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2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
分类号: G322.742
页数: 4
页码: 565-5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州区科技方面的内容,包含了科技概况,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和地震监测预报。
关键词: 科技 研究 甘州区

内容

第一节 概况
  1958年,“张掖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1986年,更名“张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之后更名“张掖市科学技术局”。2002年,更名“甘州区科学技术局”。2009年,成立“甘州区知识产权局”,隶属甘州区科技局管理。
  科研成果 1991年,张掖市政府批准设立“张掖市科技进步奖”和“张掖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颁布“两奖”条例,成立评审委员会,对1986年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申报评奖,有11项获科技进步奖、2项获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1993—1997年,获省、地、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49项,其中1994年有14项科技成果获省、地科技进步奖。1995年有6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省级成果奖。1998—2002年,有25项科技成果获得地、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推广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甘肃张掖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张掖市成功实施,项目开展试验研究课题69项(次),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良种242个,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有效解决全市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2003—2016年,张掖工业用布有限公司《钴电解复合隔膜带产品开发》、甘肃智荣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多桅柱高空作业平台》、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1500T/d污水处理工程》、甘肃智荣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QTZ5410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张掖市甘州区盈科水利管理所、甘州区水务局《张掖市甘州区盈科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推广应用》、甘州区人民医院《丹红注射液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一种用于锁阳种子生活力测定的离体胚培养方法》等近14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区科技进步奖。
  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推广 1993—1997年,全市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47项,其中种植业26项、林果业8项、畜牧业6项、水利3项、农机4项。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将产品开发纳入企业管理内容,5年开发名优新特产品26类234种,完成省级新产品12个、地级新产品8个,创省优以上新产品达21个。1998—2002年,全市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60项,引进农作物、林果、畜禽新品种620多个。2003—2010年,全区引进各类农业新品种1024个,实用新技术190项,建立区级科技示范点250多个,乡级示范点260多个。2011—2016年,全区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695个、实用新技术280项,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点)241个,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2800多户,带动发展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
  专利发明 1991—1995年,申请专利32件,授权专利21件。1996—2000年,申请专利33件,授权专利16件。2001—2005年,申请专利49件,授权专利36件。2006—2011年,申请专利249件,授权专利177件。
  第二节 科技服务
  1991年,全市23个乡镇全部选配科技副乡长,成立乡镇科委,全市有149个村选配科技副村主任。鼓励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新建专业研究会和专业技术协会16个,累计达31个,会员2749人。1992—1997年,按照“完善市一级、充实乡一级、强化村一级、壮大示范户”原则,全市23个乡健全完善“七站、一委、一协”管理机构,村村建立科技小组。1992年建立科技示范乡5个,示范村46个,示范户7462户。1997年全市健全农、林、牧、农机、水电等技术服务机构,有技术人员702名。2011—2016年,每年从区属涉农技术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种养能手中选聘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以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等方式,进驻龙头企业、园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乡镇村社,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新品种526个,实用新技术219项,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点)115个,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2800多户,带动发展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
  第三节 科技创新
  1993—1997年,张掖市向省、地科委申请列项3项,市列项目16项,市属有关单位自选项目31项。1998—2002年,全市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项,新增效益近5亿。率先开展骨干工业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科技先导型企业创建活动,7家企业创建为科技先导型企业,1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区外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2003年,实施重点项目12项,其中“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甘肃张掖)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属国家“863”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总投资达1496万元。2004年,开展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筛选上报星火科技项目14项,其中“优质高产多抗粮饲兼用玉米‘金象一号’的开发利用”等3个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4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陇兴农产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省星火示范企业,张掖市职教中心被确定为首批省星火学校。2006年,改革科技进步奖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设立科技功臣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推广奖等四类奖项,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新建、续建工业项目32项,开发仲丁灵水乳除草剂、中空玻璃等新产品5个。2015年,申报“张掖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建设”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申报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等项目14项,争取立项7项,到位项目资金524万元。2016年,申报推荐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其中国家“十三五”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三年滚动项目2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科技支撑计划3项、民生科技计划3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1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争取立项13项,到位项目资金590万元。
  第四节 地震监测预报
  张掖西武当遥测水氡数字化观测台 张掖西武当泉水氡台为祁连山中段北缘断裂带上的一个水化观测点,承担着张掖盆地及祁连山地区的地震监测任务。观测台始建于1984年,采用FD-125定标器及氡钍分析仪进行人工观测。1996年将西武当水氡改造成远程遥控测量,采用UN-1C型数据采集器。1999年对观测环境进行改造,2004年对观测台站的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基本解决观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祖口地下流体前兆监测台 始建于1992年,可同时观测地下水位、水温和辅助测项气压。1996年,对监测台技术进行改造,建成远程遥控、数字化测量的遥测台。2004年因张掖火电厂建设,地下水采集量大,观测环境受干扰,该监测台停止观测。
  测震台站建设 2004年,甘州区范围内架设测震观测台站2个。之后,结合主动源项目建设,陆续建成6个测震台站。截至2016年,全区建成8个测震观测台。
  电磁波前兆监测台站 2007年建成甘州区电磁波观测台(原张掖地震台地下室),监测台采用辽宁省地震局研制的电磁扰动数字观测仪,观测物理量为电磁脉冲数,2010年因台站距离修建的三环路较近,干扰明显,终止观测。
  电磁扰动监测台站 2011年,省、市地震局共同投入资金12万元,建成乌江镇电磁扰动台站,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2012—2016年在全省监测资料评比中获得4次第一和1次第二。
  宏观异常测报网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张掖市建立地震宏观信息联络网,每个乡镇有一名兼职地震工作联络员,每村有1个地震宏观哨,负责对动物、地下水、气象等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2003年对群测群防点进行调整,将灾情速报网络、宏观监测网络及地震知识宣传网三网合一,震前负责宏观监测,震后负责灾情速报、防震避震知识宣传等工作。至2016年底,全区建成群测群防网点245个,宏观视频监测点5个,对“甘泉公园”“青西小学”“民族小学甘泉”等几个重点观测点实行信息零报告制度。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