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德风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91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道德风尚
分类号: B82
页数: 13
页码: 2032-20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张掖地区人民的道德风尚,其中包括了高尚品德、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热爱集体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道德风尚

内容

张掖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热爱集体、公而忘私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成为张掖人民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
  第一节 高尚品德
  一、营救流落红军
  1937年春,红西路军征战失利后,国民党马步芳部队对红军流散人员进行大规模搜捕和残害。在白色恐怖中,一些思想进步人士,冒着自己随时被敌人迫害的危险,舍身掩护和营救被俘、受伤及失散红军。
  高金城舍身救红军 1937年8月,高金城受中共党组织安排,在张掖建立福音堂医院,以行医为名,千方百计营救和救治红西路军伤病员。掩护红西路军被俘共产党员刘德胜、邱均品、蔡文良等组成地下党组织,开展营救红军被俘人员的工作。期间,高金城和地下党组织营救出关押在张掖监狱中的刘瑞龙、魏传统、惠子民、徐宏才等红军高级干部和西路军战士200余人。其中一部分被营救的人员由高介绍给其妻牟玉光在兰州开设的助产事务所,然后再护送到八路军办事处。高金城的活动引起敌人注意,1938年2月3日被残杀。
  张掖刘芳给红军做皮衣 1937年一二月间,红西路军先后在高台和临泽倪家营恶战中失利,被俘红军由国民党韩起功部囚于张掖,寒冬无衣,饥寒交迫。张掖“长兴泰”“馥兴泰”掌柜刘芳对被俘红军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不畏马步芳的禁令,不顾身家性命,买通看守,专为红军制做赠送皮衣300多件。
  临泽群众掩护红军 临泽倪家营作战失利后,一大批红军伤病员流落当地,临泽县群众积极营救红军战士。农民刘尚同掩护红军伤员丁忠堂并为他治伤,伤愈后转移高台县新坝乡顺德村落户。农民尤正义将红军伤员李平余藏匿家中治伤,后被乡保发现,将尤抓到会所审讯,虽备受酷刑拷打但不吐漏真情,终使其伤愈脱险。农妇徐菊香为流落红军战士改制便衣6件,缝制新衣12件,补旧衣10多件,并掩护9名红军战士脱险。全国解放后,有一位被她营救过的红军战士千里迢迢来看望她。农民田敖年及妻王春香掩护红军伤员黄三明等数人,后被敌人发现抓去关押拷打。农民田玉年及妻刘桂香救护红军伤员数人,其中一四川籍女红军安全回籍,解放后特来信表示感谢之情。明麦渠魏铎臣收留并掩护红西路军总医院院长丁世芳脱险。王学文收养红西路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曾日三与妇女先锋团吴仲廉夫妇的孩子,视为亲生之子,倍加爱护,供其上学,至1950年母子团聚。
  高台人民营救红军 1937年元月,高台城失陷后,敌人挨门逐户搜捕红军伤病员和失散人员。不管敌人多么疯狂凶残,许多群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亲人。红军营长李中荣遭敌追捕,无法脱身,一位双目失明的农家妇女主动掩护。出高台城时,敌兵严厉盘诘,她毫不犹豫地挽着李中荣的臂说:“他是我男人,是哑巴。”敌兵见其一哑一瞎,确信不疑,李中荣顺利出城,摆脱虎口。战士夏德伟突围出城,身负重伤,被河西村农民杨廷祯隐藏家中养伤,敌人数次拷问,杨廷祯始终未露真情,一直掩护夏德伟伤愈东返。红五军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在高台激战负伤后,被群众柴维仁、许加有藏在夹墙中,掩护其脱险,找到部队。四十五团一营通讯员陈永禄,在高台城失陷后被县城西街陈姓夫妇收留,欲认为子,保护脱险,但被敌兵识破。陈永禄为使陈姓夫妇免遭敌人残害,毅然承认自己是红军,被敌俘虏,后脱险归队。
  南山牧民救红军 1937年3月,红西路军总部干部团政治处主任徐一新在战斗中负伤,失散在红湾寺南山一带,被挖金子的张老汉营救并养伤月余。后在白水泉附近偶遇放牧青年屈大成,屈随即找来食物让徐充饥,将携带的麝香给徐敷抹伤口,并扶持徐连夜绕过敌人哨卡,隐藏在自己家里养伤。为躲避马步芳部队的搜捕,屈一家又将徐一新转移到高台红崖子表兄万生荣、王立基家中。伤愈后,徐一新提出去找党中央,周占熊、王尚敏、赵财宝等人慷慨解囊,筹集去延安的路费。同年11月,屈大成亲自护送徐一新,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延安。到延安后,经徐一新介绍,屈大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央党校学习并投身革命。
  民乐群众救护红军 孙振铎在1937年任民乐县沐化区区长时,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营救失散掉队的红军10多名,藏在家中供给衣、食、药品,并一个个护送、转移。红三十军参谋张萍就是他营救脱险的。女战士王定国、陈志广到民乐县查访失散红军时,曾住在他家里。共和国成立初期和1955年,王定国给孙振铎两次书信致谢。1983年王定国专程由北京来民乐,会见了孙振铎的亲属子女,慰问了在民乐安家落户的红西路军战士。高寨村高廷俭营救红三十军参谋张芳明和军医主任梁昌汉脱离险境。1980年梁昌汉担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专程来民乐找到高廷俭的儿子高荣,忆叙旧情,依依难舍。曹营村农民王志成营救林春芳等5名失散的红军。1949年9月民乐解放时,林春芳这位解放军野战医院副院长派人找到王志成,酬谢当年的救护之情,送给一匹青骟马。洪水城居民田明安营救红三十军二六七团通讯员向如沛,给向如沛治好伤,后将女儿田桂芳许配为妻,资助完婚,定居洪水城。李宗先兄弟3人为营救沔有安、付永选、王文清3名小红军,受尽困苦。周守贤曾营救过流落红军连长黄三明,被坏人告密后,民团将周守贤和儿子周文成及黄三明抓去酷刑折磨。后经周守贤给民团头目送礼,父子俩才被释放。民团解散后,黄三明也被释放,在民乐县安家落户。
  山丹医生营救红军 山丹县马营乡北窑坡甘家庄居住的湖北籍中医但复三,在红西路军失散人员东返途中,常为伤员治病、留宿、资助路费。1937年3月底,陈昌浩、徐向前根据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离队东归,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走到大马营,住在但复三家中。翌日徐向前一人东返回到延安;陈昌浩因病住在但复三家治疗,得到精心照顾,病愈后回湖北老家,抗日战争开始后,回到延安。
  二、捐资助学
  教育,是社会关注的中心。1978年以来,许多社会贤达心系教育,着眼后代,尽了一份与众不同之义务,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仰。
  ——资助办学。张掖市四中教师李毓仁身患胃癌仍坚持工作,1985年10月临终前,将毕生节衣缩食存款2000元捐作奖学金,奖励高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中共张掖市委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干部职工向优秀教师李毓仁学习。民乐县民联乡复兴村农民张维武,为改善办学条件,1990年3月为本村小学捐款5万元。中共民乐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张掖地区教委为他颁发“造福桑梓”的匾额和“惠及桑梓”的锦旗。山丹县清泉乡城北村农民陈英明,1986年以来,为本村小学捐款2.5万多元,用于改善教学设施,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为其题词:“捐资助学,造福桑梓”。民乐县滨河酒厂(厂长许福林),1995年为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捐款10万元。
  ——救助失学儿童。共青团张掖地委从1992年开始,发动全区广大共青团员和干部职工,积极捐款,实施“希望工程”,救助因家庭贫困而不能上学的儿童。至1995年,全区捐款24.74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741名。地区妇联会从1993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发动广大妇女和干部职工,救助失学儿童,救助失学儿童107名。每个儿童平均资助80元,一包5年,至小学毕业。
  ——资助贫困学生。1990年以来,临泽县第一中学发动教师和学生捐款,设立“特困生基金”,救助特困学生25名,资助1250多元。高台县从1991年以来,为考入高等院校而家庭困难的4名学生捐助学费每人1000~2000元,使其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三、为危重病人捐助医疗费
  临泽县平川乡黄二村小学生黄冠军和沙河乡西寨村青年张铭生,1990年分别患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和外伤胯骨粉碎性骨折,家庭生活贫困,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共青团临泽县委发动全县青年、团员和干部职工,为寇军捐助医疗费5200多元,为张铭生捐助医疗费2019元,参加捐款的达3800多人,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1992年3月,张掖市民族小学二年级学生汤海波,患小脑障碍型病变细胞肿瘤,需要到北京做脑肿瘤切除手术。1992年3月31日,在学校的倡议下,全校师生为汤海波捐款1000多元。在中共张掖市委的关怀下,由市总工会倡议,全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给汤海波捐助医疗费7000多元,使汤海波及时得到医治,病愈返校。
  张掖市廿里堡乡沿沟小学民办教师吴绍国,1993年秋离职回家,儿子遇车祸花费5700多元;1994年5月本人患食道癌,花去医疗费7000多元,无力继续支付医疗费。沿沟小学、村党支部和乡教委为其捐款1400多元,为他献上一片爱心。
  1995年6月11日,张掖市梁家墩乡六号村三社农民徐兴才家中发生火灾,将徐兴才和儿子徐金年、儿媳单秀英烧成重伤。村社干部及时将他们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但本人无力支付医疗费。乡党委、乡政府和市三建总公司发动全乡党员、职工捐款4000多元,为他们治疗,并妥善安置徐兴才5岁和9岁的两个孙子。
  1995年9月4日,中共肃南县委办公室干部李登国突发急性胰腺炎,生命垂危。县委机关干部为其捐助医疗费4600多元,秦学华、贺天兴、全有军3人主动献血1000毫升。
  1995年9月,张掖市乌江乡乌江村农民庞学红突患重病,无钱治疗。社长李发国召开社员会议,提议为庞学红募捐医疗费。到会58户农民当场捐款510元,社长李发国从信用社贷款500元,立即将庞学红送到地区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庞学红转危为安。他激动地说:“还是社会主义好,乡亲们亲”。
  1995年10月3日,山丹县第一中学教师马成军患急性肾功能衰竭,山丹县医院确诊后,迅速派专车护送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病情严重,每天医疗费在千元以上。在经济极度困难的紧要关头,山丹县第一中学领导倡议全校师生捐款9951.6元,由校长刘天奎、党支部副书记彭守荣带上捐款和慰问信,送到正在兰州住院治疗的马成军手中。
  四、义务献血救病人
  1989年10月12日晚,民乐县洪水中学教师孙淼鑫突然口吐鲜血住进医院,因失血过多休克,急需输血抢救,但医院没有所需血浆。县武警中队队长张幸福闻讯后,立即带领战士赶往医院献血,战士石俊娃和王建设各献血200毫升,挽救了孙淼鑫生命。
  1991年5月,高台县罗城乡一妇女因宫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输血实施手术治疗。在这危急关头,医院总护士长黄惠萍,为争取时间,主动给病人献血350毫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使患者转危为安。
  1995年9月10日,高台县第一中学女教师高燕因分娩大出血,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没有AB型血,周围乡亲们闻讯赶来献血,也没有相符合的血型。危急时刻,解放军驻高台某部得知这一消息,全体官兵竞相要求献血,部队首长确定8名血型相符的官兵献血。患者得救,家属感激,不约而同地说:“多亏亲人解放军。”
  五、路遇危难,积极救护
  1988年3月6日晚8时许,张掖市乌江乡放映员苗森三岁的女儿露露逛商店时走失,一家人焦急万分,到处寻找。这时,小满中学教师孙发元正抱着露露挨户寻找孩子的父母。晚11时,精疲力竭的孙发元只好将孩子送到自己的岳母家。第二天,又带到小满中学家中让妻子照料,他到城里向公安部门报告。3月8日中午,露露的父母在民警的帮助下,到孙老师家里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露露父母要重谢孙老师,被婉言谢绝。
  1988年6月14日晚10点多钟,山丹县第一中学学生宋玉兰和同学刘爱霞路经山丹县城东门汽车站附近,发现一人昏迷在地,头部撞伤,血流不止。她俩请几位围观者把伤者抬到医院抢救,并代交医药费。因伤势过重,后转张掖地区医院,经手术治疗,挽救了生命。原来伤者是西北铁合金厂山丹分厂的李生明,因酒醉回家,被车撞伤。该厂给山丹一中送去“春风化雨沐浴新人,夜半更深救死扶伤”的锦旗一面,学校表彰宋、刘二位同学。
  1994年12月28日下午1时左右,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处一辆蓝色“五十铃牌”两用车,行至国道312线2828公里渣子河桥头时,因路面积雪,车轮打滑,撞断6根桥栏翻到河床,车上6人严重受伤,所带万元巨款撒落一地。高台县红崖子乡错口煤矿矿长、共产党员阎加学路经此地,见状立即停车,和司机许克勤、红崖子乡地税所所长阎重亮把沾血的现金收进提包,交给神志尚清的原主,并挡车把1名伤员送往高台县人民医院抢救。
  1995年10月3日晚9时,驻张某部军属小罗和妹妹经过几天旅途劳累,终于来到张掖市。两姐妹准备乘车去部队时,两名青年邀请她们去跳舞,被她们拒绝。一听她们是外地口音,两青年歹心顿起,蓄意滋事,动手动脚,小罗姐妹俩吓得六神无主。这时路过此地急着回家的地区建材总厂职工刘军,见两个壮男子欺负两位弱女子,便上前推开两歹徒,护住小罗姐妹,指责他们的不法行为。当刘军得知她们是来部队探亲时,拦住一辆出租车,把她们送到营房门口,方才回家。10月4日,部队派人到地区建材总厂,感谢刘军见义勇为,搭救、护送军人家属的高尚品德。
  第二节 舍己救人
  一、抢救落水者
  张掖不少河流渠道水流湍急,尤其浆砌新渠流速更快,落水者难以生还。再加本地人多不识水性,不仅落水者不易自救,就是跳水抢救者也难以自拔。尽管如此,常有一些人一旦目睹有落水者,便奋不顾身地跳水救人。
  1980年7月21日,高台县巷道公社高地二队14岁的少先队员石惠红,同4个小伙伴正在河边戏水。此时一8岁女孩不慎掉入急流之中。石惠红听到呼救声后,奋不顾身游去抢救,与急流几经搏斗,在其他伙伴的帮助下,终于救出小女孩。由于石惠红年小力薄,在水中搏斗时间很长,被救上岸后,已失去知觉,河水吞噬了年轻的生命。
  1990年5月25日下午1时,张掖市大满乡什字坝村青年农民白俊,骑自行车捎着腿有残疾的范继忠回家,走到大满干渠3号电站处,忽听有人喊“救命”,他定睛一看,在电站上游约200米处水渠中漂着一个人,岸上有几个小学生顺着水流方向边跑边喊救命。白俊立刻跳下车子,飞快地脱掉外衣跳入急流之中,很快将落水儿童陈晓青抓在手中,往渠边游,但因水流湍急,渠道坡陡光滑,无法攀登上岸,连续几次上岸都被冲倒滑下,漂过100多米后,被无情的急流卷入发电站水轮机中,白俊的一支胳膊被切断。当人们把他救上岸时,白俊已经停止呼吸,时年21岁。为弘扬白俊舍己救人的高尚精神,中共张掖市委作出向白俊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白俊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
  1987年6月6日下午,民乐县永固乡总寨村女青年汤红香锄草时,听到义得渠中有人呼救,急忙跑去,见一女子在渠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她疾步跑到下游,等落水女子冲下来时,将其救上岸来,又抬到自己家中请医诊治,使其脱离危险。1988年12月被地、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被中共张掖地委政法委等8个单位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并给予表彰奖励。
  1990年2月11日下午5时许,张掖市纺织总厂干部成自生经过厂区后面时,突然听到封冻的鱼池里有人呼救,便立即奔过去,只见一个大人和三个小孩在两米深的水中挣扎,他先救出一个孩子,这时脚下冰塌,他自己也落入水中。成自生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将另外三个人救上岸,又将其中一个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悄然离去。
  1993年3月3日早晨,山丹县位奇小学四年级11岁的女生杨金花和另一名同学在马营河西干渠抬水时,不慎落入渠中,被急流冲向下游,十分危急。这时,位奇村64岁的林德森老人和女社员赵玉兰听到呼救声,急忙跑去相救。由于渠沿结冰,几次抢救均未成功。此刻,杨金花已被冲出300多米,眼看就要被冲进分水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德森和赵玉兰不顾一切,紧跑几步,趴在渠沿上,将双臂伸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终于将杨金花救出。
  1994年5月28日下午4时许,山丹县位奇乡张湾村6岁男孩陈福祥不慎落入马营河东干渠,被一位挑水老人发现后,急呼救命。位奇小学教师陈元忠听到呼救声,立即奔向水渠,因水流湍急,渠沿陡滑,无法接近搭救。陈元忠顺水追赶,在一个急拐弯处,火速抢先爬到拐弯处,伸出手臂,将孩子从漩涡中救出。这时孩子已奄奄一息,他一边做人工呼吸,一边让村民开来拖拉机将小孩护送到乡卫生院,经过医生10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孩子脱离危险。当亲属们回过神来感谢搭救孩子的恩人时,陈元忠已悄然离去。
  1994年10月23日下午8时许,高台县第一中学初三学生王富贵正在学校南边水渠旁复习功课,忽听西边有小孩哭喊、呼救声,他拔腿奔向呼救地点,只见两名小孩在水渠中挣扎,他不顾一切跳入水渠,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将两名落水儿童救上岸。
  1995年5月20日中午,山丹县位奇乡永兴村小学招聘教师、残疾青年郭爱放学路过水渠时,发现渠里漂着一个小男孩,郭爱瘸着腿急追几步,当他意识到自己腿脚不灵便,无法赶上水中的小孩时,便骑自行车追赶,追了200多米超过水中小孩时,奋不顾身跳入水渠中。由于水流湍急,渠沿陡滑,加之他腿部有残疾,当把小孩抓到怀里时,又被巨大水流冲倒,他全力抓住小孩,用力把小孩向上托出水渠,几次均没有成功。正在这时,戎小琴同学及时赶到,帮助他将男孩救上岸。这时小孩已经在渠中漂流了500多米,面色青紫,不省人事。郭即做人工呼吸,才使男孩脱险。
  1995年7月24日中午,8岁小男孩魏鹏飞和他的同伴在张掖市职业中学基建工地蓄水池旁玩耍时,不慎滑进池中,正在施工的市三建八公司八队民工梁玉民听到呼救声火速跳入水中,不顾一切找到小孩,奋力将小孩托出水面,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将落水儿童救出。这时落水儿童手脚冰凉,已昏迷过去,另一位民工张建军倒抱着小孩一边控水,一边跑往地区医院第二门诊部,医生立即输氧气,张建军一边做人工呼吸,一边从孩子嘴里吸污水。而后又送地区医院抢救,终于脱险。孩子家长魏烈忠拿出400元钱表示感谢,他俩婉言谢绝。
  1995年9月18日中午,从民乐县民联乡童子坝干渠上游传来一阵呼救声,一个人在水中上下翻滚。正在这时,乡电管站站长尚鹏及夏多智等人听到呼救声,飞快向渠边跑去。刚到渠边,见落水者被冲过桥洞向下漂去。下游附近有一座分水闸,如果被冲到闸下,后果不堪设想。尚鹏带领六七个小伙子驾驶拖拉机冲向下游,当拖拉机超过落水人时,小伙子们不顾危险,跳下水渠将人救出。
  二、舍己救人
  当他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一些品德高尚的人舍生忘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他人的安全。
  1970年8月2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某部“708”演习中,民乐县丰乐公社张满大队籍战士韩绪泰,为保护其他指战员的生命,奋不顾身冲进险境,一举排除哑炮,光荣牺牲。新疆军区7988部队报请新疆军区党委批准,给韩绪泰追记一等功。1971年3月22日,中共民乐县委、民乐县人民武装部作出《关于向韩绪泰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向英雄韩绪泰学习,并举行庆功大会。
  1972年8月5日傍晚,在祁连山区修建战备公路时,全体民兵撤离工地,高台县红崖子公社边沟大队民兵赵殿元和另一名民兵,按操作规程迅速装好6眼炮的炸药,等一辆坐着8名民兵的汽车开过后,便点燃导火索。但是,当他俩刚进入隐蔽地点,那辆汽车又调转车头开了回来。他俩拼命挥手呼叫停车,但车已进入危险区。这时导火索正在哧哧燃烧,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赵殿元心急如焚。为保护民兵和车辆安全,他奋不顾身扑上去拔导火索,在第6根导火索拔出的一刹那,雷管在他手中爆炸,赵殿元当即昏迷,被送往医院。经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但他的右手却失去指头。中共张掖地委、张掖军分区授予赵殿元“先进民兵”光荣称号。
  三、斗歹徒,抓逃犯
  当犯罪分子伤害他人时,有些思想境界高的人置生死于不顾,与犯罪分子进行英勇搏斗,有的为此献出生命。
  1979年1月16日4时许,山丹县霍城公社东吴大队社员童玲芳家中,罪犯徐卫东枪杀童母后企图枪杀童玲芳姐妹4人。接到报案后,公社武装部长马天样同广播员朱家武、干部龙作奎、王永福4人分为两个战斗小组,奔赴出事地点。机智勇敢地擒获凶手,使童玲芳姐妹4人幸免于难,保护了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经中共张掖地委批准给马天祥记二等功,中共山丹县委为朱家武记三等功。
  1988年6月30日晚10时许,张掖市第五中学初三级3名女学生下晚自习回家途中被4名歹徒劫持,其中1人奋力挣脱返校报告班主任吕鹤年。吕鹤年、杨继成等4名教师闻讯赶往出事地点。吕鹤年大义凛然,怒斥歹徒,歹徒拔出匕首威胁,4名教师奋勇搏斗。3名女同学得救了,而吕鹤年和杨继成被歹徒用刀刺伤,倒在血泊中,4名歹徒逃离现场。师生们将吕、杨两位老师用汽车送往医院抢救。吕鹤年因大腿主动脉血管被刺断,失血过多,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23岁。吕鹤年牺牲后,中共张掖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向吕鹤年学习,并召开追悼大会。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省政府授予他“园丁奖”一等奖。
  1990年1月的一天,在张掖至高台的公共汽车上,一歹徒无事生非,与别人争座位吵嘴,受到乘客的谴责后,歹徒恼羞成怒,拔出匕首欲行凶闹事,眼看一场流血事件就要发生,同车乘客张掖师专职工葛培源见状,临危不惧,抢前一把扭住歹徒握刀的手腕不放。歹徒一边喊“少管闲事”,一边极力反抗挣扎。小葛在手背被刺伤、鲜血直流的情况下,拼力夺下匕首,制服歹徒,并协助司机将歹徒扭送到公安派出所,避免一起流血事件。
  1991年9月28日,歹徒白文明由肃南窜至高台县黑泉乡沙沟村,见甜菜地中有一妇女独自干农活,顿起歹意,欲调戏强奸。受害人拼命反抗,并大声呼救。村民汪有成听见呼救声后,立即赶赴现场捉拿歹徒。此时歹徒已凶残地用头巾将妇女勒昏。歹徒见有人来救,便拔出匕首威胁。汪有成毫不畏惧,与之展开搏斗。歹徒见威胁不成,便掏出440元钱给汪有成,被他严词拒绝,并在闻讯赶来的群众帮助下制服歹徒,扭送公安机关。事后,高台县为他颁发“见义勇为奖”;中共张掖地委、地区行署授予他“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992年2月7日凌晨,一个蓄谋已久的歹徒携带杀猪刀撬门窜入临泽县小屯乡古寨村徐荣家院内,想伺机杀害结婚4年之久的妻子及岳母一家。住在徐家的亲戚徐玉安被犬吠声惊醒后,急忙出门去看,刚一出门,发现一个黑影从墙角扑过来,照徐的左胸猛刺一刀。猝不及防的徐玉安忍痛呼叫,话音未落,穷凶极恶的歹徒又连戳两刀。徐荣被叫喊声惊醒后,赤脚奔出门扑向歹徒,死死抱住歹徒的腰,拼力欲将歹徒摔倒,歹徒挥起尖刀向徐荣左臂猛刺一刀,拔腿便逃。徐荣拿起扁担奋起直追,用扁担打伤了歹徒的头,打落了歹徒手中的刀。乘歹徒摸刀之际,徐荣抓住歹徒衣袖,大声呼喊,邻居和村里巡逻民兵闻讯赶来,歹徒仓皇逃跑,后被公安干警抓获。
  第三节 拾金不昧
  张掖人民有着良好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拾金不昧的事例层出不穷。
  〔清〕同治年间,山丹新河人张学政,路上拾粪,发现银子7锭。失主寻觅不得,张听到后立即归还。失金人赠“拾金不昧”四字,刻石碑于亭(今残存)。
  1985年1月16日,高台县巷道乡五里墩村农民苗春玉在公路上拾到现金300余元。他立即将此事向村党支部作了汇报,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失主。现金失而复得,失主十分感激,表示酬谢时被苗春玉婉言谢绝。
  1988年9月8日,山丹县东方红旅社服务员李萍、魏玉珍,在3号房间打扫卫生时,发现枕巾下叠着一件衣服,衣兜里是包好的5000元人民币,立即报告领导,送交派出所。失主到兰州才发觉,遑遑返回山丹寻找,同李、魏二人从派出所领出失款。二人万分感激,送锦旗一面。山丹县公安局颁发给她俩“拾金不昧,风格高尚”的奖状。
  1990年1月,民乐县个体商户韩爱花,在自己的摊点上拾到一个提包,她小心收藏等候失主。两小时后,韩将提包还给了失主,包内1500多元现金分文不少,票据一件不差,李非常感激。1990年3月20日,民乐县工商局和个体劳动者协会授予韩爱花“拾金不昧的个体户”荣誉称号。
  1990年3月的一个早晨,临泽县五三小学五年级女生曹丽琴、曹丽伟,在上学的路上拣到一个手提包,内装人民币5000多元,她们主动交给学校老师。后经学校多方查询,将现金归还失主。
  1990年3月25日9时许,张掖市水电局职工郑惠玲,步行到市医院第二门诊部时,看到路面上有一个塑料袋,内有人民币632元。她在原地等了一个多小时,不见失主来寻找,就到市广播电台发出招领启事。失主听到广播寻找启事后,急忙赶到郑惠玲家中,现金失而复得。
  1992年8月,临泽县淀粉厂职工师晓丽等3名女共青团员,在下班回家途中拣到一个内装3000多元现金的手提包,她们千方百计地将钱物交还失主。
  1994年12月20日,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车天虎和初三学生赵多鹏结伴回家,途径解放路一小巷子时,拾到一个钱包,内装现金50多元和一个1000多元的存折。虽然他俩家里都比较困难,开校报名时家里还借了债,但没忘记老师的教诲,及时将钱包上交学校。失主接到钱包后拿出100元钱为他俩买奖品,他俩婉言谢绝。
  1995年4月13日下午1时许,民乐县水泥厂业务员孙某,到张掖市盘旋路酒楼就餐,返回时忘带内装1.5万元现金的手提包。驱车到山丹煤矿办事时才发现,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下午6点多到酒楼寻找,经理李洪祯在问明情况及提包颜色、现金数目等情况后,将1.5万元现金及物品交还失主。失主非常感动,拿出1000元钱表示感谢,被李洪祯谢绝。
  1995年5月9日下午1时,张掖糖厂干粕车间工人胡刚,在南关市场厕所拣到一个公文包。打开一看发现内装空白转账支票4张、一本增值税发票(其中有5张空白发票),还有总额为10万元的欠款收据。他想失主肯定十分着急,于是按公文包内发现的名片拨通张掖四通电线厂的电话,找到失主,将遗物交还。
  第四节 尊老爱幼
  “三姓一家”和睦相处
  在张掖市沙井乡南沟三社有一户“三姓一家”和睦相处的家庭。全家7口人,母亲王桂英,大儿子郭加忠,儿媳李爱萍和3个孩子,二儿子杨国英。父亲郭玉廷早逝。郭加忠本姓党,自幼抱给郭玉廷夫妇收养,不到7岁时养母病故。1962年,郭玉廷娶第二个老伴王桂英,带着前夫生的儿子杨国英。1967年养父郭玉廷因病去世,丢下娘儿3个。王桂英把郭加忠当自己的亲生儿抚养。郭加忠也把继母当亲娘对待。生活困难,老人省吃俭用,让儿子吃饱穿暖,还供他读小学,上中学,1971年给郭加忠成了亲。1972年送二儿子杨国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转为志愿兵。郭加忠结婚后,不忘继母的养育恩情,想办法让老人吃好、穿好,鸡蛋攒着让老人吃,衣服脏了媳妇给换洗,破了另做新的,逢年过节总要让老人穿得新新的,病了到处求医买药。1977年婆婆对媳妇作绝育手术想不通,媳妇再三向老人劝说解释,老人思想通了,媳妇愉快地做了手术。1981年老人患严重胃病,郭加忠护理母亲到张掖、临泽、西安等地住院治疗。老人对儿子、儿媳更是疼爱。一次媳妇病了,婆婆精心照顾,热腾腾的鸡蛋汤、可口的饭菜端到媳妇面前。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家务争着干,忧愁共分担。邻居看着这和睦的“三姓一家人”,夸老人胜似亲生母,赞儿子、媳妇赛过亲生儿女。
  好妻子
  民乐县南丰乡张连庄村农民史得兰,1973年3月丈夫因公致残瘫痪,当时她只有29岁,默默承受这一巨大的不幸,承担起照顾丈夫的义务。她对丈夫生活上体贴,十多年如一日,给丈夫端茶喂饭,接屎送尿,操劳家务,抚养孩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1988年被民乐县人民政府授予“好妻子”称号。
  张掖市上秦乡安里闸五村农民周菊兰,1976年9月,丈夫黄福在修建公社农具厂时,从3米多高的墙上摔下来致成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她只有28岁,面对瘫痪的丈夫、年过七旬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多年来,她为丈夫煎汤熬药、端饭倒茶、接屎倒尿,精心护理。自己省吃俭用,尽可能让丈夫吃好,晚上让丈夫睡到热处,白天背到外面晒太阳,这样天长日久精心照料丈夫,善待着婆母和幼子,村里的群众一致夸她为“好妻子”。
  山丹县陈户乡东门村村民朱霞的丈夫许国栋1981年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因塌方砸伤腰部,酿成终身残疾。丈夫要朱霞改嫁,朱霞婉言劝慰,服侍更为周到。下地干活,操持家务,教育子女,辛苦倍于往日,毫无怨言愠色。她将喂大的两口猪卖掉,给丈夫买了手摇三轮车。村里演戏、放电影,都推着车陪丈夫去看。风和日暖,把丈夫推到地头,边劳动边聊天。她还买了收音机,供丈夫收听。朱霞不以夫残丧志,使濒于解体的家庭充满幸福。
  山丹县位奇乡朱湾村村民刘玉兰,冲破世俗偏见,毅然与残疾青年余宏结婚。1987年在修建山丹县李桥水库时,余宏不幸被倒下的电杆砸伤,造成胸椎压缩性骨折,下肢瘫痪。余宏发奋读书,争取自立于社会,刘玉兰为这种精神所感动,终于与余宏结为伉俪。婚后余宏在刘玉兰的扶持鼓舞下,集中精力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开设“鹏程”家用电器维修部,月收入三四百元。1988年5月,余宏被选为张掖地区残疾人代表,参加全省残疾人技术竞赛,获电视机修理第二名,并出席甘肃省残疾人代表大会,被选为省残联委员。
  好媳妇
  张掖市畜牧兽医站兽医师王春芳的婆婆因患白内障双目失明,接着下肢又瘫痪,爱人在农村兽医站工作,赡养老人、教育儿女的重担全由她承担。王春芳每天给婆婆喂饭、端屎倒尿、洗脸洗脚。白天背出来晒太阳,有病背着去就医,照顾无微不至。王春芳被推选为张掖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她的家庭多次被省、地、市评选为“五好家庭”。
  民乐县三堡乡王庄村农民张俊芹,全家7口人中有4位是老人,公公年过七旬,婆婆患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卧床不起,伯父双目失明,伯母半身不遂。她一直精心照料着几位病瘫老人。白天把婆婆、伯母背到院里晒太阳,晚上把老人放在热炕上,给老人们端茶喂饭,洗头洗脸,接送大小便,任劳任怨,十几年如一日。1983年,他家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在临泽县倪家营乡红山湾村,人们一提起女青年董淑英,都夸她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1984年,婆婆因中风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董淑英想,婆婆辛苦一辈子,如今没享几天福又病倒了,我应该好好侍奉她。从此,她和丈夫除干好田里的农活外,回到家里便递水喂饭,端屎倒尿,洗衣洗被,精心伺候着婆婆。夏天天热时怕婆婆身上压上褥疮,她就用棉花缝了褥子,用荞麦皮、海绵缝成坐垫,让婆婆换用。冬天怕婆婆凉着,天天烧上热炕。就这样精心伺候6个春秋,直到婆婆去世。1990年董淑英被共青团临泽县委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好孙子
  在高台县城关镇青年西街,人们对文红武孝敬祖母的动人事迹无不称赞。文红武3
  岁那年父亲病逝,4岁时母亲改嫁,从此他便与祖母相依为命,靠着祖母给别人做针线活、生豆芽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1961年他刚满14岁就参加工作,担负起供养祖母的义务。家务事情他尽量自己承担,给祖母洗头、洗脚、洗衣,节假日陪老人走亲戚、看电影、逛物资交流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服侍着祖母。1985年10月,文红武的祖母因年高体弱,突然患病瘫痪在床。看着卧床不起的祖母,想起老人家从小拉扯自己成长的艰苦情景,他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此后,他对老人的照料愈加细心。吃饭一勺一勺给老人喂,老人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尽量满足。老人大小便失禁,常常屙在裤子里,他不嫌脏,不嫌臭,总是先给老人换上干净的裤子和衬布,然后洗干净弄脏的裤子。在祖母瘫痪的日子里,身为农业银行高台县支行行长的文红武,每天夜晚坚持陪床伺候,端屎倒尿,端茶喂饭,翻身擦汗,遇到大便秘结就用手掏。就这样,一直守护到祖母的心脏停止跳动,祖母享年88岁。1986年,他家被高台县评为“五好家庭”;1988年,文红武获甘肃省“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光荣称号。
  第五节 热爱集体
  共和国成立以来,张掖人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每当遇到各种犯罪活动、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在国家和集体财产受到侵害和威胁的时刻,一些英雄儿女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与自然灾害英勇斗争,与突发事件奋力抗争,谱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有的人为此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也有的人兢兢业业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了国家和集体事业的发展,竭尽心力,做出突出贡献。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不忘国家,积极为国家交售爱国粮。这种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张掖大地增添新的光辉。
  一、在各种犯罪分子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时刻,他们奋不顾身用鲜血和生命保护
  了国家和集体财产
  张掖县西洞供销社营业员武继斌,1982年4月1日晚值班时,本社炊事员宋健平勾结盗窃犯张成明,把武继斌骗到宋的宿舍内,用凶器威逼他交出保险柜的钥匙和说出开锁的密码,武继斌严厉拒绝,并警告他们终止犯罪。歹徒拿起酒瓶突然向武继斌额部猛力砸去,武继斌头部顿时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疼,赤手空拳与手持斧子的罪犯搏斗40多分钟,身受20多处重伤,终因伤势过重,光荣殉职,年仅22岁。中共张掖县委授予武继斌同志“模范共产党员”称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10月19日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于1982年10月27日授予“模范退伍军人”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褚金声、薛月华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山丹县支行东门储蓄所会计、出纳。1985年3月26日上午9时,正在上班期间,他们突然遭到行凶窃款罪犯的枪杀。在保卫国家财产中,他们坚守岗位,忠于职守,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人民的金融事业。他们牺牲之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发了唁电;1987年3月25日,褚金声、薛月华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山丹县人民政府为他们召开追悼大会。
  张秉锋是中国农业银行临泽县支行板桥信用社红沟分社会计。1989年12月14日凌晨1时许,张秉锋出门小便,一个蒙面歹徒窜上来,将他的头部砍了一刀,窜入营业室内抢劫存款。他不顾剧疼,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不慎绊倒在地,被歹徒连砍十几刀。他的妻子张燕民闻声后,手持长矛冲出宿舍向歹徒猛打猛刺,将歹徒手中的刀打落,并大声呼喊“捉贼”,迫使歹徒落荒而逃。周围的群众闻声赶来,张秉锋已成血人。库存的8万元现金保住,张秉锋在送往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停止呼吸。他为人民的金融事业献出26岁年轻的生命。1990年4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为“甘肃省劳动模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公安部给予通令嘉奖;中共张掖地委、张掖地区行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张掖军分区作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学习张秉锋烈士活动的决定》,并追记二等功。1990年8月,张燕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公安部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杜霞、杜萍两姐妹是张掖地区电影公司职工。1992年2月4日凌晨3时,公司门卫突然跑到公司后院杜霞住处喊叫:“门市部有贼”。当时,妹妹杜萍正好与姐姐杜霞做伴同住,听到喊声后,姐妹俩未及穿整衣服,不顾一切向门市部跑去。当时盗贼正在门市部盗窃商品,姐妹俩及门卫老人堵在门口向里喊话。这时罪犯冲出来想逃走,姐妹俩奋力堵截,将罪犯抓住。穷凶极恶的歹徒向杜萍腹部猛刺一刀,杜霞将歹徒后腰抱住,杜萍拣起一把斧头同罪犯搏斗,歹徒几次求情将他放走,姐妹俩坚决不松手。罪犯想逃走,杜霞将其死死抱住不放,罪犯拿刀将杜霞手背猛砍五六刀,搏斗40多分钟,罪犯头部被砍伤,因姐妹俩受伤流血过多,力不能支,罪犯趁机逃走。当夜正值大雪纷飞,姐妹俩的鲜血染红一大滩白雪。闻声赶来的群众及时将她俩送到医院抢救,杜霞因伤势过重,留下了残疾。1992年10月,她俩被省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1993年被省总工会、省妇联、共青团甘肃省委分别授予“优秀工会会员”“妇女带头人”和“优秀共青团员”;1993年10月出席全国第三届“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和鼓励。
  二、在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刻,他们为抢救和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1958年8月,民乐县连降大雨,大都麻河河水猛涨,东、西干渠受到严重威胁。14日下午9时许,大都麻河水管所文书赵平普,会同水管委员郑如潮和马永开,不顾个人安危,抢渡洪水,关闭东干渠进水闸,将洪水退入老河床,东干渠得以保护。回头又挽手抢渡洪水,去关闭西干渠进水闸,但终因天黑、水急、浪大,力不能支而英勇献身。灌区群众深为感动,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民乐县人民委员会为他们树立“抢救河渠英雄”纪念碑。
  1972年5月,张掖县安阳公社正值浇苗水的关键时刻,酥油口水库闸口被洪水冲下的大石头和泥沙堵死,放不下水来,眼看灌区4.5万亩麦田受旱,且库容量已超过极限,随时都有库坝被冲毁的危险。水库指挥部虽然几次请省、地技术人员来排除,但由于设备有限没能排除,洞中堵石只有人力冒险去排。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公社民兵连长、酥油口水库养护工詹发弟,奋不顾身地钻进130米长的输水洞中去排险。经他拼命撬动,石移水出,瞬间巨流冲下,来不及躲避的詹发弟与巨石一起被冲出洞外,头颅被石头撞破,加上泥沙浊水淹呛,当即窒息身亡。张掖地区革命委员会将他的英雄事迹通报全区,号召全区人民向詹发弟学习。
  1975年8月,在高台县红崖子公社水关水库施工中,山洪暴发,集体柴油机等财产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段学儒带领李延林、周定帮,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去抢救集体财产,由于水急、浪大,他们3人被洪水吞没,献出宝贵的生命,灌区人民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三、在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为保护集体财产,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1941年,民乐县海潮坝护林工作松弛,森林大遭摧残,杨如桂不忍坐视,组织地方群众于4月25日入山护林,适逢毁林者近百人,围打护林人员,杨如桂明知危险,但勇往直前,与凶徒搏斗,惨遭杀害。东、西两坝人民怀念杨如桂护林有功,建立“杨公祠”以示纪念。
  1966年2月16日,高台县红崖子公社西大队三队队长杜发福,到四满口煤矿为社员拉煤。由于雪大、坡陡、车重、路滑,在一面是陡山、一面是悬崖的山道上,皮车挂木(即刹车)失灵,胶轮车凭着惯性,推着牲口飞驰而下,在这车马就要冲下悬崖的紧要关头,他为了抢救集体财产,摆脱助手险境,一把推开助手,独自一人继续拼命和狂奔的马车搏斗,保护了集体财产和助手的生命安全,而他自己却为集体、为人民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杜发福牺牲后,中共高台县委作出开展学习杜发福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决定,并被追授为“优秀共青团员”和“六好干部”(政治思想好,贯彻指示好,执行任务好,参加劳动好,业务技术学习好,互助协作好)。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