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2
页码: 1864-18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广播电视体制与机构的情况。其中包括张掖地区广播电视局、各县(市)广播电视局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广播电视

内容

一、体制
  1950年全区各县建立收音站,由县委宣传部直接管理。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收音站发展为广播站,成为地方新闻宣传单位,仍由县委宣传部领导。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部分市、县广播台(站)或合并、或撤销,1962年后又相继恢复,有的隶属县委、有的隶属县人民委员会。“文革”开始后,各县广播(站)名称几易,开始改称“毛泽东思想广播站”或“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其后又改为“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广播站”,并实行军事管制。
  1974年后,地、县均设置广播事业管理局,隶属地区行署和县人民政府,受同级党委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机关指导。1983年后,地、县(市)广播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广播电视局”,成为地、县(市)广播电视事业管理机构。
  二、机构
  【张掖地区广播电视局】1958年8月,成立“张掖专区广播管理站”,配副站长1人。1960年6月,管理站升格为“张掖专区广播管理处”,建立中共党支部,配支部书记兼处长。编制10人,设秘书、宣传、建设3个股,除管理专区和各县广播台(站)外,还管理河西广播器材厂和专区广播服务部。1963年,专区广播管理处改名“管理站”,下设服务部。“文革”开始后,地区广播管理站撤销,服务部交张掖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广播站,全区广播事业由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宣传组统管。
  1972年3月,地区广播事业管理站恢复,是年4月接管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张掖转播台。1975年4月,成立“张掖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下设办公室、事业科,编制15人。局属单位有: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张掖转播台、张掖电视实验台。1983年11月,张掖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改为“张掖地区广播电视局”,下设办公室,宣传科、管理科、音像科。直属单位有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张掖转播台、张掖电视转播台。其后又设置党组,党组书记兼局长。1988年9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张掖电视台。1991年8月,兰州至嘉峪关微波线路开通后,组建张掖微波台,1992年元月成立“有线电视站”。1993年,组建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和张掖经济广播电台,是年10月成立“张掖广播电视报社”。
  【各县(市)广播电视局】1950年3月,高台县成立全区第一家收音站,配备收音员,配发蓄电池收音机,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1951年,张掖、山丹、民乐、临泽等县相继建立收音站。1956年,各县收音站改设为广播站。1958年,临泽县、民乐县分别并入张掖、山丹二市、县,原临泽县、民乐县广播站降格为沙河镇和洪水镇广播站。1959年10月,张掖市建立人民广播电台,下设编辑室、机务组、线务组和服务部,台站并存,同室播音。1962年,临泽、民乐恢复县,沙河、洪水镇广播站升格为临泽、民乐县广播站。1963年10月,市人民广播电台撤销,宣传业务由广播站承担。
  1966年,各县广播站相继更名“毛泽东思想广播站”或“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又更名“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广播站”。1975年开始,各县相继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局,下设政工、编辑、机务等组(室),局、站并存。1985年,张掖县撤县建市,原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更名“张掖市广播电视局”,局、台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内设办公室、新闻部、编辑部、制作播出部等11个部门。其他各县将广播事业管理局更名“广播电视局”。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