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供销合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42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供销合作
分类号: F717.2
页数: 5
页码: 590-594
摘要: 本章介绍了张掖市供销合作发展情况。包括体制改革、供销经营、项目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
关键词: 供销合作 集体商业 张掖市

内容

1996年前,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张掖地区办事处是省供销合作联社的派出机构,受张掖地区行政公署和省联社的双重领导。1996年9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意见》,张掖地区办事处更名为张掖地区供销社,属张掖行政公署直属管理机构,接受省供销合作联社的业务指导。下辖张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市)的县级供销联社。2002年11月地区供销社更名为张掖市供销社。
  第一节 供销体制改革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精神,1995年10月开始,在高台县供销社进行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1996年8月,张掖地区行署在高台县供销社召开全区供销系统改革试点现场会,总结了改革经验。高台会议之后,全区供销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各级供销社从清理股金、兑付红利入手,发动农民入社入股,全区社员股金总额累计2394万元,比1995年增加1029万元,全区入社农户15.7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7.5%。在扩股的基础上,5县(市)分别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63个基层社有57个召开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高台县的9个基层社还选举产生社员监督小组。
  1997—1998年,基本完成县(市)社属公司的改组改制。全区县(市)社属公司共30户,除承担政策性经营业务的生资、棉花公司外,其余23户企业经县(市)政府批准全部改制。其中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1户,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12户,改为股份合作制的5户,被系统内兼并的2户,托管、重组分立和破产的各1户。2000年全系统有13户基层供销社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改制,1户宣告破产,1户社属企业整体出售,3户公司实行部分出售。2001—2003年,各级供销社确定企业改革重点,从建立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入手,从机关减员做起,加大职工身份置换力度,建立能上能下、去留自由的用人机制。全系统85户企业参与改制,其中产权整体出售给个人的21户,依法实施破产的14户,进入破产程序的8户,以资抵债整体划归银行的3户,自行解体的3户,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2户,以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的17户,县联社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户,并入强社租赁经营的7户,向建立中心社发展过渡的4户,托管的1户,剥离分立的1户,实行承包经营的2户。在改革中共置换职工身份1644人,占1999年末在岗职工人数的81%。至2003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总资产2.86亿元,总负债2.65亿元,较1999年的3.87亿元减少1.45亿元。
  2004年,对全市县(区)级供销社的职能和体制问题开展全面系统调研。2005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供销工作的意见》,要求把解决改制中遗留的拖欠职工“三金”等问题作为稳定系统内大局的重点工作。全系统清退社员股金1172.9万元,为离退休职工交纳医疗保险178.5万元。全市供销社系统筹资368万元购回原抵顶值7197万元的资产,使原供销社的大部分网点、土地、设施重新归供销社,巩固经营服务阵地,县级社人员供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清理核定政策性财务亏损挂账236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挂账369.7万元,省财政挂账1290.3万元,县(区)挂账701.6万元。
  2005年市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社工作的意见》,6县(区)社工作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张掖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下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全市供销社系统从理顺体制、社企分开和开放办社入手,职能由单纯管理向管理经营服务转变,由单一指导向互动服务转变,构建起新型的服务载体。
  第二节 供销经营
  在供销社体制改革以前,供销社系统以化肥、农膜、农药、小农机具等为主要经营业务,1996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84亿元,上缴税金812万元,利润40.1万元。1998年全系统社属企业基本完成改组改制。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4.24亿元,比上年下降24.3%;减少费用2110.2万元,同比下降36.6%,盈亏相抵后全系统亏损590.1万元。
  1999年,全区供销社系统拓宽为农服务领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棉花、啤酒大麦等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骨干产业,与棉农签订产销订单5031份,调入良种1.5万千克,落实种植面积1533.33公顷,收购籽棉361.5万千克,收购值1181万元。全系统共亏损520万元,同比下降11.92%。2000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96亿元,农副产品收购0.34亿元,商品销售额跌入历史最低点。2001年,供销社系统以农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副产品推销体系的完善和推销队伍的培训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以养殖、种植为主的基地10个,面积319.93公顷,建起以食品、棉花为主的加工企业13个,年产值2700万元。2003年全系统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5.2万元,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值实现7250万元,社办加工业完成产值2800万元,落实订单农业1.08万公顷,发展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7户,销售1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社25个,争取国家、省列项目2个,成立县级企业协会3个。
  一、农资连锁经营
  2000年,农资市场呈现出以供销社农资经营企业、化肥生产企业、农业“三站”(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根据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新特点,采取总经销、总代理,代储、代销等经营方式,加大化肥等农资商品的调运和储备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作用,把传统农资流通产业、流通方式、经营方式与连锁经营业态、连锁配送经营方式有机融合,以市农资协会为依托,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基层供销社、农资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为基础,按照“延伸农村、拓展周边、形成网络”的发展战略,采取加盟、挂靠等方式,建起上联厂家,下联终端,立足本地,辐射外地,横向连片的县(区)、乡(镇)、村、社四级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保证全市农业生产的需要。至2015年,全系统发展农村配送服务中心21个,直营、加盟连锁店390个,年购进化肥24.3万吨,销售化肥22.94万吨,占全市化肥需求总量的71.68%。
  二、龙头企业发展
  至2015年,培育和发展甘州绿涵、新合作农资、玺峰养殖等年销售额上亿元和金花寨小米、临泽百惠、百信等上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0多家。联合村“两委”以合同形式约定服务内容,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收益权的状态下,参与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全系统流转、托管服务土地面积达1.47万公顷,涉及托管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企业6家。2010年,张掖市供销社独资成立担保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各1家。2015年完成贷款担保业务1.28亿元。与中石油签订合作协议,将成品油服务向农村运销大户、产业化基地、涉农企业延伸,建设经营农村加油站6座,年销售成品油1万多吨,完成油品销售额8900万元。整合社属企业收益,设立张掖市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注入资金170多万元,用于扶持社属企业,开展特色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成立县(区)级供销电子商务公司5家,社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设网店16家,完成销售额834万元。采取股份制合作的方式与张掖市发年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华汇丰果蔬保鲜有限责任公司、甘州区玺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签订联合合作协议。引进浙江粤发等强势企业入驻张掖,组建张掖惠牧农贸供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供销冷链物流及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与农业银行张掖分行签署《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农业银行“四融”(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平台,全市供销社系统建立集存取款、费用缴纳、农产品收购销售、信息发布查询、农业科技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咨询交流、在线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13个。
  第三节 项目建设
  一、“新网工程”建设
  2006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2007年中央财政“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启动,全市供销社系统整合资源,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构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至201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共争取“新网工程”建设项目18个,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912万元,带动项目投资2亿多元。初步构建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交易四大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为供销社发展壮大提供项目支撑。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国家培育壮大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张掖市供销系统组织实施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于2010年启动实施。至201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其中流通类5个、种植类3个、加工类2个、养殖类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1个,共争取项目资金1533万元,培育出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了供销社的经济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先易后难、扶优扶强、以强带弱”的原则,抓好供销系统基层组织恢复改造和规范建设。至2015年底,共完成55个基层站的恢复改造,累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4个,新增24个;累计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540个,新增30个;累计建成配送中心21个,新增7个;超市累计92个,新增4个;农家店、便民店累计710个,新增10个;全市80%以上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得到改造升级,便民服务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再生资源交易市场4个,乡镇社区回收站49个,村级回收站94个;完成培训农民4000人次,农产品经纪人1680人次。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