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壤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70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分类号: S151;Q948.15+2
页数: 4
页码: 51-54
摘要: 本章记述甘州区土壤类型、植被分为高山野生植物、荒漠戈壁地带、湿地野生植物、高山菌类等。
关键词: 甘州区 土壤 植被

内容

第一节 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区土壤划分11个土类、26个亚类、36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土类主要以灌淤土、潮土、耕种灰棕漠土、风沙土等为主,其次盐土、草甸土、沼泽土全区也占一部分。
  第二节 植被
  高山野生植物 东大山林区中青海云杉是林区唯一的建群树种,也是保护的目的树种。林区基本上由青海云杉和高山柳丛两种植物群落组成,分布有26科98种植物,其中木本33种、草类65种。植被类型有青海云杉林、高山柳灌丛、木紫菀、泡泡刺、荒漠蒿草、苔草亚高山草甸等。
  荒漠戈壁地带。在海拔2400米以下,这一带雨量少、气温较高,植被类型单一,主要有骆驼蓬(Peganummharmala)、芨芨草(Chnatherumsplendens)、沙葱、骆驼刺(Alhagipseudalhagi)等耐旱耐碱植物。
  山地草原带。分布于海拔2400—2600米(阴坡)和2600—3200米(阳坡)。坡度较缓,平均20度左右。主要植物有芨芨草、克氏针茅(Stipakryloris)、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冰草(Gropyroncristatum)等,零星散布有小蘖(Berbersspp)、忍冬(Loni-ceastangutica)、灰构子(Cotonesteracutifolis)、沙地柏(Sabinavulgaris)、狭叶锦鸡儿(Caraganastenophyla)等。另外阳坡零星分布于有祁连山圆柏(Sabinaprzewalskii)。
  山地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700—3350米(阴坡),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Peceacfassifolia),有些地方混生有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下苔藓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林下灌木丛发育较好,有金露梅(Dasiphorafruticosa)、沙地柏、吉拉柳(Salixgilasnai-ca)、箭叶锦鸡儿(Caraganajubata)等。草层植物主要有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苔草(Carexsp)、棘豆(Oxytropissp)等。
  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3350—3660米。气温低,雨量丰富,地形平缓,植被低矮。主要有苔草、羊茅(Festuraoyina)等。3200—3500米间出现有团块状分布于的吉拉柳群落和吉拉柳—箭叶锦鸡儿群落。
  湿地野生植物 全区湿地植物有以木贼科、蓼科、藜科、毛茛科、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蒺藜科、锦葵科、柳叶菜科、蓝血科、菊科、眼子菜科、灯芯草科、兰科等为主的44科214种植物。
  湿地植物。纤维植物有芦苇、罗布麻等;饲料植物有冰草、直立黄芪等;药用植物有甘草、蒲公英、红蓼等;食用植物有蒲公英、苣荬菜等。低湿地草甸植被主要植物有海韭菜、早熟禾、碱茅、赖草等;沼泽植被主要植物有芦苇、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眼子菜、角果枣、泽泻等。在地势平坦、面积较大的内陆盐沼地带,以盐角草、白茎盐生草、盐生草等杂草组成的草甸草原为主,其植物组成种类丰富,在有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低洼地带,植被群落以草甸、湿草甸为主。在常年有积水的地势低洼地带,多为芦苇、苔草及莎草等沼泽植被,群落盖度可达80%—90%。
  高山菌类 2004年,经河西学院生物系前后两次调查,东大山林区有大型真菌68种,其中食用菌有21种,占总数的38.2%。药用菌有24种,占总数的35.3%,其中抗癌、抗肿瘤的大型真菌有13种,占总数的19.1%;毒菌有14种,占总数的20.6%。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