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690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3

内容

中共张掖市甘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王韶华
  甘州历史上有过多次修志之举,仅仅《明史》上记载的就有《陕西行都司志》《甘州卫志》《甘州纪变》《治甘州记》《张掖志》等,然而沧海桑田、时事变迁之后,这些珍籍都已风流云散,邈焉难寻。流传至今的旧志只有〔清〕顺治《重刊甘州志》、〔清〕乾隆《甘州府志》,成为我们了解认识古代甘州最基础的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主持编修的《张掖市志》于1995年付梓成书,记叙远古时期至公元1990年张掖的历史变迁,是我们了解甘州历史的“百科全书”。
  时光荏苒,继编修《张掖市志》后,50万甘州人民又走过了1990—2016年期间26年的光辉历程。这26年,是甘州人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开放的26年;是甘州抓住改革发展机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26年;是甘州不忘初心再出发、砥砺前行铸辉煌的26年,在甘州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逢盛世、宜修志,为及时、准确记录这段辉煌历史,区委、区政府顺应时势,约集有识之士,启动《甘州区志1991—2016》编修工作,全体编修人员酌古参今,数易其稿,鸿编铸就,付梓问世,是为甘州文化建设领域一大盛事,可喜可贺。
  甘州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丝绸古道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水源富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活动于此,以狩猎、游牧为生。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羌、戎、狄、乌孙、月氏等民族先后在此繁衍生息。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义设置张掖郡;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张掖为“甘州”,始称甘州;至元14年(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甘州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甘州;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康熙帝在甘州设甘肃提督军门,统领甘肃、宁夏、西宁、安西四镇总兵。纵观历史,甘州为历代王朝所设州、郡、行省、卫、府等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建立“中共甘州中心县委”;1949年4月19日张掖解放,张掖县委、县政府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张掖设专区、地级市,1961年恢复县制,1985年张掖撤县建市,2002年6月撤市设立甘州区。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甘州人民奋发图强、顽强拼搏,以聪明才智描绘美好家园,使古老的甘州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甘州区志1991—2016》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大量的事实,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叙历史沿革之要略,记政治社会之进步,表经济文化之盛衰,传人文精神之风貌,为彰显甘州区1991年以来重要成就的“一方之全史”。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前进的脉搏,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又快又好发展政治和经济的途径。
  “志为信史”。治史者读之为史,攻文者阅之为文,从政者以之为镜,相信《甘州区志1991—2016》能够充分发挥存史、资治、兴利、教化作用,帮助世人了解地域民情,观兴废、知得失,通古今、察未来,激发社会各界热爱甘州、建设甘州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好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甘州这块蕴藏无限希望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辉煌!
  《甘州区志1991—2016》编修启动以来,省市方志部门和专家学者提供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全体编修人员秉笔直书,突出时代精神,彰显甘州特色、发展亮点,切实做到纂志存典、经世致用。在《甘州区志1991—2016》付印出版之际,谨向为此做出贡献和努力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谢意!
  志照汗青,来者可鉴。在既往文明灿烂的基础上,甘州人民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是为序。
  2019年6月

知识出处

甘州区志(1991-2016)

《甘州区志(1991-2016)》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91-2016年甘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状况。全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地理·自然、建置·区划、政党·社会团体、政权·政协、军事·政法、农业农村工作、工业经济、商贸流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科教·文化·旅游、艺文、社会生活、人物·荣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