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96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财政
分类号: F812.742
页数: 8
页码: 381-388
摘要: 本章记述甘州区财政机构的发展沿革、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预算制度的变革、非税收入管理、农业税收与财政奖补等。
关键词: 甘州区 金融 财政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91年,张掖市财政局内设9个科室,职工45人。1998年,有职工50人,设有12科(股)室,辖24个乡财政所,并设有“国有资产管理局”“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2个二级单位,对张掖市国债服务部、张掖市会计事务所行使管理职能,担负着全市的农税征管和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任务。2000年,有职工73人,下设10个科(股)室,辖24个乡财政所,并设有国有资产管理局、城关财税分局、农税征管局、政府采购办、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财经监督检查办公室7个二级单位,担负着全市财政收支、主管财税政策、实施财政监督,参与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责。2002年,张掖市财政局更名“甘州区财政局”。2016年,甘州区财政局有22个部门、科室。其中,部门10个,包括国资办、财监办、农业开发办、政府采购办、非税局、农税局、国债部、会计核算中心、国库支付中心、亚行办。有干部职工76人(公务员及参公56人,事业编制12人,工人8人),其中科级干部19人。
  全区下设18个乡镇财政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金融局,2016年,有基层财政干部98人。乡镇财政所主要履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乡镇政府财务管理、财政资金监管和乡镇非税收入征管、国有资产监管等工作职能。
  第二节 财政
  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甘州区财政体制经历“高度集中,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2003年,按照张掖市政府《关于调整市对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将共享税费由原来的增值税一项调整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排污费五项共享。2005年,将城建税由原来的市级40%、区级60%调整为市级85%、区级15%。2009年,按照省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及市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市对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调整市对县区税收收入划分政策,其中增值税市区分成调整为市级12%、区级13%;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由省级30%、市级20%、区级50%调整为省级100%,资源税由区级留成100%调整为市级30%、区级70%;城镇土地使用税由区级留成100%调整为市级50%、区级50%。2014年,按照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纪要及市财政局、国土局、人行《关于甘州区土地出让收入划解相关问题的通知》,土地出让金收入分成比例调整为省级5%、市级12%、区级83%。2016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省与市州及省直管县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张掖市政府《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市与甘州区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增值税及改征增值税(原营业税、除金融保险业以外行业)四级分别调整为中央50%、省级15%、市级17%、区级18%。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2007年下半年开始运行,2010年对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进行更新,为各集中支付单位配备计算机和打印机,通过电信VPN宽带实现联网操作。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从深度和广度上全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行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已由改革之初的单位预算内资金扩大到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并延伸到强农惠农资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偿债资金、社会保障等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的比例在不断提高。2012年,借助“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将所有单位和资金纳入集中支付,构建起完整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公务卡制度改革 2012年下半年启动,在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分两批试点,在2013年年底前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2012年建立《甘州区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将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公务卡改革范围。属于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范围的公务支出项目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公务卡由财政部门统一办理,实行“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的程序管理。2016年,全区228家预算单位共办理公务卡7258张,公务卡共支出3166笔、773万元,比上年增长35.13%,公务卡刷卡量持续增长。
  第三节 财政预决算
  预算制度变革 1992年起,政府预算开始采用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将各项财政收支按照不同经济性质分解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大部分。自1995年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管理和监督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998年,突破传统的“基数法”,开始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2004年起启动部门预算改革,将部门所有收入支出进行全口径统编,实施“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建立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2007年,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等6类;将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17个大类,并按经济分类同时反映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2015年,实施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四本预算”编制体系健全,对各类预算保障范围严格界定,加强预算之间的衔接与统筹,实行财政及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
  财政决算收支 1990年,张掖市财政收入仅为4540万元。1994年,运行以“分支出、分收入、分设税务机构、实行税收返还”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全市财政收入于1995年跨上亿元大关,达10846万元。2001—2005年,甘州区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增速快。2002年突破2亿元达21791万元,2006年实现六年翻一番,突破3亿元达34622万元,这一阶段财政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6%以上。2009年,全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实施滨河新区建设,为财税增收创造良好条件。2012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6655万元。2016年,全区财政收入达24603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84167万元,分别为2011年的2.8倍和3倍。
  1990年,财政支出仅为5395万元,至2011年,财政支出已达178269万元,与1990年相比增长32倍,20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18.1%。2016年,财政支出达450035万元,为2011年的2.5倍,重点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4%。
  第四节 非税收入管理
  1998年,成立“张掖市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当年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4389万元,专户储存率91%。1999年全市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4590万元,比1998年增加201万元,增长4.57%,专户储存率达93%。2000年,张掖市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单位130个。2000年,纳入财政专户资金5500万元,比1999年增加910万元,增长19.8%。其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3450万元,财政专户储存资金2050万元。从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中征收政府统筹资金160万元,用于全市小康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支出,清理全市应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及其他(土地出让金)205万元,全部入库,入库率100%。全市基本形成预算外资金新的运行管理体制和财政分配机制。
  2001年,纳入财政专户资金5800万元,比2000年增加300万元,增长5.4%。其中,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46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入4230万元、基金30万元、主管部门集中收入340万元),财政专户储存资金1200万元(往来资金1047万元、经营服务收入127万元、其他收入26万元)。财政专户收入增长。2003年,全区所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都已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本年通过甘州区收费结算大厅缴存财政专户的资金为1081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1890万元,增长40%。2005年,收费管理局管理资金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当年收缴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专户储存的资金10230万元,其中收缴非税收入1133万元,征收电力附加费133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7160万元(其中,水费房租等经营服务性收入2053万元),往来资金1814万元。
  2006年,全年收缴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专户储存的资金11580万元,占上年的103%,筹集资金1450万元支持高载能工业园区、垃圾处理场、北大街延伸段、甘州至三闸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及南关小学、金安苑学校征地拆迁。协调贷款1300万元,偿还贷款1000万元。2007年,收缴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专户储存的资金13580万元,先后筹集资金2462万元支持湿地保护工程、北大街延伸段等工程建设。2008年,甘州区收费管理局更名“甘州区非税收入管理局”。全区推进“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全年收缴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1769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3506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14189万元。
  2013年,完成部门预算非税收入任务9449万元,占任务的183%,超收4291万元;完成综合预算非税收入任务7188万元,占任务的121.6%,超收1279万元;完成收支预算非税收入482万元,占任务的105%,超收23万元;完成城市垃圾处理费任务598万元,占任务的123%,超收142万元。全年共计超收非税收入5735万元。上缴国库土地出让金117726万元,比年初计划50000万元,超收67726万元。完成学杂费直达财政专户3242万元,占年初任务1200万元的270%。2016年,完成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17082万元,占年初计划7957万元的214%;综合预算单位收入10554万元。完成土地出让金征收6.2亿元,占计划5亿元的124%;完成垃圾处理费856万元,占年初计划500万元的162%;完成国有资本金收益802万元。学杂费直达财政专户3103万元。回收借出资金1015万元,占全年任务500万元的203%。
  第五节 农业税收与财政奖补
  早期税费改革,主要围绕“三提五统”进行。1998年,张掖市农业各税年初预算1750万元,实际完成165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4.6%,比上年实际完成数1547万元增加108万元,增长7%。1999年,农业五税收入年初预算为1774万元,实际完成177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23%,比上年实际完成数1655万元增加123万元,增长7.43%(其中,农林特产税年初预算为569万元,实际完成567万元)。2000年农五税完成2638万元。2001年,根据中央《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张掖市23个乡镇的“三定”工作进行完善和规范,利用微机管理手段,健全农税税源档案,使上下数据衔接一致,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发生,巩固税费改革成果。2003年,甘州区通过逐村、逐社、逐户的“三定”工作,落实农业三税3062.9万元,农民负担较税改前减少930.5万元,平均减负率达23.3%。2004年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实行新的“一税制”及粮食直补政策。是年,全区农民负担比2003年减少492万元,较税改前减少1422万元,平均减负率达35.6%。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2571万元,累计免征农业税3070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694.6万元。2006年,甘州区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分离国有农林场办社会职能,推进国有农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国有农场公益事业的投入。2009年,甘州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区。至2016年,全区共实施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19个,受益人口达到81万人,总投资48664万元,其中群众筹资筹劳15892万元,主管部门投资11177万元,村级集体投入及社会捐赠赞助1939万元,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12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456万元。其中,村容村貌整治项目190个,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所66.7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架设路灯5920盏;环境卫生整治项目24个,安装大型垃圾斗34个,垃圾桶222个,回水井9眼,污水管网13.68公里,污水处理设施4处;土地治理项目2个,整理土地420亩;植树造林项目3个,栽植林木450亩;村内道路项目183个,铺设道路596公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56个,建成渠道372公里,铺设低压软管64公里,开挖排阴沟426公里,新打机井12眼,维修机井2眼,观察井81眼,新建防洪坝1座;人畜饮水项目61个,架设安全饮水管网818公里,小型提灌站3座。
  第六节 政府采购
  2000年,张掖市政府采购办公室挂牌成立,隶属市政府领导。2002年,张掖市政府采购办公室更名“甘州区政府采购办公室”。2013年实行“管采分离”改革,“管理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采购办公室将原来的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按照法定程序组织招标采购等职责移交给张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转变为依法制定政府采购有关规章制度,拟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批准政府采购方式,负责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等,为规范政府采购操作程序,每两年更新一次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实现采购信息公开,将采购公告、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和采购合同等采购活动全过程信息按规定要求在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发布,接受社会监督。至2016年,政府采购预算额达26891万元,实际采购额25262万元,节约资金1629万元,节约率6.05%。依法监管、规范采购、公平竞争、诚信履约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显著改善。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及清产核资 至2016年,甘州区国有资产总量为648118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261451万元,占40.3%;区属国有企业占有经营性资产386667万元,占59.7%。全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教育系统占有资产78095万元,占全部行政事业单位的29.87%;农林水牧系统占有资产52630万元,占20.13%;卫生系统占有资产45466万元,占17.39%;公检法司系统占有资产12916万元,占4.94%;乡镇及其他部门占有资产72344万元,占27.67%。全部企业经营性资产中,工业建筑业企业占有资产102228万元(其中,黑河水电开发公司57861万元,房产公司44367万元),占26.5%;粮食企业占有资产25756万元,占6.66%;水利企业占有资产25389万元,占6.56%;投融资企业占有资产207914万元,占53.8%;其他企业占有资产25380万元,占6.57%。
  国有资产管理 管理依据与管理程序。依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甘州区制定出台《甘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资产产权登记不论其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资产购置实行资产购置申报和政府采购制度;资产处置实行主管部门审核、国资部门审批并由国资部门统一处置制度等规定;资产管理实行申报、审批、备案制度,对全区行政事业性资产实现“合理配置、使用充分、讲求效益”的目标,使国有资源各项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为重点,对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进行明确,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通知》,要求单位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资产处置严格实行申报审批、评估鉴定、公开出让制度,房产、车辆处置经国资办批准后,方可办理过户手续,以规范单位资产处置行为。每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检查工作,检查以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资产配置、产权登记、资产经营、资产处置及资产收入管理为内容,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资产处置、资产收入管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资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单位改正、改进,督促单位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新机制。由市场调节配置的要素交由市场调节配置,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集中精力重点监管国有资本布局、资本规范运作、资本回报等,做到监管全覆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以产权为基础,资本为纽带,运用公司章程、法人治理结构等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开展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董事会决策权与经理层执行权相分离的原则,明晰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区属国有企业初步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对企业运行及董事、监事、经理的履职行为进行规范,理顺国有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董事会受出资人委托行使决策权,经理层受董事会委托执行决策,监事会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行使监督权。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制定《甘州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年薪制暂行办法》,强化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企业负责人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绩效主要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利润、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情况等经济指标。
  甘州区从2012年开始征收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益范围主要是企业净利润,以企业上年度净利润为基础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国有企业改革。甘州区设立旅投、城投、农投等投融资公司,发挥国有资本功效,市场化动作,建设沙漠旅游公园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土地注资形式充实万盛投资公司资本,充实企业资本;整合划拨粮食系统资产,优化粮食收储企业资产结构,完善经营布局;拟订企业合并方案,将供水总公司、滨河新区供水公司合并,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农投与国开行合作,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黑河水电公司与北京三元合作,建设循环农牧经济。
  国有资产公开转让。2013年以来,按照《市政府关于处置区人社局等部门固定资产相关问题的函》,甘州区先后成功组织拍卖区林业局、人社局、财政局、妇幼保健院、城建局、畜牧站、渔业站、房管局、工信局、交通运输局10个单位办公楼房产(总建筑面积约21496.4平方米)和土地使用权(总面积约16374.65平方米)。
  第八节 投融资公司运营
  2009年以来,甘州区先后设立“张掖市甘州区兴达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西部风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滨河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张掖市甘州区现代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甘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国有投融资公司。区属国有投融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出台《甘州区区属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试行)》《甘州区区属国有投融资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薪酬考核暂行办法(试行)》,薪酬管理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原则,主要考核融资规模、项目投资、资产状况、公司效益等绩效指标,国有投融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张掖市甘州区兴达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 下设6个子公司,建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服务中心(甘泉府)、滨河新区湖区入口广场、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研发中心项目等,代建甘州区妇幼保健院项目。张掖市西部风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3个子公司,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崇圣嘉园住宅小区、甘州府城、滨河新区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崇圣健康城,以及总兵府、明粮仓修缮等项目。张掖市甘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下设1个子公司,筹建集客运站、公交换乘站、旅游集散中心三位一体化的张掖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张掖市甘州区现代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完善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吸引多家畜牧养殖企业入园发展。2011—2016年,完成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服务中心(甘泉府)、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苇塘垂钓园、滨河新区玉水商业街、滨河新区人民公园(1号、2号、3号)综合楼、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张掖市滨河新区昭武路东段工程、马可波罗汽车自驾营地、张掖甘州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张掖市德和园住宅小区、屋兰路(丹马段)道路工程等项目。
  甘州区旅投公司 张掖市西部风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甘州区旅投公司)成立于2012年,属甘州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经营、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担保服务等四大板块业务。公司下属子公司3个,有员工108人。从2012—2016年,完成兰新高铁张掖西站站前广场项目、滨河新区丹霞东路及高铁西站站前广场环路、新建西来寺文化广场、甘州区殡仪服务中心项目、甘平一级公路、崇圣·润府项目、甘州府城项目、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等一批精品基础设施项目。
  张掖市甘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5年,是甘州区人民政府为推进基础交通设施领域发展,化解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存在的投融资难题而设立的。由张掖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注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交通融资平台,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2016年初,筹建集客运站、公交换乘站、旅游集散中心三位一体化的张掖综合客运枢纽工程项目。项目位于高铁西站南侧,规划用地面积38604.64平方米,总投资10779.7万元。该项目可发挥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填补滨河新区交通服务空白,功能包括集公交始发、出租车接站、旅游包租车集中载客、跨县区班车补客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甘州区现代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是甘州区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2013年注册登记,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元,有工作人员11人。公司主要负责甘州区范围内城镇城乡建设投资及公益项目的开发经营,现代农业项目投资、农业项目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及投资管理,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园区主干道路46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33千米,预算总投资约为1.1亿元。到2016年,该项目全线建成通车,盘活周边土地12余万亩,吸引30多家畜牧养殖企业入园发展。
  甘州区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概算总投资约9.69亿元。项目涉及沙井、大满、党寨等17个乡镇。建设内容为:平整土地30.07万亩,配套渠道154.5千米,配套滴灌24.76万亩,配套管灌1.73万亩,整修田间道路1503千米,栽植树木36.08万株。至2016年底,已完成536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 2012年启动,至2016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建成腾飞路、锦业路、滨河路、东环路、发展大道等道路工程15.2千米,铺设燃气管网9千米,供水、通信、电力等公共设施,实现园区全覆盖;招引项目68项,落地建成21项,累计完成投资22.14亿元。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