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建置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723
颗粒名称: 第二编 建置 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32
页码: 73-104
摘要: 本编记述甘州区建置沿革、乡镇、街道等的政区概况、经济概况、社会事业。
关键词: 甘州区 建置 区划

内容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甘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城市居平原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会处。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漠,西通新疆以及中亚和欧洲,东连内地,是陆路交通枢纽,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历史上这里曾是国都、省会、军镇和州、郡、府县的治所,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重镇。
  根据已经发现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张掖大地就有先民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活动。古称合黎、流沙。
  夏 分天下为九州,属《禹贡》雍州之域,戎羌居之。
  商、周 为西戎地。
  春秋至秦 为乌孙、月氏所居。
  西汉 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击走月氏,为匈奴右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为名,郡置张掖县(址今武威市境内,多说张义堡)。
  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在张掖郡设置骊轩县后,三郡地域大调整。张掖郡治由张掖县(今武威境内)移治觻得城,张掖县划给武威郡,调整后的张掖郡辖10县:昭武、觻得、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靬、显美、居延。在今甘州区境内置觻得(今张掖城西北)、屋兰县(今东古城村)。
  新莽 始建国元年(9年),郡县更名。张掖郡改名为设屏郡,领10县:官式(觻得)、渠武(昭武)、否武(氐池)、传武(屋兰)、贯虏(删丹)、勒治(日勒)、揭虏(骊靬)、罗虏(番和)、居城(居延)、显美。官式为郡治。
  东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张掖郡、县恢复原名。张掖郡及所领8县复原名。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分张掖郡置西郡,以日勒、删丹等县隶之。
  三国 张掖郡属魏,建置同东汉。
  西晋 西晋初改觻得为永平县(今张掖城)。张掖郡领3县:永平、屋兰、临泽。郡治为永平。
  东晋 隆安元年,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沮渠蒙逊建北凉国,建都张掖,称凉州。北凉永安十二年(412年),北凉沮渠蒙逊移都武威,在武威置凉州,在张掖置秦州。秦州领8郡:张掖、西郡、西安、临松、金山、祁连、临池、西海。永平为州、郡治所。
  北魏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凉州州治由武威移张掖,称“西凉州”,始有西凉州之称。拓跋氏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军镇,改郡为军,改县为戍。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张掖保留西凉州称号。西凉州辖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5郡。
  永熙四年(535年),北魏分裂,西魏建立。张掖属西魏,建置同北魏(孝明帝)。
  西魏 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
  北周 甘州领3郡:张掖、酒泉、建康。张掖郡辖永平、山丹、兰池、万岁、仙堤、金山。
  隋 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张掖郡,甘州领3县:永平、福禄、山丹。永平为州治。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永平县名为酒泉县。
  大业初废州改郡,改甘州为张掖郡,领3县:张掖、删丹、福禄。张掖为郡治。
  唐 武德二年(619年),张掖郡改称甘州,张掖县为州治。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置军镇。甘州节儿伦(吐蕃驻州长官)属驻武威的节度使(德伦)管领。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甘州,删丹仍由回鹘驻牧。
  北宋 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李元昊灭甘州回鹘,置甘肃监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张掖为郡、府治所。
  南宋 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攻陷甘州,甘州进入蒙元时间。
  元 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州路总管府。
  至元十八年(1281年),立“甘肃行中书省”,辖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宁夏府路、兀刺海路共7路及山丹、西宁2直肃州。
  明 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平定甘肃,设置“甘肃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为“甘州卫”。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司由庄浪(今永登)迁至甘州。领12卫:甘州左、中、右、前、后卫,山丹卫、肃州卫、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4守御千户所:碾伯、镇夷、高台、古浪。正统年间,以庶务不可无综理纠察之任,设甘肃巡抚都御使巡抚之。分巡西宁道驻甘州,辖甘州5卫、山丹卫及高台千户所。
  清 顺治二年(1645年),陕西总督孟乔芳平定甘肃。清初沿用明制,仍置甘肃镇、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甘州为镇、行都司的治所。
  顺治七年(1650年),撤销甘州前卫、后卫。
  康熙二年(1663年),置甘肃提督军门(提台)于甘州,节制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
  康熙十四年(1675年),撤销甘州中卫。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甘肃提督由兰州移驻甘州。
  雍正三年(1725年),撤销陕西行都司及卫、所,设甘州府,废左卫、右卫置张掖县,为府治。
  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驻东乐,置东乐分县,领1驿14堡。
  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县置抚夷厅(后改称“抚彝厅”),领224堡。至此,甘州府下辖张掖县、抚彝厅(甘州分府)、山丹县、东乐分县(张掖县)。
  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道,州、厅、分县一律改称“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道为“行政区”,张掖县直隶甘肃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张掖县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置治武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建立张掖分区,行政建制谓张掖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5月,张掖县属武威专区(专区治所武威)。
  1955年10月,酒泉、武威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辖永登、天祝、古浪、景泰、武威、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临泽、肃南、高台、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额济纳旗共21县及玉门市(是年在玉门矿区成立玉门市)。治所张掖。
  1956年,筹建张掖市(地级),张掖县同时存在。1957年市建制撤销,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58年,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地级),由张掖专区代管。1961年12月,撤销张掖市,恢复张掖县,属张掖专区。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县级),属张掖地区。
  2002年3月1日,根据国务院(国函〔2002〕16号)批复,撤销张掖地区,成立张掖市;撤销张掖市,成立甘州区(县级),属张掖市。至2016年,建置再无变化。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990年,张掖市设1个镇(城关镇)、22个乡,分别为:大满乡、小满乡、和平乡、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长安乡、党寨乡、梁家墩乡、上秦乡、碱滩乡、廿里堡乡、乌江乡、靖安乡、三闸乡、新墩乡、甘浚乡、西洞乡、沙井乡、小河乡、明永乡、平山湖乡;8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委会,240个村委会。
  1992年,增设火车站第七居委会,平原堡街第七居委会,人民北街第十居委会,人民南街第十二居委会;甘浚乡增设谈家洼村民委员会,小河乡增设双墩子滩村民委员会,沙井乡增设瞭马墩村民委员会。
  1996年,碱滩乡增设永定村委会。
  1997年,上秦乡、大满乡、沙井乡、乌江乡、梁家墩乡5个乡撤乡建镇。增设东街办事处第七居委会,居委会数增到79个,居民小组238个。
  1998年,张掖市城区设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8个居委会,237个居民小组。农村设5个镇17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244个村委会,1977个村民小组。
  1999年,新墩、甘浚两乡撤乡建镇。平原堡街道办事处隶属于乌江乡人民政府管理。
  2001年,撤销张掖市城关镇,将原设置的7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合并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合并为37个。
  2001年,党寨乡、三闸乡、碱滩乡撤乡建镇。
  2002年,沙井镇五个墩村分村,增设民兴村。
  2002年,小满乡撤乡建镇。
  2002年,撤销县级张掖市,设立县级甘州区。
  2004年,撤销廿里堡乡,并入党寨镇;撤销和平乡,并入大满镇;撤销小河乡,并入沙井镇;撤销西洞乡,并入甘浚镇;撤销平原堡镇,并入乌江镇,设立平原堡社区居委会;撤销东园镇,并入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全区11镇、7乡、245个村、1997个社(组)的区划现状,37个社区合并为29个。
  2006年,对5个街道办事处、29个居委会进行调整,调整后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居委会。
  2011年10月,设立宁和园社区居委会,平原堡街道办事处改设为平原堡社区居委会。
  至2011年,全区共有11个镇、7个乡、244个村(其中民兴移民村由五个墩村代管)、2022个社;5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1个工业园区(张掖工业园区)。18个乡镇分别为党寨镇、新墩镇、梁家墩镇、上秦镇、三闸镇、沙井镇、小满镇、大满镇、乌江镇、碱滩镇、甘浚镇、靖安乡、花寨乡、安阳乡、龙渠乡、明永乡、长安乡、平山湖蒙古族乡。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2015年,长安乡、明永乡撤乡建镇。
  2016年,全区有党寨镇、新墩镇、梁家墩镇、上秦镇、三闸镇、沙井镇、小满镇、大满镇、乌江镇、碱滩镇、甘浚镇、明永镇、长安乡镇、靖安乡、花寨乡、安阳乡、龙渠乡、平山湖蒙古族乡18个乡镇、245个村、2001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办事处、19个社区居委会、1个工业园区(张掖工业园区)。
  第二章 乡镇
  第一节 梁家墩镇
  政区概况 梁家墩镇地处甘州区城南郊,东与上秦镇接壤,南靠党寨镇,西至长安镇,北接甘州城区。镇名因姓氏与哨墩得名。1958年9月设梁家墩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先锋人民公社,1970年1月恢复原名。1983年1月由公社改为“梁家墩乡”。1997年10月撤乡建镇。2002年7月更名“甘州区梁家墩镇”。2016年辖梁家墩村、迎恩村、太和村、六闸村、刘家沟村、六号村、五号村、清凉寺村、三工村、四闸村10个村民委员会,89个合作社。全镇有5648户18889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8千米,总面积16.5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1995年,建起集无土栽培、滴灌、喷灌、自动调温控温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大棚4座。2012年,全镇发展高原夏菜4200亩,建成高效日光温室6800亩、钢架大棚2600亩,农业种植管理模式从粗放转为精细化。2014年,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种植高效日光温室高原夏菜。至2016年,全镇蔬菜面积26000亩,设施农业面积8650亩。建成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全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培育种养大户131户,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45户。
  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16年,全镇生猪饲养量20551口,牛饲养量2286头,奶牛存栏150多头,羊饲养量30985只,家禽饲养量10.5万多只,引进优良种畜禽50多头(只)。
  工商业。主要有张掖市有年金龙集团、甘肃银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鑫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福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张掖市海峰机电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宏光批发市场、鸿宇商贸广场、天佑国际家居广场、城东加气站等商贸企业,收入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40%以上。
  社会事业 2011年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3万余册。2015—2016年,修建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刘家沟村等7个村文化广场,镇文化站、三工村2个电子阅览室,四闸村、清凉寺村等4个乡村舞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点、“农家书屋”、村社文化室实现村村全覆盖。文物遗址有六号村鸽堂子。有幼儿园2所,小学7所(梁家墩小学、太和小学、刘家沟小学、宏山小学、清凉寺小学、三工小学、四闸小学),初中1所。有教职工113人。2004年,修建梁家墩卫生院门诊综合楼。2007年,开设张掖市六县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至2016年,梁家墩卫生院有职工38人,病床50张,年门诊29000余人次。
  第二节 新墩镇
  政区概况 新墩镇以清代在城西新建墩院而得名。地处甘州区城区西北郊张掖滨河新区境内,东与张掖市东北郊工业园区接壤,南连长安镇,西邻甘浚镇,北接三闸镇。其中流泉村毗邻城区环城北路、环城东路,北关村毗邻环城北路,西关村、青松村、花儿村毗邻环城西路。1983年由公社改为“新墩乡”,1999年撤乡建镇。2016年辖流泉、北关、白塔、西关、青松、南华、新墩、双塔、园艺、双堡、柏闸、隋家寺、城儿闸、花儿、南闸15个村民委员会,125个合作社;常住人口28510人,较上年增加272人,增长0.70%,全镇人口密度增至每平方公里386人。耕地面积2013.79公顷。
  经济概况村镇建设:从2009年开始实施,危旧房改造和群众小康楼建设,建成新墩村、双塔村、柏闸村、双堡村、园艺村、园艺村一社6个住宅小区。2009—2016年,投资5604万元,改造危房1448户。其中,全镇危房改造资金项目合格农户696户,区财政拨付全镇危房改造资金278.4万元。2012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34户。2013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278户,申请国家补助资金5985.55万元;2014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651户,申请国家补助资金5156.77万元;2015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93户,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075.57万元。
  农业。1991—1998年,农业以种植小麦、大田玉米和露地蔬菜、洋芋为主,复种各种秋菜为辅。1996年农村土地实行二轮承包,全镇农民开始种植反季节韭菜;2006—2010年,种植反季节洋芋,面积稳定在3000亩至3500亩。发展花卉产业、陇椒产业,带动全镇陇椒种植总面积4000亩。2011—2016年,坚持稳定韭菜、洋芋、花卉、陇椒四大产业。
  畜牧业。1996—2005年,农民饲养方式依旧是土圈生猪养殖和耕牛圈养为主。2006—2010年,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迅速发展;农户主要以饲养牛、羊、鸡为主,开始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集约化、规范化管理。2016年底,畜禽总养殖量为3.5万头(只)。
  工商业。1991年,村办企业9家,到1999年改制为私营企业。镇办企业有五松园果酒厂等7家,是年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2011年,有商业网点480个、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产品有“金丰源”牌韭菜、“富农”洋芋,销往周边省市。2013年,民营企业有建筑、建材、化工、餐饮、粮油经销和各类服务业1000多户。2016年,有商业网点1800多个。
  社会事业 2016年,全镇有小学4所、中学1所。小升初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初升高入学率98%以上。境内有市(县)级文物保护点唐代五松园遗址,清代白塔寺亭子。1982年,成立计划生育工作站,2004年,改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2015年,与卫生院合并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第三节 上秦镇
  政区概况 上秦镇地处甘州区城东郊,国道312线穿境而过,东至碱滩镇三坝村,南至梁家墩镇迎恩、六闸村,北靠三闸镇韩家墩村。1983年由上秦公社改为上秦乡。1997年8月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下秦村。2002年7月更名为“甘州区上秦镇”。2016年,辖李家湾、安里闸、八里堡、庙儿闸、下秦、上秦、高升庵、徐赵寨、哈寨子、东王堡、安家庄、缪家堡、金家湾、付家寨、王家墩15个村民委员会,114个合作社,6800户2.5万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总面积59.3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以粮油、蔬菜、瓜果和畜禽养殖为主。1997年,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粮油加工、商贸流通为主导产业。全镇建日光温室155座,各类蔬菜种植面积6500亩。2013—2016年,新建徐赵寨村连片66座日光温室示范点和连片51座钢屋架大棚示范点各1个,连片示范面积254.7亩,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24.5亩。金家湾村、上秦村、付家寨村等9个村发展小拱棚面积9842亩;建成以徐赵寨村、金家湾村、王家墩村为主的高原夏菜示范点3个,面积2000亩,全镇蔬菜面积1.73万亩。
  畜牧业。1991年全镇畜禽饲养量56597头(只)。2005年,建成养殖专业示范村10个,万口猪场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32个,鸡、猪、牛、羊饲养量分别为59.7万只、8万口、8659头和6.1万只,小鸡育雏总量320万只,奶牛饲养量1502头,畜牧业收入8462.6万元。2010年,发展养殖大户563户,畜禽饲养总量72万头(匹、只)。2016年,新发展10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3户,全年新增各类养殖大户42户,畜禽饲养量72.6万头(匹、只)。
  工商业。1991年,全乡有各类企业211个,企业总产值2834万元;2005年全镇各类企业发展到285个,乡镇企业总产值6.29亿元;2010年全镇各类企业发展到323个,乡镇企业产值7.2亿元;2016年全镇各类企业发展到398个,其中工业企业58个,企业总产值10.6亿元。投资新上御景东方居住组团项目等招商引资建设项目18项,完成投资9.5亿元。全镇有商业服务网点200多个,员工400多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000多万元。
  社会事业 有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15处,各类文化专业户75户,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万余册。文物遗址有高孟墓石狮子、古城堡遗址、北斗宫遗址。有幼儿园6所,小学9所。2016年修建下秦小学幼儿园教学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有卫生机构4家。上秦卫生院创建于1958年。2005年新建上秦中心卫生院,至2016年,全院有工作人员42人,诊疗3.8万人次。1991年,全乡有有线广播放大站1个,有线广播喇叭45只,电影放映机2部。1994年建成上秦乡广播电视站。2016年,全镇有广电网络服务店1处,电视入户率100%。有邮政代办所1处,移动、电信服务网点18个,固定电话用户5800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互联网用户750户。
  第四节 沙井镇
  政区概况 沙井镇位于甘州区西部,东与乌江镇接壤,东南与明永镇相连,西与临泽县沙河镇为邻,北接临泽县鸭暖乡。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沙井村而得名。1961年设“沙井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沙井乡人民政府,1997年撤乡建镇,2004年与小河乡合并成立新的沙井镇。2016年辖五个墩、上游、九闸、寺儿沟、水磨湾、下利沟、东四号、南湾、沙井、南沟、先锋、新民、古城、小闸、三号、嘹马墩、民兴、柳树寨、西六、小河、西二、梁家堡、坝庙、东沟、东三、东五、兴隆、双墩子28个村民委员会,242个合作社,10845户37108人。辖区面积东西宽11千米,南北长35千米,总面积189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20世纪90年代,沙井镇域内部分农户修建高效日光温室,进行大棚蔬菜栽培。利用井灌的方便条件,种植反季节蔬菜。1997年后,沙井镇域内进行产业调整,引进玉米制种和蔬菜制种,制种面积始终保持在15万亩左右。2016年制种面积全镇达16.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7%,其中玉米制种13.89万亩,蔬菜制种1.5万亩。
  畜牧业。以牛、羊、猪、鸡等畜禽为主,至2016年底,全镇畜禽养殖存栏数:牛44990头,猪23174口,羊42942只,鸡33万只,年收入24500万元。
  工商业。全镇有个体工商门点520户,工业总收入0.18亿元。
  社会事业 有镇文化站1处,广播、电视站各2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5处,各类图书室27个。2016年,新建坝庙村、寺儿沟村、九闸村、双墩子村4个文化广场,为18个乡村舞台配备设施。文物遗址有西古城、沙井堡、河滩堡、马墩、双墩子、上寨汉墓群等。2016年,有幼儿园4所,幼儿2200人,教师40人;小学15所,学生2235人,教师2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普通中学2所,学生1321人,教师116人。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27个;有床位12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3.5张;卫生人员154名。
  第五节 党寨镇
  政区概况 光绪二十年(1894年),陕西“党”姓人为避祸迁入建寨而得名。地处甘州区城南,东邻上秦镇,南靠石岗墩滩,西接小满镇,北邻梁家墩镇,国道227线穿境。镇政府驻汪家堡村。1961年成立“党寨人民公社”,1983年党寨公社改为党寨乡。2003年撤乡建镇。2004年与原廿里堡乡合并后,设立新的党寨镇,政府驻地未变。2016年辖上寨、下寨、陈寨、党寨、宋王寨、小寨、廿里堡、七号、十号、沿沟、马站、杨家墩、花家洼、汪家堡、陈家墩、三十里店、雷寨、中卫、烟墩、田家闸20个村民委员会,171个合作社。是年,辖区总人口30364人,其中常住人口29536人,流动人口828人辖区总面积7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5万亩。
  经济概况 农业。1991年,推广垄膜沟灌面积3.5万亩;推广高原夏菜、畜禽养殖等种植养殖新技术。2004年后,以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开发为重点,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制种、草畜、果蔬”三大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镇日光温室总数4284座,面积6209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32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6.8%,达到4.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达到1.2970万元。全镇20个村修建住宅小区18个,楼房住宅户4125户,农村住楼房的户数达47.2%。
  畜牧业。2004年,以草养畜、以畜促草,建成3500亩的优质饲草基地,建成高标准畜牧示范园区5个,全镇畜禽饲养量突破60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200多万元。2016年,改扩建育肥500口(头)以上的标准猪场2座、牛场1座,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96.8万头(只)。
  工商业。20世纪末,在甘绿集团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脱水蔬菜加工企业16家,年产脱水蔬菜7000万吨。2016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12亿元,建成脱水蔬菜、塑料制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各类个体私营企业470家。
  社会事业 2006年建成镇宣传文化站。2008年建成全省首家乡镇级民俗文化陈列馆,收集展出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耕用具、生活用具、文化用品、民间工艺作品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文物1300多件。2011年有镇文化站1处、广播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21处,收藏各类书籍15万多册。2012年,对下寨“镇风沙塔”遗址进行复原。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邵家班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狮队、秧歌队8个,老年秦腔自乐班1个。2016年,有幼儿园5所,幼儿680人,专职教师10人;有九年制学校2所,村级小学7所。有各类医疗卫生门诊部(所)21个,床位121张;专业卫生人员73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21人。
  第六节 长安镇
  政区概况 以长治久安之意得名。地处甘州城区南郊,东与梁家墩镇接壤,南连小满镇,西邻新墩镇,北连甘州城区。镇政府驻万家墩村。2016年全镇辖前进、万家墩、上头闸、庄墩、五座桥、上四闸、郭家堡、洪信、二闸、头号、河满、八一、南关13个村民委员会,98个合作社。全镇总人口20112人,少数民族仅有回族46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34.1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2000年开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镇首次尝试设施农业集约化种植。2011年,形成高原夏菜、日光温室、钢屋架拱棚为主的三元蔬菜种植格局。2016年,蔬菜产业面积2.6万亩,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流转土地面积5500多亩。注册“前进村”“懿萨西域”“天特”“等农产品品牌商标7个。
  畜牧业。2006年,发展养殖协会4个,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发展养殖专业大户65户。2007年,在抓好前进散射“三位一体”养殖示范点建设和上四闸养鸡小区建设的基础上,在前进村和八一村新建30户养殖小区各1个。2010年,全乡有养殖合作社2家。2015年,长安镇有千头肉牛场1户,规模奶牛场4家,千只以上肉羊养殖场5家,年出栏肉猪1000口以上养殖大户8户。2016年,肉牛存栏6750头,奶牛存栏21324头,猪存栏7902头,羊存栏41254只,禽存栏103500只。
  工商业。全镇有各类注册工商企业45家,分布于13个村,其中前进村、八一村、二闸村、万家墩村、南关村等靠近交通主干道的村较为集中,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食品加工、食品批发零售、建筑、旅游、钢铁、机械制造、农资批发销售、农业种植、畜牧饲草加工、机动车驾驶培训、废旧物资回收、燃煤销售、就业服务培训等20多个领域。
  社会事业 2005年,建成村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舞台、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文化宣传墙)等文化体育场所。2008年建成前进村文化广场,建成藏书5000册以上标准化农家书屋5个。2011年有乡综合文化站1处,设立图书室和阅览室3间,有广播系统1套,音响设备1套,藏书2万余册。有13处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有农家书屋13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0户,音乐、美术、根雕、奇石爱好者35人2016年有幼儿园1所,幼儿297人,教师15人;小学4所,学生620人,教师68人;初中1所,学生338人,教师59人。至2016年,有医护人员34人,床位50张,年门诊3.7万人次。
  第七节 大满镇
  政区概况 得名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之节令,亦含有祈求丰稔之意。地处甘州区南部,张大公路16千米处。东与党寨镇接壤,西靠龙渠乡,南与安阳乡、花寨乡相连,北与小满镇毗连。1958年设立大满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97年撤乡设镇,2004年与和平乡合并。2016年辖李家墩、西闸、柏家沟、城西闸、新庙、平顺、新华、黑城子、马均、紫家寨、兰家寨、朱家庄、新新、汤家什、东闸、大沟、石子坝、小堡子、什信、四号、朝元村共21个村民委员会,214个合作社。2016年,有8100户31500人,少数民族有裕固族、藏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维吾尔族、壮族共29人。
  经济概况 农业。2004年开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种植制种玉米。2005年,以种植小麦、大田玉米为主。2010年以后,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高原夏菜、食用菌、饲草玉米等特色品牌发展迅速。2016年,全镇制种玉米5.55万亩、高原夏菜1.36万亩、饲草玉米1.12万亩,食用菌产业达到日产10万包的产。是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
  畜牧业。2000年后,按照“小规模、大群体、抓大户、建小区”发展畜牧业。2011年底,建成各类养殖小区27个,其中肉牛养殖小区16个、养羊小区2个、养猪小区3个、综合养殖小区6个。全镇有各类养殖户7144户,养殖大户137户,畜牧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2016年,畜禽饲养量达85.61万头(只),发展规模养殖小区2个,形成各类专业合作社161个,适度规模户615户,培树规模养殖户150余户,畜牧养殖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社会事业 2005年,投资46万元,新建占地50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站。2007年投资35万元,新建占地23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21个行政村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2016年,全镇有传统社火队12个、民间舞龙舞狮队1个、百人太平鼓队1个、民间文化协会1个、民间自乐班6个、民间文艺团队26个。文物遗址有南滩烽火台遗址、什信村墓群、朝元寺滩墓群、什信村土地庙遗址、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旧址。域内张掖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58年,1993年8月四十店学校中学部合并到张掖市第三中学,2004年和平中学并入张掖市第三中学。2005年,和平乡中心学校和大满镇中心学校合并成立大满镇中心学校,校址大满镇城西闸村。至2016年,建成一所集初中、高中、职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完全中学。至2016年,大满镇中心卫生院有床位22张,职工35人,服务人口15297人。有邮政所1处,代办点21处,邮政业务总量1100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5个,固定电话用户2万户,电话普及率98%;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互联网用户2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00万元。
  第八节 甘浚
  政区概况 因西南40里处有甘浚山得名。位于甘州区西南部,省道213线25千米处。地处甘州、肃南、临泽三县区交会处,东枕黑河西岸,南依祁连山北麓的丹霞景区,西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接壤,北接甘州区明永镇。1953年设甘浚乡,1958年改为甘浚公社,1983年改为甘浚乡,1999年撤乡建镇。2004年,甘浚镇和西洞乡合并为甘浚镇,镇政府驻地未变。2016年辖祁连、小泉、甘浚、星光、三关、头号、光明、速展、工联、巴吉、晨光、谈家洼、西洞、东寺、中沟、高家庄、毛家湾17个村民委员会,148个合作社,6127户24450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370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种植业结构由玉米制种为主发展到高原夏菜、高标准日光温室、特色林下经济为主的“四元”种植格局。黑枸杞、核桃、杏子等林果苗木栽植达3500余亩;建造日光温室860余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1680亩以上。发展设施农业200余亩,建造高标准钢屋架大棚260余座。引进新品种42个;红提葡萄、枇杷、火龙果、荔枝、杧果热带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面积100多亩;示范推广荒漠林下经济、荒漠日光温室等技术12项。农民制种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
  畜牧业。2016年底,全镇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培树、国顺、富荣、利民等53家小型家庭农场,发展10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户382户。牛饲养量5万头,羊饲养量23万只,猪饲养量0.7万口。
  社会事业 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电影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7处,图书室、农家书屋18个,藏书2.38余万册。文物遗址有保护单位8处,分别为四角墩墓群、新墩滩烽火台遗址、海家寨土塔、八号村北滩墓群、敖河东烽火台遗址、敖河西烽火台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洞堡大捷纪念碑、西洼滩墓葬等。有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8所。2016年财政支出教育经费2376万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2个,卫生院2个,专业卫生人员22名。全镇有6823户22157人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第九节 三闸镇
  政区概况 旧时在区域灌溉水系自石头闸以下分为头闸、二闸、三闸3个水闸,三闸之名即来于此。地处甘州区北郊,东与张掖农场接壤,南与国家级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秦镇、新墩镇接壤,西与乌江镇接壤,北与平山湖蒙古族自治乡、兔儿坝滩循环经济产业园、靖安乡接壤。兰新铁路、张靖公路穿境。镇政府驻天桥村。1983年三闸公社更名三闸乡,2002年撤乡建镇。2016年辖天桥、高寨、韩家墩、符家堡、庚名、三闸、红沙窝、杨家寨、二闸、瓦窑、草原、新建12个村民委员会,112个合作社,4937户18095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裕固族、土族、藏族、回族、壮族共22人。
  经济概况 农业。全镇以种植大田玉米、小麦为主。1991年,粮食总产量1772.14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466万元。2011年,粮食总产量19479吨。至2016年,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村经济总收入4.1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382元。
  畜牧业。1991年,全镇大牲畜10895头(匹),猪存栏10035口,牛存栏4707头,羊存栏11848只,养鸡近16万只。至2016年,有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21个。
  工商业。2011年,全镇有各类工商企业427户,企业14家,工业总产值8.52亿元,年完成利税702.6万元。2016年引进发忠牧业万头良种肉牛繁育、聚通农业生态规模化养殖、恒源农业万头优质肉牛育肥、荣洪农牧万只肉羊养殖、浩德牧业10万只生态虫子鸡养殖,落实资金4500万元。
  社会事业 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2010年投资40万元新建镇综合文化站1处。2016年完成三闸村、韩家墩村文体广场建设项目。有幼儿园2所(其中中心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各1所),幼儿138人,教师6人;小学7所,学生741人,教师13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学生338人,教师65人。有各类医疗卫生门诊部(所)13个,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室12所,有床位80张;专业卫生人员42名,其中执业医师19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3人。
  第十节 碱滩镇
  政区概况 因盐碱地广得名。地处甘州区城东16千米处,东与山丹县东乐乡接壤,南连上秦镇,西邻三闸镇,北靠东大山。1956年设立碱滩乡,1961年改为碱滩公社。1983年改为碱滩乡,2002年10月撤乡建镇。2016年辖普家庄、永星、刘家庄、古城、甲子墩、永定、碱滩、幸福、草湖、二坝、三坝、杨家庄、太平、老仁坝、野水地15个村民委员会,6274户20286人。
  经济概况 农业。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9673万元,全乡企业和第三产业产值4.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7元。201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68亿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183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463元,年均增幅19%;经济总收入5.1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6亿元,年均增幅9.2%。
  畜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培育50头规模的养牛大户92户,畜禽存栏数16万头;建成养殖小区43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全镇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5个,千只以上育肥羊基地8个,畜禽养殖总量34.8万头(只),实现养殖层次和效益双提升。
  工业。有种子繁育加工企业和小型建筑业企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8%。2016年工业总产值12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商业外贸。2011年有商业网点150个,个体工商户78户;二、三产业总产值1.5亿元。201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942.1万元;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500万元。
  社会事业 全镇有文物保护区域4处,其中国家级1处,为甲子墩汉墓群;省级1处为碱滩镇古城村古城城楼,市级两处为秺候堡、王家崖汉墓遗址。九曲黄河灯阵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全镇有幼儿园6所,幼儿386人,教师18人;小学5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3所),学生428人,教师4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制学校1所,学生948人,教师85人。小学升初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100%。碱滩镇卫生院有职工31人,床位29张,设内科、外科、妇科、公共卫生科、居民健康档案室和医技科等。1969年7月建成碱滩广播放大站,后改称“碱滩镇广播电影电视站”。全镇各村有线电视、宽带覆盖达100%,数字有线电视用户3286户;通电话数6275户,通互联网数1930户。
  第十一节 小满镇
  政区概况 小满得名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之意。东邻党寨镇,南连大满镇、龙渠乡,西靠黑河及甘浚滩,北接长安镇。镇政府驻小满村。1961年设立小满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2002年9月撤乡建镇。2016年辖五星、金城、古浪、石桥、黎明、中华、甘城、小满、康宁、大柏、王其闸、店子闸、河南闸、杨家闸、满家庙、张家寨16个村民委员会,130个合作社,5975户22420人;区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经济概况 农业。1991年,以种植小麦、大田玉米为主。2016年,引进3A级以上制种企业16家,稳定制种玉米基地61852亩,实现年收入1.64亿元。种植露2200亩,栽植苗木350亩。
  养殖业。2016年,建有大柏村千头肉牛养殖场1处,年出栏万口猪育肥场3个,全镇饲养总量达64万头(只);发展养殖专业户1300多户,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25%以上。
  社会事业 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6处,文化广场15个,各类文化专业25户,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2万余册。民间业余文艺创作队伍4个共40人,文艺社团16个600余人,组建业余民乐团1个55人。有幼儿园2所,幼儿396人,教师15人;小学10所,学生768人,教师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学生850人,教师90人。2016年有农民专业科技服务组织38个,农业科技人员1973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30人。有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1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有线电视用户3133户,卫星户户通用户357户,电信电视用户2013户,移动电视用户745户,电视通村率98%。
  第十二节 乌江镇
  政区概况 因传说古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退去,形成溪流、清泉和沼泽地,腐殖质沉淀于水底呈黑色,故取名“乌江”。地处甘州区城西北,东与靖安乡、三闸镇相毗邻,南与西城驿林场、明永镇相连,西连沙井镇,北靠临泽县。1958年,成立乌江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97年10月,乌江撤乡建镇,更名“乌江镇”。2016年辖谢家湾、元丰、贾家寨、敬依、乌江、管寨、东湖、平原、安镇、大湾、天乐、小湾、永丰等13个村民委员会和平原堡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4个村级政区。镇政府驻乌江村。全镇8720户26963人,常住人口25246人。辖区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5.1千米,面积约92.2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产业为玉米制种、水稻、草畜、林果。蔬菜品种有菜花、茄子、辣椒、西红柿、西葫芦等。至201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5亿元,农业增加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15元。
  畜牧业。畜禽养殖主要以牛、羊、猪、鸡为主。至2016年,全镇牛饲养量2.3万余头、羊饲养量38万余只、猪饲养量1.3万余口、禽饲养量22万余只;规模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26个,养殖大户38个,畜禽防疫率100%。
  渔业。1990年,镇域养鱼面积960亩。1991—2007年,由于镇域内水质遭到污染破坏,养鱼业一度停滞。2010年后,政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水环境得到改善,养鱼业恢复。至2016年,养鱼水面300多亩,主要以虹鳟鱼、金鳟鱼、草鱼为主。
  工业。1991年,乡镇企业190个,产值1620万元。后因乡镇企业产权改制,改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000年以水稻加工、建材加工为主。张掖市鑫建砖瓦厂、平原堡五色建材有限公司等各类工商企业达10余家。2011年工业总产值2344万元。至2016年,注册资本上千万元的企业有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张掖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张掖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瑞真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玉米原种场、甘肃玉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为建筑、种子加工、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小企业。乌江集镇、平原堡集镇有个体商业门店130余户,各村有个体工商283户。
  商业外贸。2011年有商业网点24个,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亿元。2016年有商业网点286个。
  社会事业 镇文化站始建于1981年,今为镇文化中心。全镇有业余剧团3个,社火队9个,文化体育广场1处,各村、社区配有体育活动器械。有镇级农家书屋1个,村级农家书屋14个,图书3万余册。安镇村“狮子上缆绳”于2007年被列为张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物遗址有16处,乌江古堡遗址、魁星楼、平原古堡、乌江公社旧址、乌江文化堂、西城驿烽燧、天乐玉皇宫、管寨祭圣宫、乌江塔儿渠、黑河渡船遗址、小湾水磨碾坊遗址、乌江旧民居、乌江旧戏台、清代贡士苏公墓碑、乌江黑河滩发电站遗址、依连沟学校旧址等。其中,魁星楼是标志性文物古迹,始建于清代康熙六年,2008年修缮。2016年底,幼儿园1所,小学9所,学生850人;初中1所,学生682人,专职教员138人。乌江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2008年建成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的新医院,2009年修建占地950平方米的安镇分院。至2016年,卫生院有职工39人,固定资产300万元,病床50张;下辖村卫生室13个,社区卫生室1个。
  第十三节 明永镇
  政区概况 以明脉渠、永济渠各取首字得名。东靠黑河,南连甘浚镇,西邻沙井镇,北与国营西城驿林场、乌江镇接壤,呈“凸”形地带。镇政府驻明永村。1961年设立明永公社。1983年改为明永乡。2015年5月,撤销明永乡,设立明永镇。2016年辖沿河、武家闸、孙家闸、沤波、中南、明永、永和、永济、上崖、下崖、夹河、燎烟12个村,82个合作社。全镇总人口13384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1人、非农业人口1090人。辖区南北长15.5千米,东西宽13.4千米,面积约95.8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有耕地6.4万亩,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1994年以前种植水稻2000多亩,1994年以后逐渐改种小麦、玉米及加工番茄、甜菜等,旱地种植制种玉米、大豆、黄豆、高原夏菜等作物。2002—2013年引进隆平高科、丰乐、德农等AA级制种企业。至2016年,全镇制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左右,亩均产值2600元左右。建成日光温室190座,高标准育苗中心10000平方米,总库容9万吨气调保鲜冷库40间,钢屋架大棚820座,发展高原夏菜12000亩;种植油用牡丹、松柏等各类经济苗木1300亩。
  畜牧业。2016年畜禽养殖量为:牛29842头、羊146586只、猪8526口、鸡35682只、马34匹、骡824匹、驴2014头、鹅87只、鸽子2101只、虹鳟鱼10万尾、金鳟鱼5万尾、中华鲟鱼1万尾。
  工商业。工业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销售为主。玉米制种加工企业主要有隆平高科、丰乐、德农等;蔬菜种植加工企业有绿涵有限责任公司和发年农产品公司;建材公司主要有新型保温材料厂、张掖市龙翔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张掖市天盛建材有限公司、张掖市擎天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
  社会事业 建成沿河村、武家闸村文化大院2处;有文化产业协会1个,固定电影放映点1个,广播电视站1个,文化志愿者服务队1个,乡村舞台示范点10处,村级文化长廊5处,民间社团6个,上崖村民间自乐班子1个,藏书30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13个。2016年,有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小学生647人,初中生262人;教师107人。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3个,医院1所;共有职工24人。下辖村卫生室12个,乡村医生12人。1987年开通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3629户。2016年底,新增电信、移动网络电视用户758户,有线电视用户4488户,入户率96%。
  第十四节 龙渠乡
  政区概况 明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杨博视察甘州水利,看到黑河莺落峡口土地肥沃,水源便利,于是命军士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开挖黑河出口第一道渠,命名“龙首渠”,后简称“龙渠”。东靠大满镇,南依祁连山,西傍黑河,北连小满镇。乡政府驻地保安村。1958年成立龙渠公社。1983年改为龙渠乡。2016年辖三清湾、木笼坝、龙首、下堡、头闸、水源、墩源、保安、什八名、新胜、白城、高庙12个村民委员会,69个合作社。全乡共有3012户11187人,少数民族有藏族、土族、土家族、蒙古族共9人。辖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6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1996年前,农作物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大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葵花、胡麻、大豆等;用材树木有杨树、柳树,经济林木有苹果、苹果梨等。1997年以后,逐步发展以制种玉米为主的经济作物。打造具有龙渠特色的香油、蔬菜、馍馍等农产品品牌,推出的有头闸村“龙渠香坊”胡麻油、墩源村“墩源农庄”馍馍和粉皮面筋、白城村特色蔬菜等。2016年经济总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8元。
  畜牧业。以牛、羊、猪、鸡养殖为主,有千只肉羊养殖场3个,能繁母牛养殖基地4个,10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户70户。建有青贮氨化窖846个,窖容8.45万立方米,年青贮氨化秸秆2.6万吨。牛、羊、猪、鸡的饲养量分别达到0.76万头、6.4万只、0.86万口、11.53万只。
  工商业。有张掖市辰金胤钢材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龙首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市金盾预制厂、张掖市天业再生塑料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工业总产值1.9亿元,利税1400万元。
  社会事业 1966年建设广播站。1982年建设龙渠乡文化站。2007年修建龙渠乡文化广场,综合文化站藏书6400册。文物遗址有西武当瓷窑址、龙首堡遗址、上龙湾寺。至2016年,龙渠乡有幼儿园1所,幼儿140人,教师22人;中心学校1所,学生634人,教师82人。有龙渠乡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9人,3名招聘制专业技术人员。村级卫生所12个,14名医疗人员。2016年,全乡1104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1966年建成乡广播站,2003年更名“广播电视站”。有邮政局1处,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3个,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2980户,电话普及率96%。
  第十五节 安阳乡
  政区概况 取“安民坝”“阳花渠”首字得名。地处甘州区南部,东与民乐县接壤,南连肃南县,西邻花寨乡,北连神沙窝滩。乡政府驻五一村。1961年成立安阳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乡。2016年辖苗家堡、明家城、毛家寺、帖家城、郎家诚、贺家城、王阜庄、五一、高寺儿、金王庄10个村民委员会。全乡总人口14414人,其中常住人口13023人、流动人口1391人。全乡总面积163平方千米,耕地6025亩。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4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以种植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小杂粮、高原夏菜、中药材为主。
  畜牧业。以牛、猪、羊、家禽为主。2016年生猪出栏8753口,年末存栏14320口;牛出栏1543头,存栏9682头;羊出栏9764只,存栏45590只;家禽年饲养量97699只;畜牧业总产值3.6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64元,比2005年增长6%。
  工业。2010—2011年,安阳乡上马酥油口梯级电站建设项目和国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710.4万元;2012—2013年,落实高寺儿村中药材基地、中药材加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350万元。至2016年底,安阳乡以水力发电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是年,有商业网点21个,职工160人;商品批发零售、餐饮收入总额446万元,比上年增长7.2%。
  社会事业 有乡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3万余册。苗家堡村有明代烽火台3座,明代天落城遗址1处;高寺儿村有唐代吉祥寺砖塔1座,明清时期古城遗址3处,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点1处;帖家城有明代烽火台遗址1处;王阜庄村有汉晋墓葬群1处;金王庄村有民国玉皇庙1座。2016年,全乡有幼儿园5所,幼儿357人,教师18人;小学5所,学生703人,教师6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学生360人,教师48人。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门诊部(所)11个;有床位65张,医务人员26名。
  第十六节 花寨乡
  政区概况 取“阳花渠”的“花”字构成寨名。地处祁连山北麓,东与安阳乡毗邻,南依祁连山,西接龙渠乡,北靠神沙窝南滩。乡政府驻地花寨村,处于通往马蹄寺旅游景区和大野口旅游景区道路交会处。1953年设花寨乡。2016年辖花寨村、滚家城村、柏杨树村、西阳村、新城村、滚家庄村、余家城村7个村,40个生产合作社。全乡总人口7625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7千米,总面积139.24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农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575.32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658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991年的752.93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12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504元增长到2016年的8681元。
  畜牧业。1991年全乡猪存栏2806口,出栏3010口;羊存栏5907只,出栏2037只;牛存栏1800头,出栏146头。到2016年,全乡猪存栏3901口,出栏4428口;羊存栏12822只,出栏10040只;牛存栏3460头,出栏1731头。
  工商业。2008年成立金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至2011年,有小米加工厂、石灰石开采加工企业3家,从业人员150人。2014年投资3600万元,完成占地1000亩的“金花寨”有机生态产业园建设,新建小米加工、冷榨亚麻籽油精炼、食用油研发、玉米糁子加工、荞麦面加工、石磨面加工等5个生产线。2016年,圣泉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生产各种品牌矿泉水300吨,产值6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甘州区柏杨树高原夏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860万元建成高原夏菜种植基地1处,年销售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安排就业130多人。
  社会事业 建成乡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6处,农家书屋7个,藏书1.6万余册。2014年,“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张掖卷)甘州区花寨乡花寨村传习所”挂牌。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11个,其中柏杨树村烽火台遗址、滚家城烽火台遗址、小野口烽火台遗址、大野口烽火台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阳村屯庄遗址、余家城村民堡、青龙寺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全乡有中心校1所,初中学生132人,小学生206人,教师40人。教学点1所,学生20人,教师7人。幼儿园1所,幼儿132人。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家,门诊部(所)8家,医务人员14名。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第十七节 靖安乡
  政区概况 取平定、安详之意得名。地处甘州区北部,东靠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南部、西部依黑河沿岸,北靠合黎山。1953年建乡,1983年改为靖安乡。辖上堡、靖平、新沟、靖安4个村。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9千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2016年全乡总人口7025人。
  经济概况 农业。全部为水浇地。畜牧业以牛、猪、羊、家禽为主。2016年农业总产值1.1348亿元,畜牧业产值7139万元。
  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6年工业收入1722万元,建筑业1120万元,交通运输业1250万元。
  社会事业 2016年有幼儿园1所,幼儿149人,教师13人;中心学校1所,小学生331人,教师27人;初中生212人,教师32人。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5个,有床位30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医务人员20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4人。2016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6万人次,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
  第十八节 平山湖蒙古族乡
  政区概况 因平顶山下有湖得名,地处甘州区城区以北。东以中沙河为界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邻,南出人祖山、东大山(观音山口)与靖安乡、三闸镇接壤,西与临泽县板桥乡相连,北以板槽河为界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邻。1953年始建平山湖乡,1955年改为平山湖民族乡,1958年改称平山湖牧场,1964年恢复平山湖乡,1966年改为乌兰乡,1968年改为乌兰公社。1983年恢复平山湖蒙古族乡。2016年全乡辖平山湖、紫泥泉、红泉村3个村民委员会。有蒙古族、汉族、土族、裕固族共813人,其中蒙古族229人。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26千米,总面积1040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全乡以畜牧业为主,仅有饲草地耕地面积613亩,人均1.2亩。全乡辖3个村46个放牧点,主要饲养绒山羊,年饲养量4.6万只;兼养骆驼、驴、马等大牲畜,存栏1800峰(头)。2011年牧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比上年增长16%。2016年,全乡畜禽饲养量为牛1110头、羊46050只、骆驼1560峰、驴马2879头(匹),合计51599头(只)。
  工业。以煤矿、硅石矿开采为主。2011年底,主要有宏峰矿业公司、烟氡口硅石矿等矿山企业,职工120人。2016年,有平山湖供销社等4个商业网点。
  社会事业 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处,各类文化专业户8户,农家书屋3个,藏书3万册。有中心学校1所,教师3名。有乡中心卫生院1个,门诊部1个。2016年卫生院有职工6人,床位7张,年门诊诊疗25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第三章 街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设城关区,1964年改为城关镇。1989年设立平原堡街道办事处、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全市共设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72个居委会。1999年平原堡街道办事处隶属乌江乡人民政府管理。2001年撤销张掖市城关镇。2004年,撤销平原堡镇,设立平原堡社区居委会,并入乌江镇人民政府;撤销东园镇人民政府,辖区地域划为火车站街道办事处。2006年6月,重新对5个街道办事处、29个居委会进行调整。
  第一节 东街街道
  政区概况 东起东环路,西至南大街,南起南二环路,北至东大街。1985年5月,张掖县城关镇更名“张掖市城关镇”。2001年7月,城关镇撤销后,设立东街街道办事处,辖交通巷、甘泉、金安苑、长沙门、饮马桥、文庙巷、甘州市场、东沙湾8个社区;2004年3月,8个社区合并为交通巷、甘泉、金安苑、长沙门、饮马桥、文庙巷6个社区;2006年7月,6个社区合并为交通巷、甘泉、金安苑、长沙门4个社区。2016年辖交通巷、甘泉、长沙门、金安苑4个社区,34个居民小组(片区);辖区有居民13638户35954人,流动人口1273人,有回族、东乡族、裕固族、藏族、壮族、蒙古族、高山族、侗族、满族、苗族10个少数民族共440人。辖区东西长2千米,南北长1.9千米,面积3.85平方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有公立幼儿园3所,六年制小学2所(青东小学、民族小学),九年制学校1所(金安苑学校),三年制高中1所(张掖市第二中学),私立三年制高中1所(天一中学),私立幼儿园2所。
  社会保障。2016年有低保对象1090户2270人,月发放低保金667744元;发放临时救助136人20.91万元,孤儿生活费5人43200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6人134185元;发放残疾学生助学项目资金2人2500元,发放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14人共70000元,为37户低保家庭申报临时菜价补助共111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43人139200元,居民参加城镇医疗保险98%。区有日间照料中心1家(交通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第二节 西街街道
  政区概况 东至北大街、张靖公路以西,南至西大街以北,西与新墩镇接壤。2001年7月城关镇撤销后,设立西街街道办事处,辖西城巷社区、解放巷社区、北水桥社区、大衙门社区、五里墩社区、北环路社区、西站社区、新乐社区、小寺庙社区9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合并为北水桥社区、大衙门社区、五里墩社区、北环路社区、西站社区、新乐社区、小寺庙社区7个社区居委会;2008年合并为小寺庙社区、西站社区、北环路社区、新乐社区4个社区居委会。2016年辖区常住居民15420户45757人,流动人口8800多人,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共92人。辖区东西长2.5千米,南北长4.1千米,区域面积10.5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辖区有各类工商企业单位80余家,形成以清洁能源、有色冶金、生物化工、轻工食品、建筑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建成以水电、光电和生物质能发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为主的生物化工产业集群(河西学院凯源螺旋藻开发公司)。
  社会事业 教育。辖区有河西学院、张掖市第一中学、张掖市第四中学、甘州中学、西街小学、西关小学、新乐小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4所。
  社会保障。2016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象2433户5309人,低保人口占辖区总人口的18%,月发放低保金额1588055元。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月人均387元提高到418元,补差标准由月人均288元提高到299元。
  第三节 南街街道
  政区概况东至南大街—水泥厂路,南至南二环,西至西二环,北至西大街延伸段。南街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7月,由原城关镇青年街、劳动街、南街3个街道办事处整合重组建成。2002年,张掖市南街街道办事处更名“甘州区南街街道办事处”,下设增富巷、富民、西来寺、枫树湾、南关、安民、佛城、西环路、陈家花园9个社区。2005年由原9个社区合并组建为增富巷、富民、西来寺、枫树湾、南关、安民、佛城7个社区。2006年8月,街道办事处将7个社区合并成枫树湾、西来寺、南关、佛城4个社区。2009年,将4个社区区域重新划分,成立泰安社区,撤销枫树湾社区。至2016年,设立泰安、西来寺、南关、佛城4个社区。
  社会事业 教育。辖区内大专院校2所(河西学院张掖医学院、张掖市广播电视大学),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5所。
  社会保障。2016年,街道低保新纳55户,提增505户,降标171户,转出23户,取消155户。有低保户1125户2187人,每月发放低保金63.6万元;保障人口比2010年减少42%,救助金额比2010年减少24%。受理经济适用住房14户、公租房98户、住房补贴申请45户,审核新增廉租补贴户45户。
  第四节 北街街道
  政区概况 南接东大街,西靠北大街,东北部连接张掖工业园区。2001年7月城关镇撤销后,设立北街街道办事处,辖东湖、税亭、二轻、东仓、东关、张火路、马神庙、北大池8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合并为东湖、税亭、王母宫、张火路、东关、马神庙6个社区。2006年合并为东湖、税亭、王母宫、东关4个社区;2006年5月,东关社区划归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管辖。2016年辖东湖、税亭、王母宫3个社区居委会,14个居民网格。辖区总人口20681人,其中常住人口20147人、流动人口534人。辖区东西长1.9千米,南北长2.2千米,总面积4.2平方千米。
  经济概况 有个体门店901个,从业人员2890人;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31家,从业人员920人;有大型集贸市场3个,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调味品、农副产品等。2016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1.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有幼儿园5所,小学2所,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702人,教师7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社会保障:至2016年,有城市低保1576户3384人,月发放低保金959116元;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020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200人,劳务输出153人,实现劳务收入271.5万元。
  第五节 火车站街道
  政区概况 位于甘州区东北郊。东邻东北郊下安村,南起东环路十字,西连东北郊工业园区,北至道北甘泉小区。2001年7月城关镇撤销后,设立火车站街道办事处,辖康乐、东园、道北3个社区。2006年5月,东园社区、康乐社区、道北社区合并为康乐社区;北街张火路社区与东关社区合并为张火路社区,隶属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管理。辖区总人口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万人,另有流动人口789人。
  经济概况 以有色冶金、矿石加工、中药材加工、农资销售、货物运输为主的工业体系,建成农资销售产业集群。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1.98亿元。
  2016年,辖区有各类企业12家,从业人员302人;有个体门店461个,从业人员1617人;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32个,从业人员2916人;有大型集贸市场3个,主要经营装饰装潢材料、家具、卫生洁具等。2016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0.4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4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有幼儿园5所,九年制学校1所(张掖铁路学校);小学生366人,初中生218人,教师73人;职业高中1所(张掖市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2642人,教师192人。
  社会保障:2016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4户1835人,月人均407元。社区服务设施7家。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上秦镇
相关地名
梁家墩镇
相关地名
新墩镇
相关地名
沙井镇
相关地名
党寨镇
相关地名
长安镇
相关地名
大满镇
相关地名
甘浚镇
相关地名
三闸镇
相关地名
碱滩镇
相关地名
小满镇
相关地名
乌江镇
相关地名
明永镇
相关地名
龙渠乡
相关地名
安阳乡
相关地名
花寨乡
相关地名
靖安乡
相关地名
平山湖蒙古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