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湿地保护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320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湿地保护区建设
分类号: X36
页数: 5
页码: 335-339
摘要: 本章分三节,分述了张掖市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管理、科研监测情况的概况。
关键词: 张掖市 保护区建设 湿地

内容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至2005年,张掖市依据《湿地公约》《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相继组织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的湿地资源调查,取得重要成果。全市湿地总面积25.13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4.84%,湿地面积在全省占第三位。2011年4月,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4.12万公顷,其中核心区1.36万公顷、缓冲区1.25万公顷、实验区1.5万公顷,是集生态保护、科研检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2006年以来,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区9个,恢复湿地7666.67公顷,封滩育草600公顷,疏浚水系20多条37.6千米,退耕还湿地240公顷,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11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官网正式发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全球第八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张掖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球视野。
  第一节 湿地公园建设
  一、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相连。占地42.23平方千米,园内湿地面积20平方千米。2009年3月开工建设,9月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评审,12月批复命名2010年7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揭牌。2011年12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开工建设以来,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入口广场、木质栈道、电瓶车道、观景亭、观景长廊、休憩平台、漂流河、景观桥及186.67公顷的湿地水面。配套完善环卫设施、治安室、医务室、咨询室、影视播放中心等服务设施。启动旅游观光电瓶车、趣味自行车、休闲马车、激情漂流等旅游项目。拥有“栈道寻幽、枣林流香、荷塘赏月、激情漂流、百鸟朝凤、烟波垂钓、苇海泛舟、祁连玉象”八大精品景点。
  国家湿地公园功能结构为“两核一轴”“一环三区”,“两核”指以南湖和北湖形成的两个旅游核心,围绕湖区布置以休闲、探险、运动、游戏、科普、观赏、摄影、绘画等旅游功能区。“一轴”指贯通南湖游客中心至北湖鸟类科普长廊的湿地木栈道精品游览线。“一环”指电瓶车道形成的南北环路,主要承担公园不同功能区的联系。“三区”是指湿地科普区、湿地休闲区和外围控制区。
  公园包括科教宣传区、合理利用区(生态体验区和生态产业园区)、湿地恢复区和湿地封育保护区4部分。在建设中,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恢复“甘州城北水云乡”的如画美景,建成张掖生态建设的地标性工程、城市的后花园和重要的避暑度假胜地。
  二、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掖润泉湖公园)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900万元,集中开展湿地整理、湖区建设等工程建设。规划面积170.67公顷,其中苇溪原生态保护面积46.67公顷,湖区水域面积124公顷。2009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是甘肃省首家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2010年10月正式揭牌,现已成为有湖面浏览区、植物园林区、山体景观区、湿地保护区、健身活动区和人文科普区6大功能配置的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立足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多岛屿、多芦苇环绕、多文化元素配置的原则,合理布局湖面岛屿、园林景观、综合服务功能,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整合资源、商业化运营方式,不仅给当地群众提供理想的休闲健身场所,同时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张掖城市品位发挥重要作用。
  三、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公园地处黑河流域中游沿河地带,属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12年11月获住建部批准。分为河桥景观、湿地景观展示区、野生水禽保护区。公园内湿地类型众多,有内陆滩涂、人工湿地、河流湿地、草本沼泽、灌丛湿地、内陆盐沼等8个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湿地植物385种、动物11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
  公园占地面积666.67公顷,分东、西两区,概算总投资3.5亿元。东区面积200公顷,主要由“曲水”湖区、水上休闲区、红西路军纪念林区三大景观组成,重点突出文化、休闲及服务功能;西区总面积466.67公顷,主要建设跑马场、汽车自驾营、烧烤营、度假别墅、商务会所等。自2011年8月以来,投资2.8亿元,完成南滨河路、河堤路、湿地路铺设和五孔桥、栈道修建,敷设输水管道40千米,扩挖人工水域面积20.1万平方米,堆积建设岛屿9个、2.5万平方米,硬化铺装广场9000平方米,在黑 河南岸栽植新疆杨、沙枣树73.33公顷15万株,在黑河北岸栽植以胡杨为主的“红西路军纪念林”80公顷、10.3万株。湿地公园高档休闲会所、烧烤营、帐篷营、房车营、跑马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集湿地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国内独具特色的县域生态建设样板区、城市形象展示区、特色文化汇集区、湿地产业聚集区及人与自然和谐区。
  四、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
  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2012年开工建设,由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和室外景观工程组成,占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3亿元。其中主体工程建筑面积5571平方米,室内布展5000平方米;湿地观鸟塔建筑面积348平方米,高42.6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室外景观工程堆砌岛屿12个,架设栈桥23座、栈道1.5千米、喷灌管路8千米,建设亲水平台2100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7.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9万多株,形成了乔、灌、花、草搭配,针阔叶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景观。打造成为“馆在水中,岛桥相通,水路交错”,具有南国湿地特色,集收集、展示、宣教、科普、研究于一体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城市湿地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内容丰富,科技手段先进。馆内布展坚持以自然、湿地、生态为主线,以“戈壁水乡、生态未来、古城文明”为主题,以“塞上江南·印象张掖”“地貌大观·多彩张掖”“丝路重镇·人文张掖”“湿地之城·生态张掖”“城市未来·大美张掖”“湿地·生命的摇篮”为展示脉络,采用声、光、电控制技术和大量的标本、图片、文字等资料,建成6大展区及4D影院、游客休闲区等基础设施,生动展示张掖黑河湿地的生态战略地位、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环境演变及生态保护成就。2013年8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至2015年,共接待各类团体700多个,游客80多万人次。湿地博物馆成为张掖市传承湿地文化和古城文明的载体,黑河流域对外宣传的窗口,湿地科普教育的基地。
  第二节 湿地保护管理
  2006年7月,成立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副县级建制事业单位,隶属张掖市林业局管理,与张掖市园林绿化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2009年3月升格为正县级建制。2007年3月,成立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2011年4月,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务院批准建立,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更名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3年10月加挂张掖市园林绿化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隶属市政府管理。
  一、湿地资源调查
  2004年6月,开展《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课题调查,范围为全市所辖的甘州、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6县(区)及农林牧场(站)和祁连山区的所有湿地。基本查清湿地类型、湿地面积、湿地区域的自然条件、动植物资源、周边社会经济状况及影响湿地的主要因子等,取得大量数据资料,提交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报告、湿地资源现状分布图和《张掖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
  2012年,完成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所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勘界立标工作,界定各功能区范围界限。按照保护区界及功能分区埋设界桩1120个、界碑121块,在保护区的重要路段、路口设立砖混结构大型标志碑14块、小型宣传牌48个,制作设置大型钢架结构宣传牌3个。
  二、湿地管理
  2006年以来,依法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巡护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资源管护力度,严厉打击擅自开垦围垦湿地、乱采乱挖、违规占用湿地等违法行为。加强湿地执法监管,组织开展打击毁湿开垦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的专项治理,对毁湿开垦、乱捕乱猎湿地野生动物、乱采滥挖湿地、倾倒污物、乱排污水、非法倒买倒卖湿地资源、非法开垦湿地林地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清理整治。至2015年,配合省林业厅、环保厅等部门组织完成各类专项行动16次,组织各县(区)湿地管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5次,共查处及制止违法征占用湿地、毁湿开垦等违法案件40余起,结案率100%。
  三、项目建设
  2006年以后,围绕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先后实施《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修复与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等大、中、小项目20多项,争取资金近2亿元。通过湿地保护、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等工程的实施,促进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统计,张掖市湿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4万多公顷,湿地面积萎缩得到有效遏制。2014年2月,总投资4.5亿元的《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复。
  第三节 科研监测
  2013年,建成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国家级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湿地区域内水质、水文、土壤、气象等因子进行监测和调查,对湿地消长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制定实施《张掖市湿地资源监测技术方案(试行)》,规范全市湿地资源监测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对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施长期、全面的监测。设置107个固定样地,监测样线33条、样点100个,开展湿地动植物监测,共监测到湿地野生动物62种(其中鸟类58种)、湿地植物71种,为湿地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在6县(区)湿地范围内设置23个监测点,开展重点区域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定位监测工作,每年累计记录监测数据8280组。依据国家林业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要求,研究制定《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在流经湿地公园的各水系设置取样点开展水质监测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