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语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5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语音
分类号: H01
页数: 14
页码: 2078-209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地区方言的语音,其中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方言 语音

内容

一、声母
  张掖地区方言声母23个(含零声母),普通话声母22个(含零声母)两者对应如下:
  张掖普通话例字条件巴白保布帕蒲跑铺妈门满木夫冯反复资杂早醉村才草错三思扫赛灯达斗代(低迭点吊)与相拼他抬坦透(梯田挑铁)与相拼南能脑怒(娘泥鸟泞)与相拼拉龙老路知直止志朱竹主住与单韵母相拼抓追中工与和、起头的韵母相拼吃池尺赤出除楚处与单韵母相拼绰揣吹冲与和、起头的韵母相拼诗舌少受书熟水顺与相拼扔然绕肉机吉挤记期齐启气西席洗戏高歌改苟开狂孔扣哈毫海后啊哀袄暗波婆莫(佛)车革扯热
  1.张掖方言声母(含零声母)共23个。
  2.[]组声母中有唇齿浊擦音[]。
  3.[]组声母中有拼舌面前高圆唇元音[]的尖音(个别地方)。
  4.舌尖中[]组声母有条件变体的[[][]
  5.舌尖后擦音[]组声母有条件变体的塞音[][]和舌根塞音[][]
  6.[]组声母中的擦音[]]并入[][],一律读成[][]声母的音,增加了该音字的量,未形成新的声母。
  二、韵母
  张掖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相比,前者少9个。其中:
  1.张掖无卷舌“儿化韵”[],有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两者相对应。
  2.特殊元音韵母[]、[]拼读中有擦音。
  3.后高圆唇元音[]与[][][][s][]声母相拼时读松元音[],本文标为[],当自成音节为声母时并入齿唇浊擦音[],如:吴、伟、歪、汪,并带有擦音。
  4.普通话后半高不圆唇元音[与张掖方言[]相当,一律读作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如:[]玻、[]婆、[]摸。
  5.张掖方言[]、[]、[]、[]4个声母是普通话[]唉、[]乖、[]噢、[]腰4个复韵母的简化。
  6.张掖方言中无鼻尾音韵母的前浊鼻音[]和后浊鼻音[0],普通话前鼻音韵母[]安、[]烟、[]弯、[y]冤和后鼻音韵母[]帮、[]江、[]汪两组韵母,除山丹把[]安、[]烟、[]弯、[y]冤读作前半低不圆唇元音[]的鼻化音[]安、[]烟、[]弯、[]远外,其他各县则把这两组鼻韵母的主要元音[]和[]不分前后一律读前低[A]的鼻化音[],使前后鼻音合二而一读为]单当、[]盐羊、[]官光、[]元的音。(普通话无[]韵母。)
  7.普通话的另两组鼻韵母[]恩、[]音、[]温、[y]运、[]亨、[]英、[]翁、[]拥,除高台县的罗城、盐池、天成等地把前鼻韵母中的[]鼻化音为前半高不圆唇元音[](安)、[]烟、[]弯、[]冤外,高台其他地方和张掖、临泽、民乐、山丹都把这两组鼻音一律读作前后不分偏后鼻化韵母。[]恩、[]音英、[]温翁、[]运用。
  张掖方言韵母有30个,普通话韵母有39个,两者相对应前者少9个,其中有13个韵母与普通话是一对一的关系:张掖话普通话例字例外字及条件
  居鱼驴序
  巴妈打拉沙
  家掐夏加
  瓜夸爪抓
  别叠节烈
  揹贼赔配
  堆催追吹
  兜走周钩
  丢揪球流
  张掖话中有部分韵母和普通话韵母相当,但不相同,是一对一的关系:
  张掖话普通话例字例外字及条件
  包刀糟招高
  标刁桥肖
  斋该开灾
  乖怪快坏
  儿而耳二
  多作郭过错
  张掖话中有部分韵母与普通话两个或两个以上韵母相当,且有变体,也不相同,是一与二或一与多的对应关系:
  张掖话普通话例字例外字及条件
  车遮射哥
  波婆摸(佛)
  班担沾甘
  帮当章纲
  编颠间仙
  江枪良香
  端钻砖官
  庄双光荒
  捐全宣远
  奔贞根恩
  崩灯曾征庚
  宾林金因
  兵灵京英
  敦唇准尊棍
  东龙中宗共
  均裙熏晕
  窘穷兄用
  三、声调(注:因张掖方言第2声包括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不易分调类,故以第1、2、3声称之。)
  1.张掖方言单字声调共3类,与普通话相比少1个调类,其中“1”声调值为“44”,是次高平调,与普通话阴平“55”相比低1度;“2”声调值为“43”,是次高降调为普通话读作“35”的阳平、读作“214”的上声相合;“3”声“21”为中降调(略低于“3”),与普通话读作“51”调低3度。
  2.张掖方言中无入声字,古入声字依据声母清浊的演变规律,分别归入第2声和第3声。
  3.张掖方言声调特点是“平、降、降”,普通话则是“平、升、曲、降”。
  4.张掖方言是全国方言声调最少的方言之一。
  张掖方言声调共3个,与普通话相比差异较大,两者相对应,张掖地区话第一声和第三声与普通话阴平和去声是一对一的关系;第二声与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是一对二的关系。
  张掖方言单字调调类有3个,普通话单字调有4个,两种话调类相比,前者少1个,其调值也不同,两者均无入声。
  四、音变
  (一)变调张掖话的三个声调在音节连读或在语句中,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其声调读的不是原调(即单字调)调值,而是另外的一个调值或是轻短调,其规律为:
  1.第一声字连读时,前后两个音节的“44”一律变为平短调“4”。如:
  2.第二声字连读时,如果是普通话的阳平字,张掖话则把前一音节的调值由“43”变读作“4”,后一音节“42”变读作“21”。如:
  3.第二声字连读时,如果是普通话的上声字,张掖话则把前一音节的调值由“42”变读为“43”,后一音节变读为“4”。如:
  4.第三声字连读时(普通话去声),前一音节“21”不变,后一音节由“21”变读作“2”。如:
  5.一声在前,二声(普通话上声字)在后连读时,张掖话一声“44”不变,二声则由“43”变读作“4”的轻短调。如:
  推板
  牲口
  (二)轻声张掖话在词语中也存在着发生音变后的轻声。大致有如下几类:
  1.双音节重叠词不受变调规律的影响,连读时一般第二音节读轻声。如:
  箱箱
  锅锅
  盆盆
  娃娃
  碗碗
  锁锁
  桌桌
  坡坡
  天天
  台台
  勺勺
  手手
  蛋蛋
  裤裤
  2.“了”、“哩”、“得哩”、“掉”、“掉了”等,在张掖地区话中使用率高,范围大,附加在词尾一律读“2”或“3”、“4”的轻声。如:
  3.张掖话中的“头”和“子”作为词尾也读“2”、“3”、“4”的轻声。如:
  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子”。如:
  叠音和非叠音词后的“子”,一般都读轻声“4”或“2”。如:
  4.张掖话中的“上(罕)”“下(哈)”作词尾时读“4”或“2”
  的轻声。如:
  “上”、“罕”连读作词尾时读“4”、“2”的轻声。如:
  “给”和“下”()”连读作词尾时读“4”、“2”的轻声。如:
  (三)文白异读张掖话中部分字有书面音和口语音之分。如:
  文读白读
  作词尾连读时都读“4”、“2”的轻声如:
  (四)张掖话中的“而儿耳二”读作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与普通话的卷舌元音“”相当,附加在部分名词之后,读“4”、“2”的轻声。如:
  (五)张掖话中的特例
  1.张掖话中的“、、、”四个辅音声母与元音“”或“”起头的韵母相拼时,、(知蚩)”读作“、(哥苛)”,“、(诗日)”读作“、(服务)”,而“、”声母部分音节则丢失了“”。这些字是:
  张掖话普通话(例字)
  张掖方言中,“、、、”与“、、、”两组辅音声母“—、—(中、公)”、“—、—(穿、宽)不分”;“—、—(书、夫)”、“—、—(入屋)”同声的变读现象,尽管没有产生新的声母,但在语流中却增加了“、、、”四个声母的话(字)的数量和频率,形成了张掖方言的突出特点,也是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
  普通话的舌尖前音“、、”声母永远不拼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及“”起头的韵母,张掖话则有这组声母拼读出的音(字)。这类音读较特殊,—般称为尖音。
  如:
  张掖话普通话(例字)
  附:音标举例
  五、其他
  1.还有部分字,普通话是“、、”拼“”,张掖话则变读为“、、”拼丢失“”介音的“”。如:
  2.张掖话中有部分字普通话读“、、”声母,张掖话则读“、、”声母
  3.张掖话中有部分字,普通话读“—”韵母,张掖话则读“—、—”韵母:
  4.张掖话中有部分字,普通话读“—”韵母,张掖话则读“—”韵母
  5.张掖话中还有部分规律以外的字,其读音与普通话不同。如: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