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清〕冯焌光《西行日记》张掖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578
颗粒名称: 十七、〔清〕冯焌光《西行日记》张掖录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页码: 2590-259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清〕冯焌光《西行日记》张掖录情况。
关键词: 〔清〕冯焌光 《西行日记》 张掖录

内容

编者按:冯焌光,字竹儒,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其父候选知州冯玉衡,〔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因 “通逆重情”,锒铛入狱。经多年审讯,终因 “知而不首”定罪,遂发配新疆。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焌光及其弟豫光随侍其父至伊犁戍所,后独自返回,翌年投效于曾国藩江南军营。咸丰十一年其父在伊犁戍所病故。光绪三年(1877年)焌光亲自出关接回其父遗骨灵柩,护送东归。翌年三月回至上海,因旅途劳累,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西行日记》是冯焌光由上海起行,直至甘肃安西沿途的见闻录。张掖一段的记述是:
  光绪丁丑(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八月二十八日庚戌,晴,辰行。每五里一墩台,民居寥寥。三十里交山丹县界,始有居民。十五里下坡。五里硖口驿。《通志》两峰相对,下有石井硖口,路仅里许,皆乱石高低,取经纡曲,人马俱艰。〔明〕张楷诗: “两山影逼天多暝,五月风高草已枯;明日西行到张掖,一川平似洛阳衢。”真善状此间风景者。二十五里阜昌堡。十五里新河驿宿,山丹县辖。
  二十九日辛亥,晴,辰行。五十里山丹县城尖,城外有大禹导弱水处碑。弱水,今山丹河也,《西陲今略》云:此水春夏之间褰裳可涉,及其涨也,亦可浮舟,但土人不知造舟耳。其水北流入沙,汇为居延海。《汉志》删丹县,桑钦以为导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即此。出南关四十里东乐堡住。
  三十日壬子,晴,辰行。涉山丹河即上坡,二十里下坡至架子墩。十里仁寿驿尖,有堡城,张掖县辖。连过水数道,间有桥梁。四十里甘州府城住。市肆又逊凉州。甘州〔汉〕时为匈奴昆邪王地,武帝收河西,郡县其地,以断匈奴右臂。窦融曰: “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前、后、北三凉代有其地,〔唐〕时没于吐蕃、羌、戎,赵宋沦于〔西夏〕。诚以控制偶弛,遂启戎心。元朝置 “甘肃中书省 ”于此。历明以来,遂为重镇,环以合黎、祁连之山,浸以居延、鲜卑之水,屯牧之利,饶于河西他郡。我朝德威播越,远逾流沙万里。北狄西羌稽首效顺,张掖近地,视如户庭,区区列屯置戍,又不足言矣。
  九月初一日癸丑,晴,辰行。入南门出西门,连涉河十余道,土人谓之 “黑河 ”,盖即 “张掖河 ”也。出抚彝厅西南山,东北流与山丹河会。《汉志》得县有 “羌谷水 ”,出羌中,东北至居延入海,即此。《行都司志》河经祁连山下,积雪消融,其流益盛,傍 “合黎山 ”,出 “羌谷口 ”,北入居延海。五十里沙井驿。十里小河滩。十里沙河堡住。
  初二日甲寅,晴,辰行。沿途多树木。十里九眼泉。二十里威狄堡,抚彝厅辖。十里至厅城尖。入东门,城狭窄,稍有市集;出西门,路平坦。十五里双泉堡。十里渠口堡。五里怀恩墩。沿途沙融水碧,树林葱郁,地产大米,半已登场。十五里高台县,入东门住,城颇大,居民亦多。
  初三日乙卯,晴,辰行。出西门,路平坦多树木。二十里宜化堡。十五里减淮墩。十五里黑泉驿尖。二十里花墙子堡,堡城甚大,林《记》谓 “粮食互市之所 ”,今无市,惟居民三数百家耳。是处稽查甚严。
  初四日丙辰,晴,卯行。遍地皆沙,以渐而高,土人谓之 “沙岭 ”。三十里深沟,过此则平壤矣。十五里马莲井。十五里盐池驿。林《记》池产硝盐,弥望如湖,〔明〕初始开,居民倚为生,价甚贱,斤盐不值一文,此外皆斥卤地,无可耕种,无居民,土俗亦称为 “戈壁 ”,与高台近城一带,大相悬殊。地有土寨,为榷税之所。以大车载盐,运售他处。车行遇大风,遂止宿。
  初五日丁巳,晴。辰行。天寒如隆冬。二十五里苦水墩。十五里双井驿。四十里黄泥堡小憩,做面食之。二十里临水堡,有树木,渡小河入土城住,行馆特雅洁,烟户数十家。入夜寒甚。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