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关于张掖地区四清运动基本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670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关于张掖地区四清运动基本总结
其他题名: (1965年8月31日)
分类号: D232
页数: 12
页码: 2879-289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关于张掖地区四清运动基本总结情况。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四清运动 总结

内容

西北局并报中央:
  1964年11月中下旬至1965年5月底,我们集中了1.7万余名干部、1.1万余名农村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共计2.8万余人,在张掖地区的张掖、高台、临泽、民乐、山丹等5个县,开展了四清运动。5个县人口共65万,其中农村人口58万,城镇职工1万,居民6万。城镇方面共计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616个。农村方面公社73个,生产大队798个,生产队4867个,占全省总队数的5%。
  运动是城乡、上下一起进行的,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其中许多工作,是穿插进行的。
  从进村到“二十三条”(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下达前的60天时间,主要是宣传政策、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组织贫协、开展斗争。这一段工作做得扎实,群众基本上发动起来了,从背靠背揭发进入到面对面斗争;干部大多数也要求交代问题,放下包袱。但是,由于贫协组织的发展过于谨慎,又没有及时解放可以解放的干部,运动的发展还不够迅速、有力。
  “二十三条”下达以后,运动进展迅速。春节前后的60天时间内,除去工作队休整半月外,40多天时间,壮大了贫协组织,解决了绝大多数干部的问题,获得了群众和干部的大多数。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阶级敌人,完全孤立起来了。
  接着,又用了40天时间,对不肯悔改的党内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有严重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相继开展了斗争。并清理阶级成分、评审地富反坏分子,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工作。同时,着手改选干部。
  最后的1个多月,主要是落实定案、组织处理,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搞长期生产规划。
  这期运动,在中央和西北局的指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先后宣传贯彻了双“十条”和“二十三条”,坚决依靠贫下中农和职工群众,因而取得了伟大成绩,比前几期社教运动搞得深、搞得透。这也是解放以来农村中,发动得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群众运动。
  第一、群众发动得比较充分,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绝大多数人深刻地认识到“四不清”与和平演变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划清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界限,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重新组织了革命的阶级队伍,贫下中农成年人中,80%以上的人已经组织到贫协。贫下中农真正组织起来,团结中农,当家作主,确立了农村的阶级优势。
  第二、夺回了被阶级敌人篡夺或操纵的领导权。不算运动前已经夺权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或不完全在我们手里的单位,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中占19.9%,公社占21%,大队占29%,生产队占13%。
  第三、整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挽救了绝大多数犯错误的干部,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干部中的“四不清”和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问题。这期运动城乡共清算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获利的粮食1900万斤、现金(包括实物折价,不算粮食)840余万元。按全部人口平均,每人13元、30斤粮。不算城镇,平均1个公社7.3万元,25万斤粮,比前几期社教运动深入了一大步(过去几期运动、平均1社只清出1.3万元钱、3.2万斤粮)。除过减免,现金已退赔60%,粮食已退赔80%。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已基本走上经常化。
  第四、完成了民主革命补课任务。共清查补划出漏网地主、富农814户(按土改时户数计算),占土改时总农户的0.88%。连同原来划订的,地主、富农共占土改时总农户的7.34%。没收地主和反动富农的房子4100多间、羊只1900多只、大牲畜200多头。对有严重破坏活动的地富反坏分子进行了斗争,打垮了他们的猖狂进攻。
  第五、各级领导核心都加强了,各级领导组织已基本掌握在可靠人的手中。党的组织,结合运动作了整顿,深入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地发扬了民主,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全区原有党员1.8万余人,这次开除及不予登记的1400人,新发展3200人,增加了大量新的血液。全区原有共青团员1.7万余人,这次清除150人,处理超龄团员2500人,新发展1.4万人,现在每4个青年中已有1名团员。民兵已发展到20万人。广大妇女也组织起来了。
  在革命高潮推动下,各项生产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今年社员出勤率很高,集体劳动的热情和做活质量为近年来所未见。春播施肥量增加了1/4,春季造林平均每人12株。猪羊均超过历史上最高年份水平。大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5%以上,去年粮食产量4.5亿斤,今年估计可增加到5亿斤左右。大部分生产队的集体副业收入比往年有成倍增加,集体生产资料普遍有显著增添。一个新的生产建设高潮已经形成和正在发展。
  学习毛泽东著作,读革命书报,唱革命歌曲,讲卫生,学文化,兴教育等活动,有了广泛的开展。运动中组织起来的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有3000多个,参加学习的社员有5万人,运动后有进一步的发展,全区出现了一个在斗争中、生产中带着问题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许多社队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室。半农半读小学建立了200多处。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已由去年的37%,增加到70%以上。运动中工作团医疗队,训练农村保健员、接生员共1300余名,给社员治病10万人(次)。
  总之,这期运动,在政治、经济、组织、思想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城乡社会主义阵地,进行了伟大的基本建设。广大群众欢欣鼓舞,各方面焕然一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这期运动,使参加运动的广大工作队员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革命锻炼,培养出一支革命化的社教队伍。特别是167名县委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经过蹲点,直接取得了领导四清运动的系统经验,这就为全省分期分批开展四清运动,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运动的意义是很大的,其影响也将是极为深远的。
  这期运动,取得了很丰富的经验,主要是在以下四个问题上,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一、正确分析阶级斗争形势,是搞好运动的先决条件
  对当前阶级斗争形势的认识。在这期运动前后,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实践和认识过程。即由认识不足——有点过头——比较全面。
  前几期社教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下情不够,因而对阶级斗争的严重性,特别是反映到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内部的严重性,虽然经过实践,比过去认识大进了一步,但仍然认识不足。因此,从张掖地区此次运动前搞过系统社教的13个公社看,除个别公社,在中央1964年5月工作会议以后狠抓了一下,搞得比较彻底外,大多数公社只揭发出1/3至一半的问题。许多严重问题,并没有挖掘出来。对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没有彻底打垮。
  这期运动前,先后传达学习了中央五月工作会议、西北局九月工作会议和省党代会的精神。进村前又集中训练工作队一个来月,使广大队员领会了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总结了前几期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训练当中,提出了反对右倾思想,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警觉和阶级觉悟,进一步振奋了革命精神。因此,进村以前,在认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方面,有了比较充分的精神准备。再加上进村后强调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深入群众,很快触发了广大群众蕴藏着的革命积极性。许多贫下中农纷纷向工作队员反映问题,使我们很快就掌握了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基本情况。不少群众在向工作队揭发“四不清”的时候,情绪激昂,有的泣不成声,表达了极为强烈的革命要求。群众的呼声,反过来又感染了工作队员,使大家对当前阶级斗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缺点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指导思想上有片面性。对反映上来的群众意见,缺乏历史的、全面的分析。由于“四不清”长期没有得到清理,农村又长期缺乏民主生活,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本来就比较紧张。再加上我们对前几年工作中的错误,在群众中澄清的不够,一部分群众思想上产生了偏激情绪。对群众的反映缺乏冷静深入的分析,就把阶级斗争的严重情况看得有点过头。因此,在绝大多数工作队员对阶级斗争的严重情况已经有了充分的实际感受的时候,总团又在社教简报上发表社论,继续批判了少数工作队员的右倾思想。这样,使工作队过分地害怕漏掉了坏人,对问题也看过了头。对于就全局来说,形势还是大好形势,领导权基本还在我们手中,多数干部还是好的等这些基本点,一度模糊。这时候运动还处于继续发动群众、挖掘问题的阶段,尚未核实处理,看过头并未造成严重的恶果。但也发生了对干部过于严肃,绷得太紧,批评斗争的面过宽,以及发展贫协组织不够大胆等毛病。
  不久,“二十三条”下达,绝大多数同志对阶级斗争的形势逐渐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也有些工作队员思想又偏到另一方面。有的未能深刻认识“二十三条”的彻底革命精神,对阶级斗争严重情况的认识又有所动摇。有的右倾思想原来就没有克服,这时又有所滋长。经过反复学习,结合实际,展开讨论,具体分析,基本上克服了这方面的偏向,统一了思想认识。这就为继续坚持革命精神,把运动搞深搞透,奠定了基础。
  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材料充分证明,张掖地区在大好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严重、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这种情况反映在我们党内和干部内部也是相当严重的,和平演变的危险性确实存在着。如前所述,证明毛主席关于三分之一或者不到三分之一单位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或者不完全在我们手里的论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单位,70%以上是和平演变过去的。这些单位,领导骨干原来是贫下中农,土改以后甚至合作化以后表现好,后来变质了,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有20%多,是领导骨干中混入漏划地富分子或者坚持反动立场的地富子女。有极少数是富裕中农当权,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虽不严重,够不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但不执行党的政策,走资本主义道路。领导权不完全在我们手里的单位,主要领导骨干还没有蜕化变质,但次要岗位上有了敌人,或者是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猖狂破坏,为非作歹,而领导骨干被人家严重腐蚀,对之包庇纵容,实际上让人家掌握了一部分权力。领导权不在手和不完全在手的这两种情况当中,又以领导权不在手的居多。据公社和大队两级874个支部的统计,领导权不在手的有179个,占20.4%,2/3以上单位领导权虽然还在我们手里,但多数干部,也程度不同地受到敌人的腐蚀和影响,犯有“四不清”错误。虽说,这是过渡时期的必然现象,但问题所以发展到这种地步,而又长期未能发现,发现了又未能迅速解决,少数是有“朝中人”在上面保护,大多数则是上级领导有严重的官僚主义。更重要的是,相当一个时期,我们放松了阶级斗争,放松了对干部的教育。
  运动的结果还表明,张掖地区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地主阶级基本上打倒了,土地改革基本上是彻底的。但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不够彻底的现象,漏划了一部分地主和富农,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没收不彻底、甚至斗争不彻底的现象。地富反坏分子的破坏活动,也是猖狂的。经过群众评审:有严重破坏,发动群众斗争的1179人,占四类分子总数的17%。依法逮捕的36人,占5%。新戴帽子的,包括补划地富在内,共695人,占10%。表现好摘帽子的350人,占4%。运动中清查出混入干部队伍的地富反坏分子180名,占干部总数的4.3‰。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土改时漏网的。
  这期运动,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正确地认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是决定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认识正确,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看过了头当然不好,而估计不足,就会使运动走向失败。我们从认识不足到认识充分,是来之不易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学习与实践过程。这一次如果没有这期运动前一年多社教运动的实践,如果不是认真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如果不是深入地蹲到群众里面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对张掖地区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具体的认识,就不可能有运动的胜利。这个经验,对今后全省四清运动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大胆放手地发动群众,是运动顺利发展的中心关键
  前几期社教中,发动群众不够放手,工作也做得不够扎实,贫下中农组织起来当家作主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因而运动搞得不深不透。个别地方走了过场,甚至还整了社员群众。运动过后,群众遭受打击报复的情况,亦发现不少。因此,广大群众对这次运动抱的希望很大,思想顾虑也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这一期运动强调了大胆放手发动群众,强调了要把贫下中农充分发动起来,提出了“贫下中农组织起来,团结中农,当家作主,帮助干部洗手洗澡,打退敌人猖狂进攻”的口号。总的来说,发动群众是放手的,工作做得是深入细致的,形成了一个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群众运动。因而保证了胜利。但是,在“二十三条”下达前,手放得还不够展,赶不上群众崛起斗争的革命形势。不过很快就纠正了。
  这期运动的经验证明,放手发动群众的前提是工作队坚持“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深入群众,高举鲜明的革命旗帜。这次集训工作队的时期,就深入进行了要当彻底革命派的教育。强调了能不能和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是阶级立场问题,关系到运动的成败。响亮地提出了“坚持四同,树立新风”“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口号。并且制定了社教工作人员守则,严明了纪律。进村不久,又对违犯纪律的个别队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因此,社教大军和群众见面,旗帜鲜明,纪律严肃,有力地抵制了严重“四不清”干部隔断工作队和群众联系的各种活动。两万多人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和贫下中农吃一样的饭,每天参加劳动、访贫问苦,并且在开会宣传和个别接触的时候,反复表明不解决问题绝不收兵的革命决心。这本身就是一个革命声势,一下子就提高了贫下中农的社会地位,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打消了他们怕运动不能解决问题的顾虑。广大群众纷纷起来反映情况,揭发问题,打开了工作局面。工作队深刻体会到,不坚持“四同”,不深入群众,群众性的“四清”运动,就无从谈起。这当中,也出现了执行过头和有所松懈的现象,但经过规定一些比较合理的办法,领导上加强教育,工作队坚持组织生活,和发动群众给工作队提意见,及时解决了。总的看,一直到运动结束,“四同”是坚持得好的,出现了不少动人的事迹,树立了新的作风,大大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当地许多干部,都表示要学习工作队的革命作风,继承下来,永不褪色。
  这期运动的经验还证明,要放手发动起群众,形成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群众运动,必须注意把广泛的宣传号召,同深入的教育组织工作结合起来。如果不面向广大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抓住群众的思想情况和革命要求,广泛号召,启发群众起来行动,就不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造不成群众运动的声势。但是,只有普遍号召,光靠开大会、讲政策来发动群众,也是不行的。群众的觉悟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不可能一两次号召就都起来。还必须在斗争过程中,用访贫问苦、小型会议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一方面发动受压迫较深,顾虑较大的后进群众,另方面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逐步形成领导核心,组织阶级队伍。不这样做,就不可能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形成一个革命的阶级力量,也不可能使群众的革命热情持续下去,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密切结合,不可偏废。
  这期运动,注意了广泛的宣传号召工作。用了很大力量,宣传“双十条”“二十三条”,把政策交给群众,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宣传政策强调了要结合实际,要有针对性。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了解到许多情况。在此基础上,宣传政策一般都联系了当地阶级斗争的实例。这样讲,群众感受更深,效果更好。有的地方,群众听了,全场流泪。这方面的缺点是:开始一段,说明来意、宣传“双十条”讲得过于烦琐,群众已经纷纷揭发问题,开始起来行动,我们一度还按部就班地在讲政策,没有根据运动的发展,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做什么,讲什么。
  这期运动,也注意了深入的教育组织工作。工作队员挨家逐户访贫问苦,深入宣传政策,引导群众诉说旧社会剥削压迫的痛苦,揭发干部四不清、四类分子破坏和民主革命不彻底的问题,做了大量的、扎实的个别发动工作。与此结合,还开了许多小型会,诉苦,揭发,学习政策,酝酿组织队伍,酝酿斗争行动。这些都对提高群众觉悟,使群众更加掌握政策,促进阶级队伍的组织和斗争的开展,起了好的作用。在建立贫协组织,培养领导核心方面,提出要采取经过贫下中农群众评议入会的方式,从小到大地建立组织,注意贫协的纯洁性,注意选好贫协的领导骨干,这也是正确的。缺点是,强调了扎根串联,也就是过分强调了由工作队识别人物、挑选对象的这一方面(当然这也是必要的),而忽视了领导骨干是在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在这里,领导思想上有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对毛主席“凡属真正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领导骨干,必须从群众斗争中逐渐形成”这个指示,领会不够。因此,培养领导骨干,存在着和群众商量不够的毛病。以后评议入会,和群众见面的时候,工作队所选择的根子对象,不少地方1/2,甚至2/3没有当选。群众的选举,弥补了但也说明了这个缺点。评议入会,是贫下中农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培养民主习惯,加强群众对领导骨干的监督,是组织阶级队伍的较好方式。群众深感“四不清”的危害,评议得很认真,也是自然的。但运用这个方式当中,也有门槛太高,评议过严的毛病,影响了阶级队伍的及时发展。进村两个月,吸收贫协会员只占贫下中农成年人数不到1/10,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二十三条”下达后,这个缺点也很快纠正了。
  这期运动,一般说,注意了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群众斗争行动相结合。进村之前,提出了头一阶段是打好基础、准备斗争,但不放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打一些前哨战(以后叫“小战斗”),以锻炼领导骨干、积极分子和群众,加速群众发动的过程。进村后,群众很快由背靠背的揭发进行到面对面的斗争,许多地方实际打成了大战斗。而当时斗争策略和方式的指导,却没有跟上。只是提出要打击坏中之坏,要抓住群众最痛恨的事实,又没有及时让犯有“四不清”错误的干部放包袱。因此,这一段的斗争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发生了批评斗争面过宽的缺点。干部受批评和斗争的,达到干部总数的21.2%,一般是问题严重和问题较多的。也有些问题较小,应在评议入会时批评的,在大会上批评了。有些问题较多,但可以不上斗争会的,也上斗争会了,不必要的伤了一些干部的感情。现在看,在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斗争行动,是完全正确的。群众是在斗争过程中提高觉悟后组织起来的。背靠背的揭发,也是一种群众斗争,他必然要发展到面对面的斗争。在群众尚未充分发动以前,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也可以抓住群众最痛恨的对象和事实,开展小战斗。虽然不能全面清算,但可以锻炼群众,鼓舞斗志。斗争的对象,应该限制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少数问题较多而又气焰嚣张的“四不清”干部及四类分子。
  这次运动的经验还证明,在大胆放手发动群众当中,必须及时纠正运动中出现的错误苗头,才能使群众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运动初期,个别社队发生了查封“四不清”干部财产的错误作法。以后又在极少数地方,出现了罚站、乱打人等现象。这种情况多属工作队和少数积极分子搞的。当即通报纠正,并且严肃指出,这是少数人的“左”,不是群众的“左”,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使这种苗头没有蔓延开来。事实上,群众发动越充分,越能够接受党的政策,按照政策办事。这一点,不少工作队员开始是缺乏认识的。因此,在纠正了大轰大嗡的苗头后,又出现了拉住胳膊诉苦,要群众坐在原地发言,不能走到斗争对象跟前讲道理;以及排列发言次序等束缚群众的框框。我们强调一定要坚持大胆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并指出:教育群众采用说理斗争的方法,不是泼冷水,而是更好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政策水平,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总的来说,这期运动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群众发动得比较充分,基本上也没有发生大轰大嗡的偏差。
  这期运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广大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群众,蕴藏着进行“四清”的巨大革命积极性,必须大胆放手发动群众,相信群众,坚决依靠贫下中农,把政策交给他们,引导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斗争,才能取得“四清”的胜利。这期运动,总的来说,发动群众是大胆放手的。在坚持“四同”、深入群众,高举革命旗帜方面;在大力宣传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方面;在注意结合群众行动,让群众在斗争中(包括背靠背的斗争)提高觉悟、掌握政策、组织起来方面,基本上都是放手的。我们还深刻体会到,大胆放手和掌握政策是并不矛盾的,群众越发动得充分,就越容易引导他们在政策指导下进行斗争。虽然一度批评、斗争面过宽,主要是领导上掌握政策有毛病。大胆放手和深入细致的教育组织工作也不矛盾。发现和培养领导骨干、从小到大组织阶级队伍的工作,做得越扎实,群众就起来得越快。所以能够基本上做到大胆放手,是由于我们反复以阶级观点、群众观点教育了广大工作队员,要他们坚决站在贫下中农和广大群众这一边,坚决相信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能够自己起来斗争、掌握政策。但是,我们也深刻感觉到,他们对群众的巨大革命积极性仍然估计不足,放手还有放得不够开的地方。宣传政策一度过于烦琐,发现和培养领导骨干一度和群众商量不够,组织阶级队伍一度过于缓慢,都使运动的发展,不能更加迅速,更加有力。因此,认真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树立更加坚强的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更加深刻地领会毛主席关于相信群众绝大多数、依靠群众绝大多数夺取胜利的战略思想,将对今后社教运动的胜利,起重大作?。
  三、必须一面放手发动群众,一面抓紧教育干部,逐步实行“三结合”,整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必须在斗争中培养和建立好的领导核心
  前几期社教运动,多数地方对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没有彻底斗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出了一些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但政治上、经济上都清算得很不够。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上,对干部问题的严重情况,估计得不够。对群众深受“四不清”的痛苦,了解不深;分析问题,多归咎于前几年的困难和错误。因此,对犯有“四不清”错误的干部,在发动群众揭发、批评的时候,不够放手,总怕重复前省委对干部大轰大斗的错误。少数地方还搞了所谓“三依靠”,即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干部、依靠群众。从字面上看,这和“三结合”差不多,但究其实质,是单纯依靠了干部,而脱离了群众。
  这期运动,注意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很快形成了群众革命的声势。在这个声势的促进下,犯有“四不清”错误的干部分化很快,不少人交代或者要求交代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在指导思想上,又把干部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一些,对干部缺乏一分为二,缺乏全面的历史的分析。总团在进村时,又只要求工作队对干部区分蜕化变质和没有蜕化变质,没有认识到应当区别大、中、小、无,没有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小、无占多数。因此,对多数“四不清”干部在群众和工作队的批评和帮助下,放下包袱、归队革命的基本趋势,一度估计得比较困难。对干部区别对待不够,交代政策偏严,态度绷得很紧,小战斗打的面宽,使干部交代问题增加了顾虑。对于没有问题或问题很小的干部,在本人作了交代以后,还不敢通过群众,做出结论,或宣布解放。总觉得群众刚刚发动,生怕漏掉了坏人。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迅速壮大阶级力量,孤立敌人,使运动拖长了时间。
  “二十三条”下达,少数同志思想上又产生了或者暴露了另一方面的偏差。他们忽视三结合需要“逐步做到”这一点,忽视依靠群众进行“四清”的重要性,过分强调了依靠干部自觉革命。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基本上解决了,但未完全澄清。由于群众已经起来,对运动尚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二十三条”下达以后,很快以公社为单位,召开社员、干部大会,初步宣传“二十三条”精神,参加的共23万人。“二十三条”和干部群众一见面,立竿见影,短时期内出现了交代退赔的第一个高潮。春节整训以后,又先以大队为单位,后以公社为单位,召开了社员、干部联席会议,全面宣讲“二十三条”。号召群众“积极起来挽救阶级兄弟”,号召干部“早交代、早退赔、早归队”。具体做法是,大会小会相结合,会内会外相结合,干部检查交代、群众揭发批评、家属和“知情人”规劝帮助相结合,思想开导、政策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查上当、查演变、查危害、找根源;另一方面,选择典型,进行处理,体现政策,推动交代退赔。由于前段执行政策偏严,这一段提出了宽严并济,以宽为主。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这样做的结果,势如破竹。既放手发动群众,大家积极参加四清;又执行了“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的方针,解决了绝大多数“四不清”干部的问题,团结了95%以上的干部,彻底孤立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斗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中,强调了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分化瓦解,区别对待。实践证明,他们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混入的阶级异己分子,只是很少数,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被阶级敌人腐蚀拉拢,犯了错误的。一方面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彻底揭露,严肃批判,击破攻守同盟;另方面亮明政策,攻心斗志,进行阶级教育。多数人还可以逐步进行坦白交代,积极退赔,表示回头悔改,因而按人民内部矛盾,从宽作了处理。顽固不化的只是少数。我们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矛盾是敌我矛盾。但是,实践证明,由于多数是从人民内部矛盾转化过去的,只要政策正确,方法对头,还可以争取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运动的结果,全区4.27万多名农村大队、生产队基层干部中,好的,也就是完全“四清”或基本上“四清”的(只有一般多吃多占或者极小量的贪污),占30.9%。比较好的,也就是只有轻微四不清的,占45.5%。问题多的,占19.4%。性质严重,也就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蜕化变质的,或者是混入的阶级异己分子,占4.2%。其中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当权派,占3.7%。农村中戴上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等帽子的,共272人,其中干部243人,占干部总数5.6‰。4500多名脱产干部中,好的占42.9%,比较好的占34.3%,问题多的占16.6%,性质严重的占6.2%,其中当权派占5.5%。城镇共戴帽子167人,其中脱产干部125人,占脱产干部总数8.4‰。从历史情况看:1958年以前干部问题较少,此后到1962年期间比较严重,以后又逐年减轻。这些情况表明:一方面,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是相当普遍的,70%的干部程度不同的〔地〕犯有“四不清”错误。另一方面,“四不清”干部多数问题较小,加上没有问题的,占75%以上,他们还是好的或者基本上是好的。20%以下的干部,虽然问题较多,但还没有变质,比较容易挽救。八届十中全会以来,广大干部又向改正错误的方面转变。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蜕化变质的,以及混入的阶级异己分子只有5%或不到5%。除去极少数“四类”分子,其中顽固不化,戴上帽子的,需要按敌我矛盾处理的,不到1%。
  发动群众,教育干部,是逐步实行“三结合”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逐步培养和建立领导核心的过程。运动一开始,我们就强调提出,工作队不能老待下去,每个单位都要考虑将来那里由谁领导的间题。基于当时的认识,开始着重注意了选拔和培养贫协的领导骨干。“二十三条”下达后,对原有干部有了大致的了解,又从中物色了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实行“三结合”,培养他们继续担任领导工作。对培养的对象,吸收他们和党员一起,参加党课教育。不论新老,都强调了严格要求。发现问题,立即抓紧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动群众进行监督。选举中,充分发扬了民主,由群众决定取舍。但事先反复酝酿,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引导群众继续选举有错误而已经改正的干部。最后选举的结果,大队生产队两级,原有干部中,继续留任的占52%,新选的占48%。农村党支部正、副支书1070人当中,连选连任的占37.4%,调整工作,继续当干部的占16.6%,共一半以上。可以说,实现了“依靠干部大多数(包括放下包袱的干部)”。广大群众对新的干部班子,是拥护的、满意的。在脱产干部方面,公社以上新的领导骨干中,原任未动的占54.6%,调整岗位的占25.6%,新提拔的占11.9%,工作队留下的占7.9%。这两级领导核心的问题,解决的更显得晚了一些。如果早些处理,早些结合,对运动更为有利。这两级好的和比较好的负责同志,没有能够及时参加运动的领导,一度有些隔膜。以后经过工作基本上解决了。5个县委班子,比较好的有3个,问题较多的两个。
  这期运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95%以上的干部,依靠干部大多数,实现“三结合”,是一个逐步做到的过程。这是一个放手发动群众,重新审查干部,帮助干部洗手洗澡的过程。也是一个揪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他们整倒的过程。如果不放手发动群众,如果群众不起来揭发问题、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就难以正确区分干部的大、中、小、无,也就无法正确地区别对待。95%以上的干部是可以团结的,干部的大多数是可以依靠的,“三结合”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团结、依靠、结合,必须以“四清”为原则,必须经过群众的认可。没有群众的批评帮助,单纯依靠干部的自觉革命,不能赢得四清的胜利。因此,尽管运动初期曾经发生过对干部偏严的毛病,深入发动群众,还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深入发动群众,革命形势就形不成,也就不会有干部交代、退赔的高潮,和“三结合”的局面。在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发动群众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这期运动也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严肃、积极、热情地去做干部的教育工作,把教育干部主动下楼同发动群众当家作主,紧密结合起来。事后看来,发动群众和教育干部同时着手,同时抓紧,双管齐下,对运动最为有利。否则,只有群众的舆论压力,没有对干部的政策教育、思想开导,不给犯错误的干部敞开出路,要使他们放下包袱,团结他们共同对敌,也是困难的。这期运动,我们抓得晚了一些。召开社员、干部联席会议,帮助干部下楼放包袱的时机,在“二十三条”下达前个把月就成熟了,如果那个时候,抓紧时机,“四不清”干部交代退赔、归队革命的高潮不难掀起,就可以快一点把多数干部解放过来,及早实行“三结合”,及早壮大阶级力量。干部是群众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己的阶级兄弟,我们对他们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可以改正缺点,更加进步,应有充分的信心。
  发动群众和教育干部同时并进,而把发动群众摆在第一位,这两条经验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是可以掌握政策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罚不当罪的极少。”他们起来以后,难免有一些偏激情绪。只要领导上头脑清醒,善于引导,并不难说服。在那样激烈的斗争情况下,群众那样快地接受了“二十三条”,就是很好的证明。事后看来,进村半月、20天以后,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和最后定案,一般是基本上符合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四同”、深入群众、高举革命旗帜,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正确地区别干部的大、中、小、无,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要我们坚决执行毛主席对犯错误的干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指示,正确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也并不是很难的。
  四、运动必须密切结合生产
  这期运动,总的说来,抓紧了对生产的领导,重视了运动和生产的结合。运动中生产不违农时,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为高涨,集体经济更加巩固,形成了生产的新高潮。工作队从头到尾,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带动了干部和群众。工作队员来自全省各地,因此,引进了一些新技术,搞了一些科学实验。同时,帮助群众搞了不少涝池、水磨、畜棚、植树造林等基本建设。运动后期,普遍发动群众初步制订了发展生产的长期规划。
  这方面的缺点是:运动初期,对生产的领导,抓得还不够有力。开始要求县、社干部抓生产,但实际上他们抓不动。因为运动是上下一齐动手,县社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方面忙于下楼洗澡,另方面也有思想顾虑。“二十三条”下达后,逐步实行“三结合”,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加强了对生产的领导。
  这期运动中抓生产,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抓安排。农业生产是季节性很强的,因此,工作队注意了安排好每段农活,不违农时。大忙季节,集中力量搞生产。运动与生产矛盾,就给生产让路。第二,抓生产经营中的两条道路斗争。这期运动,特别注意了向群众进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树立依靠集体、搞好集体经济的思想。扭转了副业单干的严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思想。运动后期顺利地收回了社员多占的自留地和多余的自留羊。第三,抓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发动干部和群众学习大寨,学习五十里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社教以后的生产大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这期运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使生产有更快地发展,必须搞好“四清”。实践又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才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革命不但不会影响生产,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生产。
  张掖地区半年多的四清运动,胜利地结束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运动的实践,使大家通过切身体验,深刻地体会到,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关于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关于依靠和团结绝大多数群众和干部的战略思想,关于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特别是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综合这期运动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凡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些基本理论原则,运动就顺利进行;稍微离开和违背了这些基本理论原则,运动就出偏差,走弯路。这期运动,强调了学习毛泽东思想,广大工作队员在斗争中学,带着问题学,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也带动起了当地广大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学习、运用、传播毛泽东思想的风气。但是,对学习毛泽东著作,我们开始还抓得不够紧。这是需要在今后四清运动中改进的,以便把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运动,推向高潮,保证今后四清运动和各项工作的胜利。
  张掖地区四清运动的伟大成就,给今后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运动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初步检查,10%左右的单位,工作队没有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因而搞得不够好,其中百分之一二的单位,约六七十个生产队,搞得很不好,造成了生产、工作上的某些损失。对四不清干部的处分,阶级成份〔分〕的清理,也有极少数不妥当不准确,个别的还搞错了。运动过后,有百分之十几的基层干部,有不同程度的怨气和消极情绪,有百分之一二躺倒不干。经过地、县委的教育,怨气和消极情绪基本上已经消除,躺倒不干的绝大部分也起来干了,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我们拟在今年冬季,由省、地、县联合组织工作队,认真进行补课工作,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经过这次运动,张掖地区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要巩固和发展“四清”的成果,任务还很繁重,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应当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坚持以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为纲,抓住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应当大力开展比学赶帮,争取五好社队、五好干部、五好社员的群众运动。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学习大寨,学习火烧沟,学习五十里铺,掀起一个更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高潮,力争在生产建设上做出显著的成绩。
  为了推动生产建设和比学赶帮的高潮,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必须大力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继续推动领导革命化、干部革命化、群众革命化。我们计划,由地、县党校分批分期地,争取在一两年内轮训一次社、队干部,特别是党的支部书记和小组长,以加强党的基础工作,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这期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这个工作的重要性。
  运动过后,又发现新的“四不清”138起,多数是新任的队干部、也有贫协的负责人。虽说一般情节轻微,但已充分说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对于新的“四不清”问题,一定要发动群众,及时揭露并严肃批判,加以处理。今后每年都应当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认真地进行一次四清。必须认真加强贫协的工作,充分发挥贫协的监督作用,配合对干部的训练教育,以巩固四清的成果。
  为了推动生产建设和比学赶帮的高潮,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当前领导落后于群众,思想落后于实际。整个形势发展迅速,但领导方法和作风还改进得不够。为此,地、县、社三级党委,要认真执行中央的指示,在最近时期,积极精简机构,加强蹲点调查,坚持“四同”,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认真改进领导方法,改善领导作风,以促进新的革命和建设高潮的发展。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希予指示。
  (原件存甘肃省档案馆)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