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3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环境质量
分类号: X321
页数: 4
页码: 313-31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情况的概况。
关键词: 张掖市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

内容

一、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一)空气环境质量 1996—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1996—2008年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2009—2015年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污染贡献最小。1996—2015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值0.055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0.021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009—2015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0.080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1996—2015年,大部分年份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2008—2015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在94.0%以上,最高年份在96.5%。环境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明显,第一季度污染较重,第三季度污染较轻。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二氧化氮浓度除第三季度较低外,其余三个季度基本持平。“综合污染指数”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污染较重,二氧化硫尤为突出。“综合污染指数”1996—2001年介于9.33~6.08,2002—2005年介于4.49~3.35,2006—2015年介于2.26~1.08。
  (二)酸雨 2002—2015年,境内降水pH范围在6.90~8.59,未出现过酸性降水。
  (三)沙尘天气 1996—2015年,境内发生沙尘天气93次,3月、4月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最多。1996—2006,主要污染物监测总悬浮颗粒物,最高浓度值1996—2003年介于36.85~14.25;2004—2006年介于11.37~4.60。2007—2015年主要污染物监测可吸入颗粒物,最高浓度值2007—2010年介于2.27~0.66,2011—2015年介于3.28~2.92。
  二、水环境质量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1996—2015年,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保持稳定,多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水质状况良好,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相应水域功能标准。莺落峡断面水质类别符合Ⅰ类,水质状况最优;水文站、蓼泉、六坝断面水质类别均符合Ⅱ类,水质状况均为优。黑河干流张掖段水环境污染物以有机物污染为主。1996—2015年,黑河干流水质各断面监测结果,氰化物、汞、六价铬、铅、锌、铜、镉、硒8项均未检出,其余各检出项目均达到相应水域功能标准。
  山丹河污染类型以工业、生活混合型废水污染为主。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砷、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硫酸盐、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大肠菌群、溶解氧。1996—2000年,山丹河水体属Ⅴ类,污染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意义,水质为中度污染。根据2001—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山丹河水体属劣Ⅴ类,水质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县域生态环境地表水水质质量。2014年,马营河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村断面、洪水河民乐县双树寺水库断面和隆畅河肃南县白银乡断面3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优。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莺落峡、水文站两国控断面汞、六价铬、铅、锌、铜、镉、硒7项各年均未检出,其余检出项目均达到相应水域功能标准;莺落峡断面水质类别符合Ⅰ类,水文站断面水质类别符合Ⅱ类,水质状况均为优。
  (二)地下水水环境质量 1996—2015年,市城区地下水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没有肉眼可见物,未明显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总体水质稳定、良好。所有监测指标中除农业科学院监测井总硬度超过Ⅲ类标准外,其余指标年均浓度值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范围内。
  (三)饮用水环境质量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质量,1996—2000年,饮用水环境质量称谓为“城区饮用水质质量”,监测采样点位为地区自来水厂;2001—2015年称谓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质量”,监测采样点位为张掖市二水厂,山丹、临泽、高台、民乐县自来水厂和肃南县自来水厂。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质量。全市7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73个,达 标率92.4%。其中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2个,21个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95.5%,1个水源地水质超标,超标项目为氟化物;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7个,52个水源地位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91.2%,5个水源地水质超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
  三、噪声环境质量
  (一)城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进行评价。20年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在51.2dB~54.4dB之间,区域环境噪声各年度等效声级均值都未超过国家标准值55dB,区域环境噪声水平基本上控制在Ⅰ类标准适用区内,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在50.4dB~52.4dB之间,总体水平等级为四级,夜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略差于昼间。噪声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占62.6%,建筑噪声源占10.3%,交通、工业噪声源占27.2%。生活噪声源所占比例较大,直接影响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直接影响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的峰值。
  (二)交通噪音环境质量 1996—2000年,道路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介于73.4dB~70.5dB,小幅度超过国家4类标准70.0dB的限值;2001—2015年,道路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介于69.8dB~66.8dB,未超过国家4类标准限值。
  (三)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 1996—2015年,除1类标准适用区和4类标准适用区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大部分年份小幅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45dB标准限值外,1类标准适用区及其他3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和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标准的限值。四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昼间优于夜间。1类标准适用区(居住、文教区):各年度昼间功能区噪声连续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规定的55dB标准限值,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大部分年份超过国家规定的45dB标准限值。2类标准适用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各年度昼间功能区噪声连续等效声级均低于于国家规定的60dB标准限值,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大部分年份均低于国家规定的50dB标准限值。3类标准适用区(工业区):各年度昼间功能区噪声连续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规定的65dB标准限值,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规定的55dB标准限值。4类标准适用区(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各年度昼间功能区噪声连续等效声级低于国家规定的70dB标准限值,夜间功能区连续等效声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55dB标准限值。
  四、土壤环境质量
  2008年开展“张掖市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化验分析”,2012年开展“基本农田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2013年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采集1270份土壤样品,监测取得18190个有效数据。基本农田(包括小麦地、玉米地、棉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中砷、镉、铬、铜、汞、镍、铅、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均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标准限值之内,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小于1,污 染程度为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n均小于0.7,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均为清洁。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中各单项污染指数Pi均小于1,污染程度为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n在0.715~0.77之间,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尚清洁。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