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38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水务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14
页码: 456-4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2015年张掖市利用国家对“两西”地区的支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修建加固水库、引水枢纽、干支渠等工程,建成黑河草滩庄枢纽、黑河西总干渠、翟寨子水库、海潮坝水库等一批调蓄和水利骨干工程。2001年,国家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张掖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建成,使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至2015年,全市修筑加固各类堤防667.28千米,保护耕地3.99万公顷,保护人口49.29万人。疏通整治河道395.45千米,建成各类涵闸4966座,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8座,总库容量2.18亿立方米,解决了9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灌溉渠系166条1412千米,有效灌溉面积13.7万公顷。对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田灌溉、发展生产、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张掖市 水务 水资源

内容

1996年起,利用国家对“两西”地区的支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修建加固水库、引水枢纽、干支渠等工程,建成黑河草滩庄枢纽、黑河西总干渠、翟寨子水库、海潮坝水库等一批调蓄和水利骨干工程。2001年,国家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张掖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建成,使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至2015年,全市修筑加固各类堤防667.28千米,保护耕地3.99万公顷,保护人口49.29万人。疏通整治河道395.45千米,建成各类涵闸4966座,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8座,总库容量2.18亿立方米,解决了9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灌溉渠系166条1412千米,有效灌溉面积13.7万公顷。对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田灌溉、发展生产、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节 水储量
  一、河流水系张掖市水系主要为黑河水系,有大小26条河流组成。较大的有马营河、洪水河、大都麻河、黑河(干流)、梨园河、摆浪河、丰乐河等。黑河水系年平均径流量36.7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15.8亿立方米,梨园河2.37亿立方米,其他沿山支流6.58亿立方米。在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黑河水资源经重复利用后通过张掖盆地出口正义峡,每年向下游出境9.5亿立方米。
  张掖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7.68亿立方米。其中甘州区2.227亿立方米,山丹县6200万立方米,民乐县1.83亿立方米,临泽县1.023亿立方米,高台县1.31亿立方米,肃南明花乡6700万立方米。2011—2015年,通过对全市70多个地下水观测井监测化验,区域地下水质总体良好,部分地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下水质受到轻微污染。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全市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24.75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净地下水资源量1.7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125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山丹县人均水资源量只有600立方米,水资源严重紧缺。
  1996年,全区总供水量2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9.96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4.94亿立方米。按用水行业分:生活用水51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50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22.8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1.05亿立方米。总供水量:1996年25.06亿立方米,2000年24.5亿立方米,2005年23.93亿立方米,2010年23.54亿立方米。2015年底,全市各类水利工程设施设计供水能力28.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1.2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7.09亿立方米。年均实际供水23.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8.0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5.63亿立方米。按行业分:生活用水61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2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21.21亿立方米,生态用水1.44亿立方米。
  三、水土保持
  1996年,水土保持工作由水资源办公室负责管理。2000年5月成立张掖地区水土保持站,专门负责水土保持工作。是年,民乐县童子坝河水土保持项目被列为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治理项目。2001—2003年,批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30公顷,总投资37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60万元,地方配套118万元。2003年,临泽县平川一工程水土保持项目被列为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治理项目,批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00公顷,总投资1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地方配套35万元。至2015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31.26万公顷,其中水蚀面积66.51万公顷,风蚀面积37.58万公顷,冻融侵蚀面积27.17万公顷。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42.34万公顷,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18.8万公顷,种草3620公顷,封育23.18万公顷。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
  一、水利工程建设1997—1999年,完成黑河西总干渠下段续建项目,新建干渠77.34千米、支渠40.39千米,总投资8523.76万元。1996—2003年,共计改建干渠712.5千米、支渠702.5千米、斗渠525.54千米,完成高新节水灌溉面积2.08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300公顷,排阴治碱2400公顷。完成投资20万元以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07项,完成渠道防渗改建246.7千米,修复防洪堤7.33千米,新建泵站1座,新建洼地水库1座,新增有效面积1666.67公顷,改善灌溉面积420公顷,排阴治碱2433.33公顷。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33.33公顷高效节水项目为试点,由山丹青龙管道公司承建管理,发展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完成大田滴灌设施,为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提供科学、翔实的理论数据。
  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全市有大型灌区8处,其中甘州区3处(大满、西浚、盈科灌区),民乐县2处(洪水河、大都麻灌区),山丹县马营河灌区,高台县友联灌区,临泽县梨园河灌区。8个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6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6.14万公顷。
  1998年开始,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民乐县洪水河灌区实施。2008—2009年,在民乐县洪水河、大都麻灌区和山丹县马营河灌区实施。
  2010—2014年,在民乐县大都麻灌区和山丹县马营河灌区实施。累计完成投资348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6710万元,地方配套8170亿元。新建改建干、支渠419.33千米,各类建筑物1675座,完成田间配套5267公顷,完成部分信息化工程(完成6个闸口的计算机控制和闸位信息采集点,支、斗口水位流量数据采集点59处的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配备信息中心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1套)。改善灌溉面积7908.66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42.9万千克,年新增灌溉净效益3321.74万元。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2012—2014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分别在甘州区安阳、上三灌区、高台县红崖子灌区、民乐县童子坝灌区实施。累计投资53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936万元,地方配套1439万元。新建改建干、支渠84.61千米,各类建筑物669座,新建水情监测调度中心1处。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10386公顷,新增效益739.3万元。
  2013年、2015年,实施1万~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分别在肃南县东滩灌区、喇嘛坪灌区实施。东滩灌区完成维修渠首1座,衬砌支渠10.96千米、农渠14.3千米,配套建筑物204座。总投资50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0万元,地方配套221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水381万立方米,增加保灌面积1193.33公顷,新增效益143.2万元。喇嘛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衬砌渠道10.73千米,改建输水管道7.42千米,改建各类渠系建筑物341座。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为中央投资。项目实施后,年节水56万立方米,发展节水面积506.67公顷。
  四、黑河干流引水口门合并改造及河道治理
  该项目在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实施,共批复建设10个单项工程,其中甘州区3项、临泽县2项、高台县5项。项目实施后,引水口门减少为37处,减少黑河干流河道蒸发渗漏等输水损失1590万立方米,提高黑河沿岸5.19万公顷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改善灌溉面积2506.7公顷。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黑河调水期间实施“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提供有力保障。2009—2015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专项工程建设项目39项,总投资86384.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350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2878.15万元。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50620公顷。
  第三节 水利工程
  一、水库
  1995年底,全区共有水库44座。至2015年,全市共有水库58座,总库容2.28亿立方米,其中新修水库6座。
  (一)新修水库
  临泽县红山湾水库2011年,临泽县红山湾水库被甘肃省列入国家“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中型水库。水库距临泽县城21千米,设计总库容1700万立方米,最大坝高34.6米,坝顶长2332米,计划总工程量502.4万立方米,总投资5.52亿元。工程于2014年12月6日开工建设,于2016年12月底全面完工。工程建设资金采取“政府主导、实体承贷、市场运作、收益覆盖”的模式运作。水库建成后,可实现与鹦鸽嘴水库联合调度,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梨园河灌区2万公顷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灌溉需求,为临泽县农业灌溉、城乡群众生活用水、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山丹县东湾湖水库位于山丹县霍城镇东湾河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753公顷,年径流量1137万立方米。水库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组成,主副坝均为壤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588.31米,最大坝高13.21米,副坝长488米。溢洪道为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由两孔净宽2.5米的闸门控制,最大泄水流量39.6立方米/秒。总库容127.1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94万立方米,可保证霍城镇、李桥乡13个村1220公顷耕地灌溉。2010年4月开工,2012年7月竣工,总投资2890万元。
  山丹县东沟水库位于山丹县李桥乡东沟河处,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四部分。坝型为壤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480米,副坝长340米,最大坝高11.7米,设计总库容3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3.1万立方米。2015年3月开工,12月底竣工。完成总工程量42.5万立方米,总投资2175万元。
  山丹县西沟水库位于李桥乡西沟村南约2千米处的西沟河上,总库容48.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0.1万立方米,死库容3.4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5万立方米。工程枢纽包括主坝、副坝、输水洞和溢洪道四部分。坝型为壤土心墙砂壳坝,主坝坝长489米,最大坝高14.1米,副坝坝长270米,最大坝高11.4米。设计总工程量50万立方米。2015年3月开工,是年5月竣工,完成总工程量52万立方米,总投资2469万元。
  山丹县大口子河水库位于老军乡境内的大口子河出山口处。坝长242米,坝高33.13米,坝顶宽5米,为壤土均质坝。总库容60.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1.6万立方米,属小(2)型Ⅴ等工程。水库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7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总工程量55万立方米,总投资3198万元。
  肃南县丹霞湖水库位于肃南县境内大瓷窑河出山口左岸,海拔1750米左右。水库通过大瓷窑西干渠从大瓷窑河引水,距省道213线公路约10千米,距张掖城区约37千米。水库设计库容20万立方米,设计坝长651.71米,最大坝高9.4米,坝顶宽4米。水库以农业灌溉为主,承担肃南县白银、康乐乡的5个村237.4公顷农田的调蓄灌溉任务。2011年3月开工,2011年11月竣工,总投资698万元。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999年以后,对51座中、小型水库进行安全鉴定,均为三类坝病险水库,其中中型7座、小(1)型23座、小(2)型21座。按照“轻重缓急,病险优先”的原则,精心编制规划,争取项目投资,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各项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保证水库除险加固的质量与效果。至2015年,全市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座(中型7座、小(1)型22座、小(2)型21座),项目总投资4.3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05亿元,地方配套1.27亿元。
  二、农村饮水解困及饮水安全工程
  1996年开始,开展改造涝池、分离人畜饮水,解决部分偏远乡村农户吃水问题。采取修建过滤池、人工打井等措施,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4处,分散供水水窖1118处,完成投资1051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278万元。至2000年底,初步解决2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2001年,实施集中供水工程,重点解决部分乡镇农户远距离取水、饮用高氟水等问题。至2004年,全市共完成饮水解困工程161项,总投资14361.44万元,有效解决60个乡镇、340个村、9.8万户、39.4万人饮水困难。农村饮水困难人口由2000年的96.5万人降为57.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55.7%。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列为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水利系统强化组织领导,加快项目建设,狠抓工程质量和进度,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至2015年,全市共建成集中连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1项,完成投资6.6亿元,保障6县(区)、60个乡镇、750个村、22.66万户、88.5万农村人口和439所农村学校、14.49万师生的饮水安全,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保证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消除人民群众易患氟骨症和肠道传染病的隐优。
  三、黑河流域近期治理
  2001年8月,国务院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项目划分为84个单项工程,批复总投资15381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8428万元,地方配套15384.5万元。工程于2001年8月开工,2010年6月竣工。共完成改建衬砌干渠561.7千米、支渠670.77千米、斗渠872.98千米,分别占计划100.26%、97.2%和105.02%。田间配套9.03万公顷,新打机井505眼,旧井改造1553眼,分别占计划100.31%、112.97%和103.94%。高效节水面积3.47万公顷(管灌2.46万公顷、滴灌8000公顷、喷灌2100公顷),占计划106.99%。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02万公顷,占计划101.1%。天然林封育4.29万公顷,草原围栏6.46万公顷,人工造林933.3公顷,占计划的100%。2011年10月,项目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竣工验收。
  项目实施区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干、支、斗渠系衬砌率分别达70%、60%、50%,渠系水利用率由过去的59%提高到64%,13个灌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单方水GDP产出由2001年的2.81元提高到11.6元,实现节水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目标。
  四、农村水电项目
  1996年,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建设项目。至2015年,全市已建、在建水电站共85座,总装机117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以上电站9座,总装机81.13万千瓦。已建电站75座,总装机108.49万千瓦;在建电站27座(包括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自银三、四级技改工程及15项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总装机8.39万千瓦。
  2006—2010年,共实施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18项,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2.64万千瓦。其中电气化项目12项,装机容量12.05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项目6项,装机容量5850千瓦。共建成水电站12座,新增装机容量12.64万千瓦。完成投资999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240万元。
  2011—2013年,共实施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32项,新增水电装机容量6.11万千瓦。其中电气化项目9项,装机容量1.90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项目7项,装机容量2.72万千瓦;增效扩容改造项目16项,装机容量1.5万千瓦。至2015年,共建成水电站6座,新增装机容量1.11万千瓦;改建水电站2座,新增水电装机500千瓦;在建水电站21座(新建2座,改建19座)。共完成投资2479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847万元。
  2014年,实施农村小水电项目21项,下达投资22101万元。其中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项目2项(大孤山自动化改造工程及南台子一级技改工程),装机容量4400千瓦,下达投资3150万元;肃南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县项目4项,装机容量2.29万千瓦,下达投资12632万元;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15项,新增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下达投资4579万元。至年底,共完成投资11882万元,占下达投资的60%,其中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及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投资7303万元,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投资4579万元。剩余投资8479万元结转2015年完成。
  2015年,完成7个农村小水电项目建设,总投资15630万元,其中新建水电站3座(临泽县红山湾水电站装机6000千瓦,民乐县毛家湾水电站装机2500千瓦,肃南县白泉门二级水电站装机6000千瓦),改建水电站4座(甘州区石庙一级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210千瓦;民乐县城子沟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80千瓦;民乐县马庄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160千瓦;民乐县下湾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160千瓦)。
  五、河道综合治理
  2009年开始,实施黑河引水口门改建工程,对主要河流的重要河段进行治理。至2015年,完成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引水口门改建20座。黑河、梨园河分别修建堤防24.9千米和14.8千米。马营河、洪水河、大都麻河等13条河流新建堤防273.4千米、护岸29.9千米、护脚9.5千米,加固堤防25.6千米,新建改建排洪渠9.5千米、各类建筑物197座,有效保护河流沿岸群众及农田防汛安全。
  2010年起,主要对甘州区大瓷窑河、大野口河、酥油口河大石峡至王阜庄段,山丹县清水沟河、马营河山丹县城段,民乐县大都麻河、洪水河,临泽县小东沟河,高台县摆浪河、山水河,肃南县大瓷窑河、隆畅河、文殊河、朱龙关河等13条河道实施中小河流治理。至2015年,完成治理项目15项,总投资27074万元。其中疏浚河道22.1千米,新建防洪堤191.4千米,新建各类建筑81座,加固护岸23.76千米、护岸20.4千米、排洪渠5.9千米,改建排洪渠3.6千米,有效保护26.27万人、3.15万公顷农田防护安全。
  第四节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试点建设
  2002年,全市围绕水权制度改革,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总量控制的配套制度和办法,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全面推行“灌区+协会+水票”的用水管理模式,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768个,70%的灌区实行水票制;结合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显著提高,单方水GDP产出由2001年的2.81元提高到17.5元。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三禁三扩”政策(禁止开荒、移民、打井,扩大林草、秋粮、低耗水作物面积)。至2015年,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总量为23.6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200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5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产业结构和水利工程三大体系,实现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目标。
  二、高效农业节水
  1996年开始,依托项目支撑,开展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示范带动、逐步实施”的原则,以葡萄、制种玉米、马铃薯、温室蔬菜等高效作物为重点,推广膜下滴灌、低压管灌等高新节水技术。至2015年,巩固常规节水面积16.7万公顷,其中垄(膜)作沟灌4万公顷、沟畦小块灌6.7万公顷、地膜覆盖6万公顷,累计节水面积87.72万公顷(喷灌2300公顷、滴灌2.04万公顷、管灌3.574万公顷)。2012—2015年,共完成高效节水面积6.43万公顷,其中管灌2.43万公顷、滴灌3.62万公顷、喷灌3600公顷,占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示范建设计划任务的64.3%,总投资10.1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6.6%。
  三、城市生产生活节水
  2000年开始,在部分学校、单位、小区和企业,以健全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城市节水创建活动,核定用水指标总量。对企业用水总量和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实行指标管理。城市生活用水推行分户计量,定额管理。城镇生活用水大力推广节水型设备、设施和器具。城市新开工建设的居民住宅楼全部安装节水器具,宾馆饭店、公共厕所大部分改造安装感应式节水产品。先后确定294家单位开展“节水学校”“节水小区”“节水企业”“节水宾馆”“节水单位”创建,其中有98家单位达到节水标准,111家单位命名为节水先进单位,42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市示范基地,起到“扶持一个大户、树立一个样板,推广一个学校、形成一个窗口,搞好一个社区、带动一方居民”的示范作用。
  四、黑河水量统一调度
  2001年,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逐年增加正义峡下泄水量,实现当年黑河莺落峡来水15.8亿立方米时,正义峡下泄量9.5亿立方米,逐步恢复黑河生态系统。
  2000年8月起,建立健全行政指挥、技术决策、水情会商、业务调度和监督检查等互为联动的黑河分水调度管理体系,采取“全线闭口、集中下泄”和“限制引水、均衡下泄”等措施,实施黑河水量跨省区统一调度。至2015年,连续16年完成调水任务,累计向下游输水169.75亿立方米,占来水总量291.61亿立方米的58.21%。实现东居延海自2004年8月以来连续不干涸,最大水域面积4500公顷,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明显回升,取得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五节 抗旱防汛
  一、抗旱
  (一)旱情 辖区每年春季都发生程度不同的旱情,俗有“三年两头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至2015年,共发生较大旱灾3次。
  1997年严重干旱。4月中旬至8月上旬,全区平均降水仅80.5毫米,主要河流来水严重偏枯,降水和河流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3~5成,黑河高台段4月上旬至7月底断流110多天,7月上旬大部分小沟小河断流,水库干涸。旱情造成全区5.33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成灾2.3万公顷、绝收0.4万公顷,牧区草原受旱面积达33.3万公顷,有4.07万人、10万头(只)牲畜饮水发生困难,因旱减产粮食11491万千克。
  2001年,遭受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旱情从元月持续到8月,1—8月份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只有28.6~131.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7成,主要河流来水较历年同期偏枯4~6成。6月中旬夏灌高峰期全区有30座水库、355眼机电井干涸,1462眼机电井出水不足,80%的河流出现断流,2.67万公顷山滩旱地无法下种,16.94万公顷农田夏灌轮期普遍推迟30~50天。造成14.2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成灾7万公顷、绝收4.9万公顷,果园受旱面积1.17万公顷,牧区草原受旱面积148.27万公顷,林草地受旱面积3.61万公顷,有12.34万人、59.3万头(只)牲畜饮水发生困难,因旱死亡牲畜2.95万头(只),减产粮食31156万千克。农业经济因旱损失6.58亿元,工业损失1200万元,畜牧业损失7724万元,共造成经济损失7.5亿元。
  2014年严重干旱。1—4月上旬,全市降水量严重偏少,降水量1.7~8.7毫米,较上年同期减少60%~83.9%,较历年同期减少79.4%~96.3%。山区山丹、民乐、肃南3县是1984年以来最干旱的年份。除黑河、梨园河外,洪水河、大都麻河、马营河等主要河流来水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约25%~40%,沟道溪流来水锐减,肃南县境内46条溪流干枯,476眼泉井干涸。有1.08万.、14.92万头大牲畜发生人畜饮水困难。1.47万公顷水浇地因未进行冬灌墒情较差,1.63万公顷山旱地因缺墒推迟播种,草原受旱面积75.3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636万元。
  (二)抗旱措施 全面落实抗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早计划、早安排,明确职责,落实各级责任人。科学分析旱情,编制修订《张掖市抗旱应急预案》《张掖市抗旱规划》《张掖市水源工程规划》等抗旱措施。每年冬春季节组织群众维修清淤渠道,强化工程建设,抓好用水管理。在农业生产中,坚持“集中水权,以亩定额,按方收费,节约归己,浪费不补”的用水制度。推行灌溉新技术和高效高新抗旱产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严格用水制度,调整和优化作物种植比例。做好抗旱防汛物资储备,保证抗旱防汛应急抢险需要。国家每年下达抗旱资金约800万~1000万元,购置各类抗旱设备和物资,由县(区)抗旱服务队统一管理,在抗旱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防汛
  (一)汛情 1996年8月22日,黑河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大洪峰流量,实测洪峰流量1280立方米/秒,甘州区城防工程多处受损,冲毁东岸防洪堤3处,冲毁丁坝2处,受损严重的丁坝4座,堤防险段100多米;黑河临泽段冲毁堤防及丁坝3.7千米,毁坏渠道19.6千米;黑河高台段冲毁拦洪堤1.9千米,毁坏渠道3.8千米。
  2009年8月17—18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32.8毫米,部分沿山地区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暴雨山洪造成甘州区碱滩镇野水地村4个社225户、1235人受灾,房屋倒塌1585间,不同程度损坏2560间,野水地小学和村委会全部进水;损坏机井6眼,其中人饮井1眼,部分人饮管道损坏,冲毁北山防洪堤7处,长700多米,冲毁干渠渠岸垫层石500立方米,淤积干支渠道5015米,农田受灾面积267.87公顷,绝收133.3公顷。
  2010年,局部地区遭受暴雨灾害。7月29日凌晨,肃南县祁丰乡观山村观山海子一带突降强雷阵雨,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1户牧民3间房屋冲毁,8人死亡,2人失踪,2辆农用车和400多只牲畜被淹埋冲失,大面积草原毁坏冲毁;8月1日,祁丰乡祁青红尖西柳沟铁矿详查区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测局设计院搞地质勘察的3名工作人员遇难。
  2012年7月17日,肃南县降水量16.3~28.5毫米,最大降雨量达47.6毫米,隆畅河肃南县城段最大洪峰流量214立方米/秒,据省水文局测定接近30年一遇洪水标准,是肃南水文站建站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7月29日普降中到大雨,降水量8.9~29.8毫米,最大34.4毫米。隆畅河肃南县城段最大洪峰流量167立方米/秒,洪水致使4处堤防冲毁,水毁堤防长度1.32千米,并冲毁公路堤防1.2千米、公路路基27.2千米,冲毁防护丁字坝17处,冲毁渠道18.4千米,受淹农田苗圃5.3公顷,8间牧民房屋进水受损,107只羊只被洪水冲走。造成沿河的6座水电站厂房进水或尾水渠受损,新建的隆畅河白银段防洪工程1.54千米防洪堤被冲毁。
  (二)防汛措施 2010年,编制《张掖市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先后进行3次修改完善,按照预案要求,对区域内洪涝灾害进行监测、预防和抢险救灾。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确保职责落实到位,调度协调高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面对时空不均的降雨形势,各级防汛及水务部门未雨绸缪,严格落实各级防汛安全责任制,加大水库安全管理,及早安排部署年度水库蓄水计划。在汛期到来之前及早动手组织完成水库、电站控制运用计划、蓄水计划的审核批复,明确各水库度汛指标、调度原则、调度程序和调度权限。有计划、分阶段开展汛前、汛期安全督查检查,对防汛准备、水库安全运行、河道疏浚、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运行等情况严格排查,同时对各县(区)抗洪抢险队伍组建、防汛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编制演练等重点环节全面核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坚持工程先行,针对山洪沟道多、防洪能力差的状况,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中小河流建设治理步伐,积极开展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黑河、梨园河以及民乐洪水河、甘州大野口河、山丹马营河、临泽小东沟河、高台摆浪河、肃南隆畅河等15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启动甘州平易河等4条山洪沟道治理试点项目;改建水文一体站9处,新(改)建自动雨量站193处、简易雨量站388个、无线预警广播327个,组建各级抗旱服务队7个;在6县(区)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项目,编制完善县、乡、村三级预案,基本建成覆盖山洪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三、山洪灾害防治
  2010年11月,国家启动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区)实施,总投资2739.76万元。至2015年,建成简易雨量站388个、自动雨量站193个、自动水位雨量一体站9个、预警广播站337个,建设完成全市灾害易发区42个乡镇327个行政村的群测群防体系,防治区面积达9301平方千米。完成6县(区)补充完善建设自动雨量站3个,自动水位站6个,图像监测站5个,视频监测站6个,卫星通信备用信道10站,卫星数据接收系统1个,无线预警广播14个,简易雨量报警器64个。完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完善县级预案6个、乡镇预案46个、村级预案334个,并制作相关警示、宣传教育资料,加强基层群众培训、演练等。
  第六节水务管理
  一、管理机构
  2002年12月,张掖地区水电处更名张掖市水务局。下设张掖市项目前期与造价管理办公室、张掖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水利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中心、黑河水量调度办公室、农村水利办公室、综合经营管理站、黑河干流管理总站、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中心、酥油口水库管理所、平川水文站、水利水电工程局、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水利科学研究所等18个事业单位。
  二、水资源管理
  (一)取水许可制度 1996年以后,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015年《张掖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经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10月1日起施行。
  2011年制定《张掖市地下水分区管理方案》《张掖市地源热泵管理办法》,开展取水工程调查摸底、清理登记、取水许可证发放统计、新工程审批发证、老工程清理换证、取水许可证年度审验、编制上报水务管理年报及水资源管理年报等。按照分级管理权限,依法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加强取水许可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取水口及计量设施的监管,定期对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取用水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997年,按照《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开征水资源费。征收对象主要为化工、机械加工、酿酒、砖瓦制造等工业企业、城镇及重点乡镇居民生活与农业生产灌溉用水。2000年,地、县(市)水政监察机构成立,水资源费征收逐步到位,专款专用。2010年5月,省政府发布《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14年6月进行了修订。
  (三)节约用水制度 围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传统用水制度,建立保证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编制《水资源配置方案》《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定额指标,出台《张掖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价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张掖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全面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及时审批下达各取水户年度用水计划。制定农业种植结构指导意见,编制灌区配水计划,以供定需、以水调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推广节水高产新品种,降低灌溉定额。
  (四)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2005年以后,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期间,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成调度中心1处、调度分中心6处、重点引水口门遥测站点45处、监测站点13处、视频传输点12处、城市用水监测点14处、雨情墒情监测点2处,完成张掖水务网站、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监测系统、灌区水务公开系统、市县(区)局域网络及通信网络等系统建设,将黑河90%的取用水量纳入实时监控体系。
  三、工程建设管理
  (一)资金管理 水利资金管理由县(区)水务局负责,市水务局、县(区)审计局组织开展专项审计。安全饮水项目实施后,省上下达的农村人饮补助资金只下达到市一级,市人饮项目办公室设立专户,封闭运行,对各项目按实际下拨资金和调整后补助标准报账。国家下达的补助资金,由人饮项目办公室设立专户储存,统一管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合同及决算情况,严格审查,分批报账。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制定《张掖市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水利资金管理。各县(区)人饮项目管理部门对地方及群众自筹资金设立专户,专款专用,账务公开,管理透明。
  (二)施工质量管理 1989年,成立地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各县(市)成立质检小组,层层签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及施工合同等开展工作。质监站组织对项目对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部分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进行现场监督。工程竣工后,质监站派员参加部分单位工程、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对已完工的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进行抽查,对部分工程、单位工程验收质量等级以及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结果进行核定,确保质检资料完整。
  四、工程运行管理
  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专业组织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岗位责任管理与承包管理相结合的多种综合措施,落实各类工程的管理责任,规范和强化工程管理养护。各县(区)水库、干支渠道等骨干水利工程设施由水管单位实行专业管理,水管单位人员分段承包,实行合同管理。斗农渠及以下田间工程设施,由灌区群众行使灌溉工程管理权,水管单位与村委会或用水协会签订合同,层层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按照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自管自用等三类划分小型水利工程类型,作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职责划分和产权界定的主要依据。2014年,对全市48座小型水库、129处中小河流及堤防、1923处小型水闸、58170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7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座小型水电站、62个塘坝、10142眼机井、90个泵站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明晰产权,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和落实管护责任。
  五、农业用水管理
  2000年以后,加强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引水口门监管,落实年度黑河水量调度目标,确保黑河中游农业灌溉。依据黑河干流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印发《黑河干流黑梨灌区引水指标》,严格贯彻执行。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黑河沿岸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灌溉用水实施监督管理。实行“三公开”(公开引水量、公开灌溉面积、公开水量结算)。市水务局定期核查引水量,对超计划引水的县(区)在水利网上预警警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地表水引水口全部实现计量管理,地下水取水井智能化计量设施安装率达45%。至2015年,成立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768个,管理渠道19450条、17525千米,其中斗渠4810条、5592千米,农毛渠14640条、11933千米,控制灌溉面积28.9万公顷。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