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7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9
页码: 75-83
摘要: 本章记述甘州区的地理位置,夏到2002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甘州区 建置 区划

内容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甘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城市居平原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会处。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新疆以及中亚和欧洲,东连内地,是陆路交通枢纽,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郡、府县的治所,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重镇。
  根据已经发现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张掖大地就有先民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活动。古称合黎、流沙。
  夏 分天下为九州,属《禹贡》雍州之域,戎羌居之。
  商、周 为西戎地。
  春秋至秦 为乌孙、月氏所居。
  西汉 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击走月氏,为匈奴右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为名,郡置张掖县(址今武威市境内,多说张义堡)。
  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在张掖郡设置骊轩县后,三郡地域大调整。张掖郡治由张掖县(今武威境内)移治觻得城,张掖县划给武威郡,调整后的张掖郡辖10县:昭武、觻得、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靬、显美、居延。在今甘州区境内置觻得(今张掖城西北)、屋兰县(今东古城村)。
  新莽 始建国元年(9年),郡县更名。张掖郡改名为设屏郡,领10县:官式(觻得)、渠武(昭武)、否武(氐池)、传武(屋兰)、贯虏(删丹)、勒治(日勒)、揭虏(骊靬)、罗虏(番和)、居城(居延)、显美。官式为郡治。
  东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张掖郡、县恢复原名。张掖郡及所领8县复原名。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分张掖郡置西郡,以日勒、删丹等县隶之。
  三国 张掖郡属魏,建置同东汉。
  西晋 西晋初改觻得为永平县(今张掖城)。张掖郡领3县:永平、屋兰、临泽。郡治为永平。
  东晋 隆安元年,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沮渠蒙逊建北凉国,建都张掖,称凉州。北凉永安十二年(412年),北凉沮渠蒙逊移都武威,在武威置凉州,在张掖置秦州。秦州领8郡:张掖、西郡、西安、临松、金山、祁连、临池、西海。永平为州、郡治所。
  北魏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凉州州治由武威移张掖,称“西凉州”,始有西凉州之称。拓跋氏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镇,改郡为军,改县为戍。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张掖保留西凉州称号。西凉州辖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5郡。
  永熙四年(535年),北魏分裂,西魏建立。张掖属西魏,建置同北魏(孝明帝)。
  西魏 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
  北周 甘州领3郡:张掖、酒泉、建康。张掖郡辖永平、山丹、兰池、万岁、仙堤、金山。
  隋 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张掖郡,甘州领3县:永平、福禄、山丹。永平为州治。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永平县名为酒泉县。
  大业初废州改郡,改甘州为张掖郡,领3县:张掖、删丹、福禄。张掖为郡治。
  唐 武德二年(619年),张掖郡改称甘州,张掖县为州治。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置军镇。甘州节儿伦(吐蕃驻州长官)属驻武威的节度使(德伦)管领。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甘州,删丹仍由回鹘驻牧。
  北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李元昊灭甘州回鹘,置甘肃监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张掖为郡、府治所。
  南宋 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攻陷甘州,甘州进入蒙元时间。
  元 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州路总管府。
  至元十八年(1281年),立“甘肃行中书省”,辖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宁夏府路、兀刺海路共7路及山丹、西宁2直肃州。
  明 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平定甘肃,设置“甘肃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为“甘州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司由庄浪(今永登)迁至甘州。领12卫:甘州左、中、右、前、后卫,山丹卫、肃州卫、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4守御千户所:碾伯、镇夷、高台、古浪。正统年间,以庶务不可无综理纠察之任,设甘肃巡抚都御使巡抚之。分巡西宁道驻甘州,辖甘州5卫、山丹卫及高台千户所。
  清 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总督孟乔芳平定甘肃。清初沿用明制,仍置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甘州为镇、行都司的治所。
  顺治七年(1650年),撤销甘州前卫、后卫。
  康熙二年(1663年),置甘肃提督军门(提台)于甘州,节制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
  康熙十四年(1675年),撤销甘州中卫。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甘肃提督由兰州移驻甘州。
  
  雍正三年(1725年),撤销陕西行都司及卫、所,设甘州府,废左卫、右卫置张掖县,为府治。
  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驻东乐,置东乐分县,领1驿14堡。
  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县置抚夷厅(后改称“抚彝厅”),领224堡。至此,甘州府下辖张掖县、抚彝厅(甘州分府)、山丹县、东乐分县(张掖县)。
  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道,州、厅、分县一律改称“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道为“行政区”,张掖县直隶甘肃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张掖县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置治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建立张掖分区,行政建制谓张掖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5月,张掖县属武威专区(专区治所武威)。
  1955年10月,酒泉、武威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辖永登、天祝、古浪、景泰、武威、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临泽、肃南、高台、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额济纳旗共21县及玉门市(是年在玉门矿区成立玉门市)。治所张掖。
  1956年,筹建张掖市(地级),张掖县同时存在。1957年市建制撤销,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58年,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地级),由张掖专区代管。1961年12月,撤销张掖市,恢复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县级),属张掖地区。
  2002年3月1日,根据国务院(国函〔2002〕16号)批复,撤销张掖地区,成立张掖市;撤销张掖市,成立甘州区(县级),属张掖市。至2016年,建置再无变化。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990年,张掖市设1个镇(城关镇)、22个乡,分别为:大满乡、小满乡、和平乡、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长安乡、党寨乡、梁家墩乡、上秦乡、碱滩乡、廿里堡乡、乌江乡、靖安乡、三闸乡、新墩乡、甘浚乡、西洞乡、沙井乡、小河乡、明永乡、平山湖乡;8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委会,240个村委会。
  1992年,增设火车站第七居委会,平原堡街第七居委会,人民北街第十居委会,人民南街第十二居委会;甘浚乡增设谈家洼村民委员会,小河乡增设双墩子滩村民委员会,沙井乡增设瞭马墩村民委员会。
  1996年,碱滩乡增设永定村委会。
  1997年,上秦乡、大满乡、沙井乡、乌江乡、梁家墩乡5个乡撤乡建镇。增设东街办事处第七居委会,居委会数增到79个,居民小组238个。
  1998年,张掖市城区设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8个居委会,237个居民小组。农村设5个镇17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244个村委会,1977个村民小组。
  1999年,新墩、甘浚两乡撤乡建镇。平原堡街道办事处隶属于乌江乡人民政府管理。
  2001年,撤销张掖市城关镇,将原设置的7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合并为37个。
  2001年,党寨乡、三闸乡、碱滩乡撤乡建镇。
  2002年,沙井镇五个墩村分村,增设民兴村。
  2002年,小满乡撤乡建镇。
  2002年,撤销县级张掖市,设立县级甘州区。
  2004年,撤销廿里堡乡,并入党寨镇;撤销和平乡,并入大满镇;撤销小河乡,并入沙井镇;撤销西洞乡,并入甘浚镇;撤销平原堡镇,并入乌江镇,设立平原堡社区居委会;撤销东园镇,并入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全区11镇、7乡、245个村、1997个社(组)的区划现状,37个社区合并为29个。
  2006年,对5个街道办事处、29个居委会进行调整,调整后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居委会。
  2011年10月,设立宁和园社区居委会,平原堡街道办事处改设为平原堡社区居委会。
  至2011年,全区共有11个镇、7个乡、244个村(其中民兴移民村由五个墩村代管)、2022个社;5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1个工业园区(张掖工业园区)。18个乡镇分别为党寨镇、新墩镇、梁家墩镇、上秦镇、三闸镇、沙井镇、小满镇、大满镇、乌江镇、碱滩镇、甘浚镇、靖安乡、花寨乡、安阳乡、龙渠乡、明永乡、长安乡、平山湖蒙古族乡。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2015年,长安乡、明永乡撤乡建镇。
  2016年,全区有党寨镇、新墩镇、梁家墩镇、上秦镇、三闸镇、沙井镇、小满镇、大满镇、乌江镇、碱滩镇、甘浚镇、明永镇、长安乡镇、靖安乡、花寨乡、安阳乡、龙渠乡、平山湖蒙古族乡18个乡镇、245个村、2001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1个工业园区(张掖工业园区)。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