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2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类型
分类号: S159
页数: 4
页码: 150-1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张掖市土壤类型的情况,包括农业土壤、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土壤 类型 张掖市

内容

张掖市耕地土壤类型包括农业土壤、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三大类区。归纳为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
  一、农业土壤
  农业土壤是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精华之地,广泛分布于走廊古老绿洲区,农民称“上岗地”“上头地”。主要包括灌漠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共11个土种类型。
  (一)灌漠土类 灌漠土是张掖市分布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共192137.2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4.71%。其中甘州区72963.07公顷,临泽县9279.67公顷,高台县31304.4公顷,山丹县27423.93公顷,民乐县51166.2公顷。灌漠土是农民长期从事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作用下,定向改良培育的一类土壤,是干旱荒漠地带灌溉农业土壤的典型。
  (二)潮土类 潮土类是在草甸土上发育起来的古老农田,为灌漠土和潮土之间的过渡性类型。主要分布在张掖洪积—冲积扇缘低洼滩涂附边的碟形洼地上,以及黑河流域的沿河低阶地上。地形平坦,地下水位埋深1~2米,土性潮湿,地温低,春秋雨季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地表返潮现象较为严重。当地农民称之为“二阴地”“二潮地”“碱潮地”等。全市共17806.1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9%。
  二、地带性土壤
  地带性土壤是与气候、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并与自然地理地带相一致的土壤,在分布上呈带状。主要包括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黑土、灰褐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共10个土类。
  (一)灰棕漠土类 包括风蚀灰棕漠土、灰棕漠土和石膏灰棕漠土3种类型。灰棕漠土是张掖市的主要荒漠土壤类型,共372766.6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9.14%。主要分布在祁连山、龙首山洪积—冲积扇中、下部的细土平原上,多地处走廊绿洲外围与荒漠戈壁的过渡地带。面积大且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肃南县明花乡草沟井城,高台县元山子、许三湾、骆驼城一带,临泽县小屯、沙河等地,甘州区红沙窝、老寺庙、西城驿、安阳滩下部和西洞滩,山丹县山羊堡滩和东乐南滩局部,民乐县北滩、羊湖滩等。
  (二)灰漠土类 包括耕灌灰漠土、盐化灰漠土和灰漠土三大土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北低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的上部。在肃南祁林、祁连、大河、康乐、祁丰一带下接灰棕漠土,上接棕钙土;在高台新坝、红崖子,甘州区安阳滩,民乐李寨、六坝、北滩,山丹位奇、清泉一带均为下接灰棕漠土,上接灰钙土。分布海拔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马营河(酒泉)以东1700~2000米,马营河以西为1800~2300米。全市共148101.47公顷,占总面积的3.63%。
  (三)棕钙土类 是荒漠草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属荒漠向干旱温带草原发展的过渡类型,共189613.3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4.65%。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南坡的山前丘陵及中山垂直地带上。所处地带海拔自东向西随雨量的减少和气温的上升逐渐升高,东、西地区差异较大。肃南皇城等地分布海拔在2300米左右,大河、康乐及龙首山南坡分布在2100~2500米的地带,马营河以西的祁丰前山分布海拔为2300~2700米以上的地带。
  (四)灰钙土类 是张掖市温暖干旱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灰钙土、淡灰钙土、灰钙土和盐化灰钙土4个土种类型。广泛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合黎山、大黄山等山前黄土丘陵地带,以及山丹、马营、丰城堡、青阳口和肃南皇城等盆地上或低槽地上。全市共421985.87公顷,占总面积的10.34%。
  (五)栗钙土类 是干旱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为张掖市草原土壤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共452533.3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1.09%。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冷龙岭等山前丘陵、山间丘陵盆地和祁连山区。在冷龙岭一带分布在阴坡海拔2400~3000米范围内,在祁连山西部及龙首山等地为2600~3200米。
  (六)黑钙土类 作为地带性土壤,所处地带地形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较理想的天然牧区。黑钙土共19490.2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0.48%,主要分布在冷龙岭、祁连山中、东部海拔2700~3000米的缓坡丘陵地带。区域上集中在肃南皇城、马蹄、康乐和山丹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县南丰南部等地。上承黑土或亚高山草甸土,下接暗栗钙土,呈一窄狭断续带状分布。
  (七)黑土类 形成发育以腐殖质的累积和碳酸钙的淋溶过程为主。全市共18411.93公顷,占总面积的0.45%。黑土是草原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丹大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南丰南部缓坡丘陵的平坦地带,肃南皇城西大河水库和康乐寺大隆等地也有分布。海拔在3000~3150米之间。上承亚高山草甸土,下接黑钙土或暗栗钙土,水平分布呈断续带状。成土母质为黄土状冰水沉积物。
  (八)灰褐土类 包括石灰性灰褐土和灰褐土两种类型,共120186.6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2.95%。是以青海云杉为主,发育在针叶林下的半淋溶地带性土壤,局部地段为山杨树、祁连圆柏与云杉的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至冷龙岭,西至祁丰前山一带海拔2650~3200米的祁连山阴坡。另外,大黄山、龙首山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从东到西呈断续带状,分布地带海拔逐渐上升,到祁丰前山西部林带逐渐消失。
  (九)高山草甸土类 分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两个土种。全市共453096.87公顷,占总面积的11.11%,为高山草甸土类中的代表亚类。土壤发育在以小蒿草、苔草、蓼、龙胆等高山矮草草甸植被下。所处地带海拔3500~4000米,祁连山西部为3600~4300米。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冷龙岭、陶莱南山等高山上部比较平坦的古冰碛平台或高山沟谷阶地上,坡度约15°~30°。成土母质以残积—坡积物上覆黄土状冰水沉积物为主,局部为冰碛物。
  (十)高山寒漠土类 全市528045.53公顷,占总面积的12.94%。高山寒漠土环布在祁连山、冷龙岭和陶莱山等山岳冰川外缘。在冷龙岭和祁连山中、东部分布在3900米以上;祁连山西部北坡在4100米以上,南坡在4200米以上;在陶莱山和陶莱南山分布下线为4100~4300米。高山寒漠土是一种寒冻期最长,脱离冰川最晚的土壤。
  三、非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与地带性土壤相应而言,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微弱,而以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可分为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和初育土类。主要包括草甸土、林灌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盐土、风沙土、龟裂土和石质土8个土种。
  (一)草甸土类 多发育在近期沉积物上,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位高,埋深50~250厘米。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性土壤。甘州、临泽、高台分布较广泛,山丹、民乐、肃南也有零星分布。其地形部位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的扇缘。冲积细土平原下部的低平洼地,以及河流沿岸的河漫滩、河成低阶地和冲积扇缘泉水溢出带,多与沼泽土、盐土、林灌草甸土形成复区。全市共50321.27公顷,占总面积的1.23%。
  (二)林灌草甸土类 是冲积扇缘洼地和沿河两岸的低阶地上,在杨树、沙枣、红柳等与芦苇、马绊肠、冰草、马莲、委陵菜、苔草等林灌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半水成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张掖九龙江、红沙窝、十里行宫林场和临泽五泉林场、西平滩、临泽农场及高台黑泉等黑河沿岸地区,山丹清泉及肃南明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全市共18017.27公顷,占总面积的0.44%。
  (三)沼泽土类 是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表水多,土体处于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状态,在生长喜湿性沼泽植被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类水成土壤。散布于川区冲积细土平原下部地下水溢出并滞积的地段,山丹、民乐、肃南零星分布在山前丘陵的沟谷洼地上泉水露头并滞积的地段。多不连片,并与草甸土、泥炭土、盐土等形成复区。全市共5183.53公顷,占总面积的0.13%。
  (四)泥炭土类 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山山间洼地,或高山丘陵顶部平台上较低洼的地段。年均温﹣2.0~﹣5.2℃,年降水量约350~550毫米,7—8月土层最大消融深度仅80~120厘米,以下为永冻层。主要分布在肃南皇城镇天桥梁海子、大河乡大岔黑藏丫豁、民乐羊胸子西沟等地。全市共5375.53公顷,占总面积的0.13%。
  (五)盐土类 是土体内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分而不能生长作物的一类土壤,一般0~30厘米土体内含盐量在1%~2%以上。广泛分布于甘州、临泽、高台及肃南明花等地冲积细土平原下部的低洼碟形洼地、河成低阶地和冲积扇缘地带,山丹白水泉、位奇新开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全市139004.87公顷,占总面积的3.41%。
  (六)风沙土类 风沙土类是在风沙地区沙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北部及肃南明花等荒漠地区,临泽明水河、黄水沟以北,高台黑河南部、甘州西城驿、红沙窝、九龙江、石岗墩等绿洲边缘地区也有小片分布。风沙土处于灰棕漠土地带内。全市360893.47公顷,占总面积的8.85%。
  (七)龟裂土类 地处荒漠地带内古老冲积平原或沙丘间的封闭性洼地上形成的土壤类型,几乎无植物生长,局部仅有零星白茨、梭梭等小灌木,覆盖度不足10%。主要分布在肃南明海西南、临泽南板滩、甘州区平山湖以北等地,多与灰棕漠土、风沙土形成复区。全市5608.47公顷,占总面积的0.14%。
  (八)石质土类 全市120258.13公顷,占总面积的2.95%。主要分布在高台、临泽北部的合黎山、大青山等地,为石质剥蚀山地,地表几乎无植物生长,仅在洪水侵蚀沟槽内有零星荒漠锦鸡儿等小灌木。石质土区内岩石裸露部分占30%以上,剖面风化微弱,未湿物质淋溶与累积。剖面表层为3~5厘米厚的石质土层,碎石含量在50%以上,其下即为基岩。石质土利用较困难,尚无直接改良措施。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