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用分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2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利用分区
分类号: S159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土壤利用分区情况,包括走廊南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天然草场放牧改良区、走廊中部绿洲综合利用培肥区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土壤 利用 张掖市

内容

张掖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主要依据土壤类型组合的特性、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土壤利用现状,主要生产问题,以及改良利用方向和措施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并考虑农业经济条件等诸因素而划分。全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分为三级:
  一级区(土壤区):是根据同一自然景观单元(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等相同)、土壤类型和肥力特征(包括土壤本身的障碍因素)相近似以及改良利用方向一致而划分。
  二级区(土壤亚区):是在同一土壤区内根据土壤类型组合、肥力性状特征、改良措施、群众用土改土经验,同时也考虑小地形、水热状况等划分。
  三级区(土壤片):是在同一亚区内根据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改良利用措施而划分。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为连续命名法,即为方位(地名)—母质—土壤类型—改良措施。全市分为3个主区、14个亚区和9个片。
  一、走廊南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天然草场放牧改良区
  此区包括肃南县大部分,山丹、民乐两县山地。全区面积为53.04万公顷,人口9.03万人。其地理位置分属祁连山系中段和东段,中段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走廊南山、朱龙关谷地、托勒山、托勒谷地及托勒南山,东段指冷龙岭,岭北为大马营—皇城盆地。
  根据自然条件和改良利用措施上的差异,分为5个亚区。
  (一)托勒山高山土壤合理放牧改良亚区 位于肃南县祁丰乡南部,是托勒拗陷地,地形开阔平缓。面积37.15万公顷,海拔3000~5300米。气候高寒干燥,年均温度<﹣2.5℃,年降雨量250~3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100~2000毫米,≥5℃的天数120天,≥10℃的天数只有20~39天。土壤类型比较少,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其次为高山寒漠土,北部有少量棕钙土,在谷底有暗色草甸土和腐泥沼泽土。在土地利用上,以牧用地为主,面积为20.63万公顷,其中高寒草原占46.5%,沼泽草原0.4%,高山草原50.8%,无森林分布,只有灌木林8.47万公顷,耕地仅有29.13公顷。此亚区气候高寒,草场面积大,草地类型少,植被矮小,产草量低,主要适于发展绵羊及牦牛。
  当前草场利用率不到25%,所以草场利用潜力较大。
  (二)祁连山高山—森林土壤水源涵养林保护亚区 由冷龙岭和祁连山南山组成,为祁连山的主体区。面积127.01万公顷,其中林地8.57万公顷,草场25.44万公顷。
  该区地势复杂,多高山峻岭,山峦叠嶂,巉岩陡坡,草原性强,土壤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海拔4200米以上为雪线,之下为高山寒漠土,是祁连山主要水源涵养及产流区;海拔3700~3800米为高山草甸土,能放牧,但因气候高寒,草场利用率极低;海拔在3250米以上的为亚高山草甸土区。此区产草量最高,是主要放牧区,也是水源涵养地之一;海拔在2650~33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和灰褐土分布区,土壤肥沃,生长着青海云杉林,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三)浅山丘陵荒漠土壤水利改良亚区 海拔1800~2500米,主要包括肃南祁丰、大河、白银等乡。面积约18.01万公顷,是农牧混合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灰漠土、灰棕漠土、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灌漠土、耕种灰钙土、耕种栗钙土等。其位置在祁连山北坡西部浅山丘陵地区。地形比较复杂,西部为祁丰山麓洪积平原的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海拔1800~2300米,坡度1°~5°。此地南部因风力较小,风蚀弱,土层较厚。北部因风蚀严重,多为砾石戈壁。中部海拔2000米以上,为丘陵高平地,母质多为风积黄土,土层深厚,以农业生产为主。东部地形开阔,为中山丘陵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风蚀严重,岩石裸露。母质为黄土冰溃物和风积物,由于地形起伏大,洪水冲刷现象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此区为温寒半干旱、半荒漠草原气候区,年均气温3~6℃,全年无霜冻期110~130天。年降水量110~2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43千卡/平方厘米。
  (四)皇城大马营草原土壤培肥改良亚区 分布在海拔2000~3100米的地带。主要包括肃南皇城镇、马蹄乡、山丹马场和民乐南丰、永固等乡镇。面积约49.07万公顷。土壤类型主要有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黑土、耕种栗钙土、耕种淡栗钙土、灰钙土、粗骨淡栗钙土及少量耕种草甸土。本亚区呈东南—西北走向,由皇城盆地、大马营滩和西部沿山丘陵三部分组成。其中皇城盆地呈三角形,地势较平坦,海拔2600~2970米,东大河从盆底穿过。成土母质为冰积黄土和薄层风积黄土,东大河西岸及南山丘陵黄土母质被剥蚀,残留无几,岩面裸露。在东大河水库东有少量山前干旱丘陵。
  大马营草区海拔2500~2800米,由浅山丘陵和山前缓平原组成,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因地形特殊,气候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牧草生长茂盛,适宜放牧马、骡、牛、羊。山前丘陵多为灌丛草甸草原。西部丘陵地形起伏很大,沟蚀切割严重,山顶浑圆状及平台状,沟谷多为树枝状且呈“U”型或“V”型。山坡或谷坡上常有第四纪坡、残积和上更新的黄土覆盖。丘陵部分被开垦耕种,部分宜林宜牧。
  (五)大黄山高山—森林土壤保护改良亚区 地处山丹县境内,是祁连山与龙首山间高出走廊的独立山地。海拔3978米,面积2.76万公顷,包括老军、花寨的部分村庄和大黄山林场。土壤类型阳坡上有栗钙土,阴坡上有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及灰钙土。大黄山是花岗岩上覆有薄层黄土的山体,相对海拔200~450米。沟窄坡陡,岩石裸露,顶部平缓,土层薄厚不一,水土流失严重。阴坡从山顶到山脚植被为草甸草原云杉林灌丛草原,阳坡是以匍匐柏为特征的干草原类型,植被单一。在山梁顶平缓处把灌丛草原开垦为耕地(撞田),由于经营粗放,土壤肥力下降。
  二、走廊中部绿洲综合利用培肥区
  海拔1250~2500米,总面积127.13万公顷。其中可耕地25.33万公顷,播种面积20.67万公顷,是张掖市的主要农业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漠土、潮土、灰棕漠土、风沙土、草甸土、灰漠土、灰钙土、沼泽土、盐土等。根据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情况又细分为4个亚区:
  (一)山前绿洲—荒漠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750~2500米,面积48.77万公顷,包括山丹、民乐县,甘州区的安阳、花寨子以及高台县新坝农田部分,是张掖市沿山灌溉半干旱农业区。该区相对地势较高,高差悬殊,沟壑纵横,地形起伏不平。耕地土壤类型简单,除灌漠土之外,还有耕种灰漠土、耕灌灰漠土、耕种灰钙土、耕灌灰钙土和耕种淡栗钙土等。土壤瘠薄,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属于高寒气候向平原地区的过渡带。树木稀少,农田基本建设条件差,加之气候多变,夏季山洪暴发,土壤流失严重。由于地处边远,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农业生产水平低,为一年一熟。土壤养分消耗相对较少,再加上气候冷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潜在肥力相对较高,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二)洪积—冲积平原绿洲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350~1750米,包括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绿洲区。面积30.58万公顷,其中耕地约13.33万公顷,是张掖市最早的农业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灌漠土、潮土、耕灌草甸土、耕灌灰棕漠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等。区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水平高,农田林网基本形成。人口稠密,精耕细作,灌溉条件好,土壤利用和集约化程度高,是本市主要的玉米制种、优质瓜菜粮油生产基地。
  (三)西部盐—岩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330~1400米,面积23.03万公顷。包括肃南县明花乡、高台县罗城、南华、黑泉等乡镇部分风沙地和临泽县蓼泉、鸭暖南部,新华西部;甘州区小河、沙井、乌江北部等。
  (四)山前砾石戈壁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500~1600米,面积24.74万公顷。包括六坝滩、石岗墩滩、安阳滩、马郡滩、扎尔墩滩、南华南滩、骆驼城至许三湾滩等。
  三、走廊北部荒漠土壤改良区
  位于张掖市北部,海拔1500~2100米,面积45.12万公顷。包括高台、甘州区、临泽、山丹县北部戈壁区,即合黎山区、龙首山区及山前大片戈壁风沙地。根据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和改良措施的不同,分为5个亚区:
  (一)合黎山石质土放牧改良亚区 海拔1700~1900米,面积13.41万公顷。主要由合黎山地和大青山、小青山等群山及山前戈壁组成。大青山海拔2100米,山体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坡度陡峭,为极干旱荒漠气候,夏天酷热冬天严寒,降水40~80毫米,昼夜温差大,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岩石物理风化较为严重。山南多为砾石戈壁,北部为砂质戈壁。土壤类型主要有石质土、灰棕漠土和少量风沙土,只能放牧羊、骆驼等,人为改良只有保护自然植被,合理放牧。
  (二)碱洼灰棕漠土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海拔1500~1700米,面积8.67万公顷。包括卧牛山、碱洼、鸡子墩滩等。亚区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开阔,地表风蚀沟和水蚀沟纵横交错,低山和丘陵零星摆布。地下水位很深,但在局部洼地上出现一些碱水井。在碱洼一带还有泉水露头,径流弱而短。地表质地粗糙,多为风筛后的棱角砾石。植被稀疏,但西小口子一带植被盖度高达30%。土壤类型有沙砾灰棕漠土、石质土、旱盐土等,只能放牧。
  (三)平川北风沙土植树种草改良亚区 面积3.5万公顷,海拔1500米左右。主要包括高台、临泽和甘州区的北部风沙地,是巴丹吉林沙漠延伸部分。土壤类型多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砂质灰棕灌土。亚区南部由于人为活动强度大,是三北林带的主区,形成绿色长城。土壤多为固定风沙土和耕种风沙土;中部多为沙垄间不同宽度的丘间低地,有些已发展成人工种草;北部沙丘多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边缘部分为新月形沙丘链,沙丘密集的地方呈格状新月形沙丘,沙丘高度一般为3~5米,最高达15米,低的1~2米。在西北风和北风的作用下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丘间洼地保留有旧渠遗迹。土壤剖面中有炭屑和碎砖块等侵入体,过去曾经是耕地,由于沙化而废弃。
  (四)平山湖荒漠草原土壤放牧改良亚区 海拔1550~2900米,面积13.35万公顷。包括临泽县的杨台洼、白山子滩、三道胶水、马跑泉,甘州区的平山湖乡。区内地形平坦,大多为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30%左右,草势较好。有部分剥蚀残山,如杨台山、马鞍山、狼娃山等。地表质地粗细不一,地下水位很深,但局部有咸水井,矿化度>3克/升。土壤类型较多,如灰棕漠土、风沙土、石质土、山地栗钙土、旱盐土等。多数土壤土层薄、地质粗或含盐量较高,又无水源,只宜发展畜牧业。在平山湖乡附近有少量耕作土壤,以种植饲料为主。
  (五)龙首山高山草原土壤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海拔2100~3600米,面积6.29万公顷,包括东大山地、龙首山地、红寺湖、花草滩等。亚区属于温凉干旱气候,夏季干旱酷热,冬季大风寒冷,昼夜温差大,年降水150~230毫米,干燥度3.0~2.0,日照时间长,有利森林和草丛生长。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剥蚀准平原,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多残丘,洪水侵蚀较严重;中部为龙首山和东大山,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切割破碎,其阴坡有云杉林和半灌木;东南低地为花草滩,气候阴凉湿润,干旱草原植被达60%~80%。此外在南部有大片砾石戈壁,由于降水条件相对较好,植被盖度在30%以上,多为荒漠草场。土壤类型有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灌土、石质土,风沙土和草甸灰钙土等。在红寺湖附近有少量耕灌淡灰钙土。此亚区特点:第一,地域辽阔,干旱少雨,水源不足;第二,西北部土壤条件差,农林用地较为困难;第三,东部土壤条件较好,可发展畜牧业。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