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旧方志保存与整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旧方志保存与整理
分类号: K294.22
页数: 4
页码: 1903-19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旧方志保存与整理的情况。其中包括《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重修肃州新志》、《山丹县志》《暖泉水利志》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旧方志保存 整理

内容

张掖历代载籍丰博,史料颇富,但历经沧桑,流传至今者已所剩无几。〔北凉〕时期敦煌学者阚骃所编《十三州志》、金城人宗钦曾撰之《蒙逊记》,以及《西魏纪》等,佚世无存。唐至明朝失传无存的方志有:隋朝裴矩撰《西域图记》3卷,唐朝赵武孟编《河西人物志》10卷,明朝包节著《陕西行都司志》12卷,郭绅著《甘州卫志》10卷,曹子登著《甘州纪变》1卷,庄廷伟著《治甘州记》和有关史籍记载的《张掖记》《张掖志》、郭绅著《甘肃志》《张掖县乡土志》等。清朝幸存至今的方志有:镇志1部,府志1部,县志2部;〔民国〕时期专志1部,县志5部。
  《重刊甘镇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分巡西宁道按察司副使杨春茂(北京昌平人,举人,顺治十三年任副使)编纂,木刻刊印。全书线装4册,6卷27篇,15万字。卷一《地理志》:地图、沿革、山川、水利、风俗、物产、古迹;卷二《建置志》:公署、学校、坛壝、祠祀、驿传;卷三《官师志》:名宦;卷四《兵防志》:军制、马政、关隘、堡寨、烽堠、戎器;卷五《岁计志》:户口、屯田、解运;卷六《人物志》:乡贤、忠烈、孝行、贞节、科贡、流寓、仙释。原版本全套1部存民乐县档案馆,残缺本存张掖市档案馆。1986年,地区档案馆对《镇志》进行原版和誊抄复印各100套;1996年,张志纯主持校点整理,印刷合订精装16开本,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册。
  《甘州府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甘州知府钟赓起(字迈亭,浙江长兴人,乾隆六年举人,三十七年任甘州知府。)编纂,木刻刊印(刻版存张掖市博物馆)。全志16卷,加卷首,线装10册,56万余字。卷首:4序、修志告示、凡例、地图;卷一、二《世纪》;卷三《国朝辑略》;卷四《天文·地理》:星野、疆域、形胜、沿革表、山川、古迹、名胜、风俗;卷五《营建》:城郭、街衢、公署、坛庙、关梁、村堡、驿塘;卷六《食货》:赋役、户口、度支、水利、市易、物产;卷七《学校》:祀享、乡饮仪、学校源流表、藏书表、书院公业考;卷八《戎兵》:军门、镇汛、营员岁支表、口隘、墩铺、兵制沿革表、番贡;卷九、十《官师》;卷十一《人物》:乡贤、忠烈、孝义、文学、材武、技艺、烈女、流寓、仙释;卷十二《选举》;卷十三至十五《艺文》;卷十六《杂纂》。原版全套1部存山丹县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残缺本存地区和民乐、张掖等县(市)档案馆、图书馆。1976年,张掖县档案馆对《府志》原版复印100套,分藏区内外机关、团体和档案、图书、文博等部门。1995年,张志纯主持校点整理,印刷合订精装16开独卷本,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3000册。
  《重修肃州新志》〔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年(1735~1737年),肃州分巡道黄文炜编纂,共30分册,合装12本,33万余字。其中,辖属高台县设编6册,约5.8万余字。第一册: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城池(所属城堡)、山川、古迹、水利;第二册:户口、田赋(续增)、屯田;第三册:公署、学校、祠庙、坛壝(所属城堡、公署、祠宇、仓场类)、驿传、桥梁;第四册:风俗、物产、职官、名宦、营制;第五册:边墙、关隘、汛地、烽堠、水头;第六册:选举、人物、孝义、节妇、文、属夷。原版张掖无存。酒泉县博物馆于1984年对《新志》校点整理,内部铅印。
  《山丹县志》清朝纂修两次,首次成书道光十五年(1835年)冬,第二次脱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相距73年。道光本版本有二,一为仿宋体木刻板本,一为手写楷书石印本。光绪本为手写楷书石印本,为道光本的补充和续修,篇目大体相似,但均缺第五、九、十卷。原版本皆存山丹县档案馆。道光本由山丹县知县黄璟、谢述孔主编,全志10卷,线装4册,13.5万字。卷一《世纪》;卷二《国朝纪略》;卷三《地理》:疆域、沿革表、山川、古迹、名胜;卷四《营建》:城郭、街衢、坛庙、公署、关梁、村堡、驿塘、墩铺、隘口、镇汛;卷五《水利》;卷六《学校》:源流表、藏书说、义学志、兴文社;卷七《人物》:官师、宦迹、乡贤、忠节、孝义、文学、耆旧、学行、孝友、技艺、烈女、隐逸、名将;卷八《选举》:科第、贡附、文宦、武宦;卷九《食货》:赋役、户口、度支、岁支、义仓、社仓、市易、风俗、物产;卷十《艺文》、杂纂。1993年5月,山丹县志办公室以道光本为底本,校点整理;将光绪本续写资料移植道光本相关条目之后,并将《重刊甘镇志》所载明朝山丹卫史料、〔清〕宣统元年《山丹县地理调查表》及散佚碑记编为“附录补遗”,印刷合订简装1册,大32开本,内部出版发行。
  《暖泉水利志》〔民国〕6年(1917年),山丹贡生、国会议员张全贞编著,楷书手写石印1册。原版本北京图书馆和山丹县档案、图书馆有存。
  《新纂高台县志》〔民国〕10年(1921年),高台县知事徐家瑞(江苏嘉定人)总纂,仿宋铅排印刷。全志9卷,线装4册,14万余字。卷首7序、衔名、凡例、目录;卷一《舆地》上:县境全图、分野、沿革、疆域、形胜、山川、水利;卷二《舆地》下:关隘、桥梁、古迹、户口、风俗(附方言、番族)、气候、物产;卷三《建置》:城池、衙署、乡堡、仓、驿传,《田赋》:赋税、粮草、税捐、俸费,《祀事》:坛、庙、祠、寺,《兵防》:营制、警察(附消防队、救护社)、汛地、烽墩;卷四《学务》:学额、学款、书院、义学、学校(附教育会、劝学所、阅报所、讲演所、道德会、天足会),《实业》(附同仁堂、粥厂):商务会、农务会、林业会、农业试验场、棉业改良社、工艺传习所,《官制》:文职、武职、宦迹;卷五《选举》:科甲、五贡、省议员,《人物》:仕进、善行、绩学、忠义、孝行、方术;卷六《烈女》:节妇、贞烈(附殉难诸烈妇);卷七《艺文》上:疏、传、记;卷八《艺文》下:序、赞、碑志、辨、书、文、诗、歌、赋、词,《杂录》:灾异、祯祥等。原版本存高台县档案馆、地区档案馆和甘肃省图书馆各1部。
  《东乐县志》〔民国〕12年,张著常(〔清〕东乐县六坝人,贡生;〔民国〕2年任东乐县议会议长)纂修,手写楷书石印。全志4卷,线装4册,8万余字。卷一天文、地理;卷二建置、兵防;卷三官师、人物;卷四风俗、文艺。原版本存地区、民乐、山丹县档案馆和甘肃省图书馆。
  《创修临泽县志》〔民国〕32年(1943年),临泽县县长章金泷、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学监高增贵(邑人)总纂、兰州俊华印书馆仿宋铅排印刷。全志14卷、线装4册,15万字。内设舆地志、建置志、民族志、民生志、水利志、民政志、财赋志、教育志、职宦志、军政志、交通志、耆旧志、金石志、纪事志14个分志。原版本存地区、临泽县档案馆和甘肃省图书馆。
  《新修张掖县志》〔清〕中期,张掖贡生马羲瑞偕同地方文士高海、田敏、王迪简、段为藻、夏攀龙等拟修《张掖县志》未成而罢。雍正年间,著名文人、江南松江沈亮工曾撰《张掖县志》,稿未半而离任他去。光绪十九年(1893年),恩科举人白册侯广采张掖地情资料,辑为《采访册》,为修志作准备。〔民国〕10年前后,白按清朝修志体例撰成《张掖县志》稿本12卷。志未完竣,白即谢世,遂由其徒余炳元续编。〔民国〕18年2月,驻防张掖的甘凉卫戍司令裴建准延请甘肃省议会议长慕少堂组织文人按〔民国〕修志体例对《张掖县志》作了修改,裁并古代部分,增补〔民国〕内容,未正式印刷。共和国成立后,余炳元对此志复加补充整理,共30万字,形成6卷册刻印本《新修张掖县志》。1974~1975年,张掖县档案馆馆长刘忠组织对刻印本用打字机打印20余部,6册函装1套。主要类目有:大事记、地理、水利、民族、社会、营建、政治建置、财赋、变异赈济、军事、交通邮政、教育、选举、人物、图书文博、艺文、拾遗等。稿本和复印本存张掖市档案馆。
  《创修民乐县志》〔民国〕38年(1949年)8月,国民党民乐县政府教育局局长樊得春(民乐县洪水镇山城村人)总纂,手抄未印。全志分设12卷,线装8册,约28万余字。内设:舆地志、民族志、民生志、民政志、财赋志、教育志、建设志、军政志、职官志、大事记、文存等。原始手抄孤本存民乐县档案馆。
  清朝甘州府、县修志机构无考。〔民国〕20~30年代,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县设立常设专门修志机构——县志局,直隶县政府,配员2~3人。民乐县有机构无人员。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