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湿地生态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1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湿地生态保护
分类号: X171
页数: 2
页码: 543-544
摘要: 本节记述张掖市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管护、湿地科研监测等。
关键词: 湿地生态 张掖市 滨河新区

内容

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2年成立,副县级建制。2014年,成立“中共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会委员会。主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全区湿地资源。调查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负责辖区内植被、土壤、气象、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与研究。负责辖区内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生物资源、自然环境的生态安全管理;负责实施辖区内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湿地修复、生态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打击偷盗、猎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活动。制止各类影响辖区内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活动;制止在辖区内自然保护区进行放牧、狩猎、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捞沙等行为。
  2008年,张掖市委、市政府作出顺应自然,恢复生态,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建设全国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的重大决策。之后,张掖境内沿黑河径流形成的62万亩天然湿地成功申报晋升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甘州段)东至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西与临泽段保护区接壤,南至甘州区三闸镇东泉村,北至甘州区红沙窝国有林场,保护区总面积6116.8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252.47公顷、缓冲区总面积948.63公顷、实验区总面积为2915.78公顷,拥有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润泉湖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2009年3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同年12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命名为甘肃唯一、黑河流域首家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润泉湖公园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二五”时期,围绕建设绿洲生态安全系统,大力实施湿地湖泊保护、湿地水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多样性恢复等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区内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恢复。2015年12月,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第49块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资源管护 编制湿地资源管护方案,实施湖泊治理、生态修复、湿地恢复与治理等原生态修复建设项目,完成新墩镇白塔村五、六社退耕还泽18公顷,埋设湿地界桩、小型界碑、宣传牌200余块,铺设湿地巡护道路、栽植水生植物、拉设防护栏,为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管护体系,搭建“一网两平台”管护框架,与涉湿部门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组建湿地管护队伍、聘请管护人员,加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资源巡查管护力度。联合市湿地局、区国土局、水务局、林业局、环保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制止毁湿行为12起,立案查处毁湿案、黑河河道非法采沙案等乱开滥垦、乱征滥占、倾倒垃圾等毁湿案件2起,结案率100%。
  湿地科研监测 完善《湿地样地调查规程(试行)》和《湿地鸟类监测办法(试行)》,强化湿地样地调查和鸟类监测工作,健全完善湿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监测全区湿地区内植物主要有17科33属48种,湿地鸟类由2012年的8种增加到2016年的32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黑天鹅、红隼、大鸷等4种,国家“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动物28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与河西学院、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工程研究中心达成湿地科研合作协议,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科研监测合作,形成《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演替驱动力研究》科研成果,通过省市科技部门验收并获奖。2016年建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