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商行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102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工商行政
分类号: F203.9
页数: 8
页码: 435-442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1年至2016年甘州区工商行政市场建设管理、工商企业登记、违法经济活动查处、合同、商标、广告监管等工作情况。
关键词: 工商行政 甘州区 管理

内容

1951年,张掖县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1962年,张掖县成立“工商行政管理局”。1979年,开放城市自由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工商管理工作由单纯行政管理转向行政管理和法制管理相结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行政部门转向行政执法经济综合管理部门。1980年,撤销市场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1998年,成立“张掖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1999年,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张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整体上划张掖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2001年,张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彻底脱钩。2002年,更名为“张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甘州分局”。2013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工商、质监部门承担的生产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体移交新组建的甘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年12月,甘肃省工商、质监系统由省以下垂直管理变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2014年3月,张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甘州分局更名“甘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年,甘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甘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机构合并,组建设立“甘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至2016年末,甘州区工商质监局直属经济检查大队,派出机构11个,分别是城关工商质监所、南关工商质监所、甘州市场工商质监所、专业市场管理工商质监所、滨河新区分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质监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商质监所,火车站工商质监所、大满工商质监所、沙井工商质监所、甘浚工商质监所。
  第一节 市场建设管理
  1995年以前,市场建设由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1996年,张掖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脱钩。1998年,设立张掖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2000年,张掖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正式成立。2001年,张掖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与张掖市工商局脱购,管理经营南关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甘州市场、税亭街市场、东关生资市场、青年东街市场、南城巷市场。2002年,更名“甘州区市场建设与服务中心”。2008年,甘州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归口甘州区商务局管理。
  市场建设 1991年,新建铁路贸易市场、新沟集贸市场、白塔集贸市场、西关北市场,总面积约34000平方米。年末全市集市贸易总成交额达17646.9万元。1992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果品市场、沙井农贸市场。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9000万元,蔬菜瓜果成交量18948万公斤。当年,收取管理费134.06万元。1993年,投资370.98万元,完成东关生产资料市场搬迁、兴建工作和西关住宅营业楼建设工作。1994年,投资640万元,完成南关市场综合口建设任务。1998年,全市建成各类集贸市场32处,占地143055平方米。2001年,青年东街市场撤销,市场内经营户划入甘州市场、金房商贸城经营。新建市场2个,至年底全市有各类市场24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8.46亿元,瓜果蔬菜成交量达3.87亿公斤。当年,新开办的河西批发市场、金源市场内新办照个体工商户免收半年到一年市场管理费,扶持其生存和发展。2003年,南城巷市场撤销,新登记注册商品交易市场2处。2004年,税亭市场撤销,市场内经营户划入福鹏市场和南关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经营。2005年,甘州市场整体租赁给张掖市新乐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2006年,东关生资市场撤销。至2016年底,甘州区老城区和滨河新区各类市场32个。其中,农产品市场7个,建材装饰家具市场8个,钢材市场2个,汽车交易市场3个,综合性市场5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3个,二手车交易市场1个,农资市场1个,煤炭市场1个,清真屠宰交易市场1个。
  市场管理 20世纪80年代,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1998年以来,狠抓集贸市场的环境“脏乱差”治理。2004年,狠抓队伍教育和市场秩序两个整顿。2014年,甘肃省工商局确定张掖为市场主体抽查监管试点单位。在确定企业信息用登记类别的基础上,按比例进行抽查。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颁布,经纪人管理开始纳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
  专业市场 至2016年底,甘州区老城区和滨河新区各类专业市场34个。主要有南关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甘州市场、恒滨建材市场、达生二手车交易市场、金张掖汽车城创业园、金张掖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张掖绿洲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泰真装饰材料家具市场、张掖华辰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东部建材市场、张掖万佳国际家具汇展中心、爱家装饰城、甘州河西批发市场、成东家俬广场、天佑宝龙家居广场、金张掖钢材市场、金张掖机动车交易市场、张掖市鸿宇商贸广场、新张掖国际商贸城、张掖愿景国际商贸城、张掖红星广场、甘州区西部工业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金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非金属)、金张掖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张掖市新合作农资商贸市场、金源蔬菜市场(蔬菜市场)等。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工商登记改革 至2014年,甘州区各类市场主体总数27680户,注册资金114.7亿元,从业人员80890人。2015年,对保留的行政许可等事项进行清理核实,保留行政许可事项6项、行政备案项目8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项,在红盾信息网上进行公示。2016年,全面实施“五证合一”改革,12月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全面启动简易注销程序。至2015年,全区有5845户企业报送公示2014年度报告,年报率
  96.49%,位居全市第一。
  工商登记 1993—1997年,通过年检清理“三无”企业317家,注销242户“假集体”企业。1998年,通过摸底核查对原有272户从事收购、加工、调运业务的粮食经营企业依法重新确立经营资格,变更198户,取消收储批发资格企业138户,核准22家国有收储企业为正规收储渠道。通过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办理变更和重新登记126家,年底,登记注册各类工商企业1900户。2000年,登记注册各类工商企业1557户,注册资金88811万元。2001年,办理159家中小国有企业民营变更登记,全面推行建立“经济户口”,实现微机化管理,10982户市场主体建立“一档两卡一台账”,市场主体进出市场活动由静态监管转为动态全方位监管。2002年,开展“治乱减负”行动,下调20%的企业登记注册费、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改制企业注册登记只收取变更登记费。减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特困户职工、残疾人经营费、管理费。2003年,通过年检验照,吊销营业执照104份。登记注册288户资产重组国有集体企业。2004年,全区注册登记国有企业531户,注册资金43359万元。通过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督办各类前置审批证件3698份,清理取缔“三无”企业25户,查处假集体企业9户,其他违法违章企业66户,依法吊销40户未按时参加年检的企业营业执照。1099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个体营业执照。2005年,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改革,对所有个体工商户根据其信用状况分为A、13、C、D四类进行分类监管。2006—2007年,结合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企业进行变更、注销和清理整顿,关闭辖区内冶炼、铁合金、小钢厂1户,停产处理2户。关闭非法采砂等非煤矿山8家,关闭造纸企业1户,停产1户,停产整改1户。2011年,注册个体工商户4278户,私营企业49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9户。全区私营企业总数达2358户,个体工商户154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0户。2014—2015年,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放宽注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先证后照、一照一码等多项改革新举措,全区私营企业总数达6364户,从业人员达36154人,注册资本达224.53亿元;个体工商户总数达25434户,从业人员64582人,注册资金达18.6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070个,出资总额91.83亿元,成员11418人。2016年9月14日,甘州区颁发第一张“五证合一”营业执照。至2016年底,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7838户,新增私营企业310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8户;全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30086户、8686户和2285户,累计注册资金过千万元企业1806户、注册资金过亿元企业40户,新设立企业集团4户;42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
  第三节 违法经济活动查处
  不正当竞争案件查处 1991年,重点打击市场内“三窃”、抢劫、诈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打架斗殴等不法行为。1993—1997年,对各大市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2002年,开展防治“非典”市场整治,查处“非典”商品市场违法案件29起。2005年,组织3次“红盾护农送法下乡”和农资市场专项整治。2007年,整顿农资市场不放松,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9起,查缴不合格化肥60吨。2008年,应对三鹿奶粉事件,查处22.38吨问题奶粉在河北三鹿集中销毁。2016年,查处经济违法案件286起,案值185.36万元,罚款176.67万元。
  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 1997年,查处张掖市第一起非法传销案,没收当事人李某某康富德氧气运动器8台。1998年,查办6起非法传销案件。2001年,依法查处非法传销案件4起。2006年,开展“天平行动”,查处“中国e通经营模式”“芙蓓森”等传销案4起,捣毁传销窝点8个,劝返遣散传销人员180多人。2007年,出动执法人员76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7台次,重点检查涉嫌传销重点部位16个,端掉非法传销窝点15个,查处传销案件5起,遣散非法聚集的传销人员220人次。2010年,与公安、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组成8个联合执法组,连续捣毁传销窝点73个,抓捕骨干分子46人,遣散传销人员1300余人。2015—2016年,查处深圳天地电子商务公司张掖分公司和“华莱健”牌黑茶两起传销案件,依法对甘肃联硕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额返利方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案件进行调查。
  常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 2001—2016年,查处案件8678件,罚款金额1455.8万元。其中,以查处无照经营案件居多,达6998件,罚款金额1083.1万元;查处商标侵权案件348件,罚款金额101.47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102件,罚款金额49.5万元;违法广告案件619件,罚款金额54.44万元;其他违法违章案件611件,罚款金额167.29元。
  第四节 合同 商标 广告监管
  经济合同监管 20世纪90年代,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1998年,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命名活动,加强各类合同鉴证工作,做好企业抵押物登记,严肃查处企业合同欺诈行为。2002年,新建企业合同管理机构13个,配备合同专(兼)职管理人员40人。2007年,改进合同监管机制,聘请329名“一会两站”负责人担任“合同义务监管员”,义务履行订单农业合同监管职责,监督合同履行兑付、清理霸王条款、审查合同陷阱、规范合同签订、督促双方履约,引领订单农业规范发展。2014年,深化合同行为监管,严厉打击“霸王条款”。
  商标监管 1998年,查处14起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案,罚款7.8万元。至年底,全市有商标企业40家,注册商标55件。2001年,查获仿冒知名商标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案件2起。2002年,甘肃省丝路春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丝路春”和张掖市种子公司“金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2004年,依法查处仿冒“啄木鸟”西服、“飞雕”浴霸、“华帝”燃气灶、“承德”露露等一批有影响力商标违法违章案件。2005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9起,罚没款4.78万元。2006年,依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8起,罚款2.47万元。2007年,依法查获假冒“老爷车”“红蜻蜓”“韩影康王”“丽珠采乐”“沈单十六号”等一大批侵权商品和种子,对经销商予以处罚,全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9起,罚没款8万元。注册“杰灵”牌饲料、“紫家寨”牌鸡蛋、“金元八”植物种子等涉农商标10件。2008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17件,案值10.8万元。2011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专项行动,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65起。2014年,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专项行动,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15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13起。2015年,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17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45起。至2016年底,甘州区有注册商标635件,全省著名商标22件。
  广告监管 1991年,取缔虚假广告13起,查处虚假广告5起,销毁内容不实广告171份。1998年,清理虚假广告17户,取缔不健康不真实广告38000份。年末,全市有广告经营单位12家,从业人员77人,广告经营额49.2万元。1999年,检查户外广告单位80户,依法查处广告案件6起,查扣非法行医虚假广告宣传材料15000多份。2001年,查处广告违法案件33起,罚没款金额10547元。2002年,对广告经营单位进行贴花年检,年检率达75%。查处广告违法案件26起,罚没款25318.5元,没收违法印刷品广告10万余份。2003年,查处广告违法案件29起,罚没款1.4万元。2005年,重点对5户广告企业、30户个体工商户广告经营行为和发布活动进行监测,监测各类广告3010条(次),对39条涉嫌违法违章广告予以行政告诫,责令限期整改。查处广 告违章违法案件39起。2006年,监测各类违法广告424条,对涉嫌一般违法的70条广告给予行政告诫,责令限期改正87条,责令30条违法电视广告停播;查处5家主体资格不合格院校违法招生,没收违法招生广告300多份,撕毁粘贴招生广告500多份;依法查处广告违法案件100件,收缴各类违法印刷品广告1.97万份,收缴罚没款2.33万元。2007年,监测各类广告1069条,行政告诫、限期整改106条,查处虚假违法广告45件,收缴印刷品广告2.3万份,罚没款5.28万元。2008年,狠抓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监测各类广告980条,行政告诫、限期整改违法广告56条,停止播放违法广告56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20起,罚款2.17万元。2015年,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3起。2016年,查处广告违法案件26起,案值2.5万元,罚没款4.4万元。
  第五节 个体私营企业管理
  管理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登记管理主要方式有企业年度检验(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无照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取缔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个体工商户验照包括换照和验照。换照是指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自开业之日起,每4年换照一次。验照是指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按照年度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以确认个体工商户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年1—3月份开展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无照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取缔主要是结合企业年检、个体验照工作,从资质、注册资本、场所、人员、经营条件等进行查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方面通过建立“黑名单”(被吊销营业执照黑牌企业数据库)为核心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制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
  登记管理 2004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预约上门,现场办公等措施,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2005年,顺应企业改革,开辟下岗职工绿色通道,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企业分层监管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层分类登记监管。2006年,坚持“三级把关”“二级审核”,实施登记管理“五统一、五规范”(受理、标准、要求、程序、口径统一,行为、流程、职责权限、服务、公示规范)。2007年,实行政务公开、限时办结,通过首问首办、预约上门、挂号督办、现场办公、上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008年,推行“绿色通道办事制”“市场准入互动审批制”“联络服务制”,建立经济信息分析制度和行政指导服务制度,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推行登记注册前指导服务,注册后跟踪服务制度,实现服务工作标准化和登记工作程序化。2009年,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大调研活动,开展引导创业、帮扶就业活动,建立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六类人员数据库,引导还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私营企业,配合劳动部门向用工单位推荐就业人员,通过能人带动、龙头带动、商标带动,促进帮扶发展。2010年,实施“红盾助推工程”“红盾金穗惠农商工程”“产销对接工程”,帮扶自然人和市场主体健康发展。2011年,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程。全区10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直通车”,定人联系,定点服务。开展“农超对接”,实施“服务窗口亮化工程”。2013年,设立招商引资及服务项目建设办公室,围绕实施“3341”项目工程,重点做好“民企陇上行”和集中招商引资活动。全区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836户、1092户和20870户。2014年,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放宽经营范围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促进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生态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5年,落实“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等改革措施,对保留的行政许可等事项进行清理核实,保留行政许可事项6项、行政备案项目8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项,在红盾信息网上进行公示。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1年,张掖县个体劳动者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张掖县个体劳动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1983年,张掖县个体劳动者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张掖县个体劳动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更名“张掖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全国统一名称),选举产生19名委员组成第二届委员会。1987年,张掖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三届协会理事会。根据中国个体协会章程将“委员会”改为“理事会”。1990年,张掖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张掖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表彰先进工作者48名,先进个体劳动者160名。“三好”经营者95名。2001年,张掖市第五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暨私营企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第四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以来全市个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四届协会工作,制定新时期全市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和理事。
  1991年以来,张掖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宣传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重点,健全完善“12315”消费者举报投诉中心,建立起集申诉、查处、监督为一体的覆盖城乡、规范高效的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配备“12315”流动投诉车3台,在各大超市、市场、商场、乡镇村社设立消费者投诉联系点55处。2001年以来,受理投诉543起,调处534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147万元。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1986年,张掖市消费者协会成立。1991年,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110件,处理95件,挽回经济损失85000元。1992年,受理各类投诉102件,调解处理90件,挽回经济损失39000元。1993—1997年,受理消费者投诉716起,调处706起,调解率
  98.6%,挽回经济损失30.54万元。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5次,公开销毁查获100多个品种、价值90万余元假冒伪劣商品。在全市各大市场、计量监督岗和公平秤共为群众复秤25万多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160元。1998年,受理各类消费者投诉222件,调处率达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190元。2001—2003年,在各大商场、市场、农村建立消费者投诉联络站及联系点146个,受理投诉667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3.57万元。2005年,全区城乡设320个消保维权联络站和红盾护农站,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建成64个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维权中心。2006年,组建各种行业协会6个、建成消费者维权外网网站2个、个体私营协会光彩之星外网网站1个,全区城乡消保维权服务站实现100%覆盖。2011年,重新规范建立三农服务站、消保维权站196个。2012年,甘州区个私协会会员维权中心在全区18个乡镇、9个基层分会、城区5个行业分会设立33个基层生产经营维权中心。2013—2016年,受理消费者投诉1907条,举报530条,建议327条。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