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4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分类号: F724.7
页数: 2
页码: 607-608
摘要: 本节介绍了张掖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和改革意见。
关键词: 商品流通 粮食购销 张掖市

内容

1996年,执行国务院关于定购任务完成后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同年,全区实行以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为重点的“四分开一完善”改革。2000—2002年,重点推进“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重点是实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分开以及富余职工下岗分流。国有粮食企业的亏损挂账现象得到遏制,企业包袱有所减轻,为粮食企业适应购销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收购市场,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终结了农民交“皇粮”的历史。张掖将原来通过保护价形式向农民提供的补助改为直接兑现给粮农。同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妥善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2006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改革要求,张掖市政府出台《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对全市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以“明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改革。2007年末,全市粮食系统实现政企分开,解决“三老” (老人、老粮、老账)问题,改革产权制度,调整企业布局,创新管理机制,全面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全市原有的82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改制完成,2319名职工置换身份,2.26亿元历史亏损列入省级财务挂账,销售处理“老粮”6亿多千克;重新组建山丹县恒达、民乐县东乐、甘州区荣兴、临泽县裕丰、高台县兴粮、肃南县工贸等10户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骨干企业。
  2007年,成立张掖市粮食局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代表出资人加强对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内部岗位管理实行定岗、定员和聘任制。同时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收入能高能低的分配制度。按照“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宽严相济”的原则,推行经营业绩目标考核激励机制。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