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人员、经费、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人员、经费、设施
分类号: G812.7
页数: 2
页码: 1823-18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机构、人员、经费、设施的情况。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体育

内容

一、机构
  〔民国〕时期,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5县,无专门体育机构,体育工作由县教育科兼管。共和国成立后,体育工作仍由地、县文教局统管。1959年成立“张掖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由地委副书记王庆海兼任主任,工作人员1人,与文教局合署办公。各县体委由1名副书记或副县长任主任,负责全县体育工作。1962年1月,专区行政区划变动后,重新成立张掖专区体委,副专员杨生春为主任。“文革”期间,体育机构瘫痪。1971年恢复地区体委,1983年地区体委与文化、教育局合并为地区文教处,内设体育科。1985年重新设置地区体委,扩大编制,下设办公室、竞训科、群体科。1989年将竞训科分设为竞赛科和训练科。
  二、人员
  1995年,张掖地、县(市)体委和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共有职工103人,其中地区体委18人,其中县级干部4人(主任、副主任,正、副处级调研员各1人),科级干部6人,一般干部4人,工人4人。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工57人,内文化课教师18人,专职教练员18人,行政后勤人员21人。各县体委28人,内科级干部6人,一般干部6人,县(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专职教练员16人。
  三、经费
  1959年地区体委与专署文教局合署办公期间,经费统管,自1975年开始单列体育经费。
  四、设施
  〔民国〕初期,各县中、小学辟设简易操场。〔民国〕20年(1931年),张掖城中心(县府街东侧)开辟体育广场,内有篮球场和简易跑道。其后在五凤楼前开辟供集会和运动会两用的体育场地1处。〔民国〕37年(1948年),张掖师范学校、张掖中学、张掖农业学校、张掖农业试验场和农业技术推广所等单位,建起球类、田径等运动场地12处,其中篮球场7个,排球场3个,田径运动场2个。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投资购置运动器械,完善场地设施,中、小学相继建成具有简易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增加球类等运动器材;地、县所在地的大、中专学校和条件较好的机关单位,分别建有体育场、灯光球场和游泳池、溜冰场等。1990年又在张掖建成占地2872平方米、弦高16米、客座2700个、实容3000多人的木质地板、液压控制球架的高标准体育馆,既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柔道、武术、体操训练和比赛,又可进行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到1995年,全区有体育馆1座,体育场2处,室外游泳池3个,篮球训练房1个,乒乓球房12个,武术训练房1个,摔跤训练房1个,举重训练房1个,健身房3个,柔道训练房2个,足球场4个,小运动场55个,篮球场884个(灯光球场26个),排球场192个,手球场1个,射击场3个(室内射击房1个),滑轮场5个。临泽、张掖、山丹3县(市)的体育设施,分别达到国家体育先进县标准。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