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073
颗粒名称: 第十二编 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号: F294
页数: 51
页码: 479-529
摘要: 本编记述张掖市甘州区基础设施建设概括了城乡建设、道路交通、邮电、通信。
关键词: 甘州区 基础设施 建设

内容

第一章 城乡建设
  1975年,张掖县城市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1976年,更名“张掖县城市建设局”。1986年5月,张掖县城市建设局更名“张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02年7月,张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甘州区城乡建设委员会”。2003年,甘州区城乡建设委员会更名“甘州区城乡建设局”。2010年6月,甘州区城乡建设局更名“甘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一节 城乡规划
  规划编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县人民政府对城区部分道路、街巷、建筑进行改造,制定各项建设管理办法。1976年,张掖县成立城区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始资料搜集整理工作。1981年,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和张掖城区总体规划办公室共同编制出张掖城区首个总体规划,绘制1∶10000的张掖城区现状图、用地评价图、总体规划图、给水排水规划图、电力电信规划图、道路规划图,198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1985年,张掖市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归口张掖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对口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为张掖地区行署建设处。之后张掖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分设为“张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张掖市环境保护局”,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由张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2003年,张掖市规划管理局成立,负责张掖市城市规划区内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经开区“一区四园”的规划编制与管理;甘州区建设局负责甘州区辖区城市规划区和经开区以外区域的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
  城市规划编制。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有1981年版、1991年修编版、2000年修编版、2004年修编版和2012年修编版。
  1981年版城市规划。1978年以前,张掖市城市建设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1978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恢复,1980年委托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兰州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首轮张掖县城总体规划,198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城市性质确定为:“张掖是张掖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牧、副产品加工业和为农业服务的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小城镇;张掖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古城,目前仍是河西走廊东西联系的要道,兰新铁路、甘新公路通过全境。”城市规模为:到1990年按6.5万人考虑,远期人口未明确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城东、城北。
  1991年版城市规划。1990年,张掖市委托兰州有色冶金设计院对张掖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城市性质确定为:“张掖是张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今通往西域的交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商品粮、蔬菜、瓜果基地;张掖市应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地方景观特色的外向型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2000年12.1万人,远期2010年19万人。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区东端和张火公路两侧。
  2000年版城市规划。1995年,张掖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对城市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96年上报甘肃省政府审批,1999年甘肃省建委组织专家评审并原则通过规划方案,要求进行部分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补充完善。修编后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张掖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河西地区重要的商贸旅游城市,张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为:近期2000年16万人,用地18.3平方千米,远期2010年30万人,用地34.5平方千米。城市发展主导方向是东北方向,远期发展方向为老城区东部及北部。
  2004年版城市规划。2003年,张掖市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2005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的城市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河西地区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基地之一。”
  2012年版城市规划。2012年,按照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同意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批复》,张掖市规划局委托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进行修编,编制完成《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2014年通过省人民政府的批准。规划的城市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戈壁湿地生态之城,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
  乡镇、村庄规划编制。1986年以前,规划主要以政府指令下达任务,由张掖县村镇规划办公室编制,主要任务是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有序布设,改变以往无序建设状况。1990—2007年期间,村庄规划主要是以生产合作社为单元编制的小康住宅建设规划,大多以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建造的住房为重点内容,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主。2008年以来,甘州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小康建设总体部署、甘肃省整村推进建设和新农村“四化”(生产专业化、环境田园化、居住社区化、农民知识化)建设要求,顺应大部分村社修建高标准住宅楼的愿望,支持各乡镇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依托平山湖大峡谷景区,规划编制喀尔喀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托屋兰古驿站规划编制碱滩镇屋兰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至2016年底,甘州区编制整村推进居住小区(或组团)165个。
  测绘测设 1976年,张掖县成立城市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测绘县城1∶10000现状图。1987年,委托甘肃有色地质四队测绘张掖城区1∶1000现状地形图158幅,测绘面积39.5平方公里,城建坐标系,大沽高程系。在此基础上编制1990版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张掖市规划设计局测绘东至上秦镇一号路、南至安里闸、太和、河满村一线、西至八一村、北至南环路一线1∶1000现状地形图36幅,测绘面积9平方公里,城建坐标系,大沽高程系。各乡镇在编制1992年版规划时,张掖市规划设计局测绘1∶1000地形现状图,假定坐标系,假定高程系。2003年6月,张掖市测绘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隶属张掖市国土资源局管理。甘州区测绘管理相应归口张掖市国土资源局甘州区分局。2004年,全国进行坐标系统清理治理工作。甘肃省地理信息中心和张掖市土地规划院建立张掖市地理信息库和张掖市2002城建坐标系系统。原城建坐标系统废止。2006年,甘州区规划设计局和煤田地质145队联合施测新城区1∶1000现状地形图11.2平方公里。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张掖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张掖市城区400平方千米、城区外围1380平方千米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完成1∶1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完成城区119.5平方千米的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建成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基础数据库。完成主城区及滨河新区53.7平方千米三维地形场景建设。2003年以前,城市道路、建(构)筑物的测设由张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统一定位放线和管理,2003年以后,城市规划区以内由张掖市规划管理局管理,城市规划区以外部分由甘州区城乡建设局管理。测设工作由事前审批变成建设单位自主实施,职能部门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1981年,张掖市编制张掖城区总体规划,1983年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986年4月,张掖市结合国务院批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发展实际,着手修编张掖市总体规划。完成21个乡镇和238个中心村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2008年1月,张掖市城乡规划编制呈现一体化、多层次,纵深推进发展势头。
  市域层面编制。有张掖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等。
  甘州区层面编制。有甘州区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甘州区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
  2010年以来,张掖市、甘州区两级政府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全新定位,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把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黑河湿地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商更宜人的生态城市,基本形成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的“1+5”生态城市框架。
  “1”是指以老城区为中心:保护老城区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恢复自然人文景观,凸显文化名城风韵。
  “5”是围绕中心布局5个产业园区:在老城区以北,设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发展通道经济中的资源转化、建设循环工业加工项目提供宜商宜业平台。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老城区间,恢复3万亩天然湿地,精心打造全国离城市最近、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心城区以西建设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新区。在老城区南部,建设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紧靠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20平方公里离城市最近的国家级沙漠体育公园。从而使新老城区和谐共生,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有机统一,彰显“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特色风韵,建设宜居宜游宜商更宜人的生态特色城市。
  第二节 城乡建设
  1991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健全完善以城建委为主体的城市建设体系和以城关镇为主体的城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二者结合的城市管理双层机制,城市建设、管理、维护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1993年,市委、市政府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把城市建设重点放到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上,加快住宅建设步伐,房地产开发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形成以张掖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张掖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和张掖市经济适用住房合作社为龙头,民营建筑企业为补充的房地产开发格局。1994年,以创建全省一流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再发力,一大批开发小区开工建设,张掖城乡建设规模宏大,格局新颖、功能提升,成为城乡建设史上的最好时期。
  甘州区城乡建设工作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街道建设主要集中在四大主街及主要道路拓建、新建。房屋建设缓慢发展,新建新乐小区、富民小区、马神庙小区等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房屋征迁工作随着街道及住房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城区建设方面,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公园、广场,开始集中建设期。党寨、新墩、上秦等一批集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集中涌现。第二阶段:2000—2010年,围绕重点项目及开发小区建设,改建扩建大佛寺广场和中心广场、修建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市区主要道路改扩建和一批大型住宅小区等建设完成。第三阶段:2011—2016年,这一时期为城乡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时期。滨河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交通路网进一步优化,高档住宅小区集中出现(张掖碧桂园商住小区、华德御墅珑湾小区等),提升改造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统筹推进村镇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渐入佳境。2016年,城市供水普及率99%,城市燃气普及率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88%,城镇化率48.84%。
  街道建设 1991—1995年,建成甘泉巷、民主巷、统一巷、枫树湾巷道路。1996—2000年,开工建设南关至水泥厂道路。2001—2002年,完成欧式街一期工程建设,建成沿街欧式商业建筑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二环路工程。2003年,完成二环路一期工程西二环路、南二环路西段建设;开工建设交通巷商业步行街和欧式街二期工程。2004—2005年,新建、拓建南环路向西延伸段、劳动南街、民主东街、南出入城GZ45南出入城道路、县府街向南衍射短、西来寺巷等。完成交通巷商业步行街及两侧商业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马可波罗街二期道路工程和街区两侧建筑主体施工;完成西部高载能工业园区道路建设。2006—2007年,新建、拓建金张掖大道、南段、北段、县府街向南延伸段、新建街向南延伸段等7条道路。完成北大街延伸段道路建设。2007—2008年,市区新建拓改建东入城口、东沙湾巷、民主巷、北水池街、北水桥街、羊头巷等26条,完成工业园区敬候路、屋兰路道路建设。2009—2010年,完成滨湖路道路建设和滨河大道延伸段建设,开工建设水韵街和西三环路道路拓建;开工建设临泽北路道路工程。2011—2012年,完成滨河新区大成学校北侧道路、大成学校前广场道路、居延路等工程。完成临泽北路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滨河新区高台北路、昭武路、南湖、中湖环湖道路以及北湖环湖道路拓建工程。完成兰新铁路施工便道至规划民乐路道路范围内土方开挖、给排水管道埋设和沙砾石基础回填碾压等工作。2013—2014年,拓改建道路83条,长达82.6公里,总投资6.61亿元。其中,昭武路西段(含临泽北路以东300米道路)、白塔西街、甘泉东街、甘泉西街全部建成通车;临松街、高台北路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南华街、昭武东路、玉关路延伸段、丹霞东路向西延伸段完成全段道路路基沙砾石换填及配套给排水管网施工等工作,物流园区腾飞路、锦业路完成道路路基施工等工作,文昌路开工建设。北三环城市金边带水系和景观绿化工程、甘泉东、西街延伸段道路及配套给排水管网施工等工作完成年度任务,开工建设肃南南路、高台南路、宣化路。2015年,完成昭武东路、玉关路延伸段、丹霞东路向西延伸段、临泽南路及物流园区东环路铺油罩面;物流园区发展大道、腾飞路、锦业路及滨河路完成水稳施工;白塔街东段、临松东街、肃南北路、临松西街、文昌路及甘泉东、西街向南延伸段完成路基、管网及道牙石施工;南华街完成800米道路路基、管网及人行道施工;高台南路、肃南南路(一、二期)及宣化路工程完成路基施工2016年,完成高台南路(一期)、肃南南路(一期)、宣化路(一期)、屋兰路、临泽南路、南华街、临松东街、临松西街、白塔街、肃南北路等道路路面铺油罩面,铺油罩面总里程达14.1公里,总铺油面积32.47万平方米。
  房屋建设 1991年,维修完成247户居民,601间住房,11682.18平方米;1992年,全年商品房竣工建成面积32796平方米。1993年,居民建设临时门店109户,168间,2172.23平方米;单位建设临时门店61家,320间,9028.9平方米;居民翻修房屋89户,174间,2316平方米。1996—1997年,审批修建住宅楼65幢,208523平方米;修建综合楼51幢,82842.98平方米。1998—1999年,修建富民、马神庙、金安苑小区修建住宅楼19栋,57万平方米;审批修建其他地段住宅楼136栋,41.28万平方米。2001—2002年,审批修建各类商品房179项,建筑面积70.19万平方米。2003年,审批开工建设各类楼房70幢,建筑面积34.16万平方米。2005年,开工建设住宅楼54幢,开工面积12.21万平方米,竣工46幢,竣工面积7.61万平方米。2006—2007年,开工建设北辰丽家、新建街东沙湾、西大街延伸段兰园小区、新园小区、北关利民小区二期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楼房26栋、平房89栋,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2008—2009年,开工建设商品住宅楼51幢,建筑面积22.98万平方米。2010年,新建宁和园、滨河小镇住宅小区各类商品住宅12.6万平方米。2011年,新建金安水乡、金安润园等小区,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2012年,新建丹马时代、北辰丽家逸景园、恒嘉山水领秀住宅小区等小区,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2013年,新建崇圣嘉园、农垦曦华源、中和园、滨河明源、颐景嘉园等小区,建筑面积120.6万平方米。2014年,新建德和园、兰庭嘉园、白塔明清坊院、滨湖南苑等小区,建筑面积246.3万平方米。2015年,新建北興家园、八冶·南湖壹号、甘州府城景秀家园、天薇嘉苑、肃南裕苑等小区,建筑面积137.9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张掖碧桂园商住小区、金房瑞园、崇圣·润府、华德御墅珑湾等小区,建筑面积239.1万平方米。
  城区建设 1994—2000年,开工建设南大池小游园和游乐城。完成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并试车通水,建成土塔广场,完成大佛寺四周改建,建成特色广场和仿古建筑。完成鼓楼广场建设工程和土塔广场北侧改建,建成张掖市中心广场,总占地5.2万平方米。2004年,完成鸿宇综合批发市场商业用房主体工程建设,市场总占地10.12万平方米。2005年,完成南关小学新校址征地和教学楼主体工程;改造甘州市场,完成甘州市场商贸综合楼建设和国际家具汇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2006年,建成城市垃圾处理厂,设计日处理垃圾280吨。2008—2011年,完成张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及相关配套建设工作,推进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12年,完成滨河新区湖区8个入口广场建设。2013年,完成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及14个市、区部门业务用房主体工程施工,开工建设肃南裕苑、领秀山水·中央公园、中和园等住宅小区。2014年,完成滨河新区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张掖市地税局、甘州区城建等单位业务用房建设;建成张掖滨河新区体育公园标准体育运动场并投入使用;建成山丹路蔬菜便民市场。2015年,张掖西站站前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张掖大剧院主体封顶;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主体施工;张掖二中分校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完成主体施工;甘州府城完成府衙、城楼、商业街等景观设施建设。2016年,建成张掖二中分校、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期工程主体完工,二期基础完工,三期工程进行主体施工;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小城镇建设 1998年,上秦镇投资375万元,建成26户二层小康住宅楼6000平方米,建成镇财税办公楼621平方米,建成镇敬老院516平方米;大满镇投资285.1万元,铺设人行道1000平方米,建成二层小康住宅楼3500平方米;沙井镇投资36.92万元,建设门店27间52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1200平方米,栽植国槐等风景200余株;修建小康住宅4688户,其中楼房298户。2001—2002年,党寨、沙井镇等8个乡镇建设学校、卫生院等公建设施8项,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修建乡镇高标准小康住宅510户,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2003年,各乡镇修建道路16条,修建二层以上楼房33幢,建筑总面积37613.15平方米。2004年,规划建设各乡镇公建项目36项,总建筑面积43665.9平方米。2005年,大满、沙井、甘浚、党寨等4个重点小城镇建开工建设集镇和村镇道路17条,总长12.3公里;修建文化广场3处、农贸市场1处,占地1.82万平方米。2007年,各乡镇开工建设公建项目38项,开工建筑总面积3.3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小康住宅示范点15个,501户,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2010年,开工建设各类村镇建设项目120项,总建筑面积83.71万平方米;全区15个村在各自新建的居住组团内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供暖。2012年,党寨镇、大满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千村”重点小城镇。党寨镇组织实施集镇人行道改造工程和汪家堡村文化广场工程。大满镇完成集镇二环路建设。区上投资6020万元,推进“四化”(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示范村建设,乌江镇安镇村、上秦镇徐赵寨村、龙渠乡木笼坝村等15个村庄修建居住组团,配套建设住宅小区给排水、供暖、绿化等设施。2015年,以通村道路和文化广场为重点,完成道路建设111.03公里,新建文化广场7个。党寨镇下寨村、碱滩镇古城村被列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2016年,推进乡村道路、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农村危旧房屋改造 2009—2011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全区各乡镇改建农村危旧房19362户,其中整村建设157个点,14971户,新建单元住宅楼439幢,135.22万平方米;零散危旧房改造户开工4391户,46.5万平方米。2011年,全区各乡镇改造农村危房6450户,其中新建单元住宅楼5479户,57.52万平方米;零散危旧房改造户971户,11.17万平方米。2012年,各乡镇开工建设11919户,建筑总面积106.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1亿元,其中楼房11347户,建筑面积101.4万平方米,平房572户,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13年,全区完成危房改造5356户,其中楼房210幢、4769户;开工并纳入补助的原地翻建的零散改造农户587户。2014—2016年,全区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869户,其中12个精准扶贫村改造危房347户,其他村改造危房253户,五保户400户。
  城市保障性住房 1994年,新乐小区一期工程10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竣工,第一期居民乔迁新居。全市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9平方米。2007年,全年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5.5万元,保障542户1336人;购置廉租住房68套,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安置居民160人,维修危旧平房652问,建筑面积8802平方米。2008年,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2.6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4800平方米,为符合条件的4395户廉租户住房保障对象发放租金补助823万元。2011年,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3504套,基本建成372套。2012年,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1006套,竣工1530套。2013年,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6372套,竣工3447套。2015年,全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建设1671套,竣工755套;经济适用房新开工建设192套,竣工192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662套,竣工102套。全年争取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3319万元。2016年,全年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7989套,其中货币化补偿安置262户,新建棚改安置300套,实施棚户区改(扩、翻)建7427套。当年基本建成历年结转公共租赁住房及超计划租赁住房726套,分配入住102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34户3393人,发放金额168万元。通过摇号方式分配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549套。
  安居工程 2014年,甘州区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农村居民在滨河新区购房1471户。2015—2016年,甘州区农村教师、医务人员、乡镇干部在滨河新区购房457户。
  建筑市场管理 2011年,成立“甘州区建筑管理站”,主要负责辖区范围内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备案、核准,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主体责任履行质量;负责全区范围内工程质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2012年,全区开(复)工各类建设工程169项,建筑总面积118.43万平方米。全年对全区建筑施工工地进行7次全面大检查,检查建筑工程160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质量现场检查通知书”“停工(核查)通知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各类行政执法文书207份。2013年,全区开(复)工各类建设工程150项,建筑面积143.57万平方米。全年进行7次综合执法大检查,依法核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161份,“停工(核查)通知书”129份。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14年,对在建的198项工程开展4次拉网式执法检查。对全区8家液化气充装企业进行5次安全生产检查,依法核发各类行政执法文书373份。2015年,全年监督建筑工程(基础、主体)分部验收71项,竣工验收备案35项,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全年监管各类建设工程205项,建筑面积263.55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审查备案154份,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备案192份。2016年,办理质量安全备案手续1017项,建筑面积1055.4万平方米。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备案1214份,参与基础、主体验收148项。加强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检查面积360多万平方米,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意见2100多条,核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整改通知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停工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政执法文书631份,检查覆盖率100%。
  招标投标管理 2012年,“甘州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成立。主要负责滨河新区和甘州区限额以下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和定标活动的监管工作。2013年,监督工程招投标268项,招标建筑面积171.38万平方米,中标价25.26亿元。2014年,监督各类招投标项目294项,建筑面积134.13万平方米,中标价30.27亿元。2015年,甘州区招投标监管工作分3个片区,分别由张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张掖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甘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监管。其中,老城区由张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监管;东北郊工业园区由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监管;滨河新区及甘州区城市规划区以外由甘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监管。全年监督公开招标项目237项,建筑面积91.84万平方米,中标价19.56亿元,工程入场交易率100%。备案非国有投资项目直接发包92项,建筑面积84.58万平方米,中标价10.09亿元。2016年,甘州区行政管辖区内所有房屋和市政工程招投标监管工作均由甘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全年监管公开招标项目350项,中标总金额22.26亿元;监管非国有投资项目直接发包项目86项,发包总金额22亿元;审核备查建设项目招标控制价280项。
  房屋拆迁 2013年,成立“甘州区城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区房屋征收拆迁工作。2013—2014年,甘州区房屋征收项目21处,征收11处,分别是西一路乌江镇家属院片区、县府街三馆建设项目、张中公寓建设项目(原工艺美术厂)、长寿街中药提炼厂、南大街轻机厂开发项目、美联国际开发项目(水泥厂厂区及家属院)、华谊小区开发项目(西关面粉厂)、金阳名邸开发项目(西盘旋路)、北环路邮电宾馆对面富源开发公司老旧楼房开发项目、南环路建设银行片区(新闻大厦对面)、南环路物价局家属楼。2015年,配合张掖老街暨甘泉公园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文庙巷棚户区改造项目、西来寺巷棚户区改造项目、东仓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增福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5处征收拆迁区域边293户搬迁,面积15000平方米。配合祁连路道路建设项目、大佛寺周边改造项目、马神庙街西侧棚户区改造项目、北环路邮电宾馆对面老旧楼房开发项目、木塔西侧张中公寓及家属区片区、南环路建设银行片区等6处征拆项目,完成853户居民搬迁,拆迁面积95406平方米。完成城区老旧房屋现状调查摸底与绘图工作。经摸底,老城区东、南、西、北四大街区老旧平房及老旧楼房共4628户,建筑面积312289.33平方米。2016年,完成民主东街文庙巷市邮政公司分拣中心(原电杆厂)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劳动街小学东侧6户平房搬迁、拆迁任务。完成区域内460户搬迁,拆迁面积2.2万平方米。完成甘州区医院住院部东侧居民房屋征收拆除工作。
  重点公园、建筑物、公共场所、街区 公园。甘泉公园:位于张掖市城区北侧,东临解放巷,西靠劳动北街,南接大衙门街和北水桥街,北与北环路毗邻,占地11.6万平方米。公园1982年建成投入运营,公园有儿童游乐园和垂钓园。甘泉公园发挥重要的旅游、环境调节、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
  润泉湖公园:2006年开工建设,2007年成立“甘州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公园规划面积1826亩,其中苇溪原生态保护范围700亩,湖区水域面积661亩,栽植各类树木花卉58万株,种植草坪1050亩。公园突出“绿色、人文、运动”三大主题,遵循“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多岛屿、多芦苇环绕、多文化元素配置”原则,秉承“亲水环境、植物景观、人性空间”的设计理念,建成四季常绿、鸟语花香、苇溪连片、湖水荡漾的生态型湿地公园。2009年12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1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张掖滨河新区人民公园:位于滨河新区中央商务区,总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花岗岩地面、绿地、假山、水系、喷泉、公厕、木栈道、公园道路、照明景观、丹霞地貌景观等设施。项目由上海特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工程施工标段共划分为3个标段,分别由张掖市隆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聚隆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裕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金昌恒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监理。公园2013年开工建设,铺装花岗岩板地面3.8万平方米,绿化种植面积9300平方米,安装架设各类景观灯570盏,铺装木栈道1900平方米,建设丹霞地貌景观两处、景观石造景一处。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南大池公园:坐落于新建街,与甘泉社区毗邻,总面积20000平方米,2016年开工建设。南大池公园是市区内唯一一处坐落于居民小区内的湿地公园,湖区水域面积达13000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花卉5万余株,公园内有天然蒲苇、栖息的候鸟、水鸭等,园内亭台画栋、廊环迂回,绿树环绕,环境优雅。
  地标性建筑。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坐落于张掖市东大街盘旋路西北侧,是张掖首家四星级现代化涉外商务酒店,由煤田地质局一四五队投资,占地11亩,高61.5米,主楼14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酒店有客房153间、床位数247张,开业以来,成功接待“绿洲论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等重大会议活动,获得“甘肃省食品卫生量化管理A级单位”“甘肃省客房卫生量化管理A级单位”“甘肃省优秀旅游星级饭店”“甘肃省十佳四星级饭店”等荣誉称号。
  张掖市天域国际酒店: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市甘州区南街小什字甘泉文化广场,与“土塔”“山西会馆”“大佛寺”隔路相望,酒店总占地4200平方米,经营面积18000平方米,8层,有客房137间,床位数232张,配套设施齐全,拥有餐饮、KTV、客房。
  祁连山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市甘州区西二环路东侧,酒店西靠连霍高速公路及西关车站,距火车站6公里,距市中心广场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火车站6公里。酒店拥有8层主体大楼1栋,裙楼高2层,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有30个车位的停车场。床位数121张,大、中、小会议室3个,配备有高端信息化会议系统。
  张掖电力大厦: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城区西街大什字西北角繁华地段,高16层,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2011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酒店拥有客房104间,床位183间。
  张掖嘉亨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市县府街延伸段30号,隶属张掖嘉亨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酒店占地6500平方米,总建筑、营业面积12600平方米,高9层。酒店拥有客房92间,床位数164张。酒店拥有大小会议室、大型宴会厅及宴会包厢、娱乐中心等设施。
  张掖新城大酒店: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大成学校对面,有客房104间(套),床位数184张,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张掖绿洲假日酒店:四星级酒店。地处张掖新城与旧城交融地段,酒店整体建筑面积约13400平方米,酒店为单体独立建筑,地上建筑10层,地下一层。酒店有客房116间,床位数202张。有乘客电梯2部,标准停车位100个,负一层设有康乐中心。
  张掖甘州宾馆:地处张掖市商贸中心,距张掖市标志性古建筑钟鼓楼约50米,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于此,周边电影院、购物中心、超市、小吃城、游乐场所等服务设施齐全;宾馆周围有木塔寺、西来寺、张掖钟鼓楼等多个景点,出游方便。宾馆有各类客房101间,床位数181张。
  张掖邮电宾馆:地处张掖城区北环路什字西北角,南临钟鼓楼,北依张掖湿地博物馆,与河西学院、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甘泉公园咫尺之遥。宾馆有客房65间,床位125张。
  金安宾馆:地处张掖城区南环路延伸段,是一家集咖啡古玩、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三星级酒店。宾馆为宾客提供各类客房和不同形式的中餐佳肴,还设有旅游商场、国际国内旅游、交通票证、各类信用卡结算等服务及设施。
  甘州明珠: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南环路与新建街相交,十字东南角,东临张掖市建筑设计院,南靠饮马河与馨宇丽都小区毗邻。由甘肃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甘肃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组织施工,工程由两栋建筑组成,北临南环路与爱家装饰城相对的为一栋4层框架商业楼,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南靠饮马河与馨宇丽都小区相邻的为一栋3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
  金张掖国际大厦:地处张掖城区中心广场西东北角,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是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是张掖地区体量最大、业态最全、设备最优的综合商业企业。通过力求与国际接轨的商业规划及经营管理模式,力争引领张掖消费新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消费和综合服务等诸多功能。
  广电大厦:地处张掖市甘州区南大街220号,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投资2500多万元。2002年8月动工,2005年全面竣工。大厦建设采取以地招商、联合开发的办法,建成全省县区级一流的广播传输中心、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由此甘州区广播电视事业跨入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
  新闻大厦:地处环城南路县府街什字西南口,始建2005年,2008年竣工交付使用。采取单位联建投资和市场化开发融资等多种形式兴建,整个工程由新闻大厦主楼及副楼组成。整个工程建筑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总投资6670万元。大厦立面造型为点式塔楼,设计楼高20层,建筑高度78.3米,是集办公、商贸、宾馆、餐饮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志性建筑。
  金阳国际大酒店:地处甘州区西关盘旋路西北角,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64000多平方米。其中,饭店设在大厦的1—7层。饭店设计装修以汉唐文化为主题,结合明清元素,综合家居艺术、陈设艺术、玉器名画艺术为主。
  张掖市全民健身中心:地处北大街与北环路交叉处向北350米路,2008年6月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30亩,总投资2000万元。主体建筑为全民健身中心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内设篮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形体健美馆、乒乓球馆、台球馆、力量练习馆、全民体质检测中心、休闲区、洗浴区、体育用品部等。全民健身中心是张掖市最大的体育建设项目,也是2008年全市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新世纪商城:位于张掖市中央商务区黄金地段,200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个多亿,高为78米,商业用房3.78万平方米,商品住宅4.6万平方米,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仅商业大厅及265个独立商铺预计每年增加税收1000万元以上。
  甘肃新乐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14日成立,现拥有10家分公司,48家连锁超市,2个专业市场,营业面积72000多平方米,从业人员2600多人,是张掖市新型民营商贸流通企业。
  金房大厦:1995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1999年10月建成,一、二楼商场,三楼大酒店。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处甘州区大衙门街解放巷,与甘泉公园、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相邻,总投资193万元,完成投资140万元。
  “金张掖——献给时代的明珠”:张掖市市标,1998年建成,高21米,主雕为不锈钢,基座为红色花岗岩,寓意“塞上江南,丝路明珠”。艺术地体现了张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鼓楼绿苑:1998年一期工程建成,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种植草坪2000平方米,铺设人行步道1000平方米,摆放盆花2000盆。
  张掖甘州中心广场:位于张掖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核心区域甘州区,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是城市中心区的环境精品。中心广场不仅是张掖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以其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成为张掖新城的标志,是张掖打造生态绿城生动缩影。广场每部分设计都精心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
  滨湖休闲广场:滨湖休闲广场是滨河新区的核心区域,是集休闲健身、文艺演出、音乐喷泉、啤酒烧烤于一体的综合多功能区,是自驾游、骑行、徒步爱好者的新天地。
  此外,张掖老城区还有黑河水电、河西大厦、商贸大世界、飞天大楼、南百大楼、国茂大厦、博盛大厦、鼓楼商厦、新华商城、人民商场、春风商场、金张掖河西大厦等。
  重点街区。明清街:建于1996年,系仿古建筑,全长323米。房屋建筑全仿明清时期甘州旧城官署民居风格构建而成。明清街是集多地特色餐饮、排档、仿古文化为一体的街区。1998年被省旅游局命名为“甘州五景”之一,为全区著名的旅游餐饮景区。
  欧式街:始建于2001年夏,是甘州区的一条仿欧式风格的街道,整街汇集了各类酒吧、KTV、特色餐厅、烧烤吧,是甘州区的休闲娱乐一条街。街中心塑有甘州区的地标建筑马可波罗雕塑。福音堂旧址与之毗邻。整个街道共分为A、B、C、D四段,中间路段是马可波罗的雕像。街面建筑共三层南至西街电力大厦路口处、北至北环路胡家园子路口。
  金脉步行街:地处交通巷中段,与甘州风味小吃城咫尺相望,是张掖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入驻商户100多家。金脉步行街是甘州区离钟鼓楼最近的步行街,是集品牌服饰和部分中高档餐厅为主的商业步行街。
  大佛寺文化街区:大佛寺文化街区是以大佛寺为核心的文化商业街区,是集张掖古玩字画、玉器钱币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区。
  金张掖大道——农家乐一条街:金张掖大道是甘州区农家乐较为集中的一条街,道路宽敞,交通便利。
  玉关路新城商业街(宁和园)玉关路:地处西街延伸段,近年来围绕宁和园小区已集结众多餐饮娱乐商家,其中有宾馆、酒吧、KTV、茶餐厅、火锅。
  万寿商业街:位于甘州区南大街广电大夏南侧,是张掖市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商业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由张掖市源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两亿元开发建设。2015年11月建成开业。入住商户70余家,安置从业人员400余名。商业街两边商铺以品牌女装经营为主,其中万寿商业中心一层以经营童装、童鞋、儿童玩具为主,二层为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室内儿童主题乐园,三层以经营特色餐饮为主,是张掖市首家步行街加商业的综合体模式。
  此外,张掖城区还有仁和广场、甘泉文化广场、土塔广场、大成广场等。
  第三节 城市管理管
  理体制改革 1991年以来,城市管理以城关镇管理为主体。1996年张掖市城市管理办公室成立。2002年更名“甘州区城市管理办公室”。2003年,张掖市和甘州区进行事权划分。2004年甘州区城市管理办公室整体上划,机构名称变更“张掖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为张掖市建设局管理的下属事业单位。2005年张掖市成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2006年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加挂“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的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同年8月,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和直属大队。同时设立公安局城市管理治安大队,与执法监督科合署办公。
  市区事权划分后,城市管理实行以市为主、直接管理体制,市城管执法局负责规划主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划区内张掖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管理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由甘州区负责,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行使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方面涉及城市管理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对规划区内单位和个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13年,根据《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理方式调整实施方案》,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市区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2014年,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编制随事权整体下划至甘州区,城市管理实行市区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
  市容市貌管理 1997—1998年,开展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建管并举、建管分离、条包块管、块块为主”工作机制。2000年,张掖市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2001年以来,结合城市化战略实施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展活动。2003年,以城市净化工程、城市畅通工程等活动为契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重点对马路市场、乱摆乱放、乱张乱贴等问题进行治理整顿。2006年,城市管理全部上划张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工作延续以往,重点围绕市容市貌、户外广告整治等开展。2007—2008年,以“素质教育年”“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为载体,开展南环路、南大街、县府街、西大街、东大街示范创建工作。2009—2010年,配合城市街道基础设施及市政设施改造,确定县府街、南环路、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为城市管理示范街。2011—2012年,聚焦服务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发展,组织力量集中对民主东街店外堆放五金日杂,回民街店外挂卖牛羊肉、门前堆放羊头羊杂,南二环路店外经营钢材、木材和占道加工彩钢石材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2015—2016年,重点整治中心城区占道经营、流动叫卖、马路市场。
  公益设施管理 供水。供水情况:1990年底,城区有547个单位和1.34万户居民、4.57万人用上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67.8%,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1997年,张掖市供水扩建工程开工。土建工程1998年10月试车通水。2002年,全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9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售水量112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833万立方米。2010年,城市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城市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至2016年,张掖城区有水厂三座,占地79.98亩,设计日综合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属深层地下水,供水管网达394.5公里,供水覆盖率达99%,承担张掖老城区、滨河新区、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周边乡镇7.5万户、20万人口和485家企事业单位生活、生产供水。生活用水0.2290亿立方米。
  水价调整:1991年10月起,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30元,未安装水表的每月每人0.40元,机关事业单位用水每立方米0.40元,生产经营性用水每立方米为0.50元,基建用水每立方米0.60元。1994年8月后,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0.45元,行政事业单位用水每立方米0.60元,生产经营性用水每立方米0.75元,基建用水每立方米0.90元,没有安装水表的居民,每人每月按0.60元执行。1995年7月后,居民生活用水调为0.60元/立方米,机关事业单位用水调为0.80元/立方米,生产经营性用水调为1.00元/立方米,基建用水调为1.20元/立方米。2000年7月后,居民生活用水调为0.75元/立方米(未装水表的居民每人每月1.00元),工业用水调为1.10元/立方米,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调为1.10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调为1.40元/立方米,建筑施工用水调为1.80元/立方米。2001年4月起,居民生活用水调为0.85元/立方米(未装水表的居民每人每月1.30元),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调为1.20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调为1.60元/立方米,建筑施工用水调为2.00元/立方米。2006年4月起,居民生活用水调为1.30元/吨,工业用水调整为2.00元/吨,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调整为1.60元/吨,经营服务用水调为2.00元/吨,基建用水调整为3.00元/吨,特种用水10.00元/吨。2010年4月起,居民生活用水调为1.45元/吨,工业用水调整为2.10元/吨,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调整为1.80元/吨,经营服务用水调整为2.20元/吨,基建用水调整为3.30元/吨,特种用水继续执行10.00元/吨。2015年9月起,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分为三级,价格级差为1∶1.5∶2,第一级用水量根据确保居民基本用水确定,水量为125吨/年,水价为1.45元/吨;第二级用水量根据改善和提高居民质量确定,水量为126—180吨/年,水价为2.20元/吨;第三级水量根据市场价格满足特殊需要确定,水量为180吨/年,水价为2.90元/吨。2016年9月后,张掖市物价局将工业用水、商业用水归并为非居民用水,价格为2.1元/吨,自2016年11月1日起执行。
  排水。2014年,张掖城区有配套污水管网284.7公里。2015年,张掖城区有供水管道长度约207.1公里。至2016年末,张掖城区有供水管道394公里。城区内有排水井2683座,其中污水井1165座,雨水井1518座,排水管道30.93千米,均为雨污混流。
  污水处理。污水情况:全区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258.9838万吨,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9891.266吨,氨氮235.139吨,石油类2.016吨,挥发酚0.219吨,生化需氧量3896.647吨,氰化物1.15千克,砷163.53千克,铅411.41千克,镉74.56千克,汞0.13千克。废水类型主要是工业污水,排水去向主要是山丹河和黑河。
  污水处理:2002年,日处理污水6万吨张掖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采用脱水工艺,脱水活污泥可作农林肥料。2013—2015年,启动建设日处理污水8万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03年6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0058.36万元,日处理污水4万吨,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0年实现满负荷运行。二期工程2012年12月底动工建设,投资7800多万元,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4万吨,2015年9月进水联动试车,达到设计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3座,设计日处理污水4万吨。
  污水处理费:2002年12月起,甘州区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为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0.30元/立方米,建筑工业用水0.40元/立方米,经营用水0.50元/立方米。2008年10月后,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0.80元/吨,非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1.00元/吨。2016年7月起,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0.95元/吨,非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1.40元/吨。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张掖市城市垃圾处理厂主要分为填埋区和生产生活管理区两部分。垃圾填埋区占地23.63万平方米,总库容113.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2.3万立方米。生产生活管理区总占地3000平方米,建设砖混结构办公、计量、机修、水泵房、配电室和仓库,以及值班、淋浴、厕所等辅助用房390平方米。
  垃圾处理情况:2007年以来,按照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程,落实环境保护各项要求,做到日清、日填埋卫生处理,加强灭蝇消毒工作,定期维护垃圾处理场内气体导排系统,杜绝二次污染。垃圾清运采用防风、防抛洒遗漏等措施,杜绝运输过程中垃圾飘散。2008年,经甘肃省建设厅检查评定达到无害化处理Ⅱ级标准。至2014年底,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至2016年底,进厂总垃圾量
  33.61万立方米。
  供电。供电网络:1998年以前,甘州城区供电变电站仅有110千伏新墩变电站和火车站变电站,主变容量11.45万千伏安,10千伏公网线路10条。2002年以来,随着330千伏张掖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和110千伏火车站变电站、新墩变电站全部设备改造;110千伏上秦变电站建成投运和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开工建设,形成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的环形结构电源点网络,城市供电能力显著加强。至2009年底,城区供电变电站有3座,分别是110千伏新墩、上秦、火车站变电站;10千伏开闭站3座,分别是合盛、新世纪、龙王庙开闭站。10千伏公网线路42条,高压线路总长约280.82千米,低压线路总长约343.58千米;公用变压器587台、容量为8.32万千伏安;专用配电变压器389台、容量为7.78万千伏安。总计配变容量16.1万千伏安,用户62345户。至2009年,甘州城区10千伏线路遍及市区、东北郊工业区、东城区、北城区、市区中心、城区西南部、平原堡镇,主干线长度106.02千米,线路总长度285.121千米。
  用电情况:1998年,全社会居民生活年用电量4907万千瓦·时,非居民生活年用电量1859万千瓦·时。2000年,商业用电904万千瓦·时,直供直管商业性质用电客户369户。2003年开始,甘州城区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非居民照明用电、商业用电、非普工业和普通工业用电、大宗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农业排灌用电七大类。2008年,直供直管非居民生活用电客户3641户,全社会居民生活用电量达19119万千瓦·时,直供直管用电居民50971户。2008年商业用电客户达4826户,商业用电量达6009万千瓦·时。2009年,直供直管用电居民55753户,非居民生活用电量达4090万千瓦·时。商业用电量8875万千瓦·时。至2014年底,张掖城区道路照明灯22752盏,安装路灯道路长度260.30公里,照明总用电量1283万千瓦·时,照明装灯总功率3520千瓦。
  收费管理:2002年前,张掖供电公司收费方式分“坐收、托收、银行储蓄下账”三种。至2015年,逐步实现“银电联网”,在原工商银行基础上,增加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批量代扣和实时代收电费业务。开通电信、移动手机短信发送停电通知和催缴电费信息业务。与电信公司签订“电费代收协议”,开展电费代收业务,实现“同城异地缴费”。逐步拓展缴费渠道,打造城区“十分钟缴费圈”和农村“村村缴费点”,方便客户选择交费方式,电费回收率100%。
  电价调整:1999年,出台居民阶梯优待电价,规范物业小区及各类转供用户用电价格,明确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收费标准。2004年起,居民生活用电价格调整为0.49元。2007年,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降为每千瓦·时加价0.07元,地表水超基数农业排灌电价降为每千瓦·时加价0.02元。2012年7月起,居民生活用电执行正阶梯电价。对“一户一表”居民用户,执行省内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用户,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15元执行。2014年,甘州区电价分为五大类: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包括农业生产用电、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包括商业用电、非工业、普通工业、非居民照明用电)、趸售用电价格。
  供热。供热情况:20世纪90年代,城镇冬季供暖方式主要有集中供热、分散燃煤锅炉供热、地源热泵新技术供热、电采暖、燃气壁挂炉分户采暖等几种方式。1996—2003年,城区建设集中供热点36处。关闭小锅炉189个,集中供热面积达210万平方米。1998年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由市恒达热力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占地77.8亩、总投资14122万元。集中供热工程采用水水交换先进供热工艺,通过17座热力供应站把热能输送到千家万户。2002年全年供热面积482.5万平方米。2004年工程建成并开始部分区城联片供暖。2005年全年供热总量739万吉焦,供热面积5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362万平方米。2006年,全年集中供热总量109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98万平方米。2015年,城区采暖建筑面积约828.2万平方米。城区实现集中供热的采暖建筑面积约624万平方米。2007年以后,城市集中供热面积逐年增加。至2016年,城市集中供热面积928.8万平方米。
  供热项目:张掖市城区集中供热一期项目2002年开工建设,2004年投入试运行,2006年完成工程整体建设,新建热源厂1座,新增热源规模232兆瓦(4×58兆瓦),即4台水容积80吨的热水锅炉;新、改建换热站22座,直埋敷设一级供热管网11.5千米,完成投资15174万元。张掖市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2400万元。一、二期项目建成热源厂1座,锅炉6台,计520吨,建成一级管网30千米,换热站58座,形成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2013年,城区热电联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设中继泵站一座,供热主管网四段,分别是电厂—中继泵站、中继泵站—滨河新区、老城区、东北郊开发区。2015年投入运行,供热面积预计1100万平方米。
  供热价格:1994年,甘州区供暖价格6.50元/平方米。1995年,张掖市供暖价格10.00元/平方米。1998年,张掖市供暖价格12.00元/平方米。2001年,张掖市供暖价格居民住宅取暖费为13.50元/平方米,单位办公取暖费为14.50元/平方米,经营服务取暖费为15.50元/平方米。2004年,居民住宅供暖价格调整为16.20元/平方米,办公用房供暖价格调整为17.40元/平方米,经营用房供暖价格调整为18.60元/平方米。2008年,居民住宅供暖价格调整为22.00元/平方米,行政事业单位与经营单位的供暖价格统一合并为非居民供暖价格,调整为25.00元/平方米。2012年,居民供暖价格由22.00元/平方米调整为25.00元/平方米,非居民供暖价格由25.00元/平方米调整为29.00元/平方米。
  供气。1990年以来,张掖城区开始出现液化气供应,2011年以后,液化气、天然气混合供应。
  供气公司:至2016年,张掖城区有石油液化气加气站15家。其中,有液化石油气充装站8家(含车用液化气充装站6家),氧气充装站2家,溶解乙炔充装站1家,二氧化碳、氩气充装站1家,天然气车用气瓶充装站3家。
  用户情况:2002年,全区家庭液化气用户24667户。2003年,全区液化气家庭用户24667户。2004年,全区液化气家庭用户24877户。2005年,供气总量2323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2119万立方米,全区液化气家庭用户25775户。2006年,供气总量2335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2169万立方米,全区液化气家庭用户25950户。
  供气工程:张掖城区天然气工程2010年8月开工建设。至2015年,投运中压管网
  90.4公里(含小区庭院中压管道)、投运小区庭院低压管道87公里,投运阀井388座,置换通气居民小区162个,通气点火居民用户4.6万户,投运公服用户92户(其中锅炉用户18户),转供CNG加气站2户、小型工业用户1户。供气公司主要是张掖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全区用气人口20万人。
  液化气价格:20世纪80年代,液化气属于计划供应商品,张掖城区液化气使用零星出现,用户主要是单位职工家庭,大多是单位作为职工福利,条件好的单位固定时日,集体用车前往玉门拉气。而城区零星用户只能就地在张掖定点气站罐气。液化气价格由政府定价,主要依据不同时期液化气供求情况,实行差率控制,批发价在出产价基础上,浮动3%,零售价在批发价基础上浮动6%。价格每瓶20元到50元不等。20世纪90年代后,液化气供应有计划内供应和计划外供应,计划内供应价格低于计划外供应。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液化气价格价格一直呈上扬趋势,价格从50元到60元,后又到80元、90元、120元不等。2012年以后,液化气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其中2014年液化气每公斤8.20元,2015年液化气每公斤7.20元。
  天然气价格:2012年11月,居民生活用气价格2.10元/立方米;家庭壁挂炉采暖
  1.89元/立方米;集中供暖锅炉用气1.80元/立方米;汽车加气3.50元/立方米;工业燃料用气2.40元/立方米;商业用气2.60元/立方米。2015年9月,居民生活用气及壁挂炉采暖用气分别确定分档气量及价格。其中,居民生活用气:第一档,用户年用气量在200立方米以下,气价2.10元/立方米;第二档,用户年用气量在201—230立方米之间,气价2.50元/立方米;第三档,用户年用气量在230立方米以上,气价3.20元/立方米。壁挂炉采暖用气:第一档,用户年用气量在1800立方米以下,气价1.89元/立方米;第二档,用户年用气量在1801—2100立方米之间,气价2.30元/立方米;第三档,用户年用气量在2100立方米以上,气价2.90元/立方米。
  园林绿化。绿化成就:1998年,全面启动“城市绿化美化年”活动,将绿化美化任务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主管部门与103个单位、部门签订绿化责任书,制作“绿化三包”标志牌400多块,四环路及其他街道绿化带全部配植花草,实现美化,五大出城口实现“一路一树一花、一街一色一景”的多层次绿化景观。2003年,全年绿地面积360.2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2平方米。200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72平方米。启动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城市湿地保护工程及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2009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7平方米。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张掖城北湿地公园被列入第六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7平方米。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相继命名。2007—2013年,重点开展张掖国家润泉湖公园绿化、张掖滨河新区绿化工程、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绿化。2014年,完成居住区绿化16.87公顷。2016年,完成甘州府城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
  古树名木管理:1999年、2004年、2008年,甘州区分别对区域内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登记建档工作。经查,甘州区现存古树57株,古树群2处,主要分布在安阳、甘浚、明永、花寨、沙井等乡镇和城区。其中,白榆5株,侧柏7株,圆柏1株,国槐3株,云杉1株,刺玫24株,臭椿2株,杏树1株,桑树1株,杨树8株(其中小叶杨1株、二白杨7株),柳树4株(其中绦柳1株、旱柳3株);古树群2处分别为沙井镇东五村胡杨群和新墩镇北关二社胡家园子古梨树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重新标准编号,按国家有关要求规范管理编号,对个别古树名木进行重新鉴定,挂牌登记造册,设立电子档案,包括图片、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等各种数据信息;对北关62.5亩胡家园子,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的要求和标准,做好浇水、除草、修剪、施肥、防虫灭病等养护工作,428棵古梨树长势良好。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至1990年底,全市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76.25万,人均9.1平方米。1990年以后,成立张掖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张掖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发中心和新乐房地产开发总公司3个国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形成以国营为主、民营为副的房地产开发格局。
  房地产开发 1994年,张掖市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全年完成投资9202万元,竣工建设项目12项,全市城市人均使用居住面积8.9平方米。1998年,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3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20.2平方米。200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15.22万平方米,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8.67万平方米。2003年,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68平方米。2005年,全区16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9023万元,新开工房屋面积24.7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万平方米。2006年,全区30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5054万元。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30.67万平方米。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7.68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居住面积26.76平方米。2007年,全区33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5487万元,开工房屋面积34.32万平方米,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9.72万平方米。2008年,全区31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3270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2.6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4800平方米,为符合条件的4395户廉租户住房保障对象发放租金补助823万元。2009年,全区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0430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630套、5.1万平方米,廉租房667套、3.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174万元,保障对象达11476人。2010年,全区46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5859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192套、1.7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2573套10.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171万元,保障对象达5901户14444人。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9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3504套,基本建成372套。2012年,全年完成投资15.4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6套,竣工1530套。其中,廉租房新开工建设72套,竣工144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150套,竣工362套;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建设300套,竣工3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建设484套,竣工724套。全年农村危旧房改造开工11048户,竣工10880户,竣工面积1033600平方米。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9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6372套,竣工3447套。其中,廉租房新开工建设96套,竣工96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216套,竣工144套;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建设500套,竣工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建设5560套,竣工2707套。2014年,全年完成投资20.50亿元,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66套,竣工586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466套,竣工406套;经济适用房新开工建设400套,竣工180套。2015年,全年完成投资17亿元,下降17.1%。其中,住宅投资12.01亿元,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1671套,竣工755套;经济适用房新开工建设192套,竣工192套;公共租赁住房新开工建设662套,竣工102套。201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29.6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3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1.36万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建设 2006年,甘州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主要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为主,建立以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及棚户区改造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实物分配和住房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2007年,争取廉租住房专项资金200万元,修建和购置廉租住房68套。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542户,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25.5万元。2008—2010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1.12亿元,在宁和园、利民小区、逸景园等小区修建保障性住房2747套,以公开摇号方式进行配租、配售。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979户(39564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3182万元。2011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1574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72套。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043户(14649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185万元。2012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2344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22套。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728户(11279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898万元。2013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1.69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12套。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940户(9161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743万元。2014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2.15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466套,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13户(7472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550万元。2015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1.0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662套。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68户(4454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307万元。2016年,争取保障性补助资金3.51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8585套(户)。其中,老旧楼房改造7601套,新建安置房349户,货币化安置635户。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77户(3431人),调整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将每人保障13平方米、每平方米5.2元的标准调整为每人保障16平方米、每平方米6.5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364万元。
  老旧小区改造 2014年,金安苑小区争取国家财政、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实施小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14.7万平方米,对金安苑小区安、居、乐、业4个区域计52栋楼宇实施外墙保温、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供热管网热平衡、楼道粉刷、外墙文化砖粘贴等节能改造。2016年,完成2000年之前建设的金安苑小区安、居、乐、业4个区域老旧楼房改造,总建筑面积14.92万平方米,46栋住宅楼、1651住户。改造内容主要是对房屋本体、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造,从硬件上提升老旧小区的服务功能,实现老旧小区整体“提档升级”。2016年,建设金安苑小区立体车库,占地1005平方米,立体停车位255个。
  2016年,甘州区贯彻执行《新建房屋建筑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全区公共建筑节能达50%,居住建筑节能达65%,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比例达97%,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率达75%。争取清雅甘州既有建筑色彩及节能改造资金2500万,分两期主要对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县府街、南环路、青年西街、文庙巷、西来寺巷(含东仓巷、增福巷)等9条街路沿街和9个老旧小区及老旧楼房中的368幢建筑进行色彩及节能改造,建筑面积125.35万平方米。一期改造完成县府街、南环路38幢建筑,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清洗修补符合色彩规划建筑物28幢,建筑面积12.95万平方米;二期开工改造剩余街巷建筑49幢,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清洗补修外立面的沿街建筑68幢,建筑面积34.52万平方米。开工改造9个老旧小区及老旧住宅200幢,建筑面积66.52万平方米。
  房地产管理 1991年,私有房屋原未登记现申请登记发证34户,109.5间,1699.95平方米;私产交易变更登记发证28户,96.5间,1293.45平方米;注销登记28户,96.5间,1293.45平方米。办理私房买卖38件,买卖私房147间,2058.4平方米,成交额406656元,代财政局收取契税10227.36元。1993年,完成私产变更、转移、注销登记78户,面积18018.87平方米,以上通过产权登记,收入登记费57879.62元。完成办理私房买卖21户,房屋65.5间,面积923.91平方米,成交额123340.95元,代收契税7394.46元,收管理费5958.41元,收评估费1242.41元。1996年,张掖市房管局产权产籍建立管理所完成单位产权登记79处,登记面积25.32万平方米,发证28处,发证面积7.49万平方米;私产登记460户,面积31812平方米,发证357户,发证面积25950平方米。1997年,办理单位产权登记39处,登记面积158534.52平方米,发证70处,发证面积18954平方米;私产登记677户,登记面积45709.3平方米,发证1217户,面积89209.1平方米。1998年,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105处,登记面积39.8万平方米,发证32处,发证面积14.6万平方米。修图补籍标准化,图幅达53处,修补测面积88.6万平方米。办理房产证抵押登记274起,抵押各类房屋价值达4000多万元,收取抵押管理费17.5万元,产权档案达省一级标准顺利通过验收。房屋买卖交易1222处,面积10.09万平方米,收取管理费33万元,为国家代征契税6.84万元。房屋租赁登记备案673户,面积2.73万平方米,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4处,预售面积2.3万平方米。1999年,办理单位产登记52处,发证168处,发证面积26.27万平方米,办理私产登记1917户,发证2721户,发证面积达19.87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发证430起,抵押房屋面积达18.501万平方米。2000年,产权产籍监理所与房地产交易管理所两所合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646处,登记面积40.58万平方米,发证3966处,发证面积52.97万平方米,办理房屋抵押手续652户,抵押面积12.49万平方米。2001年,全年登记2469处,面积57.7万平方米,发证3015本,抵押1803起,抵押面积58万平方米,房屋买卖407宗,7.08万平方米,交易金额达3000余万元,商品交易409户,面积3.87万平方米。
  拆迁安置 1990年,旧城改造拆迁工作拉开序幕,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旧城区改造拆迁模式,推进旧城改造。主要以拓建城区东、南、西、北四条主干道及欧式街、青年西街、民主东街等其他20余条次干道为重点,梳理交通网络,改善道路拥堵现象,改善城市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富民小区、新世纪小区、马神庙街小区、馨园小区等住宅小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保障居民住房的消防、安保及质量安全。全面提升欧式街、商业步行街等街区的商业、办公、居住及餐饮娱乐功能。提高城区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有偿用地方针,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产业,实现城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保护和开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大佛寺、木塔、山西会馆等文物古迹,保留城市传统文化特色,发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效益。吸引和争取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旧城区改造建设,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城市经济结构换档升级。扩建和新建中心广场、鼓楼广场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公共场所。在街道、广场、公园,以及住宅小区规划布局行道树、绿化带等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至2016年底,完成8670户,32115.5间搬迁户拆迁任务,拆迁面积411583.71平方米。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1996年以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住房问题。凡1998年11月前开工,1999年12月以前竣工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向职工出售,也可由职工购买。在200年1月以后新建住房停止实物分配,按照成本价或微利向职工出售。继续鼓励单位或企业利用自有土地为单位或职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单位为职工修建的自住住房,可按经济适用住房对待,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各项优惠政策。
  住房公积金管理 归集业务。1998年,住房资金管理为“三金一款”管理,即住房公积金、租赁保证金、房租和售房房款的管理。当年归集房改资金902.63万元,其中住房公积金520.21万元,住房款379.34万元,房租2.05万元,租赁保证金1.03万元。年底有306个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占应建单位的88.47%。全市23个乡镇及教管会全部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住房公积金单位分户账346个,个人三级明细账21217个。2010年以来,严格按照《张掖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办法》规定办理缴存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基数、比例和缴存数额的核定等工作。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口径统一计算。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月缴存基数按照缴存人上一年度月平均纳税收入计算。新录用或调入职工月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当月工资总额。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最低不得低于上年度劳动部门公布的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公积金中心提出建议报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布执行。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各不应低于7%,不高于12%;确有困难的企业,其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2015年10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实施意见》切实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范围,凡在本市区域内有稳定收入,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50周岁以下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及进城务工人员,均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
  贷款业务。1998年,支持小区及单位、个人购建房,发放政策性委托贷款1023.33万元,其中职工个人抵押贷款354.33万元,支持安居工程住宅小区贷款300万元,单位购建房贷款369万元。2010年以来,按照《张掖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内部操作规程》规定程序和要求,要对借款人、担保人进行资格审查和贷前调查,合格后才能办理贷款业务。贷款品种主要有:住房公积金质押贷款、工资质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和住房置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工资质押贷款最高额度20万元,贷款期限1年以上15年以下(含15年);住房公积金质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和住房置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40万元,贷款最长期限25年。2016年,全年实际新增人数1328人,归集住房公积金23506.73万元,归集余额71220.98万元。全年向1207名职工发放贷款27650.74万元,个贷余额64570.24万元,个贷率90.66%,办理公积金提取2688笔,金额14322.17万元,实现增值收益1158万元。开展住房公积金信息互认,异地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突破住房公积金通存通贷瓶颈。
  提取业务。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张掖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及《张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符合以下提取条件者,均可提取本人及配偶名下公积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离休、退休的;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未再就业的;工作调离本市行政区域的;偿还个人住房贷款本息的;本人及配偶在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因本人及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子女上大学等情形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1998年,为离退休职工支取住房公积金130.22万元。2015年,放宽提取条件,职工在有效实际购房行为发生起3年内,购买商品房、二手房、保障性住房和异地购房可在办理公积金贷款前,申请提取职工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不得超过购房总价。
  收益与分配。张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甘州管理部每年增值收益上存张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中心再对全市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及分配进行管理。2010—2016年12月底,张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甘州管理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4397.27万元,提取廉租房建设保障资金2707.92万元。
  物业管理 2014年之前,张掖城区物业管理工作由张掖市房产局实施,城区有物业服务企业69家(含外地入张服务企业4家),除一家二级资质外,其他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均为三级;城区物业服务总面积约6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占96%;城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65%。其中,2006年以后新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城区住宅小区、组团或楼院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有13家。全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于2006年启动,2009年张掖市政府正式颁布《张掖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至2013年,张掖城区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6460.32万元,依据相关规定支出72.25万元,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6388.07万元。2014年,城区物业管理职能由市上下划甘州区管理。至2016年年底,城区有住宅小区及单独楼栋444个(规模以上小区105个),物业服务企业112家,从业人员2068人,人均管理面积7014平方米,管理建筑面积1450.63万平方米。2014年,申请办理资质10家。2015年,申请办理资质25家。2016年,申请办理资质52家(申请办理物业资质19家、核定物业三级资质33家)。2014—2016年,受理前期物业备案72家、483栋住宅楼,全部办理完毕。
  重点住宅小区 宁和园小区。位于甘州区新老城区交界处、玉关路两侧,是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主的商住一体综合性住宅小区。小区占地46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48.28万平方米,总投资12.11亿元,分为A、B两个小区。项目2007年征地拆迁,2008年立项开工。至2016年底,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3896套。小区常住人口1.36万人。小区周边近7万平方米的营业门店入驻商户3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玉关路两侧数十万平方米商业门店发展。
  北辰·紫薇花苑住宅小区。位于北大街延伸段1公里处西侧,南至北关四社五社居民点,西靠山丹马场生活基地,北依武警森警支队办公区,占地72.58亩。小区2011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完工。建设多层框架结构楼房16栋,向社会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752套,解决2000多人住房难问题。其中,公租房7栋、426套;廉租房2栋、78套;经济适用住房6栋、248套;会所1栋。农民安置楼2栋。
  北辰丽家·逸景园。位于甘州区润泉湖公园以西、马神庙街延伸段以东,总占地
  91.6亩,一期工程2009年7月开工,2011年7月竣工。二期工程2012年动工建设,2014年竣工。三期工程2015年动工建设,2016年份竣工交付使用。
  王母宫搬迁区。为解决中心广场、马可·波罗街、北水桥街、劳动南街、长寿街、新建街、西大街延伸段、交通巷(商业步行一条街)、大佛寺巷等城市重点改造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用房紧缺问题,于2000年规划动工修建,2001年竣工交付使用。小区总占地51.4亩,建成土木结构平房90栋,提供住房571套、1588间,总建筑面积23651.10平方米。
  利民小区。东至张靖公路,西至新墩镇北关村四、五社耕地,南至北关村二社耕地、四社居民点,北至新墩镇北关村。由市利民拆迁公司征用新墩镇北关村四社、五社土地103902平方米,规划修建房屋184栋,住房987套,总建筑面积46425.14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92栋,住房512套,总建筑面积25876.44平方米,2005年9月动工修建,2007年4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92栋,住房475套,总建筑面积20548.7平方米。2008年9月动工修建,2009年5月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金安苑住宅小区。2013年开发建设,分安区、居区、乐区、业区,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多层住宅楼109栋。
  金安水乡住宅小区。地处张掖滨河新区,总建筑面积14.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6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建成碧水园、秋水园、秀水园3个区域,向社会提供商品住宅800套。
  金安润园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9.6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9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建成高层住宅15栋、多层住宅3栋,4栋公建,向社会提供商品住宅1393套。
  新乐小区。位于城区西部,西环路215号。东至西环路,西至西二环路,南至万寿街,北至玉关路。属西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住户3415户8450人,占地0.48平方千米,始建于1994年。因征用新墩镇土地,由新乐开发公司修建而得名。有127栋楼,分别分布在共裕、竹园、兰园、菊园、机械5个网格内。
  另外还有富民小区、宝迪花园小区、馨雨丽都、新世纪小区、马神庙小区、泰安小区、馨园小区、新园小区等。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
  街道保洁 1991年,城关镇环卫所负责城区东大街、南大街、南环路等城区14条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2003年,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后,清扫道路扩大到税亭街、大衙门街等路段。至2005年末,城区日清扫道路面积达209万平方米。2006年,甘州区委、区政府将背街小巷纳入日常清扫保洁范围,清扫道路扩大到南城巷、自由巷、羊头巷、增福巷、广场巷、北水桥街、解放巷、水池街等,全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增加到320万平方米。2010年8月,东环路芦苇池及周边环境卫生保洁纳入东街和北街街道办事处日常清扫保洁范围。2011年,甘州区委、区政府将城区新增的13万平方米道路纳入日常清扫保洁范围。2014—2015年,张掖高铁西站、工业园区部分新建道路、城区部分新建道路清扫保洁纳入城区清扫保洁范围,全区清扫保洁面积达425.46万平方米。
  环卫设施 2009年,购置垃圾收集压缩车3辆,吸污车1辆,扫路车1辆,填补甘州区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的空白。2015年,区政府投资810.89万元,购置4辆5吨位摆臂式垃圾运输车及配套50个垃圾斗,5辆3吨位垃圾压缩车,1辆道路洗扫车,1辆8吨位垃圾压缩车,2辆抑尘洒水车,5辆小型勾臂车,果皮箱1000个,综合除雪车1辆,扫雪滚刷4组,滑移式除雪车1辆。2016年,区政府投资526.98万元购置吸尘车2辆,洗扫车4辆,湿扫车3辆。
  垃圾清运 2001年,城区生活垃圾由环卫所负责收集清运。2002—2003年,由张掖市城关镇负责收集清运。2003—2016年,城区生活垃圾由各街道办事处按管辖范围收集清运。2005年前,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运往明永乡夹河村南侧荒滩直接进行垫压。2005年,甘州区财政投资150万元,在东街长沙门社区和北街王母宫社区各建1座垃圾中转站,各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交由东街街道办事处和北街街道办事处使用,每个垃圾中转站日处理垃圾50吨左右,压缩后的垃圾全部运往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填埋。2007年11月,垃圾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填埋处理。
  卫生检查 2006年,甘州区环卫局按照“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各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开展监督检查,月底开展“流动红旗”评比,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年底街道责任书考核当中。2009年,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范围延伸至乡镇、滨河新区、经开区等区域,环卫局制定《甘州区城乡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办法》,统一对城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垃圾处理费征缴 甘州区城市垃圾处理费2003年1月1日起开征。城市垃圾处理费专款用于城市垃圾清运、无害化处理。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城市居民(含城市暂住人口)每人每月1元;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含工商、金融、邮电通讯、电力、交通运输业等)按在册实有职工人数每人每年44.00元;宾馆、饭店、招待所按实有床位每床每月2.00元;酒店、餐馆及宾馆、饭店、招待所附设餐厅,按其经营场所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0.40元;商业门店、娱乐场所、美容美发、维修缝纫等行业按其经营场所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0.30元;蔬菜、瓜果、饮食、肉禽、水产等摊点每点每月10.00元;百货、服装、报刊等摊点每点每月5.00元;建筑工地按单体设计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收取0.80元。2010年6月,城区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征收标准:城市居民(含城市暂住人口)每人每月1.50元;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含工商、金融、邮电通讯、电力、交通运输业等)按在册实有职工人数每人每年55.00元;宾馆、饭店、招待所按实有床位每床每月4.00元;酒吧、咖啡屋、茶吧、餐馆及酒店、宾馆、饭店、招待所附设餐厅等按其经营场所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0.80元;商业门店、KTV等娱乐场所、美容美发、机械汽车维修、家用电器、缝纫等行业按其经营场所使用面积每月每平方米0.60元;蔬菜、瓜果、饮食、肉禽、水产等摊点每点每月20.00元;百货、服装、报刊等摊点每点每月10.00元;建筑工地按单体设计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一次性收取1.60元。
  环卫执法 2006年,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委托甘州区环卫局对城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事项开展环卫执法,甘州区环卫局设立“甘州区环境卫生监察大队”,重点对沿街商业门店不落实门前三包、建筑工地车辆抛洒等行为开展执法处罚。2009年,甘州区环境卫生监察大队撤销,甘州区环卫局不再行使环境卫生执法权限,环卫执法工作继续由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2014年,张掖城区环卫执法工作整体交由甘州区管理,具体由张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
  第二章 道路交通
  1992年,张掖市交通局成立。1995年,张掖市交通局分设,归口张掖市经委管理。张掖市运管所、张掖市县乡公路管理站、张掖市汽修厂、张掖市运输公司、张掖市第三汽车运输队、张掖市民间运输队、张掖市第四汽车运输公司移交市交通局管理。2002年,张掖市交通局更名为“甘州区交通局”。2011年,甘州区交通局更名为“甘州区交通运输局”,拖拉机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管理职责取消,新划入指导城市客运管理、加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协调、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一节 公路
  1991年以来,张掖市努力打造公路网、运输网和半小时经济圈“两网一圈”交通主框架,交通运输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势头。至2016年底,甘州区境内有公路3222.1公里。按照行政等级分,国省主干线4条182.2公里,其中国道3条143.5公里,省道1条38.7公里。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2978.03公里,其中县道4条70.76公里,乡道18条257.71公里,村道1735条2649.56公里。专用道路61.87公里。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1586公里,18个乡镇和国有农林场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268个行政村(含农林场)完成公路硬化,通畅率100%。按照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54.5公里,二级公路215.68公里,三级公路111.72公里,四级公路2716.05公里,等外公路124.14公里。按照路面类型分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311.13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619.07公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公路895.22公里,沙砾路面公路1396.67公里。
  高速、国、省干线公路 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甘州段。公路全长4395千米,其中甘州区境内54.5公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全宽26米,路面全宽23米,2004年10月底通车。
  国道312线甘州段。道路全长197.98公里,其中甘州区段65公里,张掖公路分局(原张掖公路段)逐年改造。路基宽至12米,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2016年,张掖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重新改建,划分G312线张掖(甘州城区)公路工程和G312线张掖市甘州至临泽一级公路工程两项工程。G312线张掖(甘州城区)公路工程路线全长27.71公里,新建道路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5.5米。G312线张掖市甘州至临泽一级公路工程,路线长19.887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5.5米,路线主要沿旧路一边加宽。
  国道227线甘州段。227线起自青海省西宁,止于甘州区,原称“青张公路”,全长364公里,甘州区境内24公里,原为简易公路,1950年由解放军突击修建,1970年修建战备公路时进行改建,后经张掖公路分局(原张掖公路段)逐年改造,公路通行条件越来越好,路基宽由7米扩宽至12米,路面由简易铺装路面逐步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014年,张掖市交投公司负责对G227甘州城区经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至山丹东乐公路进行改扩建。道路起点为甘州城区,接G312线,终点接G30高速东乐出口,项目总里程约60公里,估算总投资12.34亿元。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东六公路及G312连接线工程,长约27公里,估算投资6.32亿,2016年改造完成。二期G227线及饮马桥支线工程,长约33公里,估算投资6.02亿元,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2018年完成改造。
  省道S213线甘州段。S213线起自张掖市西二环路,经甘州区新墩镇、甘浚镇、临泽县梨园口,穿肃南县,至青海省八字墩,全长43公里,甘州区境内38.67公里。1969年开工建设,1971年末建成通车,后经张掖公路分局(原张掖公路段)逐年改造,公路通行条件逐年改善,2011年立项,2012年底全线改建为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该路是甘州区与肃南县之间的主要通道。
  甘民公路(Z075线)。原称张大公路,起自甘州城区南二环路,途经甘州区长安乡、小满镇、大满镇、花寨乡,进入大野口至肃南县西水林场,其中甘州区境内54.36公里,原为大车便道,1955年拓建为简易公路,开通从花寨乡至西水林场简易公路15公里。其后两次大修,铺设为沥青路面。2003年立项,由张掖公路分局负责,将KO-K19改建为12米宽的二级沥青混凝土路,K19-K42路段改建成8.5米宽的三级沥青混凝土路。该路是甘州区与民乐县之间的主要通道。
  农村公路 县乡公路。甘州区18个乡镇县乡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县乡公路总里程328.47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有二级公路35公里,三级公路
  84.174公里,四级公路194.864公里,等外公路14.432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23.0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85.41公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公路205.62公里,沙砾路面公路14.43公里。
  通村、通社公路。至2016年底,甘州区有通村社公路1735条2649.56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有二级公路30.53公里,三级公路2.51公里,四级公路2506.81公里,等外公路109.71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48.89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533.66公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公路689.60公里,沙砾路面公路1377.42公里。至2016年底,全区268个行政村(含农林场)全部通油路(水泥路)。
  专用公路。甘州区重点专用道路有3条61.87公里,分别为Z075甘民公路甘州区段54.37公里、Z076平原堡道路4.03公里、Z083城北复线3.47公里。
  第二节 铁路
  铁路 至2016年底,甘州区境内拥有兰新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和兰新高速铁路3条铁路。
  兰新铁路。从兰州市西行跨越黄河,翻越海拔3000米的乌鞘岭,进入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出长城西端嘉峪关,过马鬃山南麓玉门、疏勒河,西跨红柳河进入新疆尾亚,最后至乌鲁木齐,全长2423公里。兰新铁路1952年10月动工,1955年11月通车至张掖,1963年底通车至乌鲁木齐。兰新铁路横穿张掖全境,东自西屯以东1公里处进入张掖,西至沙井以西6公里处出张掖到临泽县境,甘州区境内
  56.33公里。2006年8月实现全线复线运营。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重点项目,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通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东起甘肃省境内兰州西站,途径青海省西宁,甘肃省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吐鲁番,最终引入新乌鲁木齐站(原二宫站),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原兰新铁路作为货运专线继续使用。2012年12月,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投入使用。
  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新客运专线,是横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铁路大动脉,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重点项目,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建成。兰新高速铁路自兰州西站引出,线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经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站,设31个车站,全长1776公里,线路为Ⅰ级双线,设计时速250公里/时。
  火车站 兰新铁路横穿张掖全境,甘州区境内设7个火车站,其中张掖高铁西站、张掖火车站为二等站,西屯、太平堡、乌江堡、平原堡、沙井5个火车站为四等车站。张掖火车站。位于张掖市东北部,始建于1955年,经过数次扩建和整修,现已成为兰新线上二等车站,隶属兰州铁路局武威铁路分局管辖。
  张掖高铁西站。位于张掖市西二环以西,南三环以北,距市区3公里,距连霍高速(G30)张掖西出口2公里,距张掖站11公里,距张掖甘州机场27公里。2014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37750平方米,二等站,设计近期旅客发送量280万人/年,远期390万人/年;近期旅客发送量9000人/日,远期15000人/日,隶属兰州铁路局管辖。
  第三节 航空
  20世纪50年代,张掖境内有兰州至乌鲁木齐民用航线经过,境内机场有两个,分别是大满机场和甲子墩机场(又名南滩军用机场)。20世纪90年代,随着张掖境内国道227线、312线,兰新复线铁路电气化,民航张掖机场支线业务开通,张掖立体交通框架逐步形成,特别是兰新二线和兰州至张掖客运专线建成使用,张掖交通枢纽位置更加凸现。2011年11月1日,张掖机场正式通航,张掖民航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张掖甘州机场 又名“张掖军民合用机场”,是甘肃省一座军民两用机场。机场位于张掖市东南,距市中心24公里,由原空军张掖航校机场扩建而成。机场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公司、张掖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2010年5月奠基,2011年11月落成通航。机场占地3025.5亩,跑道长3000米、宽55米。预计2020年旅客吞吐量24.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23吨设计,航站楼面积4189平方米。2012年5月,张掖—兰州—重庆往返航班正式开通,航线由华夏航空公司运营,航班号为G52751/2,飞机型号为CRJ200,50座。至2016年底,张掖甘州机场常年通航城市有西安、兰州、成都,季节性通航城市有乌鲁木齐、上海、敦煌、合肥、北京等。
  第四节 桥梁
  1991年以前,张掖市境内现代桥梁主要有黑河大桥、张肃公路黑河大桥、西干渠桥、山丹河桥、胜利桥、贼沟桥、新西干渠桥。一般桥梁56座,涵洞847个,防护坡244处。至2016年底,甘州区农村公路有大中小桥137座2449.6延米,其中县道上9座229.3延米,乡道上29座486.4米,村道上99座1733.9延米。按照桥梁跨径分类,大桥4座487.1延米,中桥11座434.6延米,小桥122座1527.9延米。
  沤波天桥 2003年修建G30高速公路时,在明永乡沤波村村道上修建的高速公路上立交桥,桥跨1—42米,桥长52.6米。
  和满立交桥 2003年修建G30高速公路时,在长安乡河满村村道上修建的高速公路上立交桥,桥跨1—44米,桥长48米。
  水利枢纽桥 位于距城区22公里的草滩庄,1984—1989年,由张掖地区水利局组织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4孔,单孔跨径10米,长158.6米。
  乌靖黑河大桥 位于靖安乡上堡村与乌江镇管寨村连线上,由甘州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施工招标,2007年12月甘肃天地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2009年8月底完工通车,桥梁全长226.54米,11孔,单孔跨径20米,上部结构采用4×20+3×20+4×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面净宽7+2×0.5米。
  酥油口河漫水桥 位于民花公路酥油口河处,原为过水路面,1993年投资48.18万元改建,桥长48.6延米。
  山丹河桥 位于张罗公路K11+200米处,原为1—30米的双曲拱桥,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2006年,甘州至三闸通乡公路建设时,改建为2—20米的空心板桥。二岔河桥 位于张罗公路K12+400米处,原为过水路面,2006年甘州至三闸通乡公路建设时,改建成3—13米的空心板桥。
  水韵街景观桥(玉水桥) 位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水韵街,由甘州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桥长82.0米,桥宽13.5米,桥面最大纵坡7.2%,桥梁上部结构采用9孔不等跨钢筋混凝土半圆拱形,扩大基础的重力式墩台,天然石材贴面装饰及石材栏杆。工程2010年3月底开工,9月30日完工通车。
  甘州区境内还有甘浚镇西干渠上的西干渠桥、中沟西干渠桥和西干渠1号桥、草滩庄大坝上的大坝溢洪桥、张莺公路与S213线连接线上的黑河1#漫水桥等。
  桥梁安全隐患排查 2016年,甘州区区乡公路管理站委托苏交科集团(浙江)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业桥梁检测工程师对全区农村公路137座桥梁全面检查。按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分:一类桥13座290.25延米,二类桥62座1067.5延米,三类桥43座736.7延米,四类桥梁8座155.85延米,五类桥10座199.3延米。明确甘州区路管站负责列养公路上38座桥梁经常性检查,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各乡镇交管站负责辖区内99座桥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各养护管理单位对一、二、三类桥梁每月开展一次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对四类、五类桥梁设置限载、限速标志牌,加强日常养护,进行经常性巡查,确保桥梁安全畅通,维护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五节 交通工具
  20世纪中后期,张掖运输工具主要是铁木车辆,主要有木轮大车、铁轮大车、铁轮轿车、人力车、胶轮皮车、架子车、骆驼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至1990年,张掖市境内有货运车辆1437辆,客运轿车204辆。1991年以来,张掖交通工具更新迅速,出租汽车、公交车、客运班车发展迅猛。至2016年底,全区有注册机动车146531辆,机动车驾驶员155662人。
  出租汽车 1991年,张掖城区以人力三轮车(俗称“黄包车”)从事城区内客运出租。1993年,人力三轮车发展至350辆。1994年,城区出现私家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情况,以斯柯达、拉达、松花江、桑塔纳等车型为主,约20辆,人力三轮车达400余辆,车费实行自行议价。1995年,参与出租运营的私家车逐步增加,城区出现三轮摩托车从事出租客运情况,人力三轮车逐步淡出市场。1996年,三轮摩托车350辆,从事出租车客运车辆纳入管理范围,办理“营运证”136辆,运价仍以议价为主。1997年,甘州区成立出租车管理所,办理三轮摩托车“营运证”980辆,办理出租车“营运证”320辆。1998—2000年,三轮摩托车增至1500余辆,出租车增至410余辆,人力三轮车完全退出市场。2001年,适度控制三轮摩托车发展,区内出现两轮摩托车载客营运情况,出租汽车发展至628辆。2002年,对出租车运价进行统一和规范,规定桑塔纳类型出租车,起步价5元/2公里,夏利类型微型轿出租车,起步价4元/2公里,面的类出租车,起步价3元/2公里。要求出租车统一安装使用计价器,出租车议价时代结束。2003年,成立安顺、安吉、鸿运、金达、海峰、翔宇6家出租汽车公司,出租汽车纳入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2004年,清理规范出租汽车1225辆,全部纳入出租汽车公司管理。2005年,取缔从事客运经营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2000辆,甘州区摩的客运历史结束。2006年,清理规范出租车营运市场,实行统一标示、统一顶灯、统一计价器、统一服装、统一座套,出租汽车市场不断规范。2007年,严格控制车辆新增,实行到期报废更新制度,对到期报废车辆更新为羚羊、威志、桑塔纳三种类型车辆,最后一批面的类出租车更新完备,面的类出租车退出出租车市场。在“五统一”基础上又实行统一车型、统一车色。2013年,第三轮出租汽车报废更新开始,按照公开采购方式,车型选定为北京现代名驭BH7183FMY、东风雪铁龙世嘉DC7165RTBM(CNG)和上海大众朗逸SVW7167NMD三种车型。2013年,更新出租汽车130辆。2014年,更新出租汽车29辆。2015年,更新出租汽车86辆。2016年,更新出租汽车435辆。
  公交车 1997年,张掖市城运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初期审批3路、4路、5路3条线路,35辆公交车,年客运量33万人次。1998年,开通6路、8路、9路、11路、12路、13路等6条线路,115辆公交车,年客运量达331万人次。1999年,开通7路、10路、14路,新增公交车12辆,客运量达424万人次。2000—2005年,新增飞机场公交专线,公交车达145辆。投资1196万元对公交车全面更新,年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06年,新开通康宁、老寺庙、红沙窝公交专线。新增1路、2路、上头闸、上寨、普家庄、九公里园艺场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达27条,公交车178辆。2009—2010年,投资45万元,对所有公交车安装GPS定位和语音报站系统,设立GPS监控平台,对公交车运行实行动态监管。2011年,开通区政府至滨河新区至湿地主入口19路公交观光线路。2013年3月,新开通市区至工业园区1路附线公交路线,投入2辆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首开行车记录和全程监控服务功能。随后,所有公交车陆续改装为无人售票公交车,张掖公交进入无人售票和刷卡乘车时代。2015年7月,实行城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2016年1月,区政府成立滨河新区公交公司,开通滨河新区1路公交线路,10辆插电式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2011—2016年,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投资3500多万元,更新到期报废公交车130辆,开通公交线路28条,公交车187辆,运营里程350公里,停靠点(往返)538个,日发班次1316个,线网覆盖面积1400平方公里,辐射12个乡镇,91个行政村,日送旅客3.5万人,受益群众46万人。
  客运班车 1991年,甘州区旅客运输以张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和张掖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为主,个体客运班线经营户为辅,运行跨省客运班线8条,跨地区15条,跨县市36条,境内班线39条,运营客运班车251辆,年客运量484万人次。1992—1995年,新开通客运班线7条,新增客运班车23辆,汽车东站建成投入营运,年客运量增至695万人次。1996—1998年,运输企业进行改制,张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更名为“张掖市张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改制为“张掖市昌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对个体经营班线车辆纳入各运输公司经营。民乐县汽车运输公司改制为“甘肃西运集团”,入驻张掖,经营部分张掖发往兰州、民乐、碱滩、靖安等地的客运班线。跨省班线达16条,跨市班线28条,跨县区班线32条,区境内班线31条,除平山湖乡外,其他乡镇都通行班车,乡镇通车率达94%,行政村通车率达92.3%,年完成客运量893万人次。1999—2003年,深化客运企业改革,3家客运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车辆全部纳入客运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各运输公司加大交通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车辆更新由普通级客车向中高级客车发展,客运网络布局得到优化,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年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2004年,市场调节作用明显,部分冷线逐步退出,新的热线逐年增加,公路路况改善,各客运公司增加X光机和安检门系统,按照“一线一型一色”车辆更新要求,逐步淘汰普通级客车,新增中高级客车。2010年底,全面推行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建立驾驶员诚信档案,强化记分考核管理,突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监管。区境内客运班线74条,客车322辆,旅游客车6辆,延伸3省7市6县区,营运里程达5357公里,日发班次达853辆次。2011年以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社会大行动和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车辆行动,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至2016年底,完成投资350万元,建成平山湖等3个客运站、50个村级停靠站亭、39个公交站亭;18个乡镇通车率达100%,245个行政村通车率达99.6%,形成贯通东西、衔接南北、达县通省、辐射全区的客运网络。
  第六节 公路建设与养护
  公路建设 1991—2016年,甘州区农村公路得到快速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370项1929.472公里,投资62813.43万元。2011年实施安保工程,至2016年,投资2402.71万元,实施各类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3项1035.7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经历四个时期。
  缓慢建设期(1991—1996年)。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较为缓慢,6年投资406.64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项48.23公里。
  低速发展建设期(1997—2003年)。省级补助资金较少,农村公路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7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3项235.36公里,争取补助投资1383.27万元。
  快速发展建设期(2004—2011年)。甘州区委、区政府及交通部门围绕“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发展方向,加大投入,齐抓共管,着力打造公路网、运输网、半小时经济圈,通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8年投资21792.4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56项868.788公里。124个行政村实现公路通畅,通畅率达53.2%。
  高速建设期(2012—2016年)。其间,甘州区委、区政府及交通部门开展建制村通畅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5年投资39231.12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67项777.094公里。至2016年底,全区268个行政村(含农林场)实现公路通畅,通畅率100%。
  列养公路 1990年,张掖市列养县乡公路13条179.05公里,桥梁15座,全长
  249.5米。涵洞496道路,全长4910.7米。防护工程244处,共计11851米。漫水工程3处,长410米。至2016年底,列养县乡公路19条299.16公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采取县、乡、村三级管养机构的管理养护方式。列养路线(县道、重点乡道)由区乡公路管理站管养,其他乡道、村道由乡、村管养。交通运输局对三级养管机构检查、考核、奖惩。各级机构按职责权限制定管理养护制度,落实管理养护措施。建立管养分离、养护市场化新体制。在全区实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两分离”,推行市场化养护和规范化养护。养护工程费实行统一招投标施工市场化运作。
  养护资金 1990—2008年,列养县乡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拖拉机及农用三轮汽车养路费,由上级交通部门拨付至甘州区区乡公路管理站。2009—2016年,养护管理资金主要来源于燃油税替代性返还款,列养县乡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区级财政部门拨付至甘州区区乡公路管理站。2005年乡镇交通管理站成立,乡村道路实行“民需民办”“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养护。2010年以后,全区268个行政村(含农林场)全面推行成立村民管养小组,负责本行政村辖区内的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
  公路绿化 1996—2000年,按照“大通道、宽林带、多树种、高标准”的建设要求,以国道312线、227线、省道213线和县乡公路为重点,完成绿色通道建设71公里,植树9.3万株。以国道227线、312线等县乡公路为重点,以国槐、垂柳、刺柏等风景苗木为主,完成绿色通道建设30公里。从2002年起,对国道227线全线、张靖公路(张掖至靖安乡段)、张肃公路(张掖至黑河大桥段)、张大公路(张掖至龙洞干渠段)、国道312线(西城驿段、上秦镇段)、高速公路G45线、张靖公路(兔儿坝滩段)、张掖冶金建材工业园主干路以及乡村主干道林网改造。至2016年,甘州区绿化四级道路4413公里,占总长度4572公里的96.5%。
  第七节 公路运输
  20世纪70年代末,张掖县境内有汽车运输企业6家,汽车修理企业2家,职工1808人,拥有各种汽车201辆。1990年,张掖市境内有汽车2771辆(其中客车204辆,货车1437辆,特种车辆122辆,其他车辆1008辆),有6家汽车运输公司、14家单位汽车运输队、300多个个体运输户。至2016年底,全区有公路客运企业5个,客运站3个,客运车辆736辆。其中,公交公司2个,公交车185辆。出租公司6个,出租车1287辆。有旅游客运企业2个,旅游客车35辆。有危化品运输企业1个,车辆27辆。有校车公司1个,校车78辆。
  张掖公路运输主要包括工业原料运输、救灾粮运输、机关车辆运输、支农运输、援藏运输和客运6个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公路运输市场不断拓展,张掖公路运输形成客运、货运并驾齐飞格局。
  客运 1990年,张掖市境内有各种小轿车478辆,大客车204辆,客运量达
  334.22万人。至2016年底,甘州区境内有3个一级客运站,分别为张掖市张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张掖汽车站、张掖市昌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南关汽车站、西运集团汽车东站。
  张掖汽车站。前身是“西关汽车站”,始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兰州官督商办的“新绥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管理,是兰州至酒泉试营客、货运输线上的一个站点。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在张掖西关设立汽车运输站,与汽车站合署办公。1949年9月19日,兰州军管会交通处派陈琦为首的工作组到河西地区接管张掖、高台、山丹3个汽车站,机构设置、名称不变。1951年元月,张掖汽车运输站划归国营西北区运输公司酒泉业务所领导。同年3月,移交兰州汽车运输分公司管理。11月,甘肃省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各地汽车站归属省公司领导。1953年10月,张掖汽车运输站划归国营甘肃省酒泉汽车分公司管辖,分公司派3辆汽车常驻张掖。1954年,分公司在张掖县大满堡、太平堡、甘浚堡、小河滩、沙井子、乌江堡、西洞堡、上秦设立8个代办站,开辟以张掖为中心,东至武威,西至酒泉,南至扁都口,北至张掖火车站建设工地的汽车客、货运输线。1957年4月,成立“张掖市汽车运输公司”,受市政府和酒泉汽车运输公司双重领导。1971年7月,酒泉汽车运输公司第二车队改名为“张掖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随之划归张运司领导。1973年3月,西关汽车站客运大楼动工,1974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1980年6月,西关汽车站归省交通厅管理,更名“甘肃省张掖汽车站”。1984年12月,省交通厅将甘肃省张掖汽车运输公司和西关汽车站下放给张掖地区管理,西关汽车站仍归张运司领导。1987年,实行承包责任制,西关汽车站改革经营机制,实行单车核算,开展先进车组活动评选,被国家交通部授予“文明车站”称号。2006年,投资920万元,重新修建集车站、娱乐场所、商业网点、餐饮业和豪华宾馆为一体的汽车站综合楼6500平方米,站内触摸式电子查询系统、电子显示屏、语音广播系统健全完善。至2016年底,车站参营客车149辆,日均发放班次125个,日发送旅客2000—4000人次。
  南关汽车站。系张掖汽车运输公司分支客运机构。张掖市汽车南站位于张掖市南环路,始建1958年。1959年,张掖市政府撤销张掖市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张掖市汽车运输站”,南关汽车站仍属市汽车运输站管理。1962年,张掖县汽车运输站更名“张掖县汽车运输队”。1965年,更名“张掖县汽车站”。1973年,更名“张掖县汽车运输队”。1976年,张掖县汽车运输队划分为汽车运输队和汽车修理厂2个独立企业,汽车站归汽车队管理。1981年10月,投资新建客运综合大楼。1984年4月,经张掖县政府批准,汽车运输队更名“张掖县第一汽车运输队”,汽车站归第一运输队管理。1987年6月,第一汽车运输队更名“张掖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至1990年底,南关汽车站拥有各类客车36辆,客用线路24条,每日发送125个班次。1996年确定为社会公用型车站。2001年3月,企业改制整体予以转让出售,变为民营企业。2008年,投资800万元,完成改造扩建,日发客运班次221个,日均运送旅客3000人次。2002年,车站实现车辆进站报班、售票、检票微机管理一体化服务。2010年,根据甘肃省运管局要求实行站运分离,注册成立张掖市昌通站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购置站内X三品检测仪、安全检测线和监控系统等多项服务设施。至2016年底,有参营车辆139台,客运班线48条,东到兰州、西至敦煌、南达青海,网罗城镇、辐射全境,日发客运班次221个,日均运送旅客3000人次。
  汽车东站。张掖汽车东站1991年12月批准立项,1994年12月正式设立,1995年1月投入运行。客运站占地20957.86平方米,建筑面积4484.57平方米,停车场面积7003.29平方米,日发班次286个。2003年7月,企业改制,整体转让出售。2004年,投资230万元,改扩建成集候车、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日发班次286个,日均输送旅客2100余人次。2005年5月,筹措资金183万元,购置检票机、电子显示屏、售票软件等办公设备,实现微机售票服务。2006年,投资110万元购置建设车辆安全检测线,实现车辆安检自动化。2007年,投资65万元更新购置“三品”检查机1台,实现“三品”检查智能化。
  张掖城乡个体或联户购置汽车从事客运始于1984年,至1990年底,全市城乡个体或联户客运汽车有23辆。
  货运 1983年,汽车货运开始出现,张掖市一些个体和联户开始购买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当年投入营运货运汽车209辆,完成货运量8.65吨。至1990年底,全市重点集体运输企业有张掖市第三汽车运输队(前身是张掖县胶车队)和张掖市民间运输队。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运输队运力较强的有15个,重点机关企事业单位汽车运输队有张掖市粮油汽车运输队、张掖地区水电处汽车运输队、张掖糖厂汽车运输队。全市城乡拥有客、货运输汽车302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10个货运公司,车辆均为挂靠车辆,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弱。1995年,货运公司相继解体,个体运输迅速发展,货运主要以货运信息配载信息部和以长途客运捎带零担货运车辆,开始自主开展多种形式运输业务。至2016年底,甘州区有物流经营业户134家,其中物流企业18家,货物信息中介个体工商户116家(货运信息配载、货物托运)。
  甘州物流中心(甘州区金运物流中心)。是甘肃省物流业“一主五辅”六大枢纽工程项目之一,属国家级二类枢纽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甘州区第一家大型物流中心,位于甘州区南二环路国道G227线出城口800米交界处,为一级站。2006年7月,甘肃省发改委批准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修建综合楼一栋,面积4500平方米,停车场18000平方米,仓库3500平方米,修理车间4600平方米。二期工程地处区南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在一期基础上征地40亩,建成西运物流园区,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区、货运信息配载区、仓储配送管理区、现代综合运输管理区、维修救援服务区。
  中油运输张掖配送中心。2006年10月成立,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甘肃分公司,属国有内资企业。拥有各类成品油配送车辆31台,主要承接张掖市5县1区范围内中石油所属加油站和由中石油负责销售的零散客户汽柴油配送业务,年均配送总量30.5万吨,产值1253.8万元,上缴利税138万元。
  昆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2月成立,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规模300万元,有解放牌重型牵引车7辆、220平方米专业停车场一处,是一家专业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企业,主要承担张掖市及周边省市危险品物流运输任务。
  张掖绿洲物流园区。位于滨河新区以西,北至兰新高铁,南接连霍高速,西连黑河,东靠城市西三环。2012年开工建设,占地4.63平方公里,主要建设车辆销售及配件交易中心、农副食品交易中心、建筑建材交易中心、家具及装饰材料交易中心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2015年,园区引进并开工建设10个项目,概算投资约17亿元。“十二五”期间,张掖物流现代园区建成通车道路5公里,在建道路5.8公里。引进项目30多个,投资达50多亿元。
  新乐物流配送中心。位于张掖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内,新乐超市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1年投入使用。占地49.5亩,主要建设5个配送区,配送区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库容15.7万立方米,年吞吐量5万吨,年配送商品总额五亿元,其中自营配送和社会配送各占50%,提供就业岗位130多个。
  维修企业 1990年,张掖市境内有国营汽车修理企业13家,企事业单位办理汽修厂、维修部11家,集体汽车修理企业9家,个体、联办修理部57家,从业人员587人。1991年以后,张掖市汽修厂主要以国营或集体所有制运输企业为主,一类维修5户,分别是运输公司第一汽修厂、运输公司第二汽修厂、南关汽修厂、张掖公路分局养护工程公司汽修厂、千里马汽贸公司汽修厂;二类维修企业6户;三类维修企业175家,摩托车修理54户。至1995年,二类维修企业增至9户;三类维修和摩托车维修分别增至225户和60户。2000年,以综合维修的一类汽修厂效益下滑,从事专项维修的三类汽修业户以价格低廉、环节简约占领市场。2002年,运输企业、汽修厂陆续参加改制,一类汽修厂逐步改制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二类汽修厂增至23户,三类汽修企业325户。2008年,一类汽修厂2家,二类增至34户,三类402户。至2016年底,以汽车4S店为主,集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维修企业迅速发展,区境内拥有一类汽修厂1家,二类增至53户,三类432户。
  运输市场管理 客运管理。1991年以来,以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标准化服务从事营运,提升行业形象。紧扣站场、线路、车辆、人员等重点环节,加大对客运市场违章经营行为查处力度,实行运政人员驻站监管制度,重点查处不进站安检、发车秩序混乱等问题,打击不按规定的线路、班次运行,宰客、甩客、抢班压点、脱班等行为,有效解决甘浚班线车、肃南班线车10多年不进站发车历史遗留问题。
  货运管理。结合甘州区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台账和档案;对危货(液化气配送)车辆进行规范,统一由市上办理危货运输证。开展企业、车站质量信誉考核,对企业、车站进行等级考核确定。对货运信息配载实行行业指导,各分站建立货运信息服务台账,车辆登记台账,为承托双方提供准确无误车货信息,对所配货物实行合同运输,各分站实行独立核算。
  维修管理。指导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门店260间的维修救援中心,成立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促进行业监督交流。
  运价管理。1990年开始,货运开始个体化经营,其运价由市场自行调节,承托双方自行议价,按照议价填写运单合同进行运输。2008年开始,运单合同淡出市场,客运、出租和公交运价,由运管部门监督执行。
  搬运装卸管理。1991—2000年,甘州区审批成立搬运装卸企业19家。2000年后,搬运装卸业务由货物经营公司吸收,专门的搬运装卸业务淡出道路运输行业。
  车辆监测。张掖市张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由张掖市汽车运输公司出资修建,1992年12月投入运营,占地13200平方米,检测车间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面积11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9400平方米,年监测营运车辆3.8万余辆。1993年,方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8年,搬迁至滨河酒厂对面,占地11500平方米,检测车间面积19000平方米,办公面积131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0800平方米,仪器设备50多台套,年监测营运车辆3.7万余辆。
  第八节 路政管理和养路费征收
  路政管理 1991年之前,张掖市路政管理工作以法规宣传、公路巡查、清理路障为主,将路政管理责任由乡镇落实到村社和个人。1992年后,路政办公室与区乡公路管理站合并办公,共同行使4条县道和11条乡道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职责。2000年,全年上路巡查690天,清理公路三堆22080平方米、1046处,查处违章建筑3起
  145.3平方米。2005年5月,各乡镇成立交通管理站,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全年上路巡查968天/4人次,清理公路三堆7290平方米、1158处,查处违章建筑1起12平方米;办理路政案件共3起,收取公路赔偿费38840元。2009年,广泛开展“路政宣传月”,对全区18条列养路线的公路路产和建筑物、桥涵构造物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建立路产档案、台账。在甘平公路3.5公里处设置流动治超点,启动治理超限运输试点工作,检查车辆575辆,批评教育超限超载运输的驾驶员200多人次,收取补偿费65970元。2010年,将治超工作触角延伸至小龙公路、张莺公路、鸭寺公路、明永公路、干渠公路等县乡公路,查处超限车辆5625辆,批评教育超限超载运输的驾驶员274人次,收取补偿费70.3万元。2015年,对张罗公路、甘平公路等农村公路上乱堆乱放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全年清理路面堆积物1322立方米;办理路政赔补偿案件1起,收取公路赔(补)偿费3210元。认真开展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在张罗公路、民花公路等农村公路上开展非法超限超载货运车辆整治工作,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60多辆,批评教育违规运输的驾驶员80多人次,收取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补偿费13.1万元。2016年,全面推进“创建平安公路桥涵养护专项整治”百日竞赛活动和市区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校正甘平公路、张罗公路、张党公路等农村公路上设置的歪斜公路标志牌50多块;拆除沿线非公路标志牌14块;新建或更换三闸排碱桥、小 龙公路、连霍高速出口处等地显要位置限行通告栏、指路标志牌、安全警示标志标牌13块,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004辆,批评教育违规运输驾驶员120多人次。
  拖拉机养路费征收 1986年前,拖拉机养路费征收由张掖县交通管理站负责征收。1986—1991年,拖拉机养路费由张掖市运管所(今甘州区运管所)代征。1986年,拖拉机养路费改由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征收,运管所根据各乡拖拉机数量,将上级下达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主要指标,下达征费总额,由乡农机站专干代征。实行内部承包责任制,责任到人,奖罚兑现。同时运管所组织专门收费班子,配备车辆,开展路检路查,防止偷费漏费。1987年6月,开始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1991年底,“张掖市拖拉机养路费征稽站”成立,从1992年1月负责征收拖拉机养路费。1986—2006年,征收方式一直采用乡镇配合代征和征辑人员上路稽查相结合的方式。2007年,征收方式变为依靠乡、村两级,以村为单位实行整村协议包缴统筹征收方式进行征收。至2009年燃油税费改革实施后停止征收,历时23年,征收上缴资金3627万余元。
  第九节 交通安全管理
  安全基础设施 1998年,实施“站运分离”,督促道路运输企业由人工安全防控逐步进入技术防控时期。3个客运站购置X光机行包检查设备,购置安检门系统,对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测合格后方可报班出站运行。2005年,督促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安装GPS动态监管系统,加快车载终端安装进度。至2010年末,客运车辆全部安装完成GPS定位跟踪系统,依靠GPS监控平台,各运输企业实行全天24小时值守监控制度,营运客车和危货运输车辆实现全天候全程动态监控。
  事故排查治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运输企业完成GPS监控平台建设和升级工作,全区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和40辆危货运输车全部安装GPS监控系统。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管理制度,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严格安全管理,没有从业资格证的站务员、驾驶员、票员一律不得上岗,超时作业的驾驶员,不得再安排加班、包车。加强客运站“三品”查堵工作,对承运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强腐蚀性化学品等重点品种的运输企业,重点检查其运输资质、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配备、上岗资格证、安全操作规程、运输通行证、运输路线、时间和速度规定执行情况,全力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章 邮电 通信
  1991年,张掖邮政、电信分离,传统业务如邮政函件、报纸杂志、邮政储蓄、电报长话、固定电话等有新的突破,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后来居上,取得丰硕成果。1998年,张掖市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当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91.5万元。全市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336户,电话普及率达6.31%,有97.1%的行政村通电话。“九五”末(2000年),邮电业务总量13648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6.2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37万户。“十五”末(2006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47.89万元,新增固定电话16725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0811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3114户,农村电话用户67859户,灵通用户64289户,公用电话用户25549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4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5.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30部/百人。至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络宽带用户13553户。“十一五”末(2010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46.3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31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46.48万户,互联网用户4.96万户。“十二五”末(2015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943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09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3340万元。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14.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77.5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14.15万户,比上年增加6.13万户。至2016年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8219.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147.1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41072.25万元。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3.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4.59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29万户。
  第一节 邮政
  1998年之前,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称“张掖地区邮电局”,辖山丹、临泽、高台、肃南、民乐5个县局和邮电水泥电标厂。1998年,邮电分离,张掖地区邮政局正式分立挂牌营业。独立开办函件、包件、邮政储蓄、汇兑、特快专递、报刊发行、机要收寄投递、集邮、邮政代理等业务。
  投递 1998—2005年,城市投递段道18条,投递里程305公里,日均投递16公里。2006—2011年,城市投递段道23条,投递里程增加到624公里,日均投递27公里,日均投递量2.8万件。1998—2011年,农村投递段道46条,投递里程2606公里,日均投递里程56公里。
  网点 1998年,甘州区邮政投递网点设立32个,其中城市网点8个,农村网点24个。2006年,调整后设立邮政网点41个,其中储蓄网点9个,邮政网点8个,农村网点24个。储蓄网点分别是东街、西街、马神庙、金安苑、新乐、饮马桥、县府街、恒 基、火车站。邮政网点分别是西街、东街、县府街、饮马桥、火车站、河西学院、新区、东大院。1998—2005年,农村网点布局未作调整。2011年,甘州区邮政网点设置38个,其中储蓄网点6个,城市邮政网点8个,农村网点24个。
  储蓄 2004年,甘州区邮政21个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入账619.57万元,代收电话费360万元,移动通信费77万元,代发工资1121.1万元,代发养老金1028.5万元。2005年,邮政储蓄净增余额3.03亿元,实现收入1944万元。2010年,深化储蓄网点精细化管理,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559.85万元,净增余额1.32亿元,业务余额1.25亿元。2011年代办电信、移动、联通、保险公司等业务,新增余额2.47亿元,点均余额6055万元,其中县域邮政净增余额1.67亿元。
  函件 2000年积极与各重点企业、事业单位联系,开发地方风光系列邮资封,继续发展中邮专送广告,邮资明信片,企业金卡、户外广告等,函件业务收入达245.7万元。2002年,中邮专送广告和户外广告业务收入180万元。2005年,首次试开发制作摄影作品本票明信片,开发制作地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题材明信片、贺年卡,实现收入22万元,开发邮资信封,实现收入15万元。2011年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广告媒体理念,完成函件业务收入460.7万元。
  集邮 2000年,开展“展望新世纪少年儿童集邮活动”,推动张掖地区集邮文化健康发展。2001年,与张掖地区少工委、地委宣传部、团地委联合举办张掖地区第二届集邮知识竞赛,促进集邮业发展。2002—2011年,开发“张掖风情,祁连风光,张掖新姿”邮资封,“走进金张掖”等集邮产品和定向邮品。2004年,开发制作“大佛寺彩银币”。2005年,制作“大佛寺”个性化邮折,“丹霞地貌”本票式明信片,“丹霞奇观”邮票钱币珍藏册。2006年,开发制作“魅力丹霞”系列纯银条珍藏版,银币镇纸。2010年,开发制作“大佛寺彩银纪念章,文化名城湿地之都”银条,“热血丹心铸法魂”邮票纪念册等集邮产品和定向邮品,促进集邮事业发展。
  报刊发行 2002年,完成报刊流转额1050万元,私费订阅流转额422万元。2005年,完成报刊订阅流转额1180万元。2006年,完成报刊订阅流转额1189万元。2008年,完成报刊订阅流转额1669万元。2010年,重点发展社区用户市场和第三方订阅,实现收入477.64万元。2011年,狠抓党报党刊和新华社系列报刊收订工作,开展第三方订阅,发展集团客户,报刊收入557.2万元。
  快递 1984年,张掖市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97年,开办邮政代收货款业务。2000年,开办身份证速递业务,设立礼品鲜花服务中心,开办定时专递、鲜花礼品专递等礼仪上门收寄服务。2001年,开办国内快递包裹业务,开展定时服务、鲜花礼品专送等同城礼仪服务。2005年,普通投递网与特快投递网分离,在甘州区公安局实行派驻制办理速递身份证业务,与张掖市法院和甘州区法院签订法院专递投送协议,与铁路部门签订火车票代售协议。2008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成立,实行代理速递物流业务。同年10月,开办车主自编自选号牌寄递业务。2012年,与甘州区法院签订执行文书投送协议,拓宽和延伸法院专递业务。2013年,推进甘州区普邮、速递两网整合工作,甘州区投递段道划分为28条电动三轮车普邮、速递混合投递段道,4条汽车大客户投递专段,计32条混合投递段道。2014年,快递行业逐步改制,主要涉及四通一达、天天快递。2015年,全市快递行业业务总量完成87.9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832.71万元,投递量完成558.53万件。
  张掖市民营快递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2006年申通、联合快递进驻张掖,开始进行快件派送和少量的收件业务。2010年以来,全市快递企业发展壮大,行业规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年均增速40%以上。2012年,邮政监管体制建立,快递业纳入政府监管范畴。至2015年,甘州区有法人企业11个,品牌快递企业24个,快递网点80个。城区品牌快递公司有:圆通、中通、申通、汇通、韵达、顺丰、天天、联合、优速、宅急送、国通、全峰、汇升、苏宁、瑞丰、速尔、快捷、日益通、品骏、麦力、广通、京东等。
  代理 2007年,新增电信话费代收网点3处,开办电信话费代收和电费账单投递业务,全年代收话费391万元,预存电费14456户,沉淀活期存款余额100余万元。2003年,发挥专业营销公司优势,扩大代办业务市场,新开办人寿保险代办业务。2005年,与人险、财险、天安、永安等保险公司合作,扩展代办保险业务范围。至2005年12月,代办业务收入68万元。2010年,着力发展短信、移动通信放号和票务业务,新开办代收电费业务,销售航空电子客票3275张,代理业务收入172.39万元。2011年,代收电费9265.04万元,储蓄短信净增20160笔,电子商务收入146.40万元。
  包裹 借助学生、军人包裹项目和土特产特色亲情包裹品种,2001年,收寄快递包裹31191件,增收76.06万元。2005年,收寄各类包裹快递15074万件,增收50.78万元。2008年,全年实现包裹收入83万元。2010年,收入72.74万元。2011年,收寄学生军人包裹达3864件,实现收入21万元,全年完成收入70.7万元。
  农资分销 2004年,加强与种植农户、种子公司、食品企业协作,开办农资配送业务,当年实现收入36.5万元。2005年,农资业务收入98.58万元。2008年,推进网点建设,带动物流业务发展,完成收入351.99万元。2010年,围绕化肥、农药、酒水配送,依托特色订单做文章,完成收入355.10万元。2011年,完成收入210.5万元。
  第二节 电信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前身是“张掖地区邮电局”。1998年,邮、电分营。1999年,张掖电信正式开始独立运营。2000年,张掖地区电信局更名为“张掖地区电信分公司”。2002年,张掖地区电信分公司改称为“甘肃省电信公司张掖市分公司”,后又改称“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张掖市分公司”。2004年,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张掖市分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
  业务发展 1998年起,张掖地区电信局主营业务包括国内、国际长途电话、数据业务、本地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公众电报、传真、分组交换通信、会议电话、公用电话、160、168声讯电话,还有数字数据、国际互联网、磁卡电话、出租长途电路、本地网出租电路等新增业务。1999年,张掖电信重组,主营业务包括国内电报、传真、分组交换通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会议电话、住宅电话、公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宽带(ADSL专线)上网、窄带上网、电子信箱、分组交换拨号、来电显示、数字数据网、帧中继、互联互通电话、港澳台电话、网元出租等业务。2006年起,全面启动农村宽带业务市场,在甘州区设立18个服务中心,集中开展业务受理、收费、营销、服务。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通劳动事务保障服务、就业服务、住房公积金服务等多条热线,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综合电信服务。2008年,启动新一轮电信重组,固定和移动分业经营局面结束。10月,中国电信张掖分公司正式承接CDMA移动业务,开始固话、宽带、移动全业务经营。2009年起,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固定电话、移动3G、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系统集成、数据通信、卫星通信、视讯服务及综合信息服务。
  2009年,中国电信CDMA20003G牌照获批,公司面向政企和家庭客户推广“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两大品牌。2013年,公司坚持以3G智能手机终端引领和融合套餐专项营销为抓手,促进城市、农村移动、宽带用户规模发展和价值双提升。2015年,启动张掖公众号微信运营,新增粉丝1.1万户。分三次对符合提速要求的所有宽带用户进行免费提速,用户最低宽带接入速率由4M普提至20M。10月,面向按流量计费的电信手机月套餐客户推出套餐内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提供流量及流量不清零结转查询服务。至年末,公司主要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主营业务 电报传真。20世纪90年代,张掖市电报业务由张掖市邮电局经营。种类有天气电报、水情电报、公益电报、政务电报、新闻电报、普通电报、汇款电报、公电8种。特别业务有特急、加急、邮送3种。国际电报种类有:有关人命安全电报、气象电报、政务电报、普通电报、书信电报、公电6种,只开放加急特别业务。1996年以后,开办鲜花礼仪电报、请柬电报、庆贺电报、慰问电报、吊唁电报等电报业务。随着固定电话、无线市话的普及,电报业务使用范围逐年萎缩,用户大幅减少,直至退出市场。
  无线寻呼。1992年,张掖局开通数字无线寻呼业务。1995年,张掖局开通无线寻呼数字、汉字和省内漫游业务。1996年,张掖127自动寻呼工程建成开通,无线寻呼从人工转向自动。1998年,张掖地区电兴寻呼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运营,无线寻呼业务迎来发展高峰。当年发展无线寻呼用户11073户,完成收入1018464元。2000年,国兴寻呼台建成开通,无线市话(小灵通)出现,无线寻呼业务用户大幅锐减。2003年,无线寻呼用户减少至983户,较1998年的11073户减少91.13%。2004年3月20日,张掖电信寻呼业务正式退出市场。
  本地网电话。20世纪90年代,张掖实施本地电话网、市话交换改制、引进西货程控和引进程控交换设备、张掖地区局市话交换扩容、张掖地区10000门市话扩容、张掖市局市话交换扩容、张掖S1240交换机升级扩容、张掖地区局农话交换传输、张掖市农话交换、张掖地区公司农话交换等重点工程,建成以张掖为中心的本地光缆传输通信网。2006年,是甘州区本地网电话发展高峰,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05201户。后随着无线市话和手机的普及,固话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固定电话用户整体呈下降趋势,保持在13万户以上。至2015年末,甘州区固定电话用户137138户。
  长途电话。甘州区长途电话传输方式以光缆为主。从1996年起,张掖市加大长话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力度,通信能力和收入逐年攀升。
  无线市话。2000年,无线市话工程竣工,张掖正式开通无线市话业务。无线接入容量31900门。2001—2006年,实施张掖无线市话网络优化工程、张掖无线市话网络优化二期工程。2006年,甘州区无线市话发展达到高峰,年末用户总数60714户,接入容量83684线,在网运行基站594个,信道3486个。2009年,中国电信CDMA20003G牌照发放,无线市话业务发展放缓,2013年逐步被手机替代。
  移动电话。1995年末,张掖局开通蜂窝式移动电话。1996年末,张掖建成900Hz移动电话工程,张掖市移动电话用户531户。1998年,张掖局省内GSM数字移动通信一期扩容内配工程竣工,张掖移动电话从10位升为11位,数字移动通信网全面建成。甘州区移动电话年末数3087户。2008年,中国电信张掖分公司正式承接CDMA移动业务。甘州区步入移动通信业务阶梯式快速发展期。2013年用户222569户,2014年用户248908户,2015年用户253834户。
  互联网。1998年,张掖开通互联网业务。进入21世纪,随着张掖“光进铜退”工程、张掖农村带宽提速光缆建设工程、张掖城市光纤接入层建设工程、IP城域网宽带接入服务器优化等工程深入推进,甘州区电信宽带网络和IP城域网驶入快车道。2000年,因特网拨号用户达876户。2003年,用户因特网拨号7286户。2004年,全市政府上网工程启动,甘州区18个乡(镇)政府接入电信宽带。2006年,甘州区医保网、甘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甘州区政府信息网、市区两级教育专网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完成张掖市和甘州区两级政务大厅语音和宽带接入。2008年,建成开通张掖市医保刷卡VPN网络,甘州区各医院、诊所和零售药店共199个点实现联网接入;建成开通甘州区171个行政村农村合作医疗刷卡网络。2010年,完成甘州区宽带用户2M带宽全覆盖和50%乡镇“光进铜退”改造。光纤行政村通达率达100%,宽带入户率0.06部/百人。2012年,甘州城区接入带宽实现4M全覆盖,年末宽带用户5.88万户。2014年,甘州区基本实现4G信号连续覆盖。2015年,完成城区光网改造,甘州区城市、政企、所有乡镇区域实现光网全覆盖,建成全省首个“光网城市”。张掖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至400G,完成大佛寺、平山湖大峡谷、湿地公园、玉水苑景区Wi-Fi项目、甘州区132个点位平安城市监控项目、甘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台项目建设。2016年,完成张掖公共自行车联网及安全管理系统、甘州区46个红绿灯十字监控联网、甘州区城市300个点位平安城市监控、甘州区水流监测项目建设。城乡用户接入带宽普遍达到100M,手机无线上网速率达到300M。
  电信电视(IPTV)。2011年,电信电视(IPTV)业务在甘州区开通,开启家庭融合发展之路。当年发展IPTV用户4755户。2012年,IPTV用户达25736户。2015年,IPTV用户达65635户,较2011年增长12.8倍。
  第三节 移动通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1999年成立,2004年更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下属甘州区、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6个县区公司。
  经营服务 张掖移动公司主要经营移动电话2G、3G、4G通信业务(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以及与移动通信、IP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相关的系统集成、漫游清算、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业务,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客户服务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号段)和“150”“151”“152”“157”“158”“159”“147”“187”“188”。2013年12月,国家颁发固定电话和4G牌照,中国移动推出“和”综合业务品牌,包括和家庭、和娱乐、和阅读、和生活、和彩云等丰富的新业务品牌。2000年来,公司以移动信息化优势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推出车务通、农信通、食E通、校讯通、集团数据专线、固定业务接入(IMS)等集团业务产品,推进张掖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集团数据专线和固定业务接入(IMS)。2010年,公司推出集团数据专线,主要为集团客户提供专用传输线路,以实现其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通信网络互联,让集团客户在专线网络平台上享用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公司集团专线及固话共覆盖政府、公检法司、交警、金融、教育、工商税务、能源电力、农林牧渔、交通物流、中小企业等十大行业1554家集团单位,共计接入集团专线1970条,行业份额达到19%,接入固话12000线,行业份额达到22%。
  IDC业务。IDC(InternetData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2013年,张掖移动云计算中心全面建成启用,数据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机架规模达1200架,出口带宽达200G,电源采用“双路市电+自启油机”模式,提供一揽子IDC服务,包括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涵盖主机托管服务、网络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运行维护服务、应用辅助服务、综合配套服务6大类产品。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智慧工业项目和民乐智慧生态园区等项目入驻张掖移动云计算中心。
  物联网专网专号(物联卡)。2015年,公司推出物联网专网专号(物联卡)业务,采用物联网专用号段作为移动用户号码(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张掖移动数据卡达5万户,其中物联网(专网卡)用户4000户,市场份额占45%,主要集中在金融POS、电力抄表、水利监测等领域,涉及集团单位230家。
  集团短彩信业务。2008年,公司推出集团短彩信业务,主要有ADC平台类、云MAS、行业直连类。张掖移动短彩信主要涉及政府、公检法司、交警、金融、教育、工商税务、能源电力、农林牧渔、交通物流、中小企业等十大行业的100家单位,行业份额达50%。
  云视讯。2015年,中国移动云视讯高清视频会议业务上线,采用集中建设MCU会议中心平台,客户购买或租用会议终端方式实现视频会议业务,服务全网重点客户,面向客户提供视频会议租赁服务,解决客户单位异地交流沟通不便,接入张掖移动云视讯的集团单位主要包括铁路局和路政等行业单位,涉及12个点。张掖移动推出融时政、经济、民生等多种内容的手机报,开通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在重大灾害时刻、重大活动之机,发布抗灾信息、公益信息;开通组工信息平台,为全市党员、干部发布组工信息,政策传递;开通张掖城投水暖住户分类提醒信息平台,方便发布欠费提醒、突发故障通知等。
  网络建设 2000年,张掖移动开启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转变进程,年内在5县1区开通运行6个900MHZ的GSM基站。2008年,张掖移动GSM基站在网运行430个。
  2011年,TD五期工程开工建设,张掖新建10个PTN乡镇汇聚环。2012年,2G基站762个,900M基站731个,1800M共址基站31个,3G基站102个。2013年,张掖移动4G(TD-LTE)时代正式开始,公司加快基站建设进度,短短几年时间,建成4G基站1935个。2015年,2G基站数增加到969个,3G基站增加到496个,4G基站数达到2172个。光缆长度增加到15000皮长公里,SDH设备增加到962端,PTN设备由113端增加到1794端,传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承载带宽由2.5G提升到100G,接入能力由少数行政村覆盖扩展到目前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宽带信息点25万以上,城区居民小区、写字楼、沿街商铺、乡镇及百户大村宽带业务基本覆盖。张掖境内现有光缆线路7242.598皮长公里,其中一级干线263.505皮长公里,省内二级干线877.757皮长公里,本地光缆线路6101.336皮长公里。管道总里程250.981公里。张掖移动PTN网络主要接入TD业务、重要集团专线业务、乡镇宽带OLT上行业务等。
  第四节 联通通信
  2000年,中国联通张掖市分公司成立,主要负责张掖地区联通综合业务经营发展。2008年7月,原中国联通张掖分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张掖市分公司融合成立“中国联通张掖市分公司”。2016年末,分公司有员工228人,下设12个部门、2个营销服务中心、5个县级分公司。
  经营业务 2001年,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建成,第一个“130”移动手机号码问世。2002年,CDMA移动通信网建成投入商业运营。经过3年努力,GSM八期工程、CDMA三期工程竣工,建成GSM基站81个,CDMA基站77个,敷设光缆1100公里,工程总投资近3亿元,网络总容量17万户。至2005年底,新建自办营业厅3处,合作营业厅23处,手机卖场5处,连锁型专营店6处,普通代理店48处,专业机构代理11处,发展直销人员76名,拥有GSM数字移动通信用户5.5万户,CDMA数字移动通信用户4.5万户,开通165互联网,193长途,IP电话、视迅电话、198联通秘书、联通无限等业务。2009年,以宽带为重点,建成自有营业厅15个,合作营业厅72个,有效直供网点1300多个,安装空中充值机300多台,手机卖场4个。2010年1月,张掖市分公司WCDMA业务正式投入商用。通过体验促动、渠道推动、终端拉动等举措,促进3G业务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拥有GSM数字移动通信用户25万户,固网用户1.4万户,互联网用户0.4万户。年业务收入8000多万元,利税200多万元。2011年以来,利用光纤前移、光进铜退、新建GPON小区、对原有ADSL用户提速,加强跟进营销,推进“班班通”“校讯通”“平安工地”“智慧交通”“数字社区”等多个行业应用项目。2015年,整合2G/3G业务,推进移动业务一体化运营。甘州区集团网格按照行业属性划分为5个全业务营销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经理和2—3名客户经理,承担其所属行业的用户发展、服务维系工作。以“智慧张掖”战略协议为突破口,重点围绕政府、教育、金融、交通物流、建筑、医疗卫生、能源、养殖、服务、驻地部队、中小企业等主要领域,开展目标客户攻坚。2016年,加快推进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加快集团单位整体转网步伐,加强社会渠道建设培育核心网点,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和黑卡专项治理,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95%以上,新发展用户实名率达100%。
  网络建设 2004年,建设GSM基站26个,CDMA基站21个。2005年,建设GSM基站19个,CDMA基站28个。2006年,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和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络进一步完善,建设GSM基站42个,CDMA基站11个,覆盖全市6县(区)城区、主要乡镇、国道、风景旅游点。2008年,新建基站34个,完成32个基站44个超忙小区工程扩容。2009年,新增载频194块,新增无线网络容量601.14Erl,新增用户容量26669户。2010年,完成GSM基站建设61个,新增载频334块,新增无线网络容量1036.4Erl,新增用户容量45000户,新建光缆线路312.6公里,话务较高地区拥塞问题等到有效解决。2011年,新增3G基站17个,达144个;新增2G基站64个,达305个,开通517个小区EDGE功能;新增宽带端口6045个,达12330万个;新增Wi-Fi热点覆盖7个。2012年,新增3G基站99个,达243个;新增2G基站85个,达到390个。2013年,建设基站214个,升级全网3G基站21M功能,将市区等数据热点地区的3G基站数据业务带宽扩容至42M,提高用户3G网络感知。2014年,完成753公里接入光缆建设,2015年,建设W基站151个,U900基站40个,LTE基站194个。新增分组网设备116端,接入光缆411公里,主干光缆221公里。至2016年末,分公司出账用户达到25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10万户,2G用户12万户,固定宽带用户1万户,4G/3G一体化套餐用户2万户。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