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营与项目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93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经营与项目建设
分类号: F717.2
页数: 3
页码: 352-354
摘要: 本节记述甘州区供销经营与项目建设概括了日用工业品经营、农副产品经营、农资供应、项目建设。
关键词: 甘州区 项目建设 供销合作

内容

日用工业品经营 1991年,合并组建工业品贸易公司,形成供销社系统工业品批发中心和城乡工业品联购分销格局。当年工业品联购分销额达到862万元,供销社系统整体功能和主营批发业务的优势凸显。1992年,出台《供销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改革实施细则,在城乡31个企业全面推行工业品“四放开”经营。对278个门店实行风险抵押“利润大包干,百元毛利含量工资”等承包形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人均收入较上年增长。1993年,以社有自营为突破口,在农村基层供销社全面推行以“集体所有,个人抽资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社有自营改革。1995—1996年,对城区各大商场和门店,推行工业品联销、联利、风险抵押承包等经营责任制。对农村112个门店实行“集体所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税费自理,定额上缴,超留欠补”的风险抵押承包制,在85个门店推行联销联利,工效挂钩的经营责任制。落实对账、报账、盘点等制度和“一放、两管、三统一”(放开工业品,管住化肥、农副产品,统一资金、统一购销、统一价格)的经营管理办法,实行经营管理人员聘用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规范企业行为。1997—2002年,对工业品经营实行“全额抽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措施,农村80%的门店以及城区农副、回收、农资的零售门店实现全额抽资经营。至2002年,全系统形成种、养、加结合,产、供、销配套的格局;生产经营门店扩大到酿造、生产、加工、修理、缝纫、娱乐、饮食服务领域,开展各种经营的单位达22个,占企业总数的84.6%;门店87个,占基社网点总数的39.7%。2006—2016年,结合全区“新农村小康安居工程”建设,推进村级服务网点的超市化改造升级。先后投资改造廿里堡万家乐、陈寨,乌江安镇、小湾,三闸符家堡,明永武家闸、燎烟,小满古浪、石桥、王其闸,沙井煦和大厦、东四,小河西六、柳树寨、兴隆,碱滩古城、幸福等58个新合作超市。
  农副产品经营 1991年,张掖市供销合作联合社立足主营,兼顾粮油,巩固发展“一红一黑两花”(红枣,黑瓜子,葵花、棉花)。联合社和农副公司抽出专人,从籽种、化肥到种植面积逐项落实,筹资22000元,在沙井、小河乡试种棉花95亩,平均亩产籽棉138.5公斤。1994—1997年,各基层社向农民提供农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市场服务,在扶持好葵花、黑瓜子、红枣等产品种植的基础上,扩大啤酒大麦、小杂粮等畅销作物的种植面积。制定农副产品分购联销的实施办法。以“短、平、快”取得销售、效益同步增长。1998—2003年,农村大面积推广玉米植种,其他农副产品种植面积骤减,销售渠道不畅,农副产品收购业务基本处于低迷状态。2008—2009年,改制后的基层供销社突出经营特色,各基层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效益显著。2015年,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3亿元,建成20间容量为20000吨保鲜库、6000平方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2010—2016年,基层供销社先后组建花西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啤酒大麦运销专业合作社、苹果梨专业合作社、红枣专业合作社等,以订单农业方式开展业务,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至2016年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13个,入社社员达1689户,社有股、农民股共计877万元,带动农户5000多户,初步建成小米、豌豆、苹果梨、啤酒大麦、优质红枣等11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资供应 农资供应是供销系统的主营业务。1991年,组织供应各种大化肥91861标吨,农膜467吨、农药77吨、农药械2730架、中小农具70712件。新建科技兴农配套服务站、“庄稼医院”各15个,配套上岗医生21名,农资服务专干22人,服务员47人。对来自庄稼医院和农户的115人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配置测土配方仪器1台,购置下发120多套病虫害标本和挂图。1992年,农资专营网点增至154个,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24项,开方供药59.8吨,组织供应各种化肥111536标吨。1995年,加强化肥市场内部管理。配合合办处、工商、物价部门进行化肥市场整顿,赢得农资市场竞争的主动权。1997年,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实现统一资金、统一价格、统一购进、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化肥市场进入有序管理阶段。2001—2005年,多方筹措资金组织货源,采取厂商联合、商商联合的办法,与安徽铜陵化工、宁夏中化、山东烟台农资公司等全国30多家厂商合作,组织货源,解决资金,化肥供应得以保证。2006—2007年,以小河供销社为龙头,组建两个配送中心,设立直营店82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300多家,采取“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模式,以连锁经营方式,整合带动供销社网络资源,建设农村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年配送各类化肥4万多吨,经营范围辐射到张掖市以外的酒泉、武威等地区。2008—2016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资流通体系初具规模。至2016年底,小河供销社、三闸供销社等系统内农资企业,发展农资销售网点386个,成为保障全区农业生产所需农资供应的重要渠道。
  项目建设 2007年以来,小河、花寨、党寨、碱滩、乌江、廿里堡供销社申报“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并获得省供销社3—5万元的补助资金。2008年,小河供销社连续两年申报“农资配送网络改造项目”。获得国家“新网工程”项目资金160万元。2013年,张掖市花西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项目,获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2014年,张掖市绿涵农产品公司蔬菜恒温库扩建项目获得财政资金140万元;张掖善之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获得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40万元。2015年,张掖市新合作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农资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6.5万元,争取到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工程财政补助专项资金资金210万元。2016年,张掖市绿涵农产品公司实施的甘州区高原夏菜产业融合新建项目,获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偿资金700万元;张掖市花西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甘州区小杂粮产业土地托管新建项目,获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偿资金560万元。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