糧因〓此城蓋滹沱有魯沱之名因號魯口後魏道武皇始三年車駕幸魯口即此地也)自此以下當入瀛莫二州境而元和志亦闕案寰宇記瀛州河間縣西二十里髙陽縣東北十四里莫州鄚縣南二里霸州大城縣北一百三十里文安縣西北三十里皆有滹沱水此即漢志所云從河東至文安入海者以今輿地言之繁畤代州崞縣忻州定襄五臺盂縣(並屬山西太原府) 靈壽眞定藁城深澤無極(並屬直隸眞定府) 束鹿博野(並屬保定府) 安平饒陽(並屬眞定府) 髙陽(屬保定府)任丘(屬河間府)大城文安(並屬順天府) 諸州縣界中皆古滹沱水之所行也宋初猶未改自塘樂旣興引水歸北而文安之瀆堙廢遂以樂成(今獻縣) 之滹沱别水爲滹沱之正流而故道不可復問明天啓後漸徙而南至 本朝順治二年自束鹿南決入冀州與漳水渾濤而安平饒陽之地不復有滹沱矣滹沱在河北羣川中溢決尤甚未有數年不變
  者而從冀州合於漳水亦猶黄河之與淮合均爲古今水道之極變也
   東漢以後浮陽(今滄州) 參户(今青縣) 東平舒(今大城) 章武(今靜海天津)泉州(今寶坻) 諸縣界中漳清合流之瀆即古徒駭河西漢時大河猶行之者也故漢志云𣻎水東至文安入大河滹沱東至參户合滹沱别從河東至文安入海是恒衞皆於文安入河也(今文安縣在霸州南少東六十里) 據水經注易水逕容城縣南又東合𣻎水自下互受通稱又東至文安縣與滹沱合又東至泉州縣南東入于海此即合漳御由潮河至獨流口入海之道也(御河即清河潮河即界河)自唐樂興而文安大城諸水多入白河(即潞河) 其行潮河者唯漳御耳古時𣻎易滹沱混而為一自文安㑹大河入海西漢時猶然而程泰之謂滹易中髙不與河通何邪惟二水皆入河故禹必先道九河而後治恒衞從河以入海不然海口壅塞雖欲治二水不可得也
   冀州有三大陸一在鉅鹿郡北班固繫諸禹貢又名鉅鹿澤吕氏春秋云趙有鉅鹿又名廣河澤爾雅晉有大陸孫炎云今鉅鹿縣廣河澤是也此眞禹貢之大陸也(詳見下文)一在河内修武縣(古甯邑秦置修武縣其故城在今獲嘉縣西北)左傳定公元年魏獻子田于大陸還卒于甯杜預云大陸疑即吳澤陂近甯是也一在太原鄔縣
  (今爲介休縣地)班固云九澤在縣北是爲昭餘祁并州藪酈道元云吕氏春秋謂之大陸是也斯二者皆非禹貢之大陸也今按吕覽九藪旣云晉之大陸又云趙之鉅鹿如謂大陸即鉅鹿則一澤不應兩見故道元以鄔澤當之蓋晉爲唐叔始封大陸宜在其境内而鉅鹿當戰國時實爲趙地故分爲二澤也要之廣平曰陸是處有之其大者則謂之大陸猶之髙平曰原亦是處有之其大者則謂之太原耳然晉之大陸在漢大陵縣界陸恐是陵字之誤 蔡傳引程氏曰大陸云者四無山阜曠然平地杜佑李吉甫以爲邢趙深三州之地者得之今按漢志鉅鹿縣禹貢大陸澤在北一而已而唐人所言不一通典有二趙州昭慶縣隋為大陸縣有大陸澤(昭慶本漢廣阿縣隋曰大陸唐曰昭慶宋更名隆平今在眞定府趙州東南一百里縣志云大陸澤在縣東北三十里杜家莊)深州陸澤縣有禹貢大陸澤(陸澤本漢下博縣其故城在今深州南唐先天二年分下博及饒陽鹿城地置陸澤縣爲深州治今在眞定府東二百里)是也元和志有四邢州鉅鹿縣大陸澤一名鉅鹿澤在縣西北東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葭蘆菱蓮魚蟹之類充牣其中澤畔又有鹹泉煮而成鹽百姓資之(鉅鹿本漢南䜌縣亦兼得鉅鹿縣地在今順德府東北一百二十里漢路温舒鉅鹿東里人取澤中蒲截以爲牒編用寫書即此澤也) 趙州昭慶縣廣阿澤在縣東二十五里即大陸别名深州鹿城縣大陸澤在縣南十里(鹿城本漢鄡縣今爲束鹿縣在保定府祁州南一百三十五里)又陸澤縣南三里即
  大陸之澤是也故程泰之謂以邢趙深三州之地爲大陸自杜李始愚竊謂唐鉅鹿縣東境亦漢鉅鹿縣地澤在西北接昭慶界蓋一澤跨二縣之境即班固所云在鉅鹿縣北孫炎所云今鉅鹿縣廣河澤者也而志家唯以平鄉爲古鉅鹿求此澤而不得遂言今盡爲丘隴豈知元和志獨詳於鉅鹿原不在平鄉界邪宋河渠志云大觀元年河決陷鉅鹿縣遷縣于髙地又以隆平下溼亦遷之則二縣地勢最卑澤在其間明矣(通典昭慶陸澤縣有澤而鉅鹿鹿城無之可見四澤實止二澤)唐人亦似知漳水即禹河故以南宫所出之洚瀆爲北過降水以深州之大陸澤爲至于大陸意謂如此則大陸在過降之後與經適合故不主鉅鹿而取陸澤然枯洚乃漢時漳水之徙流實非禹迹即以爲禹迹此亦是河別爲降不可謂之過也大陸在邢趙二州界而深不與焉傅同叔云凡廣河澤以東其地平廣緜延千里皆謂之大陸是瀛滄亦大陸矣河自大陸又北始播爲九河誠如傅言則許商所謂九河自鬲以北至徒駭間相去二百餘里者將何所容其地邪
   大陸禹更有濬畎澮之功非因恒衞旣從而遂得耕作也觀復言旣可見蓋大陸地形洿下東有大河北有恒衞先是九河未通恒衞未從合而爲瀰
  漫之勢平田皆成巨浸至是二水從河以入海禹乃濬其畎澮達於支川其澤亦爲之陂障以資蓄洩而耕作之事以興故復言旣明其非一役也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地名

平舒縣
相关地名
渾源州
相关地名
廣昌縣
相关地名
安喜縣
相关地名
唐林縣
相关地名
崞縣
相关地名
秀容縣
相关地名
定襄縣
相关地名
五臺縣
相关地名
盂縣
相关地名
靈壽縣
相关地名
眞定縣
相关地名
九門縣
相关地名
藁城縣
相关地名
鼓城縣
相关地名
深澤縣
相关地名
無極縣
相关地名
鹿城縣
相关地名
文安縣
相关地名
昭慶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