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0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事管理
分类号: D035.2
页数: 6
页码: 463-468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1年至2016年甘州区干部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干部管理、工资待遇、人才交流的情况。
关键词: 人事 管理 甘州区

内容

1987年,张掖市人事局成立。2002年,更名“甘州区人事局”。2003年更名为“甘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甘州区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为“甘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区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权益维护等工作,归口管理区就业服务局、区社会劳动保险局、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中心、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区劳务工作办公室、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
  第一节 干部管理
  招考录用 1980—1988年,落实干部政策。1988年以后面向社会,以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全面考核的方法录用干部。1997年在全市范围内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选拔19名人才充实到机关。2004年以后,大力推行“凡进必考”制度。2008—2009年,公开选拔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进村”(社区)服务工作。2010年会同组织部门选拔大学生村官。2012年以后,深入贯彻落实“凡进必考”制度,大力推行“以考代调”,严把用人关,通过公务员招考、紧缺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高校毕业生民生实施项目和就业服务项目等途径面向社会招考各类人才。
  调配安置 1991—1995年,分配学生292名,各行业引进人才38名,为各行业委培专业技术人才492名。1996年,接收非师范(医卫)类大中专毕业生189人,协调安置164人,交流调入干部55人。1997年,交流调入干部27人,调出干部32人。1999—2001年,交流乡镇干部14人,辞退2人,协调办理调配手续344人。2004年,对在同一个乡镇工作10年以上、夫妻同在一个乡镇或本乡籍干部工作满10年以上的50名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为教育、卫生、电视广播引入人才41名。2005年对126名乡镇干部进行轮岗交流。2006—2007年,登记机关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为7类66个单位。2008—2009年,完成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遗留人员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完成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21个事业单位92名人员的登记、工资套改工作,上报审批乡镇国土资源所55名同志的公务员登记;两年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7人。2014年,为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选调工作人员40名;完成546名事业单位干部报考基层公安派出所招录报名工作。2015年,配合公安部门从基层事业单位干部中新选拔83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公安派出所,为城区中小学校选拔80名教学人员。妥善安置符合政府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23名。2016年,完成全省公务员考试全区39个职位报考人员的信息审核和面试考录工作。农村教育系统招考52名,乡镇招考50名。选派50名高校毕业生到税务等部门服务,择优安置29名硕士学位研究生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选拔46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锻炼,为区安监局、工商质监局选调工作人员6名。
  培训教育 1992—1995年,在教育、卫生、工业、农业等主管系列部门落实科技人才离职培训194人;短期培训、在职挂职项目与科研课题锻炼提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达930人。1996年,落实公务员培训制度,对45岁以下干部的办公现代化和上岗进行培训。同年邀请95名省内外专家、学者来市区进行学术交流,参加交流、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达5000多人次;推荐8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离职深造。1997年,组织832人参加全市市直机关公务员过渡考试,823人及格,9人不及格。对45岁以下的干部进行办公现代化和上岗培训,学历培训1040人、计算机岗位技能培训320人、英语岗位技能培训134人。1998年,举办公务员培训班。2001年,先后选派市属机关、乡镇公务员骨干15名赴外地行政院校参加培训。2010—2011年,为全区1800名公务员配发培训教材,对809名公务员进行集中培训。2012年,结合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观培训行动计划”实施,组织398名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开展转型跨越、效能风暴行动、生态经济发展等必备知识培训。2013年以后,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期左右,培训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1万人次以上,其中公务员培训3000人次以上,形成任职上岗前必须先培训、重点工作必须经过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必须依靠培训的工作格局。
  考核 1991年,对全市22个乡、143名招聘干部进行全面考核,掌握乡干部招聘制度的利弊。1998年首次开始实行平时考核,要求每位干部填写“平时考核手册”,实行平时考核成绩和年终考核成绩共同形成年度考核成绩,其中平时考核占40%,年终考核占60%。通过考核评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奖惩 1991—2001年,贯彻工资福利政策法规。2003—2005年,为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91名行政工作人员进行了奖励。2013年后,对乡镇、街道、区直党群部门、区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区政府综合服务部门的公务员,落实公务员工资晋升、奖励、职务职级制度。2013—2016年,先后嘉奖年度考核为优秀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的管理人员1335人次;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的管理人员记三等功248人次;899名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的管理人员经严格审核晋升职级,工资待遇已按规定全部兑现。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2008年,事业单位首次实施岗位设置,全区195家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核定和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工作全面完成,共核定岗位8467个,其中管理岗位988个,专业技术岗位6660个,工勤岗位819个。2016年,对全区事业单位的8845名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共认定管理人员1143人,专业技术人员6642人,工勤技能人员1060人。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张掖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从1987年开始,在张掖四中、张掖青西小学试点。1988年起,在全市教育、卫生、农林水等21个系统、单位和农村各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获评高中初三级职务2825人。其中,高级职务67人,中级职务919人,初级职务1839人。市上成立由13人组成的职改领导小组,20个专业系列的评审推荐,并成立中学、小学、卫生、农口工作、农业技术、会计、工程技术、经济等8个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有委员90人。1992年,重新组建张掖市中学、小学、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工程技术等5个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有委员67人,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评聘工作。1995年,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1997年,深化和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经省上同意,张掖地区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2000年,建立职称信息管理系统,收录并建立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实现人员管理信息化。2001年,在职称评审中推行公示制度,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开始参加考评答辩。2004年,成立甘州区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人员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及评委会,制定《甘州区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考试)管理试行办法》。2006年,成立甘州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初级职称评定领导小组,设置初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开展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2009年,印发《甘州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2009年,开始推行“职称申报诚信承诺制度”,将职称评审公示制度延伸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推荐中。2010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不再实行职改部门审核备案制度,全部纳入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的工作范围。2012年,全省事业单位不再实行岗位聘用与职称评审分开,严格执行在核准岗位数额内评定职称资格的规定。至2016年,甘州区有专业技术人员13897人,其中事业单位6678人,企业2570人,农村实用技术4649人。
  第四节 退休干部管理
  退休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或者工作年限满30年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应当退休。其他人员正常退休的应具备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连续工龄(含折算工龄,下同)10年的应当退休。其他人员提前退休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是因病或非因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10年;三是特殊工种(井下、高温、高空、特繁工种、有毒有害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1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可以退职。
  退休待遇 职工退休后按工作年限计发退休费。工作年限满35年以上的按基本工资10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基本工资95%计发,工作年限满25年不满30年的按基本工资90%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25年的按基本工资85%计发,工作年限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基本工资75%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基本工资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基本工资50%计发。获得荣誉称号等其他情形人员可提高退休费比例,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符合提高退休费标准规定的退休人员,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均不得超过本人退休前原基本工资。至2015年12月底,全区共有3638名退休(职)人员。其中,正高级1人,副处级(副高级)257人,科级(中级)2202人,科员(助理)及以下1178人。
  第五节 工资待遇
  工资制度改革 1993年,实行第三次工资改革,与第二次工资改革的不同在于改职务等级工资制为结构工资制。工资体系主要由四种工资制度、正常晋升制度(职务工资档次、级别工资)、艰苦地区津贴制度和年终一次性奖金构成。四种工资制度包括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机关工人、事业单位工人,其中机关公务员工资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构成;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资因单位类型不同存在不同的构成,但工资结构上主要分为“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两部分,这两部分组成了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机关工人中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奖金构成,普工实行岗位工资制,由岗位工资和奖金构成;事业单位工人中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构成,普工实行等级工资制,由等级工资和作业津贴构成。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张掖市机关事业单位有8432名在职职工参与工资套改,职工年平均工资总额约为3600元。其中,行政机关2206人,事业单位6226人。2006年,实行第四次大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有10009人参与工资套改,职工年平均工资约为22680元。其中,机关单位1793人,事业单位8216人。2014年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2015年,在机关和参公单位首次实施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范围限定为党政群机关和乡镇、街道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的在编人员。2015年、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有893名公务员晋升职级。
  津贴 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补偿职工在特殊地理、自然条件下工作所付出的特殊劳动消耗和额外生活支出而建立的津贴。二是维护职工身体健康而建立的津贴。三是为鼓励职工长期从事专业工作而建立的津贴。主要有教、护龄津贴,特教补贴,警衔津贴,公安干警值勤岗位津贴,审计人员工作补贴,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信访津贴,机要密码岗位津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正常工作期间,享有国家规定的各类休假待遇,主要有:探亲假、公休假、婚假、产假、病假。
  抚恤待遇 2011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死亡后,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困难大的多补贴、困难小的少补贴、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对其遗属生活进行补助。主要补助对象为(依靠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直系亲属)死者的父、夫年满60周岁,母、妻年满50周岁(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弟妹、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仍在中学在校学习的。补助标准为父母、配偶城镇户籍的每月290元,农村户籍270元。子女城镇户籍的每月250元,农村户籍230元。就业或参加工作的,配偶再婚的,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死亡的停止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为1200元。老干部逝世后,一次发给死者生前3个月的工资额作为临时性的遗属生活补助。
  第六节 人才交流
  1993年,甘州区成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区单位用人和个人择业提供信息;组织和参与各级各类人才交流洽谈活动,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负责办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引进、交流业务;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的入库、推荐;负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办理人事代理等业务;建立健全信息库,掌握人才需求情况,发布信息,为用人单位和专业人才牵线搭桥,提供服务。2009—2016年,甘州区报到注册学生10858人,就业人数8677人,年度就业率都在85%以上。代理各类学籍人事档案18294份,代理流动党员党关系85人,代管集体户960人。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