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3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卫生
分类号: R199
页数: 12
页码: 607-6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州区卫生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医政医药管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防疫,中西医服务等。
关键词: 卫生 甘州区

内容

1990年成立张掖市卫生局,2002年更名“甘州区卫生局”。2015年,甘州区卫生局与甘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整合为“甘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甘州区卫计委”。
  第一节 医政医药管理
  医政管理 1990年,医政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考核指标包括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陪护率、危重病人抢救率、成功率、医疗设备完好使用率、传染病报告率、处方划价准确率、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任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1996—1997年,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市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1997年市医院和妇幼站“爱婴医院”创建达标;沙井等4所卫生院建成一级甲等医院。张掖市制定《张掖市区域卫生规划》,对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重新进行登记注册,审核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566个。2016年底,甘州区有护理专业技术人员302人(区属卫生计生单位106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占1.65%;中级职称88人,占29%;初级职称201人,占66.5%;无职称8人,占2.6%。
  医疗机构管理 1998年,对社会办医重点进行清理整顿,全年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6个。清理社会游医药贩33起,打击无证非法行医34起。1999年,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2个。依法取缔城乡一证多点、擅自开展人流、引产、接生、手术等不法行医98家,封存暂控药品价值达23万元,行政处罚36家,罚金达28万元。合并个体、集体诊所219家。制定《关于规范药品购销、保证药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处经营、使用“三无”伪劣药品违法案件34起。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共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80%,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0%。
  药品管理 2012年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两家区属医疗机构开始在网上采购,全区22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基本药物于2012年开始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全区32家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至2016年底,全区药品集中网上采购总金额为27605.87万元,配送率达100%。
  第二节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1990年,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启动。1991年底,各乡(镇)成立整建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的整建领导工作。上秦、沙井、党寨、大满、小满、龙渠、明永、长安8所卫生院签订基建责任书,总建设面积4813平方米,总投资106.66万元。全市450所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有367所达到“六有、四落实、两达标”的建设标准,占81.5%;83所达标,占18.5%。1993年,建成安阳、西洞、靖安、梁家墩、花寨等卫生院,总投资44.7万元,总翻建面积1609平方米。1999年,建成火车站、碱滩、安阳3所卫生院,投入资金75万元,完成房屋建设1500平方米,通过工程验收投入使用。和平卫生院搬迁新建于1999年10月,占地4.8亩,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总投资108万元。市中医院购置了500mA电视屏幕显示X光机、尿十项诊断仪、心电监护仪等设备。2000年,投资480万元,购置CT、B超、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余台件,投资165万元建成沙井、大满、三闸3所卫生院。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投资近200万元,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的市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市医院急救中心大楼、市中医院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中。2001—2002年,两年城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投资1195万元,完成11954平方米基础建设任务。筹措资金786万元购置救护车、电子胃镜、血液透析仪、腹腔镜等大型设备95台件。乡镇卫生院共投资金304万元,修建总面积4663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和业务辅助用房,使上秦、碱滩、新墩等9所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全区乡镇卫生院共筹资138.4万元,购置设备53台件,更新79台件,有15所卫生院购买了救护车。农村卫生院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2004年,总投资349万元,总建筑面积4878平方米的甘浚、明永、梁家墩、靖安卫生院基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500万元,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区中医院康复大楼开工建设。2005年,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区中医院康复大楼主体工程完成;投资29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区疾控中心大楼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火车站卫生院专科楼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投资89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龙渠卫生院综合门诊楼主体建设已完工;投入20万元,建筑面积299平方米的安阳卫生院的危房改建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41万元,建筑面积670平方米的小满卫生院二门诊部主体工程已完成;投资46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沙井卫生院产科病房、预防保健室建成投入使用。2006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的火车站门诊住院综合楼完工交付使用。区人民医院投资100万元对院内草坪进行改造,面积达3100平方米;总投资686.44万元,建筑总面积9408平方米的沙井、长安、上秦、甘浚、碱滩等8所卫生院项目建设全部开工。2007年,乌江、三闸、党寨3个卫生院投资456万元,建筑总面积4767平方米。政府承诺的年拟建30所甲级村卫生所,计划投入150万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年底建成完工投入使用。2008—2009年,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花寨、小满、梁家墩、明永、新墩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及扩改建工程,总建筑面积6598平方米,总投资593.11万元。投资2990万元,建设面积14200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主体工程按期完工。完成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53.56万元,建设面积1809.4平方米。
  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站(健康教育所)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含2个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厂、站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22所,乡镇计生服务所17个,村级卫生室240个。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人员2015人,其中在编在岗正式职工1086人,招聘人员596人,乡村医生33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76人(在编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76人,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00人)。共有床位1586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676张,平均每千人占有床位3.05张,每千人占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8人,各级医疗单位服务能力和医护质量显著提高。
  第三节 卫生防疫
  计划免疫 1991年经卫生部、国际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全市计划免疫工作检查评审,四苗接种合格率达到98.57%,超标实现以县为单位“第二个85%”的目标。1997—1999年,全市实现儿童计划免疫第三个85%的目标以来,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全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85%以上,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坚持“单月冷链、一苗一会一培训”制度。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7.6%。2005年,全区实行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为基层配备22台计算机,使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步入正规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轨道。至2009年底,全区基础免疫接种率卡介苗100%。2010年,全年按程序完成乡镇9次、城区11次的冷链运转任务,坚持冷链后48小时抽查制度和冷链温度监测,全区冷链系统运转正常,确保疫苗效价。2016年,严格按“监测方案”每旬对全区6家监测点医院开展重点传染病的主动搜索,搜索范围涉及医院的内科、儿科、传染病科、急诊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病种主要包括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脑等,共搜索31次,查阅相关门诊、住院部病例274186例,发现并报告AFP病例3例,本地3例,排除1例。
  甲类传染病防治 1975年为防止鼠疫在全市发生流行,在大野口设立1号病检疫站,对来往人员和车辆实行公路交通检疫,5月5日开始工作,10月15日结束,历时160天,当年检疫12392人次,预防接种9765人,检疫畜力车、架子车、汽车10567辆次。1989年以后,每年5至10月派出专业人员坚守大野口鼠疫交通检疫站,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检疫,每年检疫4000至5000人次,车辆550至600车次。接种鼠疫减毒活疫苗2000至3000人次。
  乙、丙类传染病防治 1990年,全市城乡发现乙类传染病9种、1618例,总发病率391.64/10万,乙肝死亡1例,死亡率0.24/10万。肝炎574例占总发病数的
  35.47%;猩红热1例、小儿麻痹2例、伤寒2例、淋病2例、皮肤炭疽3例。1994年,全市发生乙类传染病6种、2213例,死亡1例,报告总发病率504.84/10万。2001年,元至10月底,全市发生乙类传染病8种、1244例,总发病率259.54/10万。甲型H1N1流感。至2009年11月30日,甘州区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04例,累计治愈96例,累计住院治疗38例,治愈出院30例,在市医院住院治疗8例,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至2016年底,全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3434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670.07/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2936例,发病率572.90/10万,丙类498例,发病率97.17/10万。各病种报告发病情况:艾滋病1例,病毒性肝炎1291例,麻疹39例,甲型H1N1流感104例,细菌性痢疾102例,肺结核1304例,梅毒92例,淋病13例,流行性感冒128例,流行性腮腺炎134例,风疹68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包虫病2例,感染性腹泻59例,手足口病106例。
  艾滋病防治 2009年,上报监测人数3500人,检测阳性3份,初筛阳性1份,市级、省级复检阳性1份。甘州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4例,病人1例。本年度新增感染者1例,病人1例,感染率由2008年的0.6/10万发展至1/10万。2010年,为扩大HIV监测人群,对五初筛实验室的各级医疗机构住院病人、人群中开展HIV快速检测,至10月底检测4397人,监测阳性3份,初筛检验排除3人份。2016年,前三季度报告5种性病167例,发病率为32.91/10万。在各种病例中,梅毒96例,HIV感染者或病人49例,尖锐湿疣17例,淋病4例,生殖器疱疹1例。
  结核病防治 1990年,张掖市西洞乡高家庄村被定为全国第三次“流调点”,共调查10个社、349户、1531人,胸透1139人,阳性23人,阳性率6.5%。第四个五分之一人口结核病普查工作,4月开始,对廿里堡、党寨、龙渠、和平、安阳、花寨等6个乡60个村488个社、15444户78856人进行基本线索调查,检出菌阳患者40人,涂阳患病率49/10万,患病率为159/10万。2009年按结核病项目任务目标的要求,年初同22个乡(镇)卫生院及21个社区服务机构签订了“甘州区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把涂阳病人发现任务分解分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年门诊共接诊1355人,发现并登记免费肺结核病人537人,100%纳入系统管理。2016年,与22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包括结核病控制目标管理联合责任书。至12月底,区医院门诊共接诊1184人次,发现并登记免费肺结核病人394人,全部纳入管理,系统管理率100%。
  地方病防治 碘缺乏病。1995年,全年共检盐样1182份,合格1054份,合格率
  89.17%。期间主要对城区学校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补碘工作,共预防性投服碘油胶丸19223人份,占城区学生、儿童总数的87%。2009年按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完成9个乡36个村288户居民碘盐监测和网络上报工作。2010年,碘缺乏病防治,按照新的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全年完成9个乡(镇)36个村社288户居民碘盐监测和网络上报工作,碘盐覆盖率98.96%,碘盐合格率97.89%,合格碘盐使用率96.88%布鲁氏菌病。1990年,对饲养、放牧、屠宰、畜产品收购及加工等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至1994年底共有病人6例。1996年发放疫苗23580人份,实种20403人份,接种率86.53%。1995年,张掖市被选定为卫生部、农业部全国布病15个固定监测点市之一,每年监测5至6个乡。2009年,按照年初下发的《监测方案》,选定长安乡、沙井镇、明永乡、大满镇、碱滩镇、上秦镇、三闸镇、小满镇等乡镇开展人间布鲁氏病监测,共流调517人,采血103份,经检验未查出阳性病例。2010年,布病监测工作,选定沙井、乌江、大满等乡(镇)开展人间布病监测,共流调520人,采血107份,检出可疑血样1份。
  地方性氟中毒。1990年,对改水5年以上的氟病区靖安、新沟、上堡、野水地、平山湖5个乡、村,7148人进行改水防病效果考核,在920名7—14岁儿童中,查出氟斑牙337人,患病率36.6%;成年人中查出氟骨症399例,占调查人数的7.7%。1995年10月,地、市防疫站地病科对张掖市氟病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共调查1226人,占病区人口的14.23%,氟骨症病人163人,患病率12.88%,氟斑牙患者916人,患病率72.35%。1998年调查红沙窝村小学7—14岁儿童140名,查出氟斑牙64例,可疑45例,患病率为45.71%。2008年氟病监测采集病改工程水样41份,经检验合格38份,合格率92.68%;不合格3份,占7.32%。2009年氟病监测采集病该工程水样30份,经检验合格30份,合格率100%。2016年氟病监测采集病改工程水样41份,经检验合格38份,合格率92.68%,不合格3份。
  非典型肺炎 2003年5月6日,张掖市人民医院报告1例非典型肺炎病例,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甘州区非典型肺炎应急疫情处理预案》。省卫生厅派出由4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调查组于当日22时抵达张掖,对病例进行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输入性临床非典型肺炎”。
  第四节 中西医服务
  中医 1981年,张掖县中医医院成立。2013年底,建成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245个村卫生室和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疗设备配备率均达到100%,全部配备250种以上中药饮片,并能开展中医针灸、推拿、火罐、理疗等15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013—2015年,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江、大满、安阳等21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标准。至2016年底,全区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49人,中医药类别医务人员329名,占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21.3%,中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5.2%,中药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18.3%。
  中医药产业主要以石岗墩为重点,建设甘草、板蓝根种植基地,以大满、润星公司为重点建设沙棘种植基地,以安阳、花寨、沙井、碱滩和部分农林场为重点建设枸杞、山楂、金银花、黄芪、防风、肉蓉等25个品种的地方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至2016年,全区建成5千亩沙棘种植基地,1.1万亩板蓝根、黄芪种植基地,3千亩甘草、防风、党参等地方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年产量已达到工厂化加工生产的标准。根据全区农业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结合全区疾病谱排序,合理的组织引导农民种植药用价值蔬菜。
  西医 西医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五官科、口腔科、放射科、检验科、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功能科、体检中心、血液透析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简称ICU)等。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血液病、各类四肢关节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的救治、神经血管肌腱损伤、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结核、骨肿瘤、关节疾患、腰腿痛、颈肩痛、骨质疏松、骨关节的韧带肌腱长期慢性劳损及小儿骨科、外眼部分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咽喉部显微手术等疾病的治疗。配备心脏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前列腺气化电切镜、膀胱镜、重症监护仪、婴儿辐射抢救台、小儿除颤仪、婴儿培养箱、蓝光治疗箱、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微量注射泵、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雾化吸入机、低负压吸痰器、血糖检测仪、电子秤及身长测量器、复苏气囊、有心电监护仪、吸痰器、雾化器、脑降温仪(冰帽、冰毯)、中频治疗仪、足底治疗仪、偏瘫肢体训练仪等治疗设备。
  第五节 卫生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1993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抽查城乡公共场所及理发店94户次。审核办理理发店及娱乐公共卫生场所卫生许可证222个。1995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123人,实体检822人,发放健康证807个。审核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46个,建档346个,建档率100%。2001年,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332户,其中消毒业户2户,文化商业候车场所19户,宾馆、招待所20户,个体理发店279户,公共浴室12户。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81人,体检合格率96%,检出“五病”患者21例,全部调离岗位,调离率100%。换发卫生许可证332个,换发证率100%。2004年,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事权职能整体上划市卫生局。
  传染病防治监督 1995年6月,和平乡小堡村发生4例皮肤炭疽,采取多种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较大的流行。1999年3月,张掖市农二中发生一起凝似冻疮性皮肤暴发流行,发病90人。2000年3月,花寨乡西阳村发生一起麻疹局部暴发流行,疫情波及14个乡镇40个行政村,报告发病265例。同年7月,上秦镇徐赵寨村2社发生一起畜间炭疽疫情。2002年6月,上秦镇金家湾村4社发生一起由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发病36人,无死亡病例。同年9月,上秦镇李家湾村三社发生一起霍乱暴发疫情,发病4人,无死亡病例。2003年5月,全区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确诊。2007年,乌江镇天乐小学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新墩镇发生络酸酐泄漏事件。2008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和水痘疫情,涉及4个乡镇22个村3个社区4540人,累计发病腮腺炎62例,水痘85例。
  学校卫生监督 1993年,市防疫站对南关小学、回民小学、师范附小、西街小学进行健康检查,体检256人。同年6月,对新墩乡中学和2所小学进行蛔虫病感染调查,调查学生360人,查出蛔虫感染者54人,占15%并在城乡中学投服驱蛔虫药,投药人数达7万余人。1995年,对青西小学、劳动街小学2所学校部分学生进行因病缺课调查,调查学生889人,患病人数237人,学生出勤126368天,因病缺课495天,因病缺课率0.39%。同年10月,对北街小学、张掖市一中、张掖三中、大满城西闸小学、和平兰家寨小学学生进行常见病监督监测,监测4752人,其中视力低下1349人;沙眼679人;贫血监测853人,患病人数331人;蛔虫感染监测787人,感染人数88人;营养不良监测2720人,患病624人。建议学校开展眼保健操和用眼卫生习惯的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改善采光照明条件,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培养良好饮食行为,改善饮食结构,合理平衡膳食,督促患病学生积极配合治疗。2001年10—11月,组织人力对青西中学、张掖市一中、张掖市二中、马神庙小学、劳动街小学、东泉小学、下安小学等7所中小学学生进行健康监测。监测6486人,其中查出视力不良2229人,沙眼679人,龋齿629人,其他疾病130人。2007—2008年,对张掖二中、张掖四中、青西中学、西街小学22所中小学32914名学生进行健康检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张掖二中、民族小学、碱滩中学、乌江中学小学等6所小学,进行学习生活环境状况监测,统计分析监测结果,提出建议、提出措施反馈学校,上报教育部门。2010年,对青东小学、西关小学、张掖五中进行环境卫生监测,3所学校的采光、照明、室内温度、噪声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新乐、西街等小学中的17974名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校方。
  环境与饮用水监督 1997年,对市自来水公司生活饮用水采样20份,进行感观、理化、细菌指标监测,合格率为100%;对农村自备集中式供水点69个,地面水5个,地下水6个,进行采样监测,全部合格。2008年,深入18个乡(镇)进行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全区农村共有深水井320个,受益人口340645人,浅水井167个,受益人口1657人。对沙井、安阳等9个乡镇采水样26份,经检测全部合格。
  劳动与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1992年,对重点工业建档34户,测尘16个厂矿29个监测点,合格率为76%,粉尘最高值为84毫克/立方米。1993年,会同劳动等有关部门对张掖市水泥厂、市针织厂、市第二印刷厂的工人劳动保护及防范措施进行监督检查,调查企业职工1055人,其中对接触粉尘的320人进行逐个登记,建立工业监督档案。1995年,对张掖市面粉厂、市水泥厂、三闸水泥厂、花寨水泥厂等40家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接触有毒有害及粉尘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登记造册,整建档案。1998年,对各级医疗单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建档。2006年,调查全区职业卫生危害的水泥、面粉、建材、造纸、印刷、化工包装等行业,厂矿企业10家,职工836人,主要有害因素有汞、苯胺、硫酸、粉尘等10种。督促建档9家。2008年,对14家存在劳动职业卫生危害的厂矿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档案13家。对全区26家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卫生进行调查,26家医疗机构有X光机40余台件,从事放射工作人员50余人,建立档案。2010年以后,每年对区属25个医疗机构的放射设备及防护进行调查,25家医疗机构有CT一台,200mA以上X线光机30余台。区级医疗机构X线防护设施健全完善,乡级医疗机构X线防护只有铅椅、铅围裙、铅手套等设施,从事放射工作人员39人。
  第六节 重点医疗机构
  张掖市医院 始建于1956年,是全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整体并入河西学院,更名为“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医院占地11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650张,年门诊、急诊病人58.4万人次,住院病人3.1万人次,手术1.06万例。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9个,行政职能管理科室10个,后勤保障科室6个,现有职工13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人,市级管理拔尖人才10人,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43人。高级职称188人,中级职称288人,初级职称728人。2012年3月开工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建筑面积7.84万平方米。2017年1月门诊楼正式搬迁使用,7月底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全院业务用房面积达12万平方米,床位达到1350张,年门诊人次达60万—80万,住院病人达3.5万。
  张掖市中医院 1981年成立,1987年医院住院楼竣工并投入使用,设置病床50张。1990年,张掖市中医院有职工90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67人。至2009年12月,医院有职工13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其中中医专业高级职称11人(正高1人、副高10),中级职称50人。2003年,更名为“甘州区中医医院”。2007年5月医院整体上划市级管理,更名为“张掖市中医医院”。
  甘州区人民医院 创建于1950年,医院占地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8万平方米。有职工264人,离退休人员105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99人,初级职称110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医院设门诊部2处,有行政职能科室8个,CT、放射、检验、超声、胃镜等医技科室16个,内、外、妇、儿、中医、传染、眼、耳鼻喉等临床科室15个,住院部有4个重点专科和20多个专科组,设有CU、ICU病房,增设家化病室、高危儿监护室、母婴同室病房。医院开放床位260张,年住院病人5600余人次,年门诊接诊病人10万余人次。
  甘州区妇幼保健院 始建于1956年。1990年,更名“张掖市妇幼保健站”。2003年,更名“甘州区妇幼保健站”。2005年更名“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医院占地34.5亩,建筑面积13592平方米,其中业务综合楼占地24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7平方米,编制床位210张,实际开放床位150张。医院有正式职工111人,其中本科学历49人,大专学历44人,中专及以下18人;卫生专业人员97人,占全院职工87.4%,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1人,初级职称52人,招聘人员100余人。
  社区乡镇卫生院(所) 至2016年底,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含2个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分院22所,村级卫生室245个。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村级卫生室67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全区22所乡镇卫生院、216个村卫生室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
  第七节 公共爱国卫生
  1989年起,确定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集中治理脏乱差。1991年,实行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奖惩。2003年,甘州区开展农村改厕工作。2008年,甘州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2009—2011年,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碱滩镇、甘浚镇、沙井镇、乌江镇、花寨乡、长安乡等16个乡镇、64个行政村共建成卫生厕所7500座。至2016年,共创建卫生乡镇16个、卫生村87个、卫生社区15个、卫生模范单位46个,其中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卫生村2个、卫生社区2个;市、区级卫生乡镇14个、卫生村85个、卫生社区13个。
  第八节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实施“奖扶、成才、致富、保障、健康”五大工程,出台32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2011年以后,奖励扶助标准从960元基础上增加到1080元,高于国家标准120元;二女结扎户各项奖励从3000元增加到6000元;对考入大专以上的农村“两户”贫困户家庭一次性资助2000元,帮助其完成学业;对农村“两户”子女在普通高考和中考中,成绩名列全区前5名的,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的奖励。至2016年底,全区有计划生育“两户”家庭42665户,其中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9381户、农村二女结扎户6158户。累计1054户农村“两户”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75.88万元,64户农村“两户”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7.03万元。
  为14444户农村“两户”统一办理养老储蓄132.67万元;对480户农村当年落实结扎措施的二女户落实一次性3000元奖励金共计138万元。全面落实农村“两户”子女升学加分制度和成才计划,自2005年实行升学加分政策后,全区有5000名农村“两户”子女享受初中升高中加20分政策照顾,有12496名农村“两户”子女享受高中升大学加10分政策照顾。全面落实独生子女1000元奖励金政策。
  节育技术服务 20世纪90年代,成立乡镇计生服务所,主要施行以计划生育手术、生殖保健、人员培训、避孕药具发放、宣传教育。2010年,甘州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优生促进工程试点项目区,区计生服务站抢抓机遇,成立以区计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专家指导组。
  流动人口管理 1999年,流动人口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和办证制度。2001年,张掖市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2002年更名“甘州区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全区流动人口暨城市一孩生育证的办理。2011年,甘州区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更名“甘州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同年,对流出育龄妇女实行“四个一”管理制度(即签订一份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落实一项有效的节育措施,办理一个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交一份去向告知书),对流入人口实行查验“三证”(身份证、结婚证、婚育证),严把“三关”(登记关、持证关、验证关)和“一证管多证”的办法进行管理。至2016年底,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4743份,建档率96%。
  第九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5年,贯彻落实《甘肃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甘州区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医院管委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的法人治理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继续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制定《甘州区区级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医药费用控制措施,狠抓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工作。分批组织实施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护士人事代理工作,深化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工作,落实22项医院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等指标明显下降,患者次院费用、单病种费用》住院自费比例有所降低。至2016年底,上调项目4233项,下调项目363项,调整后总增幅约11.89%,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达到取消药品加成核定减少收入的55.6%。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大力推行预约诊疗、“无假日医院”、住院医药费用“一日清单制”、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和急危重症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加快区域急救体系建设,完善远程医疗会诊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价廉”医疗保健服务。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997年10月,制定出台《张掖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发《张掖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至此,全市全面实现由公费医疗到医疗保险的平稳衔接。2006年11月,《甘州区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下发实施,全区8424户、19202人纳入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2007年6月,《关于印发甘州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出台,7月1日,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至此,甘州区实现全民医疗保险。2016年,甘州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实施。新农合人均筹资540元,全区有34571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96%。至11月,全区为参合农民补偿基金13457.74万元,基金使用率达到71.44%,受益农民达到893911人次,全区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到78.97%,实际补偿比为66.80%。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10年12月成立甘州区药品集中采购配送管理办公室,隶属卫生局管理,负责全区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政策指导,对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工作进行全程监督。2011年1月,确定24家遴选企业在全区执行集中采购配送。2012年1月起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执行网上集中采购。3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确定配送企业47家。2013年1月开始实行药品款集中支付,配送率提高到95%。2015年对药品配送企业进行第三次遴选,确定23家。是年开始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和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全面规范开展国家基本药物网上药品采购制度,严格实行药品集中配送诚信管理办法和企业违规配送药品“黑名单”制度。至2016年12月底,全区32家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基本药物总金额为5241.01万元,配送总金额为5241.01万元,网上采购率及配送率均为100%,让利患者786.15万元。
  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 2015年2月,甘州区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启动,实行“患者、资金、医生”三下沉。2016年,乡级分级诊疗病种由50种增加到80种,区级分级诊疗病种由100种增加到250种。全区有102名医师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多点执业,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分级诊疗患者16932人次,占全区住院病人总数的47.21%,实际补偿比达82.74%,县域外转出率控制在17.60%,同比下降2.79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制度,制定下发《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实施方案》,为328名在岗乡村医生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拨付资金290.8万元;为836名离岗乡村医生中年龄达到60周岁的472人发放养老补助,拨付资金112万元。2016年开展村级卫生室“五项制度”专项督查工作,实行有奖举报、就诊患者回访、违规企业退出、网采药品排名通报及惩戒制度。2016年共计发放村医公共卫生补助资金447万元,药品零差率补助53.09万元。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