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采编与通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3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采编与通联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1
页码: 18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采编与通联情况。其中包括采编播队伍、通讯联络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采编与通联

内容

一、采编播队伍
  1956年,各县广播站初建时,各站编播人员只有2~4人,在家是编辑,出门是记者,有时连播音员也出门采访。采访活动限于县城和郊区,并以会议消息和当时中心工作为主。70年代,各县广播站人员增加,实行“采编合一”工作法。80年代,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全区广电系统编辑、记者、播音员队伍增长较快,1995年全区采编播人员达60人,其中编辑20人,记者26人,播音员14人。
  建站初期,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曾举办两期培训班,分别培训编辑、记者和播音人员,有效提高编辑、采访工作能力,提高播出质量。60年代后,各站分别制定政治与业务学习计划,不断提高编辑、记者、播音技能。80年代,为适应党在新时期对广播电视宣传的要求,各站制定《记者职责》《编辑职责》《播音员职责》等岗位责任制。1990年后,地、县(市)广播、电视台、站,除有计划地选派编辑、记者到省台和中央台学习外,还积极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考试,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二、通讯联络
  全区各县(市)广播站从开创之日起,即重视业余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广开稿源,提高广播节目的多样性和群众性。60年代后,各站通过召开通讯员座谈会,定期拟发宣传报道提纲,加强同业余通讯员的联系,通讯员队伍达1151人。三年困难和“文革”时期通讯联络受阻。1978年以来,贯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实行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广大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来稿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到1995年底,全区6县(市)广播电视台、站,共发展业余通讯员546人,其中特约通讯员107人。来稿量逐年增加,1995年通讯员采摄的新闻稿件达575件,采用336件,采用率66%。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