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1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11
页码: 555-5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州区教育方面的内容,包含了教育设施,教师队伍,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词: 科教 教育 甘州区

内容

第一节 教育设施
  1991—2016年,甘州区中小学从基本的“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和“六配套”(教室、桌凳、实验室、图书室、操场、厕所配套)向实验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迈进,图书仪器和电教设备配置工作进度加快,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
  校舍建设 20世纪80年代,张掖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基本采取政府财政拨一点,群众集体献料捐一点,学校自己筹一点的方式,基本保证教学需要。多数校舍为土木、砖木结构,建筑基础薄弱。1991年,利用政府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和群众集资共200多万元,新修、改建、维修张掖市第六中学、张掖市第一中学、张掖市第五中学、劳动街小学、青西小学、民族小学、师范附属小学、西街小学等22所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1996年,张掖市职教中心和北街小学的修建列为全市本年度重点工程。1997年,张掖市财政安排资金70万元,社会捐资635万元,学校自筹694万元,共筹措经费1399万元,新建张掖市第二中学学生宿舍楼、西关小学教学楼。党寨中学、小满乡中心学校、长安乡上头闸小学、碱滩乡三坝小学等修建起教学楼,建成校舍26988平方米。2000年,全市有各级各类中小学278所,校园占地3838亩,校园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
  2001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张掖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4个(张掖二中综合楼、安阳乡初级中学教学楼、龙渠乡初级中学教学楼、和平乡李家墩小学教学楼)。2003年,甘州区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37万元,改造危房面积5586平方米,开工建设花寨初级中学教学楼、廿里堡初级中学教学楼等18个工程项目,建筑面积56377平方米。筹资2000万元改建劳动街小学,新建金安苑九年制学校,解决城区2200名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2005年,南关小学拆迁异地新建,新校区占地53243.94平方米。2007年,争取项目资金2435.8万元。开工建设安阳乡中心学校、党寨镇上寨学校、三闸镇瓦窑小学、张掖市第三中学等10所学校,新建校舍38402平方米,完成投资3270万元。碱滩镇普家庄小学等5所续建工程和新建的明永乡中心学校、大满镇朱家庄小学等6所学校项目工程顺利完工。2010年,甘州区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资金2408万元,总建筑面积21241平方米。甘州中学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6505平方米;寄宿制学校项目2个,专项资金550万元,用于明永乡中心学校宿舍楼、小满镇中心学校餐厅2个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4736平方米。
  2009—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投资346.3万元,为甘州区农村55所寄宿制学校全部配备高标准灶具。2013年,甘州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甘浚镇星光小学教学楼、上秦镇上秦小学教学楼、上秦镇八里堡小学教学楼、乌江镇平原小学教学楼4个建设项目,共争取建设项目38个。“十二五”期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22731万元,争取学前教育项目19个,建筑面积19160平方米,争取校安工程项目5个,建筑面积6515平方米,学校食堂改造建设项目10个,建筑面积4369平方米,总投资7698万元。2014—2016年,投入“全面改薄”资11580.9万元,完成新建及改建项目27项。
  设施设备 至1991年,全市用于教学设备配套建设的资金达到1722万元。87.5%的小学达“六配套”标准,72.9%的学校配备闭路放映系统。1995年,张掖市通过省教委“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有50所学校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
  1999—2005年,全区中小学建成微机室143个、多媒体网络教室84个、计算机校园网10个,建成教育部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学校130个,城区17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城域网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全区60%的中小学接入国际互联网,共有计算机4931台。2011年,投资170万元,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23间,新建多媒体教室48间,计算机教室14间,更新添置电脑638台,中小学配备图书21.4万册,全区各学校自筹资金共1165万元,为94所中小学集中采购体育教学器材,全区95%的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体育器械、音乐器材、美术器材配备达到标准。
  2016年,全区实施设备类项目19类,投资968万元。所有学校建成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教室,134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城区中小学和农村初级中学全部建有校园网网站,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常态化。
  教育经费 经费投入。1991年政府对教育拨款1158.6万元。1995年全市教育经费达到3759.7万元。2000年市财政对教育投入7259.9万元。2001年农村教师工资实现由财政统一发放。2005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为13736.8万元。2010年全区教育事业经费总投入34811.9万元。2015年全区财政教育投入59156.3万元。
  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费附加从1988年开始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计征,1991年提高到1.5%,除解决民办教师工资的乡筹部分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不足外,主要用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校舍建设及充实内部设施。1995年,农村教育费附加由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提高到2%计征(安阳、花寨、西洞、平山湖四乡按1.5%计征)。1995—1997年,张掖市22个乡镇每年上缴50%的教育费附加用于张掖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到2000年,农村教育费附加停止征收,12年累计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4265万元。从2010年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足额征收,2011年按2%计征教育费附加。
  经费支出。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有五大项:基本建设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工资及福利支出。
  经费补助。两免一补: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市政府下达甘州区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267531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7599人。2006年,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免课本费、免学杂费、对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中央、省、市、区共提供资金1404万元,为全区4723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809万元,补助公用经费127万元,为农村38522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2000名学生免除学杂费,为家庭贫困的寄宿生7408人补助生活费177万元。2007年秋季学期,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2009年春季学期,中央、省、市区共提供资金1318万元,为全区40141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755万元,为7661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276万元,为全区27027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杂费及补助公用费287万元,为农村40141名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6092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11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免一补”资金4227万元,受益学生61046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只收课本费、作业本费、暑假作业费。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普九”债务化解。2007年,甘州区经省财政厅锁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总额为6141.24万元,涉及1696个债权人,2008年化解债务3544.4万元,2009年偿还2596.84万元。2010年后,区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左右,对城区学校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债务进行逐年化解。
  经费管理。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教育经费划拨实行乡镇包干制。1998年,教委规定直属中小学、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及所属中小学均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2001年,教育经费管理收归政府教育主管部门。2010年初,甘州区教育局成立“教育经费管理核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全区所有教育单位经费全部纳入管理核算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节 教师队伍
  教师管理 1991年,师范院校毕业生一律分配到学校任教。1993年,确定民族小学、张掖第四中学、张掖市职业中学、上秦乡为“四制”(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改革试点,激励机制引入学校管理。2005年,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和教师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管理权限收到区教育局,教育局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职能。2007年,农村中小学校长一律实行选聘制,严格实行校长离任审计工作。2010年,甘州区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办法。2013年,组织实施《甘州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交流实施办法》。216名城乡教师进行对口支教和交流学习。2014年,实施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推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2015年,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修订《甘州区骨干教师推荐选拔办法》。2016的,对全区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过渡和教师资格注册登记。
  教师录用 1991年,张掖市教师录用完全按照国家大中专毕业包分配的办法。1994年,张掖市改革教师录用办法,大学和中专毕业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2000年,新分配教师和外县市、其他行业调入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2001年,张掖市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2005年后,按照“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不断创新完善农村教师进城考核及农村教师补充机制,2007年开始,新教师招考录用工作由全省统一组织,以全省公开招考5000名农村教师的方式进行。2016年,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硕士以上)19名,公开招考40名中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选拔91名农村教师到城区缺额学校任教。
  教师结构 1991年,张掖市有教职工3590人。2000年,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3920人。2010年,教育局大力加强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教师业务素质、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全区专任教师中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5.2%、93.7%、99.9%。2016年,甘州区在编教职工487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66人,工勤人员99,管理人员14人。专业技术人才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72人,大学本科学历3151人,专科学历131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226人,学历达标率100%;有“陇原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园丁奖获得者21人、省级骨干教师58人、省级乡镇骨干教师96人,“张掖名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85人、市管拔尖人才1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2人;“甘州名师”9人、区级骨干教师267人、区管拔尖人才17人、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5人。区级以上优秀人才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8%。
  教师培训 学历进修。1991年后,鼓励教师在职进修。1995—1996年,在张掖市高考考生中降低分数线录取60名学生到张掖师专英语系委托培养,毕业后全部分配任教。1997年,张掖市组织实施“511师训工程”,有221名教师参加成人高考进修,287名教师参加张掖师范中师学历达标培训。1998年,有191名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取得电大、函授、卫电高师入学资格,400多人参加自学考试提高学历。2011年,甘州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8%、95.7%和87%,全区教师学历达到规定标准。2012年后,教师学历进修走向更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至2016年底,有68人通过进修取得在职硕士研究生证书。
  师资培训。1991年,张掖市以乡镇教管会和直属学校为单位,对教师集中进行培训。1998年,张掖市在全系统开展教师“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和骨干教师计算机培训、达标考试。2001年,启动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2008年,实施校长中期培训规划,对全区农村初级中学校长、副校长、农村完全小学校长、教学点校长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2011年,教师全年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5000多人次。2015年,启动“基地+学舍+行政”县域教师培训模式,487名青年教师参加艺术素养提升培训,完善置换培训、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网络研修等4种形式,承办全省“金色教苑”乡村影子教师培训项目。2016年,建立教师梯次成长金字塔培养模式,312名学员参加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邀请江苏太仓、湖北荆门、广东湛江、上海金山等地32名教育专家来甘州讲学。
  教师待遇 政治待遇。1991—2016年,全区评选出全国优秀教师3名,甘肃省学术带头人4名,省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27名,市级(地区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5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154名,市级(地区级)骨干教师285名,区级骨干教师309名;进行9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有15名教师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有29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甘肃省对从教30年和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的教师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
  生活待遇。1991年,张掖市提高教师补助,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属“农转非”。1992年起,在城区中小学修建教职工住宅楼,解决教师住房问题。1994,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1998年,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运行。1999年,调整养老保险标准及职工冬季取暖补贴标准。2014年开始,区政府每2年为城乡教师组织一次综合体检。2010年起,全区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14套。2016年,全面落实省市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解决93名中高级职称教师聘任问题,落实患病教师民政救助21万元,落实聘用的399名幼儿教师每人每月650元财政补助。按政策调整93名农村教师夫妻一方进城任教。
  工资福利。1993年,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为4331名教职工套改新工资标准。套改后,教职工最多月增资约240元,最低增加35元。2009年,开始实施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国家规定津贴补贴、其他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四部分构成。农村教师根据各自学校所处乡镇的类别同等享受。2016年,落实各项政策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区级配套资金637.76万元、交通补贴资金159.44万元、班主任津贴和双岗教师岗位补助资金403.05万元。
  职称评定。1991—1996年,教师职称采取评聘结合方式,高中高级、中级比例分别为10%和30%;初中为4%和25%;小学高级(讲师)占20%。2011年,甘州区有职业技术人员4669人,其中取得高级职称资格483人,中级职称3298人,初级职称693人,未评195人。2015年,对已取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0年以上和5年内退休的未聘高、中级职称的教师进行区内有效聘任。2015年聘任91人,2016年聘任59人。
  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指20世纪70年代为农村普及中小学教育,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乡镇教育主管机构选拔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1992年,国家明确提出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5字方针。张掖市从1992年到1997年,5次选招录用民办教师为公办教师,对个别民办教师按照规定作一次性辞退或退休处理,按比例发放补助。从2010年1月起,落实民办教师(后称“代课教师”)补助政策,按照基本养老补助金每人每月55元的标准、工龄补助满一年每月8元的标准发放养老补助和工龄补助资金。2013年,甘州区代课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纳入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2015年发放860人,发放资金736608元;2016年发放897人,发放资金827784元。
  第三节 教育结构
  学前教育 199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2700名。各类小学附设学前班180个,在班幼儿5292名。1998年,全市幼儿园总数达234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的比例达76%,幼儿入园(班)率85%。1999年,全市幼儿园总数达197所。2005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82所,入园率91.3%。2011年,甘州区辖区内共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25212人。达到甘肃省示范幼儿园标准的2所,省一类幼儿园标准9所,省二类幼儿园标准7所。2015年,甘州区印发《甘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有各类幼儿园97所,入园率95.1%。2016年,有各类幼儿园95所,其中公办5所,学校附设59所,民办31所。
  小学教育 发展概况。1991年,张掖市有小学234所,另有9个教学点;设1439个教学班,学生40059人。2001—2008年,经过二轮学校布局调整,学校数调整到112所、44个教学点,全区撤并减少小学141所,各乡镇建起九年制学校,农村小学向人口集中的村镇集中。2016年,全区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后有小学123所,另有29个教学点;设1127个教学班,学生31408人。
  学制与课程。1991年,张掖市城区小学学制实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实行五年制。2001,全市小学学制统一为六年制。2005年,甘州区农村小学呈多元体制,除完全小学外,大的教学点设一至四年级,小的教学点设一至二年级,其他年级学生合并到乡镇中心学校或相邻的小学。
  1992年,张掖市小学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音乐、美术、劳动。1999年新增小学计算机和英语教育课程。2001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2010年,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甘肃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小学三、四年级使用《中华大家庭》,小学五、六年级使用《民族常识》,国家提供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课程实施每学年10学时。2012年以后,甘州区各小学开齐课程、开足学时,以国家为主、地方课程为辅、校本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2015年,足球成体育必修课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2016年秋学期,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起始年级原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起始年级使用新编、修订后的教科书。
  初中教育 发展概况。1992年,张掖市有初级中学34所,设335个教学班,学生15184人,有专任教师952人。1994年全方位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甘肃省和张掖地区验收。1998年,张掖城区初、高中分设,撤销张掖第一中学、张掖第四中学高中学部,剥离张掖中学、张掖第二中学初中部,合并张掖育才中学,扩大初中办学规模。1999年,市政府出台《张掖市农村初中初二分流教育实施意见》,选择张掖市第一农业中学、和平乡初级中学、乌江镇初级中学、甘浚乡初级中学、碱滩乡初级中学为试点。2002年,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99.84%、98.2%和98.4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64%。2011年甘州区顺利通过“两基”迎国检工作。全区有初级中学31所,设459个教学班,学生22537人。2013年,甘州区启动城乡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项目。2014年后,甘州区在滨河新区新建大成学校、甘州中学,提升城区学校的教育承载力。2015年秋学期分流城区学生1818名。2016年春,张掖市第二农业中学更名为“张掖市第七中学”,再次分流城区学生627名,调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甘州区顺利通过省督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的评估验收。
  教育教学。1991年起,张掖市加强对全市初级中学的管理,大力推行目标教学。各初级中学从起始学年初建立学籍表和登记卡,三年不变。1996年张掖市实行电子学籍管理。2012年,全国实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编制学号,加强学籍管理。
  普通高中教育 发展概况。1991年,张掖市有完全中学10所,12年制学校1所,在校高中学生3684人。1998年,张掖地市进行城区中学布局调整,城区只保留张掖中学、张掖第二中学2所高级中学。张掖第二中学改建为独立高中后,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520入增加到2001年的1146人。2001年,在城区实施“普高”工程,批准民办“甘泉中学”开办。并逐步恢复张掖市第三中学、张掖市第二农业中学、市职教中心普高班的招生。2002年,张掖市第四中学开设民办高中班,筹建张掖市金觻中学。2003年,恢复张掖第六中学高中招生,甘州区高中招生学校数达10所,在校学生达10275人。2005年,支持张掖实验中学高中招生,恢复张掖第五中学高中招生。甘州区辖区高中招生学校数达9所,在校生达13356人。甘州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23%。2010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2015年,甘州区政府投资4亿元,在滨河新区新建占地400亩的张掖二中分校。2016年,完成土建进入装修阶段。
  课程设置。1991年,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原开设必修课程之外,增加选修课。1992年,张掖市加强高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工作,对劳动技术课不及格的学生不颁发毕业证。1995年秋,人口教育作为必修课,在高三年级政治学科会考中,人口教育占5%。2001年,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实行学分制管理。同年秋季,所有高中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每周1课时。2003年,高考提前至6月进行。2010年秋学期,高二、高三年级除必修课程外,还开设音乐和美术选修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 设置与发展。1991年,张掖市整合城市职业教育资源,将第一职业中学、第二职业中学合并组建张掖市职业中学。是年,3所农职业中学共有教职工185人,在校学生1081人。1993年,张掖市第一农业中学被省教委列为国家级重点建设的农职业中学。1994年,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将原有的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及各部门办的职业学校合并,设立筹建处,建设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6年,张掖市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迁入,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正式运行。是年,全市22个乡全部建立农技校。2012年,张掖市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6年,张掖市职教中心89名学生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奖率93.2%,职高二本上线率18.6%,高职高专上线率98%,录取率95%以上,张掖市职教中心劳务培训项目被评为“甘肃省2016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专业与课程。1991年,农职业中学专业和课程依据当地社会需求设置。开设农学、养殖、林果、农业综合应用技术、家庭经营、制糖、工商业会计、工业企业管理、建筑、幼师、缝纫裁剪、计划统计、化工、文秘、工业机械等16个专业。2016年,市职教中心依据市场需求导向,开发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电子商务、艺术教育(音乐、舞蹈方向)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8.5%,对口就业率29%。
  成人及特殊教育 扫盲教育。1991年,张掖市举办扫盲巩固班210个,提高班26个,有6158名脱盲学员参加扫盲后继续教育,有752人脱盲。1992年,将巩固扫盲成果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有1264名农民参加扫盲及脱盲后巩固提高班学习,有510人脱盲。1994年,办扫盲班482个,组织11579名文盲半文盲参加学校的集中扫盲班,另有8354人在家中接受包教学习。2000年以后,各级政府将“扫盲”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责任书。2010年7月,甘州区完成2500人扫盲任务,其中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左右,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到4%以内,15—24周岁人口中基本消除文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社会力量办学。1991年,张掖市对10个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和个人进行注册备案,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轨道。2003年,甘州区民办培训机构兴起,由举办者提出申请,教育局对资格、师资状况进行审查,实地考察,合格者准予登记、注册、批复,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每年进行年检,年检不合格注销办学资质。2005年,甘州区有民办培训机构13个,学生2917人,教职工135人。至2016年,甘州区有各类培训机构32个。
  自学考试。1991年,张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27个专业,参加考试3386人,有988人取得单科合格证,47人取得大中专毕业证。1993年,高中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达2861人次,其中有1474人次取得一门以上的单科合格证,合格率为25.2%,有45人取得大中专毕业证书。2000年开始,张掖市辖区考生直接在地区自考办报名。
  特殊教育。2007年,甘州区建立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站,实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一生双卡”(学籍卡和随读登记卡)制度。2010年,全区有适龄残疾儿童197名,随班就读184名。入学率93.4%。2010年,建立残疾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实行1人1册,册随人走的学籍管理办法。
  民办教育 民办学校。2000年,张掖市第一所民办小学“张掖市育英小学”成立。2002年,甘泉中学开办,张掖市东北郊明星小学筹设。张掖第四中学扩充教育资源增设民办高中班,成立张掖市金觻中学。2003年,教育局同意筹设张掖市凌志学校,批准成立张掖市开元英语学校。至2005年,甘州区有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2736人,教职工215人。2007年,张掖第二中学筹建公办民助股份制性质的张掖市天一中学。2014年,张掖市金觻中学和张掖市天一中学在张掖市教育局年检中确定为基本合格,停止2015年高一年级招生。2016年整改合格后,分配招生计划。
  民办幼儿教育。2000年,张掖市首家民办幼儿园“格林幼儿园”开办。2012年,扶持民办幼儿园,新改建幼儿园7所。2014年,甘州区加大民办幼儿教育支持力度,落实100名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对56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专项督查。2016年,成立民办教育学会,制订《张掖市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实施办法》等3个文件,全年审批新开办民办幼儿园5所。
  高等教育 河西学院。前身是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张掖师范学院、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0年,张掖农业学校、张掖职业中专并入。2014年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至2016年,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51个本科专业和10个医学专科专业,涉及12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在校学生2万余人,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
  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对口支援。2015年列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第四节 教育体制改革
  1991—2016年,甘州区教育工作始终围绕普及义务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这两条主线全面展开。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历经普及初等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质量目标责任管理、义务教育标准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活动。
  行政管理 1991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体制实行市、乡两级管理,市、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2年,撤销乡镇教管会,设立乡镇中心学校。乡镇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2003年,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后,义务教育落实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运行机制,实施城区中小学与农村学校“联校办学”“联片办学”“对接捆绑发展”的运行模式。
  教育督导 1991年成立教育督导室。1994年启动省级“两基”评估验收工作。2009年,以平时综合督导和集中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32所中小学进行综合督导评估。2000年,将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升格为张掖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1年,甘州区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2016年,甘州区完善4个一级督学责任区,10个二级督学责任区,覆盖全区139所中小学,聘请63名兼职督学,持续完善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年,甘州区顺利通过国家教育评估组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素质教育 1997年,张掖市成立素质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张掖市素质教育实验中心课题组,确定张掖市第四中学、北街小学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是年,全市中、小学全面实验推广异步教学。1998年,甘肃省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张掖召开。200年,张掖市初步建立起中小学素质教育框架体系。2004年,改革和完善中小学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标准和办法,淡化考试分数,废除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2005年起,城区小学取消统一毕业考试,从中抽考3所小学;初中毕业会考采取综合评价,把直升率、参考率、合格率、优良率、高分段率作为评价内容。2013年甘州区制订《义务教育均衡“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推进14个“联校办学管理委员会”和5个“划片招生对接捆绑区”管理模式。至2016年,甘州区成立涵盖语数外、理化、班主任等16个“学科课程研究”研究会,建成18个教师薪火研训基地。
  布局调整 1995年,对全市小学生源较少、两校相距2.5公里以内、学生上学步行单程不超过半小时的学校,采取合班或并校,增大班额、减少班数。2001年,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进行为期三年的学校布局调整。2003年,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83所,在老城区城东新建甘州区金安苑学校。2004年,调整撤并学校59所。2009年,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办学原则持续调整,至2011年,全区调整撤并减少学校141所,学校总数调整到146所,10个教学点。2012年,启动实施第三轮学校布局后续调整,合并、撤销农村生源少的教学点,在老城区城南新建甘州区南关学校。2013年在滨河新区新建甘州区大成学校。2015年在新老城区接合部建成甘州中学。2016年,滨河新区张掖第二中学分校完成土建进入装修。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