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人口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6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当代人口变动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3
页码: 1950-19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地区当代人口的变动,其中包括了总量变动、自然变动、社会变动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人口 人口变动

内容

一、总量变动
  历代人口统计不甚完整精确。共和国成立后46年来人口总量变动情况是,除1961~1964年出现过短暂的低谷期外,大部分时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53~1958年、1966年两次出现增长高峰期,1967年恢复至1958年水平,以后年度均呈上升趋势。
  二、自然变动
  (一)出生全区 1955~1995年的41年出生婴儿840679人(1960年无统计资料),年均出生21017人。从年度看,1964年出生率最高,出生婴儿33055人,出生率49.1‰,1970年也是出生数最多的年份,出生婴儿36918人。1992年出生率最低,出生婴儿14372人,出生率11.9‰。以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1972年为例,全区出生率为39.5‰。各县的出生率:山丹38.06‰、民乐39.55‰、张掖38.19‰、临泽41.48‰、高台41.76‰、肃南39.36‰。
  (二)死亡 1955~1995年的41年死亡266748人(1960年无统计资料),年均死亡6669人。
  三、社会变动
  人口脱离户口管理的非正常流动,是张掖地区人口社会变动的一个特点。19581960年,全区3年外流15110人,其中外流无下落者1936人,占12.82%。1962年资料表明,是年收容4046人,接转4731人,遣送7886人。1978年以后,非正常流动人口大幅度下降,是年收容950人,接转228人,遣送472人。1983年收容人员又减至482人,遣送34人。由于经济发展、生活稳定,流浪、乞讨者逐年减少。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前,外流人口时多时少,这与农业丰歉及社会的安定情况有关。1978年以后,人口正常流动量呈不断增长趋势。1982年外籍流入区内5351人,区内外出5493人。1990年外籍流入区内9429人,区内外出9205人。1995年,乡(镇)企业人员到外省、区从业者15000多人,个体户外出经商和在区内流动经营的580多户,计670多人。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下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社会民族、人口、宗教、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婚姻家庭、道德风尚、社会风俗、社会陋习、方言、东部裕固语、人物传、人物录、古籍选录、历史文献、红西路军史料、当代文选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