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祁连山山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2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祁连山山地
分类号: P942.76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本节介绍了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山地的地貌特征。
关键词: 祁连山 地貌 张掖市

内容

祁连山,又名南山,是我国主要山脉之一。古匈奴呼天为“祁连”,因而得名。祁连山西接阿尔金山,东南接西秦岭,走向南东—北西,绵延千余公里。境内祁连山为中段和东段的一部分,长465千米,南北宽约20~75千米,面积24501平方千米,占辖区总面积的59.3%。祁连山山系由几条大体平行的山脉组成,山、谷相间,地貌类型有高山、中低山和山间谷地。海拔在3500~5565米之间,相对高差800~3000米,山体最高主峰5565米。高、中山区面积2096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0%左右。
  一、高山区
  高山区主要分布在肃南、民乐和山丹县境内,面积1404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4%。自东向西由冷龙岭、走廊南山、托勒山、托勒南山等山系组成。祁连山高山区是加里东运动期褶皱上升成山后,经海西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强烈切割褶皱断块上升的高山地形。第四纪以来,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山区上升3000~3500米。构成山体的主要地层是古生界浅变质岩和侵入岩等。
  祁连山在张掖境内有72峰。素珠链峰是整个祁连山的最高峰,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乡境内。山巅常年积雪,北坡陡峻,南坡较缓,洪水坝河发源于该山。
  由于祁连山强烈上升,水流切割,切割深度一般达1000~1500米,峡谷、障谷、隘谷、跌水较多,沟谷深峻,山势陡峭,基岩裸露。阴坡海拔4500米以上、阳坡4800米以上终年积雪,分布有大小冰川988条,面积423.79平方千米,冰储存量达14.36立方千米。其中肃南965条,面积416.9平方千米,冰储量14.2立方千米;民乐23条,面积6.89平方千米,冰储量0.16立方千米。冰川分布区是本区各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河西走廊地表水资源主要产流区,犹如“天然水库”,是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之本。
  祁连山高山区气候寒冷,阴坡海拔3800米以上、阳坡海拔4000米以上为常年冻土区,冻土厚一般30~50米,最厚可达150米以上。山体形态阳坡陡峻,植被稀少,阴坡较缓,植被较密。植被垂直带分别为:海拔2000~2300米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300~2600米为草原带,2600~3200米为森林草原带,以青海云杉林和灌木丛为主。3200~3700米为灌丛草原带,3700~4100米为草甸草原带,4100米以上为冰雪带。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主要水源涵养林。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8.7%上升到2015年的17.26%。
  二、中低山区
  南部的中低山区主要指榆木山,东、西牛毛山,大黄山,九条岭及盖掌大坂地区和祁连山前山地带,总面积767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8.6%。主要分布在肃南、高台、张掖、民乐、山丹县境。中低山区是由加里东运动褶皱上升,后经中、新生代历次构造运动加强形成,特别是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加剧山体上升。第四纪以来,中低山区普遍上升1500~2000米。
  中低山区地层由下古生界变质岩及上古生界、中、新生界沉积岩及各期侵入岩组成。山体走向大体呈北东一南西向。祁连山前山带海拔一般2000~3800米,最高4300米。九条岭地区海拔一般2000~3000米,最高3150米。盖掌大坂一带海拔一般2300~3400米,最高3910米。榆木山海拔一般1900~3000米,最高3138.8米。东、西牛毛山一带海拔一般2100~3200米,最高3487米。大黄山海拔一般为2500~3500米,最高3978米。
  中低山区以浅低山和中山为主,局部由浅低山和高丘陵组成。浅低山围绕中山分布,山势高峻,山体绵延,峰高林密,适宜林牧业生产,也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良好地域。在海拔3000~3200米之间普遍发育有一期夷平面,如张掖南平顶山和肃南牛心墩山就是祁连山区最古老的一期夷平面。中低山区沟谷切割深度一般为300~600米,水系切割最深地段可达800~1000米。
  中低山区海拔一般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和灌木丛多数已被破坏。至1995年,天然森林面积为2177平方千米,由乔木、灌木和疏林地组成。这些可贵的林区是河西水资源的主要涵养区。
  中低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宜于开发利用,特别是煤炭资源分布广、储存量大、埋藏浅,便于开采。如九条岭、盖掌大坂、康龙寺、皂矾沟等地都有优质的煤炭资源。
  三、山间盆地
  在历次造山运动影响下,南部山区以褶皱断裂上升和断块沉陷形成冷龙岭—走廊南山、托勒山和托勒南山三大复背斜隆起带和黑河—朱龙关断陷谷地、托勒河断陷盆地和皇城河流谷地。山间盆地总面积278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7%。盆地气候温凉,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是最佳的天然牧场。
  黑河—珠龙关谷地 位于黑河、洪水坝河、珠龙关河上游,面积154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7%,海拔3480~4145米。南部由托勒山山前断裂沉降,北部由走廊南山山前断裂沉降后经黑河、洪水坝河、珠龙关河冲刷、移动堆积而成。谷地东部宽阔平坦,以10‰的坡度向东倾斜;中部成楔形,东端开阔,西端收敛,以11‰的坡度向西倾斜;西部狭窄,宽约2~4千米,以10.7‰的坡度向西倾斜。谷地内第四系厚50~150米,由卵砾石和亚砂土组成。由于谷地地势海拔较高,降水较多,气候阴凉,多数地区属于常年冻土区,夏季融冻形成高山沼泽。谷地水源充足,牧草丰茂,土沃川泻,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托勒河谷地位于托勒河上游,面积9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3%,海拔3400~3800米。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宽4~20千米。谷地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高,中间低,以3‰的坡度由东向西倾斜。在高大的托勒南山上升影响下,谷地南侧山前地带形成坡度陡峻的洪积扇裙带,以17‰的坡度向北倾斜。谷地内气候阴凉湿润,降水较多,溪流密布,泉水和湖沼多处分布,土肥草丰,灌木丛生,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皇城河流冲积谷地位于东大河中游,面积29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0.7%。海拔2620~3200米,是斜河和石桥河在皇城以南地区交汇形成的河流冲积三角洲。盆地第四系厚30~100米,由沙砾卵石及亚砂土组成。地势平坦,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形以5‰的坡度向北倾斜。气候温凉湿润,降水较多,水源充足,牧草丛生,绿草如茵,为兴牧佳地。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