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县(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9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县(区)概况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0
页码: 97-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肃省张掖市各县(区)概况,包括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概况。
关键词: 概况 张掖市

内容

第一节 甘州区
  一、区划人口
  2002年以前为县级张掖市。2002年3月1日撤销张掖市,设立县级甘州区。至2015年底,全区辖18个乡镇(乡5个、镇13个),5个街道办事处,18个居民委员会,245个行政村,200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1.36万人,自然增长率5.29‰,城镇化率47.57%,户籍人口5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02万人,乡村人口30.8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9.4%。有少数民族26个,少数民族人口5285人。其中裕固族1075人,藏族1179人,回族1980人,满族159人,蒙古族216人,东乡族312人,维吾尔族6人,壮族32人,土家族18人,朝鲜族15人,布依族6人,彝族15人,苗族20人,高山族4人,瑶族6人,侗族2人,土族216人,白族3人,仡佬族1人,锡伯族2人,黎族3人,哈萨克族1人,傣族2人,傈僳族2人,撒拉族9人,达斡尔族1人。
  二、经济社会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56.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3.2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0538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7∶24.2∶53.1。大口径财政收入22.3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3.86亿元,非税收入3.0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5.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4亿元;财政预算总支出38.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89亿元。
  全区范围内新增私营企业1694户,累计达6364户;新增注册资金73.51亿元,累计注册资金224.5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570户,累计25434户;新增注册资金8.46亿元,累计注册资金18.6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2.0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3.24亿元,实现增加值18.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1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46亿元,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5亿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96亿元,其中项目投资92.96亿元,资质内房地产企业投资17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218个。其中续建、新建计划投资上亿元的项目66项,完成投资66.5亿元;新开工建设17项,完成投资22.32亿元。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17亿元。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6项,总投资325亿元,新建和续建项目共落实到位资金76.1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4.0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6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63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0.46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5.98亿元,寿险收入14.47亿元。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7元,人均消费支出185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060元。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7017人,其中城镇职工66965人,城镇居民2005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530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556人;失业保险参保37258人;工伤保险参保46125人;生育保险参保36753人。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9.32亿元,总支出8.43亿元。年末参加新农合医疗农民34.67万人,参合率
  100%。全年新农合医疗统筹基金支出1.51亿元,累积受益110.54万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776人次,农村医疗救助28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48953人。全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3690人,发放保障资金8088万元。全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1883人,发放保障资金391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城镇从业人员92088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79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11人,困难人员就业1270人。
  四、文化旅游
  至2015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调频发射机1部。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39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87%。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7亿元。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17.1%。
  第二节 山丹县
  一、区划人口
  1996年,全县辖1镇(城关)10乡(东乐、红寺湖、清泉、位奇、陈户、老军、李桥、花寨子、大马营、霍城)。1999年,清泉乡、位奇乡、霍城乡撤乡建镇。2005年3月乡镇撤并,红寺湖乡、城关镇并入清泉镇,花寨子乡并入大马营乡。2014年8月,东乐乡、陈户乡、大马营乡撤乡建镇。全县辖6镇(清泉、位奇、霍城、东乐、陈户、大马营)2乡(老军、李桥),110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委会。2015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6.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6‰。山丹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至2015年有回族、东乡族、藏族、满族、壮族、苗族、土族、土家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彝族、达斡尔族、锡箔族14个少数民族7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9%。
  二、经济社会
  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9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703元,增长0.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27∶51。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7.0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2亿元,财政支出18.7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53亿元,基金支出2.21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9.71亿元。全县总播种面积4.41万公顷(含复种面积0.4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95万公顷,油料面积5800公顷,蔬菜和园艺面积1400公顷,中药材面积970公顷,其他作物面积19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0万吨,油料总产量1.8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5.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1亿元,其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8.32亿元。
  项目投资中,采矿业投资8.61亿元,制造业投资1.93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38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7666万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13.44亿元,农村3.13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13.5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3亿元。
  2015年,全县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普通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2所,12年一贯制1所),小学21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向全国各类高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655名,高考录取率99.4%;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95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799人。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5.1元,支出15640.7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26.6元,支出8166.9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4%。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678人,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318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6%。全县6430人参加失业保险,4346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735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7542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1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2755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5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2.1亿元。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52人,734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823人,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3866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745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032万元。2015年末拥有敬老院9所,床位数367张,收养310人。
  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7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115个,城区个体诊所47个,乡村个体诊所28个,驻山丹各企业医疗机构9个,民营医疗机构1个;拥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92人,开放病床1087张。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2人,注册护士39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包括药剂师、检验师、放射医师等)355人。全县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4人;乡镇卫生院10个,拥有床位303张,卫生技术人员260人。
  四、文化旅游
  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390万元。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和96%。
  县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焉支山森林公园、山丹马场大草原、窟窿峡、保存完整的汉明长城、硖口城堡、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培黎图书馆、艾黎与何克陵园、大佛寺、红寺口关隘等。2015年举办首届全县农民电视春晚、首届甘肃省焉支山民歌大赛、中国健身名山·焉支山巾帼英雄登山赛、“四月四”大佛寺庙会、“六月六”钟山寺庙会等活动。创作发行《山丹旅游》《山丹美食》等系列丛书,制作“五彩山丹”琉璃四件套等旅游文化纪念品。
  2015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0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8亿元。
  第三节 民乐县
  一、区划人口
  2000年,民乐县辖1个镇(城关镇)、13个乡(南丰、永固、洪水、民联、三堡、六坝、北部滩、顺化、丰乐、新天、李寨、南古、杨坊)。2000年12月,撤销洪水乡、新天乡、六坝乡、南古乡,建立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2002年8月,撤销永固乡、三堡乡,建立永固镇、三堡镇。2005年4月,撤销城关镇,建立民乐县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团结巷、县府街6个社区,升格为副科级建制。是年4月7日,撤销北部滩乡,并入六坝镇;撤销李寨乡,并入新天镇;撤销杨坊乡,并入南古镇。2015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6镇、4乡、6个居民委员会和172个村民委员会。全县常住人口22.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3.57%;乡村人口14.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6.43%
  二、经济社会
  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亿元。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0584元。农作物播种面积6.46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8.7万吨。特色、节水农业成效显著,全年玉米播种面积0.33万公顷,马铃薯播种面积1.62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855万公顷。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县有农业设施11096座,实际使用面积601.66公顷。猪暖棚25.4万平方米,牛暖棚11.2万平方米,羊暖棚32.27万平方米,标准化鸡舍2.46万平方米。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0.252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1.246万公顷,“四旁”植树65万株,育苗404公顷。完成工业产值59.59亿元,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1.3%,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58个百分点。
  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49亿元,同口径增长21.8%。其中税收收入2.45亿元,非税收入974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0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32亿元,非税收入9681万元。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2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3.19亿元。
  全县有高(职)中2所,在校学生7999人,专任教师548人;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8991人,专任教师604人;完全小学169所,在校学生17173人;学前及在园幼儿6676人。小学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52%,毕业率99.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5%。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589人,其中执业医师192人、执业助理医师46人、注册护士190人;卫生机构床位1471张。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473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612人。年末城镇享受低保2730户6995人,发放保障金2745万元;农村享受低保9875户22435人,发放保障金790万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3899人,参合率99.59%。筹集资金9078.99万元,补偿人数531217人,补偿金额8990.28万元,其中住院人数31470人,补偿金额7231.37万元。
  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4277人,参保率96.5%,领取人数553人,领取金额67.91万元;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4679人,参保率98.21%,领取人数28003人,领取金额3161.89万元。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313元,经营净收入4601元,财产性收入431元,转移性收入940元,同口径增加14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06元,其中食品消费3024元,衣着消费741元,居住消费1723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502元,交通和通讯消费1044元,文化教育娱乐消费1348元,医疗保健消费538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86元。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0745元,经营净收入5656元,财产净收入875元,转移净收入798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53元,其中食品消费5125元,衣着消费2205元,居住消费2142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580元,交通和通讯消费1114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2321元,医疗保健消费890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576元。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4.27%。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3706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2435元。城镇化水平33.57%。
  四、文化旅游
  2015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92350册;文化站10个,村文化室203个,图书量365200册;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8951件;电影放映机构12个,广播电视台1个,乡广播站6个,村通播率94%。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58个,完成增加值8573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7%。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5.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8亿元。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712人;完成旅游专项财政支出2848.98万元;完成旅游建设项目13项,总投资6.38亿元。重大项目招商引资3个,资金总额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2亿元。
  第四节 临泽县
  一、行政区划
  1996年,全县辖平川、板桥、鸭暖、蓼泉、小屯、沙河、新华、倪家营乡和城关镇9个乡镇,103个行政村,744个村民小组,4个街道居委会。1998年12月,沙河、新华撤乡建镇。2002年7月,平川、板桥、蓼泉撤乡建镇。2004年9月,小屯乡并入鸭暖乡,城关镇并入沙河镇。2014年8月,鸭暖、倪家营撤乡建镇。2015年全县有7个镇,71个行政村,5个社区,70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6万人。共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3人,占总人口的0.3%。
  二、经济社会
  2015年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7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384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9亿元,第二产业13.44亿元,第三产业19.78亿元,分别年均增长5.9%、6.3%、9.7%。大口径财政收入4.8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亿元;财政支出17.0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92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72亿元。全县保费收入9693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82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6808万元;全年赔付金额1356万元,其中财险赔付1140万元,寿险赔付216万元。“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年均增长27.5%,形成光伏发电99兆瓦、棉浆粕8万吨、锰铁选矿36万吨、农产品加工生产能力30万吨。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6项,完成投资11.3亿元,新入规企业5户,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长4.2%。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建成保障性住房4522套,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8.9平方米。新建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15个、城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乡村舞台”29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208套,完工994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32套,完工72套。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226.52千米,其中县道153.49千米,乡道74.60千米,村道996.72千米。2015年新建、改建镇、村公路38.9千米,实现安保工程27.796千米,养护维修工程5.6千米,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0千米。年末车辆保有量22532辆,其中汽车14706辆,年内新增小型汽车1670辆。汽车保有量中运营型车辆3444辆,占汽车保有量的15.3%,其中客车179辆、货车3252辆。完成公路客运量201.8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192.45万人/千米;公路货运量203.82万吨,货运周转量9620.68万吨/千米。全县邮电业务总量720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3.54万户,其中城镇1.2万户、农村2.3万户。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7.3万户,互联网络用户2.3万户。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数12.33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四、文化旅游
  2015年,全县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87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500人;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3844人;普通小学86所(含教学点75个),在校学生7298人;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4095人。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99.8%;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100%;初中适龄少年净入学率99.7%,巩固率99.5%。高考录取率96.7%,其中重点本科录取率11.6%,二本及以上录取率42.5%。
  全县各企业引进应用科技成果和技术20项。在“四化”村建设和科技兴农中,重点引进20项新技术和100个农、林、牧新品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15个。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1个,社区文化大院累计42个。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数字电视用户30227户,入户率88%;全年放映电影876场次。全县新建乡村舞台29个,累计57个。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4家,计生服务机构8家,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站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中心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87个,个体诊所37所;县计生服务站1家,镇计生服务所7所。卫生系统在职职工76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2人,床位905张。参加新农合12.06万人,参合率99.6%;年内为参合患者补偿5198.59万元。全县旅游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54万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7.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5亿元,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109.15万人次。
  第五节 高台县
  一、区划人口
  2015年,高台县辖城关、南华、宣化、新坝、骆驼城、巷道、合黎、黑泉、罗城9个镇,9个社区,136个村民委员会,1005个村民小组。全县常住人口14.5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2‰。全县有16个少数民族,1357人,其中回族819人、土族259人、裕固族106人、藏族107人、满族11人、蒙古族16人、东乡族19人、朝鲜族5人、维吾尔族5人、苗族3人,其他6个少数民族共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0.82%。
  二、经济社会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52.41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16.81亿元,二产增加值16.15亿元,三产增加值19.4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2.1∶30.8∶37.1。大口径财政收入5.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亿元;财政支出17.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0元。全县设施农业面积2700公顷,建成绿色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及示范基地13个,各类规模养殖场区261个。发展各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424个,建成玉米烘干、脱水菜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42户。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3个。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新能源开发、矿产品综合利用为主导发展生态工业。全县工业企业14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7户。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发展第三产业。建成国家级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业贸易等传统行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化医养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
  县城先后新建国庆小学、光彩幼儿园、高台三中、西街小学、东苑幼儿园、高台二中、解放街小学、少年军校、妇幼保健院、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卫生信息服务中心、中医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15年,全县有职业中专1所,中、小学22所,幼儿园65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医院6所,卫生院11所,村卫生室126个,城乡居民养老机构10个,拥有病床1025张。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及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体育场馆2处,体育惠民工程119个,乡村舞台80个。
  三、人民生活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531元,恩格尔系数3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55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60元,恩格尔系数40.23%。职工年均工资27271元。全县居民消费总支出6.81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5.27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54亿元。在消费支出中,居民人均生活必需品支出1537元,居住类支出922元,衣着类支出370元,医疗保健类支出320元,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性支出353元,交通和通讯类支出345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0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49亿元。
  四、文化旅游
  21世纪初开始,高台县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湖泊水面旅游、文物古迹旅游、沙漠风情旅游,逐步形成“红色高台、北凉古都、戈壁水乡、沙漠绿洲”旅游品牌,全县形成以红西路军纪念馆为龙头的“一轴两线”旅游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湿地公园成为全国46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大湖湾风景区、月牙湖公园、红西路军纪念馆先后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形成祁连葡萄庄园、梧桐泉寺、摆浪河水库、马尾湖水库、正义峡、小海子水库、阎相师墓等景区(点)。
  201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汉明长城、骆驼城遗址(国内现存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汉唐文化遗址之一)和许三湾城及墓群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红山魁星楼、羊蹄沟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7处。
  全县馆藏文物416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2件,主要有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纪年简牍和汉晋丝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大项、38类、2818个子项。乐善秦剧团有上百年传承史,秦腔獠牙特技表演、高台民歌、通背捶、八虎棍、黄河灯阵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入选全省春节特色文化名录。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2项。建成省级示范村文化活动室13个,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第六节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一、区划人口
  2004年12月,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并、组建,撤销6个区公署、23个乡人民政府,成立6个乡(民族乡)人民政府、2个镇人民政府。2015年,全县辖皇城镇、马蹄藏族乡、康乐乡、大河乡、明花乡、祁丰藏族乡、白银蒙古族乡、红湾寺镇8个乡镇、101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9个国有林牧场。2015年全县常住人口3.45万人。按民族分,少数民族人口21811人,占总人口的56.78%。其中裕固族10438人,占总人口的27%;藏族9841人,占总人口的25.87%。汉族16603人,占总人口的43.22%
  二、经济社会
  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8.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1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3460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粮食总产量25332.72吨,牲畜饲养量123.15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116.3万只。大牲畜存栏4.32万头。年末存栏牛3.72万头,羊69.48万只。年内出栏各类牲畜57.79万头(只)。家禽饲养量0.87万只,当年禽出栏2.53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0080吨,绒毛社会产量2233吨,牛奶产量2356.9吨。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16亿元。财政支出11.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1.02亿元,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6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215万元,增长5.2%。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7.9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989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1.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30元。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12个农家书屋、10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60个乡村舞台、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点,组建农牧村数字电影放映队6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用户7394户。
  四、文化旅游
  2015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1所,城镇小学1所,幼儿园10所,九年制学校5所,六年制学校4所。建成寄宿制学校10所。共有教职工554人,在校学生(含幼儿园)371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4%。2015年,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共招生357人,高考录取率97.7%。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0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中心卫生院6个,分院12个,一般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6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卫生监督所(中心)各1个。年末全县卫生人员157人,其中执业医师97人,护士6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4张,其中医院209张,卫生院195张。
  全县有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140多处,共7大类43种。重点旅游景区4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区2处,省级文物保护区10处。2015年,长沟寺、五一冰川、悬堂寺丹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裕固族特色村寨基本建成,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县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批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新培育三星级宾馆1家,全县星级宾馆5家。发展乡村旅游,新创建星级“农(牧)家乐”12个,榆木庄村被农业部推介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
  全年接待游客290.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1亿元,分别增长51%和37%。

知识出处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张掖市志(1996-2015) 上册》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张掖地区志》续志,上限为1996年,下限为2015年。本志遵循事以类聚原则,分篇、章、节、目(子目)层级,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全志由序言、凡例、大事记、概述、专志等组成分七个篇章,以述、记、志、传、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