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37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
分类号: F321
页数: 7
页码: 417-4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政策,张掖农村涌现出一批种养加专业大户,农民到集镇出售农副产品,形成一批小型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开始显现。
关键词: 张掖市 农业 种子产业

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政策,张掖农村涌现出一批种养加专业大户,农民到集镇出售农副产品,形成一批小型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开始显现。1995年,地委、行署作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1996年起,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立足资源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强化目标管理,全区确定的14个农、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化生产迅速发展。是年底,全区建成经济林万亩乡24个、千亩村185个、百亩社1084个、十亩户1083户;养猪10口以上、养羊100只以上、养牛10头以上养殖专业大户52927户,新增3050户,占总农户的22.5%。全区13个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进程加快,新建和在建的11个万头猪场5个万只羊场、5个千头牛场大部分建成投产,发挥效益。10个乡镇企业工业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各类交易市场达142个,有13万人进入流通领域,集市贸易成交额达7亿元。全区60%以上的农户参与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50%以上的农副产品实现加工增值。
  2000年,地委、行署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调减1.25万公顷,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2∶28调整为52∶48。林业突出经济林品种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临泽红枣、锦丰梨、早酥梨和杏、李、葡萄等杂果,当年定植面积3627公顷,其中红枣定植19.87公顷。畜牧业品种改良方面,引进皮埃蒙特、利木辛、夏洛莱、德国黄牛4个肉牛新品种冻精3万支,改良牛1.68万头;引进波尔山羊原种公羊1只,冻精7300粒,授配1671只,产羔181只。瘦肉猪改良13.2万只,其中华特猪9.7万口。完成种草面积2.69万公顷,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33.33公顷。
  2005年,全市继续稳步推进粮食、种子、瓜菜、轻工原料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产业优势,农村经济结构渐趋优化,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68∶20∶12调整为63∶23∶14。各类农作物繁种面积达6.17万公顷,瓜菜种植面积达2.36万公顷,轻工原料面积8.53万公顷;标准化生产田达3.33万公顷,占总面积66%。其中建立精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万公顷。2010年,全市开工建设博丰肥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项、嘉禾绿色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万吨果蔬恒温库及冷链物流项、高原圣果沙棘开发有限公司2000吨沙棘加工、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4000吨黑番茄加工、屯玉绿源种业有限公司2万吨种子加工生产线、草原惠成公司1000吨熟食品生产线等1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13.6万吨。累计建成龙头企业214家,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38家,1000万元以上的67家,上亿元的9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年加工消耗农产品180万吨。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各类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19.3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92%;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17.53万公顷。
  2015年,发展畜牧养殖、玉米制种、蔬菜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林果四大特色产业。完成玉米制种6.47万公顷、蔬菜3.6万公顷、马铃薯3.07万公顷、中药材1.5万公顷、各类设施栽培1万公顷(日光温室6000公顷、钢架大棚4000公顷),食用菌产量3万吨,新增林果面积3000公顷。新发展设施农业853.33公顷,其中日光温室274.2公顷、钢架大棚576.73公顷。
  一、主导产业
  1996年以后,张掖农业种植结构几经探索调整,至2015年,稳定形成草畜、林果、瓜菜、制种四大主导产业。
  (一)瓜菜产业 1996年,全区瓜菜种植面积9600公顷,产量41863.66千克。2015年,全市瓜菜(含黄花菜)种植面积2.88万公顷,建成千亩设施瓜菜示范点28个、百亩瓜菜示范点40个。甘州区建成以城郊梁家墩、新墩、长安、上秦4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1.34万公顷蔬菜基地。全市日光温室每座(0.5亩)收入1万元以上,钢架大棚每座(0.3亩)收入0.5万元以上,塑料小拱棚亩均收入0.8万元以上,种植设施瓜菜的农户年均收入0.8万~1.2万元,最高达5万元,人均收入5500元左右。全市共引进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西瓜、南瓜、黄瓜、甘蓝等10大类200多个名优瓜菜新品种,示范面积3万公顷,应用无土栽培、臭氧杀菌、二氧化碳施肥、多茬高效栽培、沼气循环利用、无公害生产、集约化育苗、防雾滴耐化功能膜、高温闷棚等技术10项,推广面积5.3万公顷。
  2015年,全市有蔬菜加工企业34家。共建成大型瓜菜批发市场2处,中型瓜菜批发市场5处,瓜菜销售超市30家。组建100多支瓜菜运销队伍,设有89个小型瓜菜销售网点,日平均销售各类瓜菜1424吨,日成交额200万元左右。
  (二)种子产业 1996年,开始实施种子工程,制种面积为8200公顷,其中玉米制种2000公顷、其他农作物制繁种6200公顷。共引进、选育、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47个,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2001开始,玉米制种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全市各类农作物繁育制种面积8.03万公顷,其中玉米制种6.47万公顷、其他农作物繁育制种1.56万公顷。杂交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100%,实现全覆盖。繁制的农作物种类30多种,品种(组合)达300多个。涉及6县(区)的54个乡镇、415个村、15.7万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2%。杂交玉米种子总产量平均达4.5亿千克,种子供应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市级玉米制种基地,产值突破23亿元。
  (三)制种企业 1996年起,全区贯彻落实《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种子法》等法律法规。2000年,共有种子生产单位19家,其中国有种子公司6家、原良种场6家。2010年,全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84家,其中从事玉米杂交种生产的企业45家,非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企业39家。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0个、种子加工线16条、籽粒烘干线28条、果穗烘干线21条,总投资超过10亿元,年加工能力达4亿千克以上。
  2015年,全市玉米种子企业由2013年的76家兼并重组减少到59家。其中外地集团企业投资的子公司21家、分公司2家,占39%;本地投资设立的法人企业36家,占61%。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0个、果穗烘干线58条、籽粒烘干线60条、加工包装线35条,加工能力达5亿千克以上。在种子企业中,AAA+级企业9家,AAA级企业19家,AA级企业22家,A级企业1家。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前身为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合资兴办的全国第一家经营玉米等大田作物种子的中外合资种子企业。1996年创建张掖分公司,是最早到张掖投资发展种子产业的外来企业。随着公司质量管理措施的逐项落实,种子质量不断提高,在农业部抽检中,合格率100%,质量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1996—2015年,中种集团张掖分公司制种面积由开始的200公顷发展到1.13万公顷,累计制种近4万公顷,共向制种农户兑付制种款7.6亿元。
  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创办,是集选育、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1.01亿元。公司有员工95人,其中科研人员28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人。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2000余公顷,具备年加工销售玉米种子2.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张掖建立科研基地18.67公顷,在国内东北、西北和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建立15个育科测试站,占地面积23.2公顷,在海南建立南繁基地4.67公顷。年投入资金500万元,通过南繁北育开展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已选育出自主知识产权玉米新品种20个,分别通过甘肃、新疆、陕西等8省(市、区)的审定,并在适宜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133.33多万公顷。先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12项,有9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在甘肃、陕西、吉林、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玉米主产区建有自有品种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和产品追溯系统。
  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 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9月,丰乐种业在张掖市注册成立独资子公司——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在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分别设有8个制种技术指导站,经营场地20多万平方米,办公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水泥种子晒场70万平方米,标准化检验室100平方米。检验设备齐全,拥有种子加工设备29台套,年加工能力8000万千克。
  临泽屯绿源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由临泽绿源种业与山西屯玉种业合资组建,注册资金3000万元。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产、加、销、育、繁、推一体化经营,主营业务为玉米杂交种子。资产总值7365万元,在临泽县种子园区建有占地12.66万平方米的种子加工中心,有种子低温储藏库房8000平方米、省级标准化实验室以及种子晒场7万平方米。有1200吨/批(次)果穗烘干线1条、20吨/小时脱离生产线1条和加工能力达10吨/小时的种子烘干线2条,有974台(件)计量加工机械和配套的检验仪器设备。在临泽县境内有玉米杂交种标准化生产基地近2000公顷,累计带动3万多户制种农户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累计上缴税金1500余万元。2007年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所产种子连续18年经国家检验机关检验,质量体系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生产的玉米种子合格率、产品销售率、合同履约率均保持100%。先后被省种子管理站命名为“甘肃省种子质量信得过单位”,被省经贸厅命名为“甘肃省中小型企业千户百强工程优秀企业”,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大家行活动定点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0年被市种子协会评定为“重质量守信用AAA级企业”,连续3届被省消协评为“省推荐诚信单位”,生产的“屯玉”牌玉米杂交种被认定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甘肃种业有限公司 集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兰白改革试验区创新型企业。公司有员工108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0%。在甘肃河西走廊建立有规模化玉米制种和对外蔬菜制种基地。年玉米制种2000公顷左右,生产玉米杂交种子约1300万千克;对国外蔬菜、花卉制种500亩,年出口制种约20吨,种子远销美国、瑞士、荷兰、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省内设有委托经销处500多家,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年销售精量小袋包装种子2000吨左右,连续多年被甘肃省种子协会评为“诚信种子企业”。在甘肃省泾川县设泾川研发中心,试验用地近10公顷,在海南建有南繁基地3.33公顷,有5个玉米品种、3个油菜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在张掖市甘州区建立张掖分公司,占地面积10余公顷,配备了完善的加工、储藏、检验设备,拥有1000吨/(批)果穗烘干线2条、10吨/小时小袋产品加工线2条、出口蔬菜种子果实集中生产线1条、蔬菜种子加工线1条,具备年加工玉米种子2000万千克和5万千克出口蔬菜种子的能力。
  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资产80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446万元。是中国农业银行的“A”级信用等级企业。公司连续12年被评为张掖市种子生产重质量、守信用“AAA”级企业,连续5年被评为“AAA+”级企业。2006年被批准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被甘肃省种子协会评为“2006—2008年度甘肃省诚信种子企业”。2013年被评为“2011—2012年度甘肃省诚信种子企业”。建成200吨、500吨、1100吨的果穗烘干生产线3条,建成每小时烘干籽粒10吨的生产线3条,建成日分装240吨的小包装分装生产线1套。2003年成立科研开发部,有科研人员7人,共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4个,其中普通玉米品种12个、甜玉米新品种1个、糯玉米新品种1个。公司在海南、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建立试验点。制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333.33公顷左右,有4000多农户参与种植,种植农户每户增收2500多元,并带动了运输业、包装业、糠醛化工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
  1996年以后,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至2005年新建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新增骨干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116家,新增加工能力7万吨,累计达250万吨。评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有8家进入省级行列,2家跻身国家级行列。以草原兴发等为代表的草畜产品加工龙头群体13家,形成35万吨草和90万头(只)牛羊的加工转化能力,畜产品加工率达30%以上;以中种、金源等为代表的种子加工龙头群体31家,形成50万吨种子加工能力,加工率达100%;以甘绿脱水菜、祁连葡萄酒等为代表的果品蔬菜加工龙头群体26家,形成蔬菜加工能力15万吨,蔬菜加工转化率和分级分类包装率分别达30%和40%以上;以金龙马铃薯、瑞源麦芽厂等为代表的轻工原料加工龙头群体35家,形成加工转化能力6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0%。
  至2015年,全市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94家,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56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18家,1000万元以上164家,100万元以上238家,初步形成种子、瓜菜、食用菌、脱水蔬菜、马铃薯、番茄酱加工六大类龙头企业群体。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家,其中:高台中化番茄制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张掖市有年金龙马铃薯雪花全粉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甘州区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甘肃省银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甘绿脱水蔬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临泽天森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山丹马场丹马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华瑞麦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临泽分公司、张掖市四通蔬菜脱水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等26家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996年以后,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涌现出一批科学理财、民主管理、效益共享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的品种有粮、棉、油、鸡、猪、羊、牛、鱼、瓜、果、苗木、菜、菌、花卉、马铃薯、中药材和特色产品等28个门类近100个品种。2005年,国务院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条例》,开始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700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554个,带动农户17.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6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形成一批养殖村、果树(葡萄)村、蔬菜村、药材村等专业村。其中建成市级合作示范社147家,省级示范社64家,国家级示范社17家,有8个合作社被授予“全省百强合作社”。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6个,获得专利技术1项,实施生产质量标准的合作社305个,拥有使用农产品质量认证4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1个。甘州区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訾家寨”商标获全省著名商标称号。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金花寨”小米获甘肃金奖农产品和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肃南县飞天刺绣合作社的刺绣手包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产品创意银奖。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