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7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
分类号: P463.1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节记述甘州区气候特点,详细介绍了日照、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蒸发、地温和冻土、气压等。
关键词: 甘州区 气候 地理

内容

日照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经100°06′—100°52′,北纬38°32′—39°24′,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云量少,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分布于走向与纬圈平行。
  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数是全年最少的季节,从川区到山区,平均日照时数介于642.1—688.1小时。春季,日照时数较冬季明显增加,增加幅度为3.4%—25.5%,其中川区增加幅度最大,介于14.7%—25.5%;山区增加幅度较小,为3.5%—9.2%。山区日照时数最多的季节为春季。夏季,川区日照时数是全年最多的季节,平均日照时数介于692.3—833.9小时。甘州区年日照时数是3027.0小时,冬季688.1小时,春季788.9小时,夏季833.9小时,秋季750.8小时。
  日照百分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呈减少趋势。秋冬季是一年中日照百分率最高的季节,日照百分率为68.7%—75.4%。秋冬季甘州区天气条件以晴天为主,云和降水对辐射影响不大。夏季由于云和降水影响,日照百分率是全年最低的时段。全区年日照百分率为69.9%,冬季72.5%,春季66.5%,夏季65.7,秋季70.4%。
  气温 甘州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在3.5℃—8.0℃。祁连山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地带,年平均气温在﹣8.3℃—﹣2.0℃。气温分布于趋势呈东南—西北走向,自平川、盆地向高山逐渐递减。冬季太阳辐射最弱,受蒙古高压控制,风力强盛;冬季气温最低,最冷月均出现在1月。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地表加热大气能力也最强;夏季气温也相应最高,最热月均出现在7月。
  甘州区气温月际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春秋季升降温度迅速,10—11月降温幅度最大,变化幅度在7.6℃—8.6℃;春季3—4月升温幅度次之,变化幅度在7.3℃—8.1℃。盛夏(6—7月)和隆冬(1—2月)期间气温的月变化幅度最小,分别为1.4℃—2.0℃和3.0℃—4.7℃。
  甘州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出现在夏季,范围在33.4℃—39.8℃。全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最冷月1月极端低气温在﹣28.6℃—﹣33.3℃。
  降水 甘州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于大致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州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0.1毫米。
  春季(3—5月),是大气环流转换季节,虽然蒙古高压减弱退缩,但河西仍然在北支西风急流的控制下,偏南暖湿气流在西风槽的影响下只能到达陇东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甘州区的降水量较少。年平均降水量22.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比率仅为0.17。
  夏季(6—8月),蒙古高压已退至西伯利亚北部,亚洲大陆受热低压控制,甘州区这期间盛行南风及偏东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西进,其西侧的偏南气流与西北入侵冷空气相遇,导致降水显著增多。年平均降水量77.3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比率为0.59。
  秋季(9—11月),大陆低压减弱南撤,北方蒙古高压再度南下,高空北支西风急流重新控制河西走廊地区,甘州区降水量急剧减少。年平均降水量25.8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比率为0.2。
  冬季(12—2月),地面受蒙古高压影响,高空受西风急流控制,降雪极少,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0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比率为0.04。
  甘州区降水量最多月出现在夏季7月、8月,降水最少月出现在冬季12月、1月。进入夏季,上空盛行偏南及偏东气流,地面为低压控制,气候相对温湿,降水较多。冬季高空盛行西北气流,地面受强盛的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甘州区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的天数)分布于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年降水日数在45.5—121天。总体来看,降水日数分布于与降水量分布于趋势一致。冬季,降水日数都是四季中最少的,川区降水日数不足8天,山区和浅山区不足15天。春季,降水日数在15—22天。夏季,降水日数明显增多,占年降水日数的40%—47%,与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非常接近。秋季,降水日数比春季略少,降水日数占年降水日数的17%—20%。
  甘州区一日最大降水量在30.6—65.6毫米,出现时间大致都在6月、7月。5分钟最大降水量6.0—10.2毫米,出现时段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
  甘州区降雪期比较长。川区降雪期开始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山区开始于10月上旬,结束于5月中旬。甘州区川区晚降雪发生在1983年5月20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9—45天,降雪期为156—226天。
  相对湿度甘州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在46.0%—54.0%,自东南向西北递增。春季相对湿度最小,在37.0%—41.9%,春季是全年空气最干燥的季节。
  蒸发 甘州区年水面蒸发量在1939.9—2153.6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从高山向川区递增。由于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也是全年蒸发量最小的季节,在108.0—161.4毫米。春季气温迅速上升,风速增大,蒸发量也迅速增大,在496.7—690.0毫米。夏季是气温全年最高季节,蒸发量最大,在646.9—843.8毫米。秋季由于气温下降,蒸发量迅速降低,在311.3—458.4毫米,约为夏季的一半。甘州区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7月。
  地温和冻土 甘州区年平均地温在6.6℃—12.3℃,分布趋势与气温大致相同,自川区至山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各季地面温度的变化以冬季最低(﹣6.1℃—﹣9.4℃)夏季最高(20.1℃—31.1℃),春季(8.8℃—15.1℃)高于秋季(6.3℃—10.6℃)。
  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在67.0℃—75.8℃,均出现在夏季6月、7月。川区的极端最高温度普遍在70.0℃以上。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在﹣32.0℃—﹣35.8℃,均出现在冬季12月。
  地下不同深度变化的特征是同一层次冬冷夏暖,从地表到深层,上半年为增温,下半年为降温。地温的年变化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中5、10、15、20厘米处的年平均地温为6℃—12℃,其中5厘米处年较差28℃—35℃,10厘米为27℃—33℃,15厘米为26℃—32℃,20厘米处为25℃—30℃,40厘米为27℃,80厘米为21℃,160厘米为14℃,320厘米为8℃。
  夏半年(4—10月),地中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8月地中温度160厘米处比地面低8℃—9℃,320厘米处比地面低13℃左右。冬半年(11—3月),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气压 年平均气压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川区平均气压为823—866百帕,山区为770—774百帕。气压年内变化是从冬到夏逐月下降,从夏到冬逐月上升。最大值出现在1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年变化幅度山区一般比较小,川区、盆地较大。
  风和风能 甘州区各气象站观测的10米高度年平均水平风速在1.7—2.7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年平均在2.2—3.0米/秒。秋季最小,年平均在1.3—2.5米/秒。
  全年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往往是由于强寒潮天气、冷锋过境或雷暴前的阵风造成的。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形造成“狭管效应”,使之成为全省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最大风速在15.0—20.0米/秒。
  甘州区年平均大风日数在4—16天。年大风日数最多为19天,主要发生在春季,春季大风日数占年总数的30%—54%。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甘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