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
甘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旣修太原至于岳陽]闡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錐指》
古籍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506
颗粒名称:
[旣修太原至于岳陽]闡發
分类号:
K928.62
页数:
7
页码:
禹貢錐指卷第二 二十四
摘要:
本部分為[旣修太原至于岳陽]闡發。
关键词:
太原
岳陽
闡發
内容
髙平曰原廣平曰陸釋地正相反傳改言髙平爲是然不當連太字疏云太原原之大者則太字别是一義斯爲無病矣鯀徒事太原而不知鑿龍門所以無功然壺口梁山之役非神禹何從措手鯀即欲爲禹所爲亦終不能耳
水經注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曰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按今靜樂縣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二十里本漢汾陽縣地地理志汾陽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隂入河過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管涔山一名燕京山淮南子汾出燕京是也隋志靜樂縣有管涔山元和志在縣北一百三十里)南流與東西温谿合(水出右近谿)又南逕汾陽縣故城東(漢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羊腸倉山有羊腸坂在晉陽西北石磴縈委若羊腸焉按汾陽故城在今陽曲縣西北元和志羊腸山在交城縣東南五十三里)又南與酸水合(水西出少陽之山東南注于汾)又南出山東南流洛隂水注之(水出新興郡西南流逕陽曲城北又西注于汾)又南逕陽曲城西(元和志陽曲故城在太原縣東北四十五里)又東南逕晉陽縣東晉水從縣東南流
注之(太原郡治晉陽城尚書所謂旣修太原者也大而髙平者謂之太原晉水出晉陽縣西甕山山海經曰縣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𣶮後人踵其遺蹟蓄以爲沼沼西有唐叔虞祠晉水又東過其縣南分爲二派北瀆即智氏故渠乗髙東北注入晉陽城以周園漑東南出城注於汾水也其南瀆於石塘之下伏流逕舊谿東南出逕晉陽城南又東南入于汾漢志龍山在晉陽縣西北晉水所出東入汾元和志懸甕山一名龍山在晉陽縣西南十三里晉水初泉出處砌石為塘自塘東分爲三派其北一派名智伯渠東北流入州城中出城入汾水其次派東流逕晉澤南又東入汾此即鄜元所言為二派者也其南派隋開皇四年開東南流入汾水汾水北自陽曲縣界流入經縣東二里)又南逕梗陽縣故城東(晉陽縣南六十里榆次界有梗陽城元和志云在清源縣南一百二十步)又南(洞過水從東來注之洞渦水出沾縣北山西流過榆次縣南又西至晉陽縣南西入于汾出晉水下口者也)又南逕大陵縣東(汾水於縣左迤爲鄔澤廣雅曰水自汾出爲汾陂陂南接鄔地理志曰九澤在北幷州藪也吕氏春秋謂之大陸又名漚洟之澤俗謂之鄔城按周禮幷州澤曰昭餘祁即班固所稱九澤也今名鄔城泊元和志云在介休縣東北二十六里大陵故城在文水縣北十三里)又南逕平陶縣東文水從西來注之(水出大陵縣西山文谷東到其縣屈南到平陶縣東北東入于汾元和志文水縣本漢大陵縣地汾水經縣東十五里文水在縣西漢平陶縣城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後魏改爲平遥)又南與石桐水合(即緜水也出介休縣之緜山) 又西南逕介休縣故城西又南逕冠雀津(在介休縣西南俗謂之雀鼠谷元和志雀鼠谷在介休縣西十二里汾水在縣北十二里靈石縣本介休地汾河在縣北十步深丈闊三丈)又南入河東界逕永安縣西(故〓縣也周厲王流于〓即此漢順帝改曰永安) 又東與〓水合(水出東北太岳山禹貢所謂岳陽也即霍太山矣今在趙城縣東北四十五里)又南逕霍城東(故霍國唐霍邑縣今爲霍州元和志霍山在霍邑縣東五十里元地理志霍州有霍山爲中鎭)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山西南逕趙城南又西注于汾)又南逕揚縣西(應劭曰故揚侯國今洪洞縣東南有揚縣故城周語史伯曰西有霍楊是也) 又南逕髙梁故城西(故髙梁之墟也秦穆公納公子重耳於晉害懷公於此) 又南逕白馬城西(今平陽郡治) 又南逕平陽縣故城東(城在今臨汾縣西南汾水之西)又南與平水合(水出平陽西壺口山東逕狐谷亭北春秋時狄侵晉取狐㕑者也) 又南逕襄陵縣故城西(晉大夫卻犨之邑也城在今縣東南汾水在縣東一里) 又南逕臨汾縣
東(天井水出東陘山西逕堯城南又西南入汾) 又屈從縣南西流逕絳縣故城北(晉新田漢置絳縣其故城在今曲沃縣南)又西逕虒祁宫北(宫地背汾面澮西則兩川之交㑹也今絳州南有虒祁宫)又西逕魏正平郡南(今絳州本漢臨汾縣後魏改曰正平并置郡) 又西逕王橋澮水入焉(水出絳縣東澮山西過其縣南又西南過虒祁宫南又西至王橋注于汾水) 又西與古七水合(水出臨汾縣故城西西南入汾)又西南逕長修縣故城南(有修水出縣南西南流入汾)又西逕清原城北(晉侯蒐清原作三軍處) 又逕冀亭南(昔曰季使過冀野見卻缺耨即此處杜預曰平陽皮氏縣東北有冀亭)又西與華水合(水出北山華谷晋卿士蒍食采華陽今蒲坂北亭也其水西南注于汾) 又逕稷山北(山下有稷亭春秋宣公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是也)又西逕鄧丘北(故漢氏之方澤)又西逕耿鄉城北(故殷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爲河所毁故書序曰祁乙圯于耿)又西逕皮氏縣南(漢河東太守番係穿渠引汾水以漑皮氏縣故渠尚存接〓河津縣西二里有皮氏故城)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于河(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髙十丈汾水歷其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脽應劭曰脽丘類也按漢書武帝元鼎四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脽音誰今榮河縣北有汾陰故城唐改汾陰曰寶鼎元和志汾水在寶鼎縣北二十五里舊經后土祠下西注于河明隆慶四年東徙由河津縣葫蘆灘南入河)以今輿地言之靜樂陽曲太原清源交城文水祁縣(並屬山西太原府)平遙汾陽介休孝義(竝屬汾州府)靈石汾西霍州趙城洪洞臨汾襄陵太平絳州曲沃稷山河津榮河(並屬平陽府) 諸州縣界中皆汾水之所經也
周禮冀州浸曰汾詩魏風曰彼汾沮洳宰孔言晉有汾河涑澮以爲淵韓獻子言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此四水者晉之望也涑水合洮水互受通稱故亦名洮水經注涑水出河東聞喜縣東山黍葭谷至周陽與洮水入水合水東出清野山西流合涑水又西逕董澤陂又西逕桐鄉城北又西南逕左邑縣故城南故曲沃也又西逕王官城北又西南逕安邑縣西禹都也又西逕猗氏縣故城北又西逕郇城郇瑕氏之墟也又
(西南逕解縣故城南又西南逕瑕城又西南逕張陽城東又西南屬于陂陂分爲二城南面兩陂左右澤渚東陂世謂之晉興澤西陂即張澤也西北去蒲坂十五里) 左傳子產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然則汾洮之待治自古有然朱長孺云智伯謂汾水可浸平陽宋取北漢亦壅汾水灌太原是汾水爲河東害甚大禹治之自不容緩豈獨以帝都所在哉渭按川宜宣澤宜障此一定之理鯀欲繼臺駘之業而以治澤者治川以害人者救人能無敗乎
太原在平陽東北左傳臺駘能業其官以處太原即經所謂太原矣亦謂之大鹵春秋昭公元年晉荀吴帥師敗狄于大鹵三傳皆作太原穀梁云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又謂之大夏左傳遷實沈于大夏史記禹鑿龍門通大夏齊桓公西伐大夏是也又謂之夏虚左傳命唐叔以唐誥而封于夏虚是也又謂之晉陽春秋定公十三年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是也蓋皆太原之異名周時迫近戎狄故祝佗言成王封唐叔于夏虚疆以戎索籍談言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景王言唐叔受分器以處參虚匡有戎狄杜預曰太原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其地蓋華戎錯居故穀梁有夷狄曰大鹵之說
詩小雅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周語宣王旣喪南國之師乃料民于太原後漢書西羌傳穆王西征犬戎獲其五王遂遷戎于太原又云夷王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又云宣王二十七年遣兵伐太原戎不克(本竹書紀年) 諸所稱太原或以爲即禹貢之太原日知錄曰薄伐玁狁至于太原毛鄭皆不詳其地其以爲今太原陽曲縣者始於朱子(吕氏讀詩記嚴氏詩緝並云) 而愚未敢信也古之言太原者多矣若此詩則必先求涇陽所在而後太原可得而明也漢書地理志安定郡有涇陽縣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後漢書靈帝紀段熲破先零羌於涇陽注涇陽屬安定郡在原州郡縣志原州平涼縣本漢涇陽縣地今縣西四十里涇陽故城是也然則太原當即今之平涼而後魏立爲原州亦是取古太原之名爾計周人之禦玁狁必在涇原之間若晉陽之太原在大河之東距周京千五百里豈有寇從西來兵乃東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而國語宣王料民于太原亦以其地近邊而爲禦戎之備必不料之於晉國也若書禹貢旣修太原至于岳陽春秋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太原及子產對叔向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則是今之晉陽而豈可以晉之太原爲周之太原乎
(司馬相如上林賦布濩〓澤延蔓太原阮籍東平賦長風振厲蕭條太原髙平曰原蓋古人之通稱也) 渭按漢安定郡治髙平縣後廢元魏改置曰平髙唐爲原州治廣德元年没吐蕃節度使馬璘表置行原州於靈臺縣之百里城貞元十九年徙治平涼縣西去故州一百六十里故州即元開城縣今固原州也(廢縣在州西南四十里) 小爾雅云髙平謂之太原則太原當在州界非平涼縣縣乃古涇陽在固原之東玁狁侵及涇陽而薄伐之以至于太原蓋自平涼逐之出塞至固原而止不窮追也
岳陽就附近山南者言之則爲今岳陽趙城二縣(岳陽漢陭氏縣趙城漢〓縣地並屬河東郡霍山在岳陽縣西北趙城縣東北)蔡氏主岳陽一縣固非然經之所指亦不止此二縣揚雄冀州牧箴曰岳陽是都則堯都平陽亦岳陽也且如華山之陽附近者爲商州而山南之地非商州所可盡衡山之陽附近者爲衡陽縣而荆之南界非此縣所可盡至若岷山之陽更不知其所届安得專指灌縣爲岷陽哉夫岳陽亦猶是也直抵南河又何疑焉(閻百詩曰後至于太岳專指山言此至于岳陽陽字所包者廣蓋既修太原二句直舉一千餘里用功而言也)
或問下文云至于衡漳衡漳者水也岳陽果包有南河曷不云至于南河乎曰自華陰而厎柱而孟津而洛汭而大伾皆南河也言南河則混而無别侵及覃懷矣然則書至于厎柱不亦可乎曰厎柱
者河中之山也言岳陽則厎柱之功見言厎柱則太岳之功不見故不言厎柱而言岳陽也
復齋集義曰他所舉山川皆先地後績者觀成功而言也壺口梁岐太原皆先績後地者本用功之始而言也邵氏簡端録曰載治及修至于皆言施功也諸州言施功例諸此底績至于皆言成功也諸州言成功例諸此渭按篇末云告厥成功則九州所敘似皆以成功言之諸水土之功率繫山川地名之下而此載治修獨繫其上故以爲施功之辭然皆冠之以旣則亦是成功矣惟豫州導菏澤被孟豬實施功之辭立文偶爾異同不可強生義例
知识出处
《禹貢錐指》
本書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區域地理著作。它從地理角度,將全國分為九州,記述了這九個區劃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以及交通道路,還羅列了我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和流經。
阅读
相关事件
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相关事件
漢武帝立后土祠
相关事件
晉荀吴帥師敗狄于大鹵
相关事件
趙鞅入于晉陽以叛
相关事件
段熲破先零羌於涇陽
相关事件
馬璘表置行原州於百里...
相关事件
平涼縣徙治西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靜樂縣
相关地名
靈石縣
相关地名
霍州
相关地名
安定郡
相关地名
平涼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