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西”建设与扶贫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3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两西”建设与扶贫开发
分类号: F323.2
页数: 3
页码: 415-4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市“两西”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具体内容,主要介绍了“两西”建设、扶贫开发两方面。
关键词: 张掖市 农业 农业建设

内容

一、“两西”建设
  1982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三西”(甘肃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甘肃称“两西”建设)地区列为全国农业区域性开发建设重点。1983年起,每年国家拨专款2亿元用于建设“三西”。“两西”建设一开始,国务院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三项目标:一是建成河西商品粮基地,解决甘肃的粮食问题;二是改变中部地区的贫困面貌,尽量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三是停止植被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围绕实现这三项目标,1996—2003年,国家和省上向张掖市共投资9199.99万元,其中移民安置投资426.33万元。重点建设黑河西总干渠上段改扩建、民乐海潮坝水库、高台水关河水库、大河水库、临泽马郡水库、西湾水库、山丹白崖引水渠改建、甘州大满干渠中段、肃南许三湾和山丹花草滩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甘州区东五滩、民乐北部滩、高台骆驼城滩、临泽一工程滩4个移民基地建设,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两西”建设8年,安置移民4875户、23342人,其中安置市外中南部移民2787户、12602人,安置市内移民2088户、10740人。向新疆建设兵团和硕县输送劳务移民14179人。在移民基地和边远贫困乡村打机井105眼,修渠185.24千米,修乡村主干道路232.3千米,架设农电线路119千米,铺设人饮输水管道244.98千米,平整农田720公顷,营造防风固沙林43.33公顷,建人饮水窖2882座,为移民基地和边远贫困乡村修建小学43所、中学3所、乡卫生院16所。
  2004年,“两西”农业建设重点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农村有3000户低收入人口脱贫,有2000户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发生6.1级地震,全市共275个部门和1320名干部帮助地震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灾区3个县278个村、1346个社、13444户农户完成重建任务。维修扩建贫困乡村小学3所,帮助灾区重建学校90所,维修校舍4800间,捐赠课桌85套、图书2000册、学习用具2.4万件。
  2005年,“两西”农业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项重点,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市绝对贫困户的1500人基本解决温饱,低收入的1.97万人稳定解决温饱。是年,贫困乡村修建暖棚畜舍515座,引进良种牛560头、良种羊1314只,发展养殖专业村6个;4个整村推进项目村修建道路11千米,衬砌渠道3千米,旧井配套2眼,建成文化卫生室(所)3个;移民区新打配套机井14眼,修建人畜饮水管道41.3千米、水塔2座,衬砌渠道36.1千米,扩建提灌站1处;5个贫困重点乡村新打配套机井2眼,修建塘坝1座,衬砌道路2千米。
  2006年,争取扶贫、能源、产业化和新农村试点项目资金1445万元,完成省列重点贫困乡村和移民村道路、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150个,落实项目资金13.6亿元;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2005年增加1.14亿元,增长18.9%。
  二、扶贫开发
  1996年,全区扶贫开发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甘肃省“四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1998年,根据当时865元的贫困人口界定标准测算,全区仍有贫困人口17.2万人(其中因灾返贫人口6.7万人),贫困面达17.6%。至2000年,累计完成“两西”建设、扶贫开发投资3.42亿元,共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881个。落实全省“兴西济中”扶贫战略,累计安置移民19232户77960人,其中中南部移民7810户34651人,县内搬迁移民3404户14291人,新疆劳务移民8018户29018人。建成移民村22个,移民社44个。通过多年扶持发展,绝大多数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基本达到或接近当地水平。2001年后,22个移民安置村和甘州区安阳、花寨、平山湖及肃南县马蹄、明花等5乡41村,继续被列入全省扶贫开发扶持范围。2011年,国家出台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人口界定新标准,经测算甄别,全市有扶贫对象4.17万户13.21万人,其中移民安置区有贫困人口1.4万人,祁连山浅山区10.62万人。
  2009年,以扶贫开发项目为载体,全市完成省上安排的扶贫项目资金1010万元,全市农村有1671个低收入人口脱贫,有937户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08万元,整修村社道路4.82千米,建成暖棚畜舍150座、氨化池20座、高效日光温室30座,衬砌渠道6.2千米。完成财政扶贫资金700万元,在移民区新打配套机井16眼,衬砌渠道17.3千米,铺设人饮管道2.2千米,整修乡村道路12.5千米。
  2013年4月,省上将祁连山浅山区28个贫困乡镇(不含临泽县倪家营乡)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当年完成2.7万人的减贫任务,扶贫对象减少至5.5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6%,甘州、肃南两县(区)实现整体脱贫。
  至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630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内。甘州、肃南、山丹、民乐、高台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先后整体减贫摘帽。
  (一)争取项目 2000年以后,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争取国家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至2009年,省上累计下达本市专项扶贫资金8783.2万元,年均878.3万元。2011—2013年,安排扶贫资金6723万元(山丹县1556万元、民乐县1673万元、肃南县1003万元、甘州区1187万元、临泽县533万元、高台县646万元)。“十二五”时期,全市争取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3亿元,组织实施小型水利、林业、草畜、道路、学校、卫生所、农民培训等885项扶贫开发项目。
  (二)基础设施建设 1996年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8个,项目村农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公益设施显著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初具规模。山丹县全面实施全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安全饮水试点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83万元,建成通村公路15条90.2千米,解决12579户5.6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肃南县全力实施全省交通先行示范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3亿元,实施公路改造及道路畅通工程45项414千米,21个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2015年,根据贫困村发展需求,实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市县(区)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存量资金、当年预算超收资金、财政各项涉农资金“五个倾斜”,市、县(区)财政整合资金6.07亿元,集中用于65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贫困村改造危房9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61户)、改造门面93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32户),建成通村道路481千米、村内道路129.42千米,完成12个贫困村饮水安全项目、肃南县黄草沟村农网升级改造和大都麻村低电压治理工程项目,建成文化广场62个,新建村卫生室10个、幼儿园15所。
  (三)扶贫成效 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长至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23元,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300元增加到5600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贫困村饮水安全、通村道路、幼儿园(学前教育)、动力电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