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赋
分类号: I222.4
页数: 3
页码: 655-657
摘要: 本节介绍了甘州区的赋,包括了张掖赋、滨河新区赋。
关键词: 甘州区 艺文

内容

张掖赋
  张佩荣
  万里丝路通西域,千年古城踞河西。汉武开疆,郡因作掖;一泉如饴,州亦称甘(1)。合黎围绕于郡北,祁连屏障于城南,两山峰对,一川如砥。古道咽喉重地,欧亚陆桥通衢。东武威,西酒泉,张掖中峙;南湟中,北居延,古城比邻。弱水西流万顷绿,春风南来一时新。昔也虏骑驰逐,乍离乍合;今也烽烟永靖,天以大同。
  斯地也,历史名城。声弗远,乃西汉名郡,北凉旧地,西汉以降,已越二千一百年;古迹微,有北凉彩塑,西夏卧佛,试问寰宇,谁能比肩称第一!北周木塔无钉铆妙手天成,明朝鼓楼有唐钟雄镇西北;黑水古国湮黄沙伊城肇始,汉、明长城两并行华夏无双(2);明英宗赐大佛经,追往于典籍兮,知史绵亘:元世祖生大佛寺,开一朝基业(3)为九州最全。永乐佛曲,海内孤本,《大般若经》,稀世之珍。北方佛教中心,西域通商窗口。南贾夸富,邑人自矜。甘州八景旧烟雨,改革风旋新气象。马可道异域情调,明清街流韵溢彩;泥巷开新路,旧墟起高楼;广场白叟放鸢,公园青春泛舟。游子寻旧地,不敢认故乡。盛哉张掖!
  斯地也,丝路咽喉。匈奴剑逼月氏马,吐蕃兵陷唐王刀。得河西先得斯地,故兵家必争;回望长安山河远,走廊一夫能当关。走西域必走斯处,乃商旅必经。古道西风走马,栏杆斜阳赋诗。张骞使西,匈奴无情,十载风雨羁张掖;左公戍边,春风有意,两行杨柳绿河西。陈子昂视察上疏,林少穆生情放歌(4)。唐宋元明清,将相士商僧,大将戍边,骚人咏史,迁客伤别离,吏员察民生。往来皆过客,人事成古今。大哉张掖!
  斯地也,塞上绿洲。无帝都王气,有边塞风光:长河落日映丹霞奇观,八百里美景收眼底;远客击节赏七彩山岭,亿万年神工叹海内。无青山秀水,有肥土沃野:奔马千群,傍祁连而开苑(5);农桑四时,因一水而丰穰。无丝竹管弦之悠扬,有铁马金戈之激越:胡马秋肥,羌狄逞勇边地雄割据;将军引弓,骠姚扬威化外归汉册。无莺飞草长二月天,有边庭八月之飞雪:雪积祁连银屏列,晚照东山绛帐开。无南人精藻,有北人豪爽:人家客来茶当酒,举觞称品;我独开怀“丝路春”,先干为敬。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南北景色共一地,东西风物集于斯。天不偏东南,地不欺西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乌江米贡品,苹果梨上品,人无我有;民乐蒜个大,临泽枣核小,人有我优。陇上粮仓,名至实归。纵是他乡春光好,一样天香能醉人。美哉张掖!
  斯地也,文化大邑。文可化人,武难服心。汉末起官学,五凉儒教兴。夷风融汉俗,胡服媲汉冠。中原士子避战乱,河西文坛起新风。五方共处一地,演成千年绝唱:甘州调融龟兹乐,成宫廷《国伎》;梵觉音入中原曲,开北朝法乐(6)。一曲《霓裳》人称颂,殊知典籍出于兹(7)一地兴,兴在文化,一地盛,盛在文化。邑人也,父子同进士,耿国公拜尚书,诗名更比政声高;姊妹女奇才,陈县令课姣娃,文采一如颜色好(8)。郭瑀设绛帐于晋,学府名河西在今(9)。开化、教化,功在文化,国学、儒学,业贵勤学。学子问师明理,院士穷治发微。旧是边鄙地,文昌一脉传。兴哉张掖!
  斯地也,名因人显。史从地出,人随史现。丝路小城古,人物气象新:张议潮起兵收河西,米喇印抗令反清廷(10)。田大武擒叛将功追紫光阁,孔庆云捉匪首名扬解放军。时代不同,卫国心同。同盟会起,景从有我;革命党兴,献身无他。虽隔京都远,一样与时共。西路军,西风烈,军声壮河西;徐元帅、李将军,军魂招旧部(1)。先烈无意留青史,杨柳有情生五星(12)。光哉张掖!
  前时风送雨,今夕月独明。八级水电站燃一地火树银花,五区工业园列全国乡企模范。无复西偏惭陋僻,尽同东南奋比翼。休陶然,古韵新风须接力;信前路,繁花更胜今年红。《八声》唱罢犹未尽,张掖我是故乡人!
  注:2008年6月23日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9月23日刊于《甘肃日报》。
  注释
  (1)汉武开疆,郡因作掖;一泉如饴,州亦称甘: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始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故名;《甘肃通志》云:“县西南甘浚山下,亦有甘泉,味甘,甘州即以此山为名。”
  (2)汉、明长城两并行:山丹县长城分两类。一为汉长城,建于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全长
  98.5公里,呈东西走向;另为明长城,建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两类长城走向、长度相同。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在10—80米之间,平行延伸。
  (3)元世祖生大佛寺:大佛寺在张掖城内。据记载,蒙古族别吉太后曾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忽必烈。
  (4)陈子昂视察上疏,林少穆生情放歌:陈子昂奉旨视察张掖,撰《上谏武后疏》,提出加强防卫和屯垦建议,受到武则天赏识。林则徐遣戍西进,在张掖境内计九日,留有诗篇。
  (5)奔马千群,傍祁连而开苑:位于山丹县南五十五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西汉起即为皇家马场。今仍为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西汉以来山丹马驰名天下。(6)《国伎》:东晋时,张掖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结合,创造出《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官廷《国伎》。法乐:张掖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法乐。(7)《霓裳》: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曲。
  (8)父子同进士:赵武孟、赵彦昭父子,唐代张掖人,先后举进士。姊妹女奇才:陈秀全、陈秀勤姐妹,清康熙张掖人,均以“能诗”称著于当时,其父陈史曾任洧川(今河南长葛市)、河内(今河南泌阳县)县令。
  (9)郭瑀:敦煌人,晋代名儒。在张掖设帐授徒,盛时弟子多达千人。河西:张掖河西学院,为河西地区最高学府。
  (10)张议潮:唐代张掖人,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张议潮在沙州(今敦煌)发动起义,四年间连克十一州,后又收复凉州。米喇印:张掖人,回族,与清军将领丁国栋(回族)联合,于1648年(顺治五年)举行反清斗争。
  (11)军魂招旧部:徐向前元帅、李先念将军逝世后部分骨灰播撒于西路军征战的张掖祁连山中。
  (12)杨柳有情生五星:当地杨柳树,每枝断面皆显五角星,群众名之曰“红军杨”,以纪念西路军。
  滨河新区赋
  张佩荣
  祁连云绕雪积,合黎峰黛松青。银燕翔南北,高铁贯西东。枕弱水碧波,化泥沼芦汀。云楼馆苑,脉续甘郡古韵;幽径芳园,缘合丝路时风。七彩丹霞添彩,百尺木塔比朋。商贾蜂拥市肆盛,学堂次第文教兴。和静弥四野,瑞气透空灵。山水抱廓,远客击节;湖光揽月,游子忘形。政务商务,民生要务;眼中心中,梦在圆中。人同自然相谐,心与天道交融。荒砾寂野地,宏谋起新城。
  风物独好,创业维艰。图绘妙思佳构,号聚万众共肩。藉长风有志,闻春雷无前。焊花溅落星斗,马达唱唤郊原。灯挑夏暑,汗融冬寒。新栽草木凝春蕊,除却泥污筑重檐。业届六载,功成一篇。步二十里长堤,拥秀色入怀;临两千亩镜澄(1),赏星河倒悬。水韵街闹中乡趣,玉水苑奇石斑斓。环湖不觉远,移步皆景观。青春花丛留倩影,童叟绿茵放纸鸢。亭中闲看云舒卷,林下常吟月缺圆(2)。不毛地变不夜城,新剧院听新丝弦。一曲晨笛醒百鸟,八声甘州翻云端。三叠阳关勿唱醉(3),一片欣荣迎故颜。做不完擘画大文章,述不够惊变小江南。
  经济腾飞利弊双刃,科学发展生态为尊。民怀养怡望(4),士奋抱朴贞(5)。通达变,借得山水钟灵毓秀;顺造化,涵容万物相辅共存。享碧水蓝天,当鉴黄沙湮城之痛(6)
  居田园新邑,应惜朝露纤华之珍。望远天地阔,创新见精神。
  注释
  (1)镜澄:清澈。清毛祥麟《对山馀墨·石海》:“篱外清潭镜澄,柳荫蔽日。”
  (2)月缺圆: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编入乐府名《阳关三叠》,成饯别名曲。
  (4)养怡:谓保持身心和乐。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5)抱朴:持守本真,不为外物所诱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湮城之痛: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市城西10公里处。分南、北两城。北城始筑于匈奴占河西之时,汉代沿用并为张掖郡治觻得县城。南城始筑于唐代,宋、元、明沿用。当地民间传说,黑水国为黄沙所湮,遗址仅存残垣断壁。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