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力雄《高台血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621
颗粒名称: 四、张力雄《高台血战》
分类号: K05
页数: 3
页码: 2822-28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力雄《高台血战》。
关键词: 张力雄 高台血战

内容

1937年元月1日,我们红五军团攻占临泽、高台,并参加了历时8昼夜的高台血战。斗转星移,虽然已过去半个世纪,但当年鏖战的情景仍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我深深怀念高台血战牺牲的战友们。
  1936年12月30日,我红五军奉西路军总部的命令,从甘肃省山丹县出发,当天黄昏顺利地攻占了临泽县城。随即军首长又决定三十九团(800余人)、四十五团(900余人)、骑兵团(3个连、200余人)和军部机关直属分队特务营辖警卫连、侦察连、通信连(欠电台)等500余人,以最快的速度奔袭高台县城。据悉,当时盘踞在高台县城的国民党军共1000余人。我军经几十分钟战斗后即占领高台县城,俘获敌官兵及国民党政府人员共500多人,其余残匪匆匆向西逃命。
  我军攻占高台后,立即进行战斗部署。兵力分布是:三十九团驻守东关,四十五团守城南,骑兵团守北城,军团指挥部驻天主堂。我四十五团还以部分兵力控制了西关及东南角的一个小庙(约30公尺高的一个小制高点)。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到处是冰天雪地,高台县城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大雪山,气温低达零下30多度。城北是距古长城不远的浩瀚沙漠。我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部队物质条件很差,进城的干部战士还穿着单衣和短裤,尽管如此,我军仍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五军团的干部和战斗骨干大部分来自中央苏区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严明纪律的部队。
  向高台进军之前,董振堂军团长曾下了一道极为严肃的口头令:①进城后在老百姓没有起床开门之前不准任何人进入民宅;②不准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不准杀害俘虏,不准搜俘虏腰包。部队占领高台县城的当天,夜宿街头,不入民宅。天亮后,群众看到这种情景深受感动。有的立即给红军烧水,有的拉着红军战士到家中取暖,有的马上生火做饭给我们吃。
  入城后我军立即开展群众工作,召开群众大会和各界开明绅士座谈会,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同时进行扩大红军工作。高台县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下,受尽压迫和剥削,因此,积极拥护工农红军。许多人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仅我红四十五团在几天内就扩充了520多名新战士。遗憾的是我军进入高台县城时间短促,对城内的许多情况不够了解,对参军人员缺乏严格审核,因此混入了少数原国民党政府的潜伏人员与马步芳部奸细。在我军和敌人作战的关键时刻,这些坏蛋里应外合,调转枪口从背后插刀。这也是高台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扩军后,随之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我军连续作战武器弹药均未得到补充,从战斗中缴获敌人的弹药也十分有限。我四十五团所有步枪平均每支有13发子弹,机枪每挺不到100发,炸药和手榴弹也不多。扩军后武器弹药更加奇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立即组织该城所有的铁匠、木匠,赶制双刀、梭镖、铁叉、铁棒以及木棒等武器。同时发动群众收集民间的大刀、锄头、铁叉以及农民打麦用的木叉等。还用水桶装上水结成冰砖后与敌人进行战斗。这些土造的武器在整个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军占领高台县城的第二天下午,尾随我军的马步芳、马步青部队像一群豺狼似的赶到高台城外,将县城团团围住,而且不断增兵。据了解,敌军中有马彪、马禄各一个旅,还有甘州、肃州等地的地方民团。其主力屯于城西,企图阻止我军继续西进;其余放在城东和城南,阴谋切断我军与临泽等地红军的联系。
  敌军趁我长途跋涉,立足未稳,匆匆布置后立即向我军发起进攻。敌由袭击到强攻,连续攻城不下30余次。尤其在后阶段的8昼夜大血战中,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我军长征以来罕见的。
  由于敌众我寡,我军坚守的又是一座孤城,战势对我军十分不利。且敌人源源不断的增兵、补充弹药;我军受敌重围,与总部和友军又联系不上。军团当时仅有的一部无线电台也被军团政委黄超留在临泽了。我军进入高台县城后就与总部和临泽的三十七团等部队失去联系。虽然军团首长和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几次派出得力干部化装出城去找总部和临泽部队联系,但均未奏效,有去无回,令人万分焦虑。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没有其它选择,只有坚守阵地。我们深信总部首长一定会派兵援助高台。事实上总部已派出骑兵师几次来援,还牺牲了两位师级干部,但均没达到增援目的。战斗持续半月之久。
  在多次激战和反复争夺中,因我军装备差,弹药少,部队连续作战消耗大,三十九团控制的东关小庙制高点失利。坚守该阵地的一个加强排30余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东西两城关被敌人纵火烧毁,原东西城关的固守部队不得不撤至城内坚守。部队沿城墙每隔两米挖一个单人散军坑,白天主要由战士坚守,夜间以干部为主。为了防止战士过于疲倦受敌人偷袭,从军长起,下至每一个守城战士,每天晚上都用接力办法,每隔5分钟就互相传递一根约一米长的木棍,以提高警惕防敌袭击。
  敌人多次攻城,均被我军击退,敌入伤亡惨重。城墙四周遍地可以看到敌人丢下的伤兵和死尸,日夜都能听到城墙下面敌人伤兵的哀嚎声。我们为了瓦解敌军和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有时也从城墙上投下一点食品让敌人伤兵充饥。严峻的时刻到了,在最后激烈的8昼夜大血战中,敌人在密集的枪炮配合下,曾四五次爬上城墙,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我英勇的红军战士用大刀、梭镖、铁棒、土砖、大冰坨等和开水煮面糊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了下去。城墙沿上血迹斑斑、弹痕累累,毙伤敌人共计2000余人。
  此刻,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孤军奋战,加之混入我军的少数反革命分子与城外敌人密谋,里应外合,使我军陷入绝境。1937年元月20日清晨,敌人集中了大量的火炮和兵力从四面八方发起了攻击。三十九团在城西南的阵地被敌人打开了缺口,顿时敌人蜂涌而入。我军干部战士一个个置生死于度外,在大街小巷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高台城内的大街小巷血流成河,遍地都是双方伤亡人员。战斗持续到下午三点左右。
  在这场恶战中,我军2000余名红军指战员除个别同志突围外,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其中有1931年江西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董振堂团长。还有和他一同起义的两名警卫员及军团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军团供给部长傅兰荪,卫生部长陈春甫,政治部民运部长盛茂吾,四十五团团长叶崇本,团政治处主任罗福祥,刘、彭两参谋长及三十九团政委、参谋长等。奈因事隔40余年,我对当时光荣牺牲的英烈难以一一记往,为此使我深感不安。建议组织上设法进一步调查核准后载入史册。
  当时我任红四十五团政委,在敌人最后一次攻城激战中,我左腿负伤,警卫员和卫生员将我扶到团部卫生所刚刚包扎好,就得到警报说敌人已从西南角三十九团阵地破城而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我因无法走动,被警卫员和卫生员扶到一家老乡家后,他们匆匆和我分别,不知去向。好在这位中年老乡把我隐蔽了起来。战斗结束几天后,他想尽办法掩护我出了高台县城。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倪家营找到了西路军总部,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部队里。见到首长和战友,顿时心情万分激动,悲喜交加,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自己的苦衷。
  47年前曾经掩护我的两位老乡,常在我的脑海中萦回。是他们冒着危险营救我从虎口中脱险。我衷心地感谢,感谢人民,感谢营救过我的这两位老人,如果他们今天仍健在的话,已经是白发老人了。我衷心地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另外,据我回忆,当时参加高台战斗的部队,除红五军团上述部队外,没有任何其它单位进驻高台城参加过这次战斗。
  在高台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敬爱的董振堂军长、杨克明主任永垂不朽!
  1984年10月于榕城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力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