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22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土壤
分类号: S159
页数: 9
页码: 150-1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土壤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利用分区、土壤评价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土壤 张掖市

内容

第一节 土壤类型
  张掖市耕地土壤类型包括农业土壤、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三大类区。归纳为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
  一、农业土壤
  农业土壤是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精华之地,广泛分布于走廊古老绿洲区,农民称“上岗地”“上头地”。主要包括灌漠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共11个土种类型。
  (一)灌漠土类 灌漠土是张掖市分布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共192137.2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4.71%。其中甘州区72963.07公顷,临泽县9279.67公顷,高台县31304.4公顷,山丹县27423.93公顷,民乐县51166.2公顷。灌漠土是农民长期从事耕作、施肥、灌溉等措施作用下,定向改良培育的一类土壤,是干旱荒漠地带灌溉农业土壤的典型。
  (二)潮土类 潮土类是在草甸土上发育起来的古老农田,为灌漠土和潮土之间的过渡性类型。主要分布在张掖洪积—冲积扇缘低洼滩涂附边的碟形洼地上,以及黑河流域的沿河低阶地上。地形平坦,地下水位埋深1~2米,土性潮湿,地温低,春秋雨季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地表返潮现象较为严重。当地农民称之为“二阴地”“二潮地”“碱潮地”等。全市共17806.1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9%。
  二、地带性土壤
  地带性土壤是与气候、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并与自然地理地带相一致的土壤,在分布上呈带状。主要包括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黑土、灰褐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寒漠土共10个土类。
  (一)灰棕漠土类 包括风蚀灰棕漠土、灰棕漠土和石膏灰棕漠土3种类型。灰棕漠土是张掖市的主要荒漠土壤类型,共372766.6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9.14%。主要分布在祁连山、龙首山洪积—冲积扇中、下部的细土平原上,多地处走廊绿洲外围与荒漠戈壁的过渡地带。面积大且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肃南县明花乡草沟井城,高台县元山子、许三湾、骆驼城一带,临泽县小屯、沙河等地,甘州区红沙窝、老寺庙、西城驿、安阳滩下部和西洞滩,山丹县山羊堡滩和东乐南滩局部,民乐县北滩、羊湖滩等。
  (二)灰漠土类 包括耕灌灰漠土、盐化灰漠土和灰漠土三大土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北低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的上部。在肃南祁林、祁连、大河、康乐、祁丰一带下接灰棕漠土,上接棕钙土;在高台新坝、红崖子,甘州区安阳滩,民乐李寨、六坝、北滩,山丹位奇、清泉一带均为下接灰棕漠土,上接灰钙土。分布海拔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马营河(酒泉)以东1700~2000米,马营河以西为1800~2300米。全市共148101.47公顷,占总面积的3.63%。
  (三)棕钙土类 是荒漠草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属荒漠向干旱温带草原发展的过渡类型,共189613.3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4.65%。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南坡的山前丘陵及中山垂直地带上。所处地带海拔自东向西随雨量的减少和气温的上升逐渐升高,东、西地区差异较大。肃南皇城等地分布海拔在2300米左右,大河、康乐及龙首山南坡分布在2100~2500米的地带,马营河以西的祁丰前山分布海拔为2300~2700米以上的地带。
  (四)灰钙土类 是张掖市温暖干旱地带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灰钙土、淡灰钙土、灰钙土和盐化灰钙土4个土种类型。广泛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合黎山、大黄山等山前黄土丘陵地带,以及山丹、马营、丰城堡、青阳口和肃南皇城等盆地上或低槽地上。全市共421985.87公顷,占总面积的10.34%。
  (五)栗钙土类 是干旱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为张掖市草原土壤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共452533.3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1.09%。广泛分布于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冷龙岭等山前丘陵、山间丘陵盆地和祁连山区。在冷龙岭一带分布在阴坡海拔2400~3000米范围内,在祁连山西部及龙首山等地为2600~3200米。
  (六)黑钙土类 作为地带性土壤,所处地带地形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较理想的天然牧区。黑钙土共19490.2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0.48%,主要分布在冷龙岭、祁连山中、东部海拔2700~3000米的缓坡丘陵地带。区域上集中在肃南皇城、马蹄、康乐和山丹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县南丰南部等地。上承黑土或亚高山草甸土,下接暗栗钙土,呈一窄狭断续带状分布。
  (七)黑土类 形成发育以腐殖质的累积和碳酸钙的淋溶过程为主。全市共18411.93公顷,占总面积的0.45%。黑土是草原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丹大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南丰南部缓坡丘陵的平坦地带,肃南皇城西大河水库和康乐寺大隆等地也有分布。海拔在3000~3150米之间。上承亚高山草甸土,下接黑钙土或暗栗钙土,水平分布呈断续带状。成土母质为黄土状冰水沉积物。
  (八)灰褐土类 包括石灰性灰褐土和灰褐土两种类型,共120186.67公顷,占全市面积的2.95%。是以青海云杉为主,发育在针叶林下的半淋溶地带性土壤,局部地段为山杨树、祁连圆柏与云杉的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至冷龙岭,西至祁丰前山一带海拔2650~3200米的祁连山阴坡。另外,大黄山、龙首山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从东到西呈断续带状,分布地带海拔逐渐上升,到祁丰前山西部林带逐渐消失。
  (九)高山草甸土类 分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两个土种。全市共453096.87公顷,占总面积的11.11%,为高山草甸土类中的代表亚类。土壤发育在以小蒿草、苔草、蓼、龙胆等高山矮草草甸植被下。所处地带海拔3500~4000米,祁连山西部为3600~4300米。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冷龙岭、陶莱南山等高山上部比较平坦的古冰碛平台或高山沟谷阶地上,坡度约15°~30°。成土母质以残积—坡积物上覆黄土状冰水沉积物为主,局部为冰碛物。
  (十)高山寒漠土类 全市528045.53公顷,占总面积的12.94%。高山寒漠土环布在祁连山、冷龙岭和陶莱山等山岳冰川外缘。在冷龙岭和祁连山中、东部分布在3900米以上;祁连山西部北坡在4100米以上,南坡在4200米以上;在陶莱山和陶莱南山分布下线为4100~4300米。高山寒漠土是一种寒冻期最长,脱离冰川最晚的土壤。
  三、非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与地带性土壤相应而言,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微弱,而以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可分为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和初育土类。主要包括草甸土、林灌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盐土、风沙土、龟裂土和石质土8个土种。
  (一)草甸土类 多发育在近期沉积物上,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位高,埋深50~250厘米。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半水成性土壤。甘州、临泽、高台分布较广泛,山丹、民乐、肃南也有零星分布。其地形部位主要是山麓洪积扇的扇缘。冲积细土平原下部的低平洼地,以及河流沿岸的河漫滩、河成低阶地和冲积扇缘泉水溢出带,多与沼泽土、盐土、林灌草甸土形成复区。全市共50321.27公顷,占总面积的1.23%。
  (二)林灌草甸土类 是冲积扇缘洼地和沿河两岸的低阶地上,在杨树、沙枣、红柳等与芦苇、马绊肠、冰草、马莲、委陵菜、苔草等林灌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半水成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张掖九龙江、红沙窝、十里行宫林场和临泽五泉林场、西平滩、临泽农场及高台黑泉等黑河沿岸地区,山丹清泉及肃南明花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全市共18017.27公顷,占总面积的0.44%。
  (三)沼泽土类 是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表水多,土体处于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状态,在生长喜湿性沼泽植被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类水成土壤。散布于川区冲积细土平原下部地下水溢出并滞积的地段,山丹、民乐、肃南零星分布在山前丘陵的沟谷洼地上泉水露头并滞积的地段。多不连片,并与草甸土、泥炭土、盐土等形成复区。全市共5183.53公顷,占总面积的0.13%。
  (四)泥炭土类 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山山间洼地,或高山丘陵顶部平台上较低洼的地段。年均温﹣2.0~﹣5.2℃,年降水量约350~550毫米,7—8月土层最大消融深度仅80~120厘米,以下为永冻层。主要分布在肃南皇城镇天桥梁海子、大河乡大岔黑藏丫豁、民乐羊胸子西沟等地。全市共5375.53公顷,占总面积的0.13%。
  (五)盐土类 是土体内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分而不能生长作物的一类土壤,一般0~30厘米土体内含盐量在1%~2%以上。广泛分布于甘州、临泽、高台及肃南明花等地冲积细土平原下部的低洼碟形洼地、河成低阶地和冲积扇缘地带,山丹白水泉、位奇新开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全市139004.87公顷,占总面积的3.41%。
  (六)风沙土类 风沙土类是在风沙地区沙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北部及肃南明花等荒漠地区,临泽明水河、黄水沟以北,高台黑河南部、甘州西城驿、红沙窝、九龙江、石岗墩等绿洲边缘地区也有小片分布。风沙土处于灰棕漠土地带内。全市360893.47公顷,占总面积的8.85%。
  (七)龟裂土类 地处荒漠地带内古老冲积平原或沙丘间的封闭性洼地上形成的土壤类型,几乎无植物生长,局部仅有零星白茨、梭梭等小灌木,覆盖度不足10%。主要分布在肃南明海西南、临泽南板滩、甘州区平山湖以北等地,多与灰棕漠土、风沙土形成复区。全市5608.47公顷,占总面积的0.14%。
  (八)石质土类 全市120258.13公顷,占总面积的2.95%。主要分布在高台、临泽北部的合黎山、大青山等地,为石质剥蚀山地,地表几乎无植物生长,仅在洪水侵蚀沟槽内有零星荒漠锦鸡儿等小灌木。石质土区内岩石裸露部分占30%以上,剖面风化微弱,未湿物质淋溶与累积。剖面表层为3~5厘米厚的石质土层,碎石含量在50%以上,其下即为基岩。石质土利用较困难,尚无直接改良措施。
  第二节 利用分区
  张掖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主要依据土壤类型组合的特性、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土壤利用现状,主要生产问题,以及改良利用方向和措施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并考虑农业经济条件等诸因素而划分。全市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分为三级:
  一级区(土壤区):是根据同一自然景观单元(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等相同)、土壤类型和肥力特征(包括土壤本身的障碍因素)相近似以及改良利用方向一致而划分。
  二级区(土壤亚区):是在同一土壤区内根据土壤类型组合、肥力性状特征、改良措施、群众用土改土经验,同时也考虑小地形、水热状况等划分。
  三级区(土壤片):是在同一亚区内根据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改良利用措施而划分。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为连续命名法,即为方位(地名)—母质—土壤类型—改良措施。全市分为3个主区、14个亚区和9个片。
  一、走廊南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天然草场放牧改良区
  此区包括肃南县大部分,山丹、民乐两县山地。全区面积为53.04万公顷,人口9.03万人。其地理位置分属祁连山系中段和东段,中段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走廊南山、朱龙关谷地、托勒山、托勒谷地及托勒南山,东段指冷龙岭,岭北为大马营—皇城盆地。
  根据自然条件和改良利用措施上的差异,分为5个亚区。
  (一)托勒山高山土壤合理放牧改良亚区 位于肃南县祁丰乡南部,是托勒拗陷地,地形开阔平缓。面积37.15万公顷,海拔3000~5300米。气候高寒干燥,年均温度<﹣2.5℃,年降雨量250~3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100~2000毫米,≥5℃的天数120天,≥10℃的天数只有20~39天。土壤类型比较少,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其次为高山寒漠土,北部有少量棕钙土,在谷底有暗色草甸土和腐泥沼泽土。在土地利用上,以牧用地为主,面积为20.63万公顷,其中高寒草原占46.5%,沼泽草原0.4%,高山草原50.8%,无森林分布,只有灌木林8.47万公顷,耕地仅有29.13公顷。此亚区气候高寒,草场面积大,草地类型少,植被矮小,产草量低,主要适于发展绵羊及牦牛。
  当前草场利用率不到25%,所以草场利用潜力较大。
  (二)祁连山高山—森林土壤水源涵养林保护亚区 由冷龙岭和祁连山南山组成,为祁连山的主体区。面积127.01万公顷,其中林地8.57万公顷,草场25.44万公顷。
  该区地势复杂,多高山峻岭,山峦叠嶂,巉岩陡坡,草原性强,土壤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海拔4200米以上为雪线,之下为高山寒漠土,是祁连山主要水源涵养及产流区;海拔3700~3800米为高山草甸土,能放牧,但因气候高寒,草场利用率极低;海拔在3250米以上的为亚高山草甸土区。此区产草量最高,是主要放牧区,也是水源涵养地之一;海拔在2650~33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和灰褐土分布区,土壤肥沃,生长着青海云杉林,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三)浅山丘陵荒漠土壤水利改良亚区 海拔1800~2500米,主要包括肃南祁丰、大河、白银等乡。面积约18.01万公顷,是农牧混合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灰漠土、灰棕漠土、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灌漠土、耕种灰钙土、耕种栗钙土等。其位置在祁连山北坡西部浅山丘陵地区。地形比较复杂,西部为祁丰山麓洪积平原的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海拔1800~2300米,坡度1°~5°。此地南部因风力较小,风蚀弱,土层较厚。北部因风蚀严重,多为砾石戈壁。中部海拔2000米以上,为丘陵高平地,母质多为风积黄土,土层深厚,以农业生产为主。东部地形开阔,为中山丘陵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风蚀严重,岩石裸露。母质为黄土冰溃物和风积物,由于地形起伏大,洪水冲刷现象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此区为温寒半干旱、半荒漠草原气候区,年均气温3~6℃,全年无霜冻期110~130天。年降水量110~2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43千卡/平方厘米。
  (四)皇城大马营草原土壤培肥改良亚区 分布在海拔2000~3100米的地带。主要包括肃南皇城镇、马蹄乡、山丹马场和民乐南丰、永固等乡镇。面积约49.07万公顷。土壤类型主要有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黑土、耕种栗钙土、耕种淡栗钙土、灰钙土、粗骨淡栗钙土及少量耕种草甸土。本亚区呈东南—西北走向,由皇城盆地、大马营滩和西部沿山丘陵三部分组成。其中皇城盆地呈三角形,地势较平坦,海拔2600~2970米,东大河从盆底穿过。成土母质为冰积黄土和薄层风积黄土,东大河西岸及南山丘陵黄土母质被剥蚀,残留无几,岩面裸露。在东大河水库东有少量山前干旱丘陵。
  大马营草区海拔2500~2800米,由浅山丘陵和山前缓平原组成,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因地形特殊,气候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牧草生长茂盛,适宜放牧马、骡、牛、羊。山前丘陵多为灌丛草甸草原。西部丘陵地形起伏很大,沟蚀切割严重,山顶浑圆状及平台状,沟谷多为树枝状且呈“U”型或“V”型。山坡或谷坡上常有第四纪坡、残积和上更新的黄土覆盖。丘陵部分被开垦耕种,部分宜林宜牧。
  (五)大黄山高山—森林土壤保护改良亚区 地处山丹县境内,是祁连山与龙首山间高出走廊的独立山地。海拔3978米,面积2.76万公顷,包括老军、花寨的部分村庄和大黄山林场。土壤类型阳坡上有栗钙土,阴坡上有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及灰钙土。大黄山是花岗岩上覆有薄层黄土的山体,相对海拔200~450米。沟窄坡陡,岩石裸露,顶部平缓,土层薄厚不一,水土流失严重。阴坡从山顶到山脚植被为草甸草原云杉林灌丛草原,阳坡是以匍匐柏为特征的干草原类型,植被单一。在山梁顶平缓处把灌丛草原开垦为耕地(撞田),由于经营粗放,土壤肥力下降。
  二、走廊中部绿洲综合利用培肥区
  海拔1250~2500米,总面积127.13万公顷。其中可耕地25.33万公顷,播种面积20.67万公顷,是张掖市的主要农业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漠土、潮土、灰棕漠土、风沙土、草甸土、灰漠土、灰钙土、沼泽土、盐土等。根据农业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情况又细分为4个亚区:
  (一)山前绿洲—荒漠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750~2500米,面积48.77万公顷,包括山丹、民乐县,甘州区的安阳、花寨子以及高台县新坝农田部分,是张掖市沿山灌溉半干旱农业区。该区相对地势较高,高差悬殊,沟壑纵横,地形起伏不平。耕地土壤类型简单,除灌漠土之外,还有耕种灰漠土、耕灌灰漠土、耕种灰钙土、耕灌灰钙土和耕种淡栗钙土等。土壤瘠薄,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属于高寒气候向平原地区的过渡带。树木稀少,农田基本建设条件差,加之气候多变,夏季山洪暴发,土壤流失严重。由于地处边远,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农业生产水平低,为一年一熟。土壤养分消耗相对较少,再加上气候冷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潜在肥力相对较高,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二)洪积—冲积平原绿洲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350~1750米,包括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绿洲区。面积30.58万公顷,其中耕地约13.33万公顷,是张掖市最早的农业区。主要土壤类型有灌漠土、潮土、耕灌草甸土、耕灌灰棕漠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等。区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水平高,农田林网基本形成。人口稠密,精耕细作,灌溉条件好,土壤利用和集约化程度高,是本市主要的玉米制种、优质瓜菜粮油生产基地。
  (三)西部盐—岩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330~1400米,面积23.03万公顷。包括肃南县明花乡、高台县罗城、南华、黑泉等乡镇部分风沙地和临泽县蓼泉、鸭暖南部,新华西部;甘州区小河、沙井、乌江北部等。
  (四)山前砾石戈壁土壤改良亚区 海拔1500~1600米,面积24.74万公顷。包括六坝滩、石岗墩滩、安阳滩、马郡滩、扎尔墩滩、南华南滩、骆驼城至许三湾滩等。
  三、走廊北部荒漠土壤改良区
  位于张掖市北部,海拔1500~2100米,面积45.12万公顷。包括高台、甘州区、临泽、山丹县北部戈壁区,即合黎山区、龙首山区及山前大片戈壁风沙地。根据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和改良措施的不同,分为5个亚区:
  (一)合黎山石质土放牧改良亚区 海拔1700~1900米,面积13.41万公顷。主要由合黎山地和大青山、小青山等群山及山前戈壁组成。大青山海拔2100米,山体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坡度陡峭,为极干旱荒漠气候,夏天酷热冬天严寒,降水40~80毫米,昼夜温差大,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岩石物理风化较为严重。山南多为砾石戈壁,北部为砂质戈壁。土壤类型主要有石质土、灰棕漠土和少量风沙土,只能放牧羊、骆驼等,人为改良只有保护自然植被,合理放牧。
  (二)碱洼灰棕漠土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海拔1500~1700米,面积8.67万公顷。包括卧牛山、碱洼、鸡子墩滩等。亚区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开阔,地表风蚀沟和水蚀沟纵横交错,低山和丘陵零星摆布。地下水位很深,但在局部洼地上出现一些碱水井。在碱洼一带还有泉水露头,径流弱而短。地表质地粗糙,多为风筛后的棱角砾石。植被稀疏,但西小口子一带植被盖度高达30%。土壤类型有沙砾灰棕漠土、石质土、旱盐土等,只能放牧。
  (三)平川北风沙土植树种草改良亚区 面积3.5万公顷,海拔1500米左右。主要包括高台、临泽和甘州区的北部风沙地,是巴丹吉林沙漠延伸部分。土壤类型多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砂质灰棕灌土。亚区南部由于人为活动强度大,是三北林带的主区,形成绿色长城。土壤多为固定风沙土和耕种风沙土;中部多为沙垄间不同宽度的丘间低地,有些已发展成人工种草;北部沙丘多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边缘部分为新月形沙丘链,沙丘密集的地方呈格状新月形沙丘,沙丘高度一般为3~5米,最高达15米,低的1~2米。在西北风和北风的作用下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丘间洼地保留有旧渠遗迹。土壤剖面中有炭屑和碎砖块等侵入体,过去曾经是耕地,由于沙化而废弃。
  (四)平山湖荒漠草原土壤放牧改良亚区 海拔1550~2900米,面积13.35万公顷。包括临泽县的杨台洼、白山子滩、三道胶水、马跑泉,甘州区的平山湖乡。区内地形平坦,大多为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30%左右,草势较好。有部分剥蚀残山,如杨台山、马鞍山、狼娃山等。地表质地粗细不一,地下水位很深,但局部有咸水井,矿化度>3克/升。土壤类型较多,如灰棕漠土、风沙土、石质土、山地栗钙土、旱盐土等。多数土壤土层薄、地质粗或含盐量较高,又无水源,只宜发展畜牧业。在平山湖乡附近有少量耕作土壤,以种植饲料为主。
  (五)龙首山高山草原土壤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海拔2100~3600米,面积6.29万公顷,包括东大山地、龙首山地、红寺湖、花草滩等。亚区属于温凉干旱气候,夏季干旱酷热,冬季大风寒冷,昼夜温差大,年降水150~230毫米,干燥度3.0~2.0,日照时间长,有利森林和草丛生长。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剥蚀准平原,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多残丘,洪水侵蚀较严重;中部为龙首山和东大山,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切割破碎,其阴坡有云杉林和半灌木;东南低地为花草滩,气候阴凉湿润,干旱草原植被达60%~80%。此外在南部有大片砾石戈壁,由于降水条件相对较好,植被盖度在30%以上,多为荒漠草场。土壤类型有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灌土、石质土,风沙土和草甸灰钙土等。在红寺湖附近有少量耕灌淡灰钙土。此亚区特点:第一,地域辽阔,干旱少雨,水源不足;第二,西北部土壤条件差,农林用地较为困难;第三,东部土壤条件较好,可发展畜牧业。
  第三节 土壤评价
  按照农业部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规程及相关标准,张掖市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全市各等级耕地面积比例差异较大,三等地面积最大,占总耕地面积的30.33%;二等地和四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5.65%和17.83%;五等地面积最小,占10.99%。
  一、一等地
  有土壤66种,其中一等耕地分布有20种,主要土壤类型为深厚暗灌漠土、深厚灰灌漠土,面积分别为22838.68公顷、6576.8公顷。分别占一等地面积比例为59.34%、17.09%,占总耕地面积的4.789%、9.02%和2.6%。其他18种土壤类型所占面积均不超1%。张掖市一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农业区和戈壁及冲积扇上,面积分别为29402.59公顷和5778.56公顷,成土母质主要为冲积物,面积为31474.53公顷。耕层质地主要是轻壤,面积为34554.95公顷,占一等地面积的89.78%。主要质地构型为均质轻壤和均质中壤,面积分别为34554.95公顷和3193.74公顷,分别占一等耕地面积的89.78%和8.3%。
  二、二等地
  主要土壤类型为深厚暗灌漠土、潮灌漠土、暗灌漠土,面积分别为7649.23公顷、7172.82公顷、183.15公顷。三种土壤分别占二等地面积的11.78%、11.06%、11.04%。其他36种土壤在二等地中有零星分布,面积不大。
  主要地貌类型为绿洲农业区和黄土丘陵区,面积分别为40283.4公顷和8305.6公顷,各占二等地面积的62.04%和12.79%。成土母质主要为冲积物、沉积物,面积分别为35279.37公顷和7082.81公顷,分别占二等地面积的54.32%和10.91%。耕层质地以轻壤和砂壤为主,占二等耕地面积的52.96%和27.13%,主要质地构型为均质轻壤、均质中壤和壤底砂壤,面积分别为34399.61公顷、10068.43公顷和7419.85公顷,分别占二等耕地面积的52.96%、15.5%和11.42%。
  三、三等地
  主要土壤类型为灰灌漠土、固定风沙土、耕灌灰钙土,面积分别为15057.38公顷、7321.64公顷和163.97公顷,三种土壤类型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95%、2.89%和2.83%。其他44种土壤类型在三等地中也有零星分布,但比例较小。主要地貌类型为绿洲农业区、黄土丘陵区、戈壁及冲积扇和小草丘及平沙地。绿洲农业区面积48250.74公顷,占三等地面积的62.82%。黄土丘陵区、戈壁及冲积扇和小草丘及平沙地面积分别是6232.46公顷、5864.08公顷和4997.82公顷,分别占三等耕地面积的8.11%、7.64%和6.51%。成土母质主要为冲积物、风沙沉积物和冲积洪积物,占三等地面积的26.57%、17.54%和15.37%。质地以轻壤、砂壤和中壤为主,占三等耕地面积的44.02%、31.13%和14.94%。主要质地构型为均质轻壤、均质砂壤和均质中壤,面积分别为33812.99公顷、20413.35公顷和11474.04公顷,分别占三等耕地面积的44.02%、26.58%和14.94%。
  四、四等地
  主要土壤类型灰灌漠土、灰钙土、风蚀灰棕漠土,面积分别为13672.4公顷、2963.42公顷和2869.7公顷,占四等地面积的30.28%、6.56%和6.35%。其他土壤类型占四等地面积的比例均较小。主要地貌类型为绿洲农业区和黄土丘陵区,其面积21664.77公顷和11214.21公顷,占四等耕地面积的47.98%和27.05%。主要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冲积洪积物和沉积物,面积分别为15683.75公顷、8096.85公顷和7277.71公顷,占四等地面积比例34.73%、17.93%和16.12%。质地以轻壤、中壤和砂壤为主,占三等耕地面积的61.09%、18.73%和15.16%。主要质地构型为均质轻壤和均质中壤,面积24627.68公顷和8326.2公顷,分别占三等耕地面积的54.54%和18.44%。
  五、五等地
  主要土壤类型为砾质灰棕漠土、耕种栗钙土、耕灌栗钙土、耕灌淡栗钙土、灰灌漠土,面积分别为5597.38公顷、2037.23公顷、1625.36公顷、1584.37公顷和1530.68公顷,占五等地面积的20.12%、7.32%、5.84%、5.7%和5.5%。其他土壤类型占五等地面积的比例均较小。主要地貌类型为绿洲农业区、黄土丘陵区和石质高山,面积分别为10133.05公顷、8280.98公顷和6988.01公顷,占五等耕地面积的36.43%、29.77%和25.12%。主要成土母质为黄土母质、冲积洪积物和黄土状冰水沉积物或冰渍物,面积为7318.92公顷、6033.44公顷和2821.95公顷,占五等地面积的26.31%、21.69%和10.14%。质地以轻壤和中壤为主,占五等耕地总面积的70.94%和28.15%。主要质地构型为均质轻壤、均质中壤和砂底轻壤,面积分别为13299.36公顷、7829.92公顷和6386.23公顷,分别占五等耕地面积的47.81%、28.15%和22.96%。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